丁莉;韩义明;郑杰;沈金花;邹先进
目的 探讨硒蛋白是否可以缓解谷氨酸(glutamate,Glu)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方法 利用转入硒蛋白基因的HT-22细胞株(SelH)和HT-22加空病毒载体细胞株(HT+V)两种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HT+V对照组、HT+V Glu组、SelH对照组和SelH Glu组,MTT法处理Glu(4×10-3mool/L)6、10、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氧自由基(ROS)特异性标记探针DHE对各组细胞进行标记,用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ROS标志物的产生.结果 SelH转染细胞在Glu损伤6、10、24 h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0.023)%、(17.3±0.018)%、(20.4±0.029)%,明显低于空载体对照组(P<0.05).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HT+V Glu组细胞明显较HT+V对照组减少,细胞体积缩小,皱缩.SelH Glu组处理后细胞数量虽比SelH对照组数量减少,但较空载体处理组数量明显增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HT+V Glu组相比SelH Glu组凋亡细胞数目减少,线粒体、内质网的损伤减轻.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SelH Glu组DHE(特异性标记ROS)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0.024 3±0.001 6)明显低于HT+V Glu组(0.048 0-±0.001 6)(P<0.05).结论 硒蛋白H可以减缓Glu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硒蛋白H可能通过减少受损神经细胞ROS产生实现减缓Glu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王娟;王李瑶;颜贝;常越;曹相玫;董俭达;郭永真;景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胃肠道CF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发病部位:胃4例、小肠2例、直肠1例.临床表现:发生于胃的患者主要为上腹痛,发生于小肠的l例患者出现肠套叠,其余为体检或手术偶然发现,大体为黏膜下直径0.7~4 cm包块.镜下见肿瘤边界清晰,主要由丰富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构成,呈漩涡状、束状及席纹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无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7例均可见散在分布的砂砾体及多少不一的炎细胞浸润,2例可见营养不良性钙化.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阳性,1例CD34局部阳性,l例可见CD117散在阳性细胞,desmin、DOGI、S-100、SMA、H-caldesmon和ALK均阴性,β-catenin胞核阴性,Ki-67增殖指数1%~3%.7例患者6例无复发,1例失访.结论 C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发生于胃肠道者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较易诊断,但需与其他间叶源性疾病鉴别.
作者:贾旭春;刘坦坦;储玮;李增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S100A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100A4 mRNA和蛋白在7个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100A4在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S100A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结直肠癌细胞质内,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01).S100A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有关,高龄组阳性率高于低龄组(P=0.026),男性组S100A4蛋白阳性率高于女性组(P-0.038),其表达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100A4在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S100A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有关,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性化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任延松;王博;顾页;王倩;林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5岁.因发现左侧乳房包块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有一包块,无压痛、肿胀,无溃烂、出血,无分泌物,近日发现包块较前有所增大.乳腺B超示:左侧乳腺实质性包块,新生物可能,双侧乳腺增生.专科检查:双侧乳房外观正常,对称,乳头无异常分泌物.左侧乳房内上象限可扪及一大小3 cm×3 cm×2 cm包块,质软,无压痛,境界清,活动度可.
作者:方航荣;郑建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骨组织疾病的早期诊断通常需进行穿刺活检,而当前使用多的穿刺活检方法是空心针穿刺活检法,空心针穿刺失败后需行切开活检术.病理诊断对骨组织病变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为避免患者遭受切开活检之苦,技术员需掌握正确的骨组织穿刺技术,再通过精细的病理制片技术以达到对骨组织病变的准确定性和组织学分型的目的.
作者:张丽荣;刘艳;杨绍娟;王丽萍;姜成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 (tumor-associated calcium signal transducers 2,Trop2)在胃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5例胃癌及6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Trop2的表达.结果 Trop2高表达者86例(63.7%,86/135),其中肠型胃癌74例(64.9%,74/114),弥漫性胃癌12例(57.1%,12/21).Trop2在癌旁胃组织、慢性胃炎、肠化、低度及高度异型增生组织中高表达者分别为14例(21.5%,14/65)、6例(13.3%,6/45)、15例(30%,15/50)、30例(48.4%,30/62)及39例(50%,39/78).Trop2在非肿瘤性病变中高表达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型胃癌(P<0.05).Trop2在癌旁正常胃组织、慢性胃炎、肠化组织中高表达发生率显著低于弥漫性胃癌(P<0.05).Trop2在肠化组织中高表达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度异型增生组织(P<0.05).Trop2高表达与肿瘤较低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Trop2阳性的胃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胃癌患者(P<0.01).结论 Trop2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高表达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潘丹;朱海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iR-135a通过靶向调节SP1对人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人正常成骨组织和OS组织,培养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和OS细胞(MG-63),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35a和SP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P1表达.转染miR-135a mimics和inhibitor,MTT法和BrdU-ELISA法检测OS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和Caspase 3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35a与SP1的靶定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35a对OS细胞中SP1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35a对OS细胞中JAK2/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OS组织和细胞中miR-135a表达均显著降低,SP1表达均显著升高.转染miR-135a mimics可降低OS细胞活性,减少BrdU阳性标记率.同时,miR-t35a mimics增加OS细胞Bax和Caspase 3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miR-135a mimics降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结合位点突变后荧光素酶活性升高.上凋miR-135a显著降低SP1的表达并降低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miR-135a inhibitor作用均与mimics相反.结论 miR-135a可通过靶向调节SP1抑制人OS细胞增殖,诱导OS细胞凋亡,并下调JAK2/STAT3活化.
