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原位杂交诊断胸水直接涂片EML4/ALK融合基因1例

纪晓坤;王珩;张艳;赵银环;吴家宁;王蕊;吴娟;杜芸

关键词:肺肿瘤, 胸水, 涂片, 荧光原位杂交, 病例报道
摘要:患者女性,76岁,左侧肺癌病灶靶向放疗后,出现大量胸水.将送检胸水用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B型)(北京金木信诚公司)富集细胞后,将膜片细胞富集面置于防脱载玻片上,来回拖动几次,使膜上细胞转移至载玻片上(图1、2),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B型)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PET滤膜,孔径8~12 μm,可有效滤过淋巴细胞,大量采集体液中的肿瘤细胞或预检细胞,可避免淋巴细胞的干扰,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阳性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丘脑生殖细胞肿瘤1例

    患者,男童,14岁,因头痛伴视物模糊9天入院.9天前患者无诱因感头顶部闷痛,视物模糊,至当地医院就诊(具体用药不详),头痛稍好转.2天前头痛剧烈,呈进行性加重,渐感恶心、呕吐,干呕为主,嗜睡,精神差.当地医院颅脑CT检查提示“右侧丘脑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运动检查:双上肢体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不高;感觉检查:痛觉、震动觉、位置觉及实体觉均正常.病理反射检查:阴性.

    作者:郝华;徐芬;刘繁荣;李里香;汪庆余;邬黎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源于神经鞘瘤的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源于神经鞘瘤的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与神经源性肿瘤相关的血管肉瘤组织学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源于神经鞘瘤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右上臂有一无痛性肿块.肿块呈结节样,切面呈囊实性,肿瘤形态呈多形性,可见梭形细胞区域,部分区域细胞丰富,二者截然分界,细胞丰富区见由不规则血管构成的疏松区,并见上皮样细胞成片分布或呈靶环样排列,核分裂象易见.梭形细胞表达S-100蛋白,丰富区域S-100蛋白表达缺失,但表达GFAP,富于血管的肿瘤细胞表达CD34、CD31、FⅧRAg,上皮样细胞表达广谱CK.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34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源于神经鞘瘤的血管肉瘤极为少见,恶性程度高.肿瘤直径(>5cm)、细胞核分裂计数、手术切缘阳性以及伴有I型神经纤维瘸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均为其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韩扬;王军臣;符雪莲;华燕菲;史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6岁和62岁.临床上均为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无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影像学和大体检查均提示为前纵膈囊实性占位.镜检:实性区域表现为大量的短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呈小结节状分布,上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无明显核分裂象.其中1例结节中可见成簇的腺样结构.间质为丰富的淋巴细胞,并可见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结节内肿瘤细胞CKpan、CK19、p63、CK5/6均阳性,EMA阴性,上皮细胞巢内可见个别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浸润.而囊壁上皮细胞和腺样结构上皮细胞表达相反,EMA阳性,p63、CK5/6阴性.淋巴间质内,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阳性的B细胞,CD3和CD5阳性的T细胞分布在滤泡间区,非生发中心区域尤其是套区BCL-2阳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多个肿瘤细胞组成的上皮巢团,而非单个上皮细胞.结论 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肿瘤细胞p63和CK5/6弥漫阳性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作者推测MNT来源于胸腺髓质.

    作者:陈骏;陈亭亭;吴鸿雁;何建;周强;黄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癌组织Slug和Snail细胞核抗原热修复方法的优化

    充分的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和抗原修复液的选择[1].抗原修复包括酶修复法和热修复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近年来很少使用[2].石善溶[3]认为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时选择适宜的加热条件进行处理,效果良好.高压修复和微波修复是目前常用的两种热修复方法,枸橼酸缓冲液和EDTA缓冲液是常用的两种修复液.为更好的显示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结果,本实验拟在石蜡包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切片中,选择不同的热修复方法和修复液,对Slug和Snail两个核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探讨细胞核抗原的佳修复方法.

