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钟;钟佳良;岑红兵;赵建红;万勇汉;夏丹萍;黄静;魏建国
在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与恶性B细胞的迁徙和转移有关。 CXCR4在血液系统肿瘤中过表达已经得到证实,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作者采用DLBCL细胞系着重对体外细胞迁移和体内播散过程中CXCR4的作用进行研究,并评估94例DLBCL患者活检标本CXCR4表达的预后意义。
作者:胡舜译);余英豪(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通过作用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G-CSF receptor, G-CSFR)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分化和向外周血迁移。研究发现实体瘤中存在G-CSF和G-CSFR的表达,且肿瘤患者血清G-CSF水平升高。 G-CSF结合G-CSFR,可激活多个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该文就G-CSF和G-CSFR在肿瘤组织和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范志松;左静;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发生在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及少数T细胞淋巴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可显示梭形细胞样特征,目前有关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cSCBCLs)报道不足30例,既往cSCBCLs常被归为变异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因而有学者认为其比同类B细胞淋巴瘤更具侵袭性而需接受强化治疗。作者报道了据认为是迄今为止大宗的一组cSCBCLs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24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27~88岁,平均55岁;多数发生于头部(12/24)、躯干(8/24)及下肢(4/24)皮肤;所有病例组织形态学相似,大体表现为红色或棕红色丘疹样结节,镜下见肿瘤细胞为中等大小的梭形细胞及中心细胞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成分比例为15%~85%,梭形细胞核细长扭曲,部分呈杆状,核仁不明显,细胞质稀少,肿瘤细胞不侵犯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免疫组化均表达CD20或PAX5,92%表达BCL-6(22/24),55%表达BCL-2(12/22),48%表达CD21(10/21),32%表达MUM1(7/22),20%表达CD10及少部分表达CD30(7/24);PD-1均阴性。免疫组化结果提示24例中22例为滤泡中心细胞起源,2例为DLBCL。由此可见,大多数cSCBCLs是起源于滤泡中心细胞的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变异亚型,而非中级别的DLBCL亚型。治疗上适合采用非强化性疗法,如体表放疗或手术切除,而无需进行一线化疗。
作者:张惠斌(译);余英豪(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显微镜下结肠炎( microscopic colitis, MC)是一类慢性水样腹泻,内镜下结肠黏膜正常或轻度异常,病理组织活检呈特异性改变的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约占慢性腹泻的13%[1],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MC肠镜下黏膜并无特殊表现,而其他的相关影像学及一般的实验室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并无帮助,因此结肠镜组织活检显得尤为重要[2],而对活检组织进行 Masson特殊染色合并 CD3、CD45免疫组化染色对该病的诊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将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丛阳;王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紫绀型肺血少动物模型,对肺血减少时未成熟肺小血管进行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观察肺血减少时未成熟肺小血管的发育特点。方法取紫绀型肺血少动物肺组织,进行固定、制片及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半定量测量分析肺小动脉中膜厚度( media thickness, MT)及中膜厚度百分比( percentage of media thickness, MT%)、中膜面积( media section area, MS)及中膜面积百分比( percentage of media section area, MS%);计数单位面积肺小动脉数目( arterial numbers of per square centimeter, APSC)和单位面积肺泡数量( mean alveolar nunber, MAN);计算同一张切片所有泡内肺动脉( intraacinar pulmonary arteries, IAPA)中肌型动脉( circular muscular artery, CMA)、部分肌型动脉( partially muscular artery, PMA)和无肌型动脉( non-muscular artery, NMA)的比例。结果同对照组( C组)相比,光镜观察肺血减少组( D组)肺小动脉中层退化和发育不良,管腔扩大,形态不规则,管壁厚薄不均,部分弹力纤维层中断、缺失。 PMA和NMA比例较C组高,而CMA比例相对较低(P<0.001)。 D组肺小动脉MT、MT%及MS、MS%均显著小于C组(P均<0.001)。 D组APSC较C组减少(P<0.01),而MAN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镜下显示D组肺小血管内皮细胞胞质肿胀,基膜变薄;弹力纤维排列不整齐,有的区域萎缩变薄或中断;血管中层平滑肌轻度萎缩;细胞器减少,线粒体空泡化;部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明显,板层体丰富。结论肺血流减少时肺小血管发育不良或退化,形态结构异常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尽早改善肺血少状态是促进肺血管发育和改善全身状况的关键。