作者:史栋梁;史桂荣;谢静;杜旭召;杨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myc蛋白表达与c-myc基因易位的相关性,旨在寻找适用于临床c-myc蛋白的界定值,以有效判断c-myc基因易位状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29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与c-myc基因易位状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293例DLBCL中,30例(10.2%)发生c-myc基因易位,其中29例c-myc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40%,1例c-myc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0%,而c-myc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40%者均未发生c-myc基因易位.随着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c-myc基因易位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结论 c-myc蛋白高表达与c-myc基因易位密切相关.c-myc蛋白可用于DLBCL中c-myc基因易位的筛选,建议对c-myc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40%者行FISH检测以进一步明确有无c-myc基因易位.
作者:黄文亭;郭蕾;郑波;吕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表现、分子遗传特点及治疗,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颅内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因头痛伴视力受限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脑外病变(脑膜瘤可能?).镜下见肿瘤呈双向分化,由大小基本一致的小圆形未分化间叶细胞及散在分布的较成熟透明软骨岛构成,部分区域可见血管外皮瘤构象.免疫表型:小圆细胞CD99及vimentin均(+),Ki-67增殖指数15%~30%,PCK、Syn和NSE均(-),软骨细胞S-100(+)、软骨基质局部区域表达Collagen Ⅱ.结论 原发颅内的MC极为罕见,易误诊,需与脑膜瘤、骨外尤因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软组织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转移癌及其他类型的软骨肉瘤鉴别.
作者:梁娟;钱璐;薛凤麟;李婷;谭永兴;周红萍;边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及p-mTOR在胃癌(100例)、癌旁(80例)及正常胃黏膜(100例)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AKT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30%、24%,p-mTOR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51%、19%,均呈降低趋势,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p-AKT、p-mTO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AKT及p-mTO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I3 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起一定作用.
作者:张刚;郭剑;郝鑫;李萍;李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肺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肺转移性ASPS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中2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17 ~51岁;3例出现咳嗽、咳痰症状,1例出现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镜下见上皮样瘤细胞呈片、巢状生长,局部呈腺样排列,胞质丰富、红染,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染色质较淡.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TFE-3均阳性,TTF-1、Syn、CgA、HMB45、MyoD1、CK、desmin、vimentin均阴性;其中2例CD56局灶阳性,1例S-100阳性;Ki-67增殖指数10%~50%.随访3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无瘤生存(分别随访13、16、19、20个月).结论 肺转移性ASPS容易误诊为肺原发性腺癌、其他上皮样肿瘤等,诊断需详细了解临床病史、影像学、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等综合分析.
作者:赵利敏;高杰;宋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有鞋钉样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有显著鞋钉样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6.0岁,均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眼观:3例肿瘤大径平均2.7 cm(0.9 ~4.0 cm);镜检: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细胞核/质比增高,核位于细胞顶部,表面凸起,形成“鞋钉”样外观.其中1例乳头轴心有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可见砂砾体形成.1例原发灶中为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形态,但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出现了鞋钉结构.免疫表型:3例肿瘤均表达Thyroglobulin、TTF-1、CK19、HBME-1、Galectin-3、EMA和β-catenin,2例表达E-cadherin,1例表达p53和Ki-67(增殖指数<5%).结论 有鞋钉样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新亚型,具有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作者:沈文艳;滕晓东;姚洪田;姚建国;于亚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术中冷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对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该技术是借助低温冷冻条件将活体组织快速冻结达到一定硬度后进行制片,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1],但术中快速冷冻组织制片易形成冰晶以致组织肿胀、结构模糊,导致诊断困难甚至误诊[2].网状纤维染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在病理常规诊断中仍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针对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鉴别诊断,但其在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的应用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可能源于网状纤维染色过程较为复杂的缘故,限制其在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的应用.对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病理科近2年来研究一种应用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的微量快速网状纤维染色,笔者以肺低分化癌与肺肉瘤及癌肉瘤在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例,以求快速辅助解决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疑难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伟平;吴文乔;邹宗楷;陈顺平;何惠端;黄春妹;苏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DNA倍体分析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8月~2012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胸腹水标本258例,其中胸水206例,腹水52例.对所有标本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DNA-ICM)进行DNA倍体分析,比较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和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在258例胸腹水标本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可疑24例,确诊58例,阴性176例,阳性率为31.8%;DNA倍体分析结果:可疑9例,确诊84例,阴性165例,阳性率为36.1%;液基细胞学联合DNA倍体分析发现可疑12例,确诊93例,阴性153例,阳性率为40.1%,与单独使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基细胞学制作的细胞片适于进行DNA倍体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可明显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阳性率.