    作者:李文琴;万国兴;李锋;梁伟华;李玉聪;李怡晓;杜小明;曹玉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散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散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haemangioblastoma,H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肾脏HB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HB由肿瘤性间质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构成,间质细胞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空泡状,核圆形、卵圆形,呈透明细胞形态,部分间质细胞胞质内见脂质空泡,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间质细胞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Inhibin-α、S-100蛋白均阳性,CK-pan呈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1%,CD34、FⅧRAg、CD31、HMB-45、Syn、CD56、CgA、NSE、desmin、EMA、D2-40均阴性.结论 HB是一种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罕见于肾脏,易误诊,对其识别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作者:康锶鹏;姚丽青;郑智勇;齐兴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9例PSTT的临床、超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随访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PSTT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 38岁.临床均表现为妊娠2~6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尿妊娠试验阳性,8例子宫增大;7例行子宫全切,2例仅行肿瘤消融术+化疗.光镜下瘤细胞主要为中间型滋养细胞,可见单核和多核两种形态.两种细胞分布无规律,有明显嗜血管倾向,但血管结构仍存在.肿瘤浸润平滑肌生长,间质中有广泛的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广谱CK和hPL弥漫性阳性(9/9),β-hCG散在阳性(9/9),inhibin-α (4/9)、PLAP(2/9)部分阳性,vimentin、p63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10%~40%.随访3个月~10年,3例失访,6例未发现复发及死亡.结论 PSTT是一种极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综合临床检查、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免疫表型,有助于PSTT的诊断及与其它滋养细胞疾病的鉴别,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江宇;李荔;陈文静;李嘉蔚;杜维;冯晓冬;郜红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Pax8和Tubul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ax8和Tubulin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3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38例卵巢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正常卵巢上皮中Pax8、Tubulin均呈阴性,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9%、100%和100%、94.7%和89.5%,Pax8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及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P<0.05),Tubulin在3种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存在表达部位的改变;Pax8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Tubulin表达与浆液性癌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Pax8、Tubulin的免疫组化评分比值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Pax8可能作为卵巢浆液性癌的标志分子,并为其临床靶向分子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综合分析Pax8、Tubulin及二者免疫组化评分比值,对评估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徐兵;孙多祥;康永军;田园;周颖;冯定庆;王志华;陈珂;胡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是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罕见亚型,因其罕见且形态学较特殊,导致该病变在病理诊断上仍然具有挑战性,该文就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张和平;汪勤;解正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食管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

    患者女性,60岁,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吞咽梗阻感4年余,进食固体食物梗阻感加重入院.患者既往体健.胃镜检查示:食管黏膜光滑,距门齿30 ~ 35 cm见2.5 cm黏膜隆起,表面覆白苔,基底宽,质地韧,易出血.钡餐造影透视显示食管下段(第10~11胸椎水平)见一长44 mm充盈缺损,呈偏心性改变,表面可见小龛影,局部食管腔狭窄,黏膜破坏,钡剂通过稍受阻,缓慢,病灶近端食管扩张(图1).CT平扫示:食管中部下段见一40 mm×28 mm×15 mm大小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CT值39 ~ 59 HU,周围食管壁界面清楚.临床诊断:食管下段平滑肌瘤,遂行经左胸食管肿瘤切除术.术中纵行切开食管下段肌层,于左下肺静脉水平面见一5 cm×3 cm×2 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有完整蒂部.瘤体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作者:黎美仁;王丽丽;徐晓;李婷;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病[如天花、禽流感、疟疾、肺结核、霍乱、艾滋病(AIDS)、SARS、黄热病、斑疹伤寒等]、热带病(如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锥虫病、利什曼病、麻风病等)、人兽共患病、性病、医院感染等.有些疾病可以从不同角度归类,如AIDS可以分别归类于传染病、流行病、热带病、性病、人兽共患病,甚至医院内感染.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检查,对于阐明疾病本质、病变特征、探索感染原因、发病机制,均起重要作用[1-3].在诊断病理学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炎症性病变,其中包括许多感染性疾病.炎症的原因很多,其中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炎症称为感染.

    作者:刘德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软组织肌上皮瘤/混合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肌上皮瘤/混合瘤(myoepithelioma/mixed tumour of soft tissue,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6例M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MMT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1~63岁,平均44岁.肿瘤直径2~17.5 cm,平均6.5 cm.免疫表型:75% (3/4)表达CK,100%(4/4)表达vimentin,66.7%(2/3)表达S-100,50% (2/4)表达GFAP,100%(3/3)表达EMA,(0/4)不表达SMA.6例MMT随访时间5~ 10年,3例局部复发,1例复发且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临床上,MMT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持续数周至数年,偶有局部疼痛.多发生于成人,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肿瘤境界清楚,绝大多数肿瘤位于四肢皮下或深部的筋膜下软组织.组织学上,MMT类似于涎腺的多形性腺瘤,含有不同比例的上皮和(或)肌上皮成分,间质玻璃样变或为软骨黏液样.大部分MMT为良性行为,但少数可局部复发和转移,导致死亡.

    作者:张学东;陈士超;杜然;张仁亚;姜慧峰;朱维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1例SLE死者进行尸检,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死亡原因.结果 死者,男童,11岁,因发现双下肢皮疹1周入院,诊断为SLE(活动期),住院期间突发呼吸急促,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发现死者肺脏、肾脏受累,因狼疮性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SLE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急性期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SLE多脏器严重损害和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药物不良反应是SLE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谢飞来;赵铁骑;李华良;郑智勇;余英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Wnt信号通路成分β-catenin、c-my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Wnt信号通路成分β-catenin、c-myc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FIGO分期、病理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OSA中β-catenin、c-myc的表达,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FIGO分期:β-catenin在Ⅲ+Ⅳ组中的表达高于Ⅰ+Ⅱ组(P =0.003);c-myc表达与FIGO分期无关(P=0.069).(2)病理分级:β-cateni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P =0.817);c-myc在高级别组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组(P=0.016).(3)复发:β-catenin、c-myc表达与患者复发均无关(P =0.349,P=0.171).(4)预后分析:β-catenin、c-myc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P=0.032,P=0.035).结论 Wnt信号通路成分β-catenin、c-myc可能在OSA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中发挥作用,检测其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颖青;管群;刘琦;王建军;余波;王建东;石群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1例

    患者66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伴下腹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已自然绝经11年,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暗红色,无阴道排液等症状.B超示子宫内膜5mm,回声不均匀,子宫肌瘤,子宫左后方见一混合回声,150mm×92 mm×90 mm大小,边界尚清楚,形态尚规则,伴腹水.4年半前行右侧卵巢肿瘤切除术,肿块15 cm×12 cm×10 cm大小,囊内壁大部分光滑,散在直径0.1~0.8 cm乳头状突起10余个,术后病理示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作者:项伟;姚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EP17异常对评判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使用乳腺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EP17(17p11.1-q11.1)探针拷贝数与HER-2基因扩增间的关系,分析CEP17异常对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态评判的影响.方法 收集742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标本,采用双色FISH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2例乳腺癌HER-2 FISH检测结果显示,11例(1.48%) HER-2探针信号数>6个,但由于CEP17探针信号数异常而被判定为基因扩增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真正1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比例极其稀少;FISH检测的CEP17信号数不等同于真正17号染色体的数目,临床有一定比例的HER-2 FISH结果阴性的患者错失佳治疗机会.

    作者:相学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HER-2和EGF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目的 检测HER-2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对预后的意义,分析二者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44例鳞癌、36例腺癌以及10例癌旁组织,应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HER-2和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HER-2和EGFR蛋白在鳞癌及腺癌中的表达远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EGFR蛋白在鳞癌中的阳性率较高,但在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R-2蛋白在鳞癌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与HER-2蛋白的过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一定关系.男性EGFR蛋白过表达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HER-2蛋白表达率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的EGFR与HER-2蛋白过表达率都明显高于>60岁患者(P<0.01).结论 EGFR与HER-2是NSCLC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HER-2过度表达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杨荣;武振华;王玉玲;何欣;康雅琼;尚立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癌中磷酸化p38和MMP-7的表达

    目的 探讨磷酸化信号蛋白p38(P-p3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7,MMP-7)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p38和MMP-7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转移组)、20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未转移组)及20例癌旁乳腺组织(对照组)中P-p38和MMP-7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P-p38和MMP-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50%和77.50%,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P-p38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7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和MMP-7在转移组中表达高,在未转移组表达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中P-p38和MMP-7表达呈正相关性(rs=0.324,P=0.004).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p38过度活化和MMP-7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提示P-p38和MMP-7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二者可能存在某种协同关系.

    作者:韩艳春;张骞;董孟华;刘鲁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性树胶佳封片浓度探讨

    在常规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中,若切片中气泡过多可直接影响切片的观察,甚至干扰病理诊断,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作者对中性树胶与二甲苯的浓度和比例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减少切片中气泡的佳中性树胶封片浓度.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上海标本模型厂生产的中性树胶100 g,莱阳康德化工公司生产的二甲苯500 ml,奥美拉唑钠20 mg临床静脉滴注用过的注射小瓶12个.1.2 方法 将注射用小瓶洗净、晾干,分别编为1~12号,每瓶内加入5 ml中性树胶.第1瓶加入0.2ml二甲苯,第2~12瓶每瓶依次增加0.1 ml二甲苯,至第12瓶内注入1.3ml二甲苯.将配好的中性树胶充分搅动,搁置一天后使用.

    作者:王灿;王贵珍;隋中媛;刘春燕;丁洪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自噬与人类疾病新研究进展

    自噬在人类疾病的发病、发展中起双重作用.自噬是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内稳态过程,双层膜包绕着要降解的细胞器等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对组分进行降解和回收再利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自噬和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自噬广泛存在于肿瘤、新陈代谢、神经退化紊乱和肺疾病等各种病理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噬的分子基础,对人类疾病诊断以及寻找药物作用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刘中洋;袭荣刚;王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进展期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HER-2/neu基因状态稳定性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进展期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HER-2/neu基因状态的稳定性,指导临床检测标本的选择.方法 筛选52例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5个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取存档蜡块原发灶5个位点及全部淋巴结转移位点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ER-2/neu基因状态,分析各位点间HER-2/neu基因状态的异同.结果 HER-2/neu基因扩增病例占所检病例的44.2%.HER-2/neu基因状态在原发灶与转移灶间高度一致(κ=0.840,P<0.001).92.3%(48/52)病例的乳腺癌位点HER-2/neu基因状态均一致,呈高度均质稳定状态.7.7%(4/52)病例存在位点间HER-2/neu基因状态不同,显示异质性.结论 大部分进展期乳腺癌原发灶或同期淋巴结转移灶均可作为HER-2/neu基因检测材料,部分乳腺癌需在原发灶和转移灶多点取样才能全面反映HER-2/neu基因状态.

    作者:沈增丽;侯传玲;蒋雄玲;孙丽萍;张振华;孙爱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