作者:许耀强;刘迎龙;苏俊武;李刚;朱耀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 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 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AM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胃镜、HE及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34岁;例2,女性,50岁。临床均表现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检查示2例肿瘤均位于胃窦部,肿物向胃腔内突出。镜下见肿瘤在胃壁之间呈丛状或大小不等的多结节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交错排列,肿瘤富于小的薄壁血管,细胞间富含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瘤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表型:梭形瘤细胞主要表达α-SMA 和 MSA, DOG1、CD117、CD34和S-100均阴性。电镜示肿瘤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论 PAMT是一种罕见的有独特组织学特征的胃间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部,需与其他胃间叶源性肿瘤鉴别。
作者:岳振营;魏建国;董艳光;李文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患儿男,新生儿,重3570 g,母亲孕39+2周,顺产,孕1产1,术中羊水色清,无宫内窘迫。患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阿氏评分8分,经打开气道、吸痰、吸氧、人工呼吸、正压通气等处理仍无自主呼吸,产后30 min心跳停止,考虑抢救无效并宣布死亡。患儿产前超声检查正常,出生后因病情危重,在尚未进行其它辅助检查时,产后30 min内死亡,死后进行尸检,明确患儿死因。父母体健,母亲孕期无毒物、药物、放射物接触史,家族无双胎、畸形、遗传病史。
作者:王洁康;董丽儒;李双;宋旭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垂体细胞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0岁。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MRI示肿瘤位于鞍区,实性。镜检:瘤细胞呈纺锤状或双极梭形,胞质宽广,嗜酸性,边界清楚,呈胶质纤维束状或席纹状排列。免疫表型:vimentin、S-100、TTF-1、Galectin-3和NSE均阳性,GFAP阴性。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生物学行为惰性的良性肿瘤,是发生于成人鞍区的非浸润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彻底切除可治愈。
作者:张有;李跃斌;石玉伟;李玉萍;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TEN、Survivin、抗Survivin抗体在溃疡型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91例良性胃溃疡、97例伴有癌前病变的胃溃疡以及106例溃疡型胃癌中PTE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上述患者外周血清抗Survivin抗体、CEA、CA199的水平。对非癌性溃疡患者随访1~5年,随访期间复查胃镜,动态监测胃黏膜病理演变。结果良性胃溃疡、伴有癌前病变的胃溃疡以及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逐步下降,Survivin蛋白阳性率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溃疡型胃癌组血清抗Survivin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胃溃疡组和伴有癌前病变的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EN表达与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Sur-viv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0.05);联合检测Survivin蛋白及血清抗Survivin抗体筛查溃疡型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PTEN、Survivin、抗Survivin抗体联合运用时的诊断价值,差异无显著性( P>0.05)。随访188例非癌性溃疡患者,其中3例发生癌变,均为伴有癌前病变的胃溃疡患者,PTEN阴性,Survivin阳性,血清抗Survivin抗体水平与良性胃溃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TEN联合Survivin检测对提示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临床价值;运用Survivin联合抗Survivin抗体筛查溃疡型胃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志红;鲍德明;石振旺;赵敏;陈正徐;方东;王华;张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结核病组织切片采用Ziehl-Neelsen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31%~50.1%[1-3],金胺 O 荧光染色为40.5%~65.7%[4,5],荧光定量 PCR 检测法为50%~75.8%[6-8]。虽然荧光定量 PCR检测法阳性率较高,但抗酸染色和金胺O染色法更简便易行,结果直观可靠,因此仍常用于日常诊断工作中[9]。有学者指出,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会降低组织切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可能与福尔马林固定导致组织中蛋白交联有关[10,11]。已知抗原修复法能打开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蛋白交联,显著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率[12]。作者设想,采用抗原修复法也许能提高组织切片中抗酸染色或金胺O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检验这一设想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EDTA预修复后再行金胺O染色(简称EDTA-金胺O染色),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结核病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将其阳性率与传统金胺O染色法和抗酸染色进行对比。