作者:王应霞;张旋;吴莹莹;舒然;潘国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存活素(Surviv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63例)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11例)中Survivin和uPA的表达,分析两者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3例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uPA阳性率分别为69.8%(44/63)、65.1%(41/63),11例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均无表达,Survivin和uPA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50),两者与胰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均<0.05).结论Survivin和uP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表达上调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雷霆;贾富鑫;刘江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性,58岁,2015年10月发现右臀部外侧盘状结节,直径约1 cm,高出皮面,边界清楚,质硬无触痛.1个月后自觉肿块增大迅速,直径达4 cm,表面局部破溃,流出少量淡黄色液体,轻压痛前来就诊.B超提示皮下软组织层内可见1枚混合性回声团,以实性中等回声为主,夹杂无回声及低回声,大小3.2 cmxl.6 cm,厚处达0.8 cm,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完善各项检查,心、肝、脾、肾及肺均未见明显病变,血常规提示血小板计数为93×109个/L,血红蛋白108 g/L,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遂行手术切除术.
作者:李桂梅;杨志慧;潘书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 2015年7月以双脱氧末端标记法行KRAS基因测序的结直肠癌根治标本378例,分析KRAS基因12/13密码子基因状态.结果 378例标本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野生型247例,突变型131例(34.7%).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密码子G12突变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较高,而G13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实验共检测到8种突变类型,以G12D、G12V、G13D三种类型多,G12F(GGT> TIT)为罕见突变类型.结论 KRAS基因突变的机制尚不明确,测序法能够判读少见的突变类型,有利于精准化治疗.
作者:丁莉;韩义明;郑杰;沈金花;邹先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基因克隆性重排技术检测1例罕见的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滤泡间DLBCL,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淋巴结内增生的淋巴滤泡散在分布,滤泡间区增宽明显伴多形性细胞浸润,包括异型的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小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表型:滤泡间区异型大细胞CD20、PAX5、MUM1一致强阳性表达,CD3、CD5、CD10、BCL-6、CD30和CD15均阴性,背景小淋巴样细胞多为PD-1阳性的T细胞.此外,EBER原位杂交阴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示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T细胞受体基因未见单克隆性重排.结论 滤泡间DLBCL,特别是伴有PD-1阳性的T细胞背景,其诊断具有挑战性.认识DLBCL这一罕见生长方式很重要,需与包括反应性免疫母细胞增生性疾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滤泡间霍奇金淋巴瘤和其它富于PD-1阳性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等类似病变鉴别.
作者:刘冲;张智弘;李霄;王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存活素(Survivin)能否抑制(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神经元(SH-SY5Y细胞)的凋亡过程.方法 运用1 mmol/L MPP+处理SH-SY5Y细胞,诱导其发生凋亡,建立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Survivin进行预处理,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指标,进而评价Survivin对SH-SY5Y凋亡的作用.结果 1 mmol/L MPP+作用24h可诱导SH-SY5Y的凋亡,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F=13.32,P=0.000).MPP+作用前,预先经Survivin处理2h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F=13.32,P=0.000,P =0.000,P=0.000),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urvivin能够显著抑制SH-SY5Y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水平(F=61.57,P=0.000,P=0.000,P=0.000;F=54.26,P=0.001,P=0.000,P=0.000);Western blot结果亦显示Survivin能够显著抑制SH-SY5Y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水平.结论 Survivin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断Caspase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刘梦;朱英;熊进成;马若翔;肖翾;胡玉树;李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多聚左旋精氨酸(poly-L-arginine,PLA)诱导气道上皮细胞NCI-H292凋亡以及对细胞内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从而揭示PLA参与哮喘气道损伤的机制.方法 按PLA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10 mg/L组、20 mg/L组、40 mg/L组、60 mg/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LA作用24h后NCI-H292细胞凋亡率;电镜下观察60 mg/L组PLA作用24 h后NCI-H292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LA作用24 h后NCI-H292细胞内Bax、BCL-2及活性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各组NCI-H29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7±0.17)%、(7.82±0.21)%、(11.99±0.21)%、(29.52±0.55)%、(55.23±0.67)%(P<0.05);电镜下PLA作用后NCI-H292细胞呈明显凋亡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出细胞中BCL-2/Bax表达降低(P<0.05),活性Caspase 3表达增加(P<0.05).结论 PLA能引起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Bax表达,上调活性Caspase 3表达.
作者:张玲玲;范晓云;吴莎莎;王亚妮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