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花;林俐;杜娟;肖华亮
目的 使用BRAF VE1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样本中BRAFV600E位点突变,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采用ARMS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状态,并使用测序验证.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样本中BRAF VE1抗体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2.9%.与甲状腺样本BRAF V600E突变相比,结直肠癌标本为细胞质着色,染色呈棕黄色.结论 免疫组化法可高效、快速、低成本初步筛选结直肠癌的BRAF V600E突变,但需分子检测进一步确认.
作者:时姗姗;王璇;夏秋媛;陆珍凤;叶胜兵;杨万瑞;马恒辉;饶秋;周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手术标本.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标本是可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材料来源,在医学检验、法医鉴定、大宗病例回顾性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证明石蜡包埋组织在制作及保存过程中受多种试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DNA脆性增加、DNA与蛋白质交联等问题,为从中保质保量地提取DNA带来困难[1],其原因可能由于所用标本组织的类型、制作过程、保存条件和时间以及具体实验操作方法的差异所致.文献报道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比较多[2-5].本实验通过改良试剂盒提取法克服了影响提取DNA的因素,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一定程度地避免了标本量的损失,从石蜡包埋胃癌组织中获得的DNA可有效用于PCR扩增和DNA测序.
作者:郭丽;祁荣;臧旭;郑瑞;付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RNA干扰EMS1基因表达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为检测下调EMS1基因表达后MGC803细胞功能的变化,运用平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其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下调MGC803细胞中EMS1基因表达后,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细胞周期和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RNA干扰EMS1基因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
作者:侯素平;童细焱;谢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在一张肾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标记CD10和CD34,检测肾活检组织130例.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固有细胞的显色情况,判断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生程度.结果 肾小囊脏层及壁层上皮细胞被CD10标记,显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被CD34标记,显示棕色.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不被CD10和CD34标记,不显示红色或棕色.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均呈(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D10(++)、CD34(+);肾小球微小病变CD10、CD34均呈(++).结论 肾活检病理光镜检查包括HE、PAS、PASM和MASSOM等染色,结合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能够更准确地对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做出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的诊断.
作者:沈洪武;吴文乔;苏海燕;邹宗楷;陈顺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BRAF 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80例(其中经典型67例、滤泡亚型8例、嗜酸细胞亚型3例、高细胞亚型2例)、滤泡癌5例,其中30例PTC取相应癌旁组织,全部送基因检测室检测BRAF V600E突变情况.结果 80例PTC中BRAF V600E突变率为65.0%,5例滤泡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未发现BRAF V600E突变;BRAF V600E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TC亚型中,经典型和高细胞亚型的BRAF V600E突变率较高(70.1%、100.0%),滤泡亚型的突变率较低(33.3%).结论 PTC中BRAF V600E突变可能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相关性,还与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经典型和高细胞亚型的BRAF V600E突变率较高,明显高于滤泡亚型.
作者:罗雁;安宁;王兰;陆云;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患者女性,21岁,因右侧鼻底部肿胀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曾行抗炎治疗无明显改善.患者右侧鼻前庭皮肤隆起,轻度触痛,黏膜略红,右侧牙龈时有肿痛,余体格检查无异常.鼻窦CT示右侧鼻翼旁可见一不规则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考虑右侧鼻翼旁囊样病变,囊肿可能(图1).于全麻下行鼻前庭囊肿摘除术,术中见表面粗糙新生物,呈实质性,未见囊壁,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取下部分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后完全摘除新生物送常规病理检查.
作者:李惠;高丽丽;赵苏苏;贺亚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和淋巴上皮性涎腺炎(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ESA)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两者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例胸腺MALT淋巴瘤和1例LESA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胸腺MALT淋巴瘤,其中2例伴Sjgrcn综合征;镜下胸腺正常结构损毁,增生的淋巴滤泡间可见肿瘤性淋巴样细胞浸润伴明显的淋巴上皮病变,以中心细胞样和单核样B细胞形态为主.瘤细胞表达CD20、PAX-5和BCL-2,其中1例伴显著浆细胞分化者Lambda轻链限制性表达.3例胸腺MALT淋巴瘤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基因检测均示单克隆性重排.LESA样胸腺增生镜下胸腺分叶状结构大体尚存,可见包含增生滤泡的丰富淋巴细胞浸润,胸腺上皮增生伴显著淋巴上皮病变,未见有单核样B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示增生淋巴组织由B和T细胞混合;Ig基因重排检测示多克隆性增生.结论 LESA样胸腺增生和胸腺MALT淋巴瘤均是胸腺少见的淋巴增生性病变,两者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基因重排技术详细分析两者的鉴别要点,有助于鉴别.