作者:齐兴峰;郑巧灵;朱育连;王旭洲;谢飞来;郑智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组织病理学分级评分在肝外胆道闭锁( biliary atresia, 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IH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活检确诊的34例BA及16例IHS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重新对胆汁淤积、肝细胞损害、胆管增生、汇管区纤维化、肝细胞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髓外造血、汇管区水肿、肝细胞巨细胞变等主要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分级评分,总分24分。每例依次对上述8个病理学参数进行打分,后统计总分。结果 BA组及IHS组肝组织病理学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胆管增生、汇管区纤维化、汇管区水肿、肝细胞巨细胞变4个病理学参数在BA组及IHS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对BA及IHS主要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分级评分有助于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作者:赵丽;胡晓丽;赵林胜;宋兰云;詹江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结节型环状肉芽肿( nodular granuloma annulare, NG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儿童NGA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胶原纤维渐进性坏死,肉芽肿形成,增生的组织细胞栅栏状排列于肉芽肿周围。免疫表型:CD68组织细胞(+);阿尔新蓝染色可见坏死区黏蛋白沉积。结论儿童NG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皮肤损害,缺乏特征性临床特征,结合组织学形态及特殊染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局部切除活检有利于明确诊断,确诊后可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赵林胜;蔡春泉;赵丽;胡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在施万细胞和黑素细胞系中表达的Sox10转录因子在其发育中非常重要,并可作为其相应肿瘤的标志物。另外,已有Sox10在肌上皮/基底细胞上皮肿瘤亚群中的报道,但其表达仍未被完全阐明。本研究在神经外胚层肿瘤、间叶源性肿瘤、淋巴系统肿瘤及上皮性肿瘤在内的5134个人类肿瘤中检测了Sox10的表达。每片包含30~70例的多肿瘤组织库运用一种新的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EP268)和徕卡自动化仪。 Sox10在发生于软组织和胃肠道的良性施万细胞瘤及转移性黑色素瘤中具有一致性表达,而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相反,Sox10在许多潜在的类似神经鞘瘤的肿瘤中却不表达,例如细胞性神经鞘黏液瘤、脑膜瘤、胃肠道间质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和各种各样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事实上Sox10在间叶源性肿瘤中不表达,偶尔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中表达。在软组织上皮性肿瘤中,Sox10仅在肌上皮瘤中表达,而在恶性变异型肿瘤中不表达。此外,Sox10在胚胎性癌中常呈局灶性表达,表明了其具有原始Sox10阳性表型或具有向神经外胚层分化的潜能。夹在非肿瘤性施万细胞或黑色素细胞表达 Sox10的各种肿瘤被认为是Sox10阳性的肿瘤。因此在软组织和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Sox10应该被加入进免疫组化抗体组中。
作者:魏建国(译);许春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7岁,因“头晕、周身乏力、腹痛1 h余”入住河北省涉县医院。入院前1h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黑蒙,伴周身乏力,不能站立,继而大汗、心悸,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牵及下腹部,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腹胀、腹泻,无胸闷、气短、胸痛,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和出血等体征。查体:体温36.5℃,脉搏68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80/52 mmHg。入院时彩超:右侧附件区可见87 mm ×39 mm ×42 mm大小混合性回声,不除外宫外孕;盆腹腔大量积液。血常规: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82×109/L,白细胞7.3×109/L,尿妊娠试验(+),血β-HCG:术前2484.39 mIU/ml,术后87.84 mIU/ml (正常值0.455~107)。妇科检查: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未触及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存在,经产外阴,子宫颈举痛,子宫及右侧附件区压痛,左侧附件区未及异常,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7 ml,患者停经70余天。综合考虑:(1)异位妊娠;(2)失血性休克。急转妇科,在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双侧输卵管及左侧卵巢未见异常,右侧卵巢增大,5.0 cm ×3.3 cm ×3.0 cm大小,未见妊娠破裂迹象,盆腹腔未见明显出血点,腹腔积血约3000 ml,考虑腹腔其它脏器破裂出血?请外科医师协同探查,发现脾脏外缘区可见一裂口长约5 cm,其内可见凝血块附着,有活跃性出血,遂行脾破裂行脾脏切除术。
