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伟;姚敏
目的 观察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肿瘤(intermediate pilomyxoid tumor,IPMT)、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毛细胞肿瘤,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重新诊断,结合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例为典型PA,1例为典型PMA,11例为IPMT.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IPMT患者平均年龄大于PMA,明显小于PA,三者病变部位相似.镜检:PMA由形态单一的双极梭形细胞以血管为中心生长,间质内见大量黏液,未见Rosenthal纤维或嗜酸性颗粒小体;PA均可见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IPMT则具有PMA的大量黏液,形态单一的双极小肿瘤细胞且呈假菊形团样生长,具有PA的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特征,可见多量微囊.三者均可复发.结论 IPMT确实存在且数量不少,PA、PMA和IPMT在组织学上有联系.
作者:马小梅;余宏宇;刘惠敏;夏春燕;黄佳;何金;杨慧玲;刘胜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肺淋巴管扩张症(congenital pulmonary lymphangiectasis,CP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新生儿CPL尸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双肺呈蜂窝状,脏层胸膜下方及肺小叶间隔内、细支气管周围及血管周围见扩张淋巴管,免疫组化标记内皮细胞中D2-40、CD31阳性.患儿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CP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肺发育不良,结合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其预后差,出生后常因呼吸衰竭死亡.
作者:侯兴华;金素芬;李春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ax8和Tubulin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3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38例卵巢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正常卵巢上皮中Pax8、Tubulin均呈阴性,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9%、100%和100%、94.7%和89.5%,Pax8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及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P<0.05),Tubulin在3种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存在表达部位的改变;Pax8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Tubulin表达与浆液性癌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Pax8、Tubulin的免疫组化评分比值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Pax8可能作为卵巢浆液性癌的标志分子,并为其临床靶向分子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综合分析Pax8、Tubulin及二者免疫组化评分比值,对评估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徐兵;孙多祥;康永军;田园;周颖;冯定庆;王志华;陈珂;胡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散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haemangioblastoma,H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肾脏HB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HB由肿瘤性间质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构成,间质细胞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空泡状,核圆形、卵圆形,呈透明细胞形态,部分间质细胞胞质内见脂质空泡,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间质细胞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Inhibin-α、S-100蛋白均阳性,CK-pan呈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1%,CD34、FⅧRAg、CD31、HMB-45、Syn、CD56、CgA、NSE、desmin、EMA、D2-40均阴性.结论 HB是一种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罕见于肾脏,易误诊,对其识别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作者:康锶鹏;姚丽青;郑智勇;齐兴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GLM,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3例患者均为女性,大部分有哺乳史