作者:王震;李海;曾铮;刘冲;范钦和;张智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双腋下肿物伴咽痛1年于2015年12月28日就诊.查体:左侧颈后及左侧腋下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直径1 ~1.5 cm,质韧,活动度可;右侧腋窝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2 cm ×2 cm,质韧,无粘连,无触痛.余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无咽红.胸、腹部CT诊断:双侧腋窝小至轻度肿大淋巴结,纵隔、腹膜后及双侧腹股沟见数个小淋巴结.PET-CT:前纵隔高代谢结节,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不同程度增高,考虑淋巴瘤显像,伴上述浸润.为明确淋巴结及扁桃体病变性质行右侧淋巴结及右侧扁桃体活检.
作者:郑巧灵;冯昌银;杨映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Eg5、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9例肺癌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g5、Ki-67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随访患者生存期,采用Kaplan-Ma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法分析Eg5、Ki-67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Eg5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8%,Ki-67在肺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为48.1%,Eg5、Ki-67表达均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Kaplan-Maier生存分析提示Eg5阳性、淋巴结转移和中晚期的肺癌患者预后较差(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g5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r=0.539,P<0.05).结论 Eg5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Eg5、Ki-67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g5阳性提示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袁艳龙;赵静雅;田云霄;杨建华;张小辉;宋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miR-2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90例前列腺癌组织及6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riR-2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iR-21在90例前列腺癌及6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1%、24.6%.miR-2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miR-21表达与Gleason评分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因素无关.结论 miR-2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miR-21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聪;曹立宇;尹玉;陈顺华;李玉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肺腺癌组织中miRNA34a,癌基因c-myc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mRNA miRNA34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蛋白在正常肺组织、癌旁肺组织、肺腺癌以及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 miRNA34a在肺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低于癌旁和正常肺组织(P<0.01),高于转移癌组织(P<0.01).c-myc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肺组织(P<0.01),低于转移癌组织(P<0.01).miRNA34a及c-myc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类型:miRNA34a及c-myc在低分化和高分化肺腺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转移癌与非转移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分析:c-myc阳性组的肺腺癌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5),miRNA34a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腺癌组织中miRNA34a的表达与c-my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c-myc高表达miRNA34a低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许晶晶;刘峰;杨廷桐;陆建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Kappa/Lambda原位杂交的检测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帮助很大,能有效减少Kappa/Lambda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导致的背景过重从而影响病理医师诊断的问题.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不同脱钙液对Kappa/Lambda原位杂交的影响很大,因此本科室对该类问题进行了相关实验,现就不同脱钙液对Kappa/Lambda原位杂交的影响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杨万锐;王璇;魏雪;章如松;马恒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5,FABP5)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87例人脑少突胶质细胞瘤以及23例肿瘤旁脑组织中FABP5及Ki-67的表达.分析FABP5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Ki-67、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FABP5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高表达率为63.2%(55/87),显著高于肿瘤旁脑组织(34.8%,8/23)(P<0.05);(2)FABP5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 =0.018,t=0.254)、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03,rs=0.318);(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FABP5蛋白、Ki-67、化疗、年龄与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 FABP5可能在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高婉婉;赵霞;孟刚;蔡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肿瘤的早期发现及诊断已成为肿瘤防治领域的重点问题[1].浆膜腔积液是多种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传统方法采用脱落细胞学检查鉴别良、恶性.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细胞学诊断阳性率较低,易漏诊[2].此外,细胞形态学诊断在鉴定肿瘤细胞来源和肿瘤细胞类型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而免疫细胞化学的检测对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1].采用浆膜腔积液离心后的细胞制作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提高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鉴别细胞良恶性、确定恶性细胞来源[3].本文收集79例浆膜腔积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普通细胞学涂片、细胞蜡块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析,探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在浆膜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阎红琳;袁静萍;刘琳;饶洁;成红豆;孙圣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NAC法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法对11例NB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例NB细胞学特征表现为瘤细胞大小不一,散在的瘤细胞中常见细胞成团现象,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仁清晰,1~4个不等,以单个核为主,亦可见双核及多核瘤细胞,部分双核瘤细胞呈“人字形”,胞质较丰富,淡蓝色,胞质内可见粉红色细小颗粒.部分区域可见瘤细胞聚集呈“菊花团”状,瘤细胞间常见嗜酸性粉红色丝状纤维物.结论 FNAC作为一种简便、快速且相对微创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对大多数神经母细胞可进行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徐红艳;刘志强;黄慧;吴艳;熊枫;张守华;杨文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典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观察1例成人经典型ARM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发生于左肩部,镜下见肿瘤边界不清,浸润周围纤维及脂肪组织,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部分瘤细胞形成特征性的腺泡状排列结构,腺泡之间可见纤维血管性间隔.肿瘤由未分化的原始间叶性细胞组成,呈圆形、卵圆形或小多边形,核深染,核分裂易见,胞质少.免疫表型:瘤细胞desmin、MyoD1弥漫强阳性,vimentin、Myoglobin、CD56阳性,Syn、CgA、CD20、CD79a、CD3、CD99、CK(AE1/AE3)、EM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70%.结论 ARMS是横纹肌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形态学上以瘤细胞形成腺泡状结构为特征,需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骨外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恶性淋巴瘤等相鉴别.
作者:邵馨;谢军;范钦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肺的EHE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37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2周入院.镜检:瘤细胞上皮细胞样,有明显的血管形成,瘤细胞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伴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分裂象未见,间质显著的黏液样变或透明变.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CD31、FⅧRAg、FLI-1和TFE3.Ki-67增殖指数为3%.结论 TFE3阳性的EHE罕见,其可能为EHE的一种少见变型.
作者:赵连花;林俐;杜娟;肖华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鼠嗅黏膜位于鼻腔上部,由嗅上皮和其下的固有层组成,在嗅黏膜的嗅神经根丝周围包裹有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OECs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1],其目前作为治疗如脊髓损伤、脑卒中、帕金森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潜力的种子细胞之一[2].p75NTR(p75 neurotrophinreceptor)属于低亲和力的神经营养因子的共同受体[3].动物实验中,培养纯化p75阳性的OECs并将其移植实验性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显著实验效果[4.目前对于大鼠嗅黏膜p75的鉴定方法中主要的是免疫组化,尤其是对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中关键在于其修复方式和修复程度的选择,因此,本实验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和时间对低亲和力p75NTR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作者:马秀利;杨枭雄;周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ZO-1不同功能结构域表达变化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的组织芯片,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ZO-1(α-pan)、ZO-1(α+)和ZO-1(ZU5)在胃癌不同进展位点的表达.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ZO-1 (α-pan)、ZO-1(α+)和ZO-1(ZU5)出现胞膜异位至胞质的迷离表达或不表达,并随着胃癌的侵袭,迷离表达程度加剧,当胃癌转移至淋巴结时迷离表达程度反而降低.并发现胃腺癌的迷离表达程度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结论 ZO-1(α-pan)、ZO-1(α+)和ZO-1(ZU5)胞膜异位至胞质的迷离表达或不表达,提示ZO-1的PDZ3、GUK、SH3结构域、α基序和ZU5结构域可能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组织学结构的维持,这些结构域异常表达可能是ZO-1参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或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申发燕;张声;王行富;郑珂;陈虹;陈余鹏;曾赛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具有独特的组织学构型,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逐渐被认识,有关IMPC报道目前已见于几乎所有脏器如乳腺、膀胱、肺、卵巢、涎腺、结直肠、胃、胰腺、胆囊及肝外胆管等[1].但临床上对IMPC的组织学构型和高侵袭性认识仍不够充分、全面,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
作者:姚建国;刘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