作者:张晚鱼;付彩文;王雷;师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散发性结直肠癌( 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 SCC)中hMLH-1、hMSH-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维吾尔族、196例汉族SCC标本及60例维吾尔族、汉族正常结直肠(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NCM)标本中hMLH-1、hMSH-2的表达。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汉族NCM中hMLH-1、hMSH-2阳性率均为100%(60/60)。维吾尔族SCC中hMLH-1阳性率(75%,45/60)明显低于汉族(93.4%,183/196)(P<0.05);维吾尔族SCC中hMSH-2阳性率(91.7%,55/60)与汉族(94.4%,185/1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SCC平均发病年龄(57.63岁)低于汉族(65.64岁)(P<0.05),且维吾尔族≤40岁(28.3%,17/60)SCC患者高于汉族(3.6%,7/196)。维吾尔族、汉族管状腺瘤( tubular adenoma, TA)中hMLH-1、hMSH-2阳性率均为100%。维吾尔族管状绒毛状腺瘤( tubulovil-lous adenoma, TVA)中hMLH-1、hMSH-2阳性率均为66.7%(2/3);汉族TVA中hMLH-1、hMSH-2阳性率分别为74.2%(23/31)、90.3%(28/31),两组人群TA组与TV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维吾尔族、汉族SCC不同年龄组中hMLH-1、hMSH-2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汉族SCC中hMLH-1、hMSH-2表达呈正相关(rs =0.737,P<0.05);维吾尔族SCC中hMLH-1、hMSH-2表达亦呈正相关(rs =0.383,P<0.05)。结论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SCC中均存在hMLH-1、hMSH-2表达缺失,且与年龄与腺瘤密切相关。维吾尔族SC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低于汉族,且hMLH-1阳性率低于汉族。联合检测hM-LH-1、hMSH-2有利于为不同民族的结直肠癌预防重点和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于静;张晓莹;赵峰;房爱菊;叶明;程凤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组蛋白H2B单泛素化(histone H2B monoubiquitination, uH2B)在原发性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16例原发性结肠腺癌及1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uH2B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uH2B在低分化原发性结肠腺癌中的阳性率(19.4%,6/31)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腺癌(49.4%,42/85)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86.7%,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H2B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uH2B作为一种抑癌因子可能与原发性结肠腺癌的恶化过程密切相关。其可能会成为原发性结肠腺癌早期检测、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新分子生物学标志并应用于临床,而其在结肠腺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群;刘聪;王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患者男性,59岁,右侧渐进性鼻阻半年。患者于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右侧鼻腔阻塞感,呈间歇性不完全性阻塞,持续时间大约1周,伴流清涕、喷嚏,无鼻腔异味,无鼻腔出血,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头痛,自服抗生素类药物后好转;近半年来,症状反复存在,呈进行性加重,受凉或感冒后加重。临床诊断:右侧鼻腔息肉。
作者:赵辉;尚芳芳;刘小玲;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一次性塑料组织包埋盒因其包埋操作简便、无需剪贴标签、形状体积固定便于切片及美观性好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病理科[1,2]。但在日常组织包埋盒号码打印过程中易发生号码错打现象,导致组织包埋盒无法正常使用,日积月累易造成浪费。本实验采用牙膏摩擦法、金属毛刷摩擦法及硫酸加热法对打印错误的组织包埋盒墨迹进行去除,将打印错误组织包埋盒回收利用,本文比较三组组织包埋盒打印墨迹清除合格率及耗时情况,探讨不同方法去除病理组织包埋盒打印墨迹效果的差异。
作者:闫岩;彭燕;李楚天;何青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患者女性,69岁,因“下腹胀痛并在双下腹触及肿物,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入院。体检:腹部膨隆并扪及囊实不均、不活动的包块。增强全腹部CT示:肝、胆、双侧肾脏、肾上腺及胰腺形态未见异常,腹膜见多发结节影,轻度强化。卵巢区及腹腔内见囊实性阴影,边缘较清,增强扫描见其内有条索状强化影,另见移动性差且有回声的不均质腹水。临床考虑卵巢癌可能性大,抽取腹水及肠镜钳取可疑组织送检,终行子宫+双侧附件+右半结肠切除术。
作者:张艳;刘恩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 low 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LGNPP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6岁和25岁。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排列成乳头状结构,呈外生性或内翻性生长,外生性有分支,部分排列成腺样结构,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假复层柱状,胞质中等丰富,嗜酸性,部分呈梭形,束状排列,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未见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CKpan(2/2)、CKH (1/1)、CK7(1/1)、TTF-1(2/2),中等强度表达EMA (2/2)、vimentin (1/1),弱阳性表达CD117(1/1)、p63(1/1),Ki-67增殖指数5%~50%,均不表达Tg、S-100蛋白、desmin、SMA、Syn、CgA、CD56、CD34、Calponin、CK20、Neu-N、GFAP、Olig-2。 EBER原位杂交检测阴性。结论 LGNPPA是一种罕见的鼻咽上皮来源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该肿瘤易与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鼻咽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等混淆,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
作者:康锶鹏;欧阳茂胜;姚丽青;曲利娟;郑智勇;余英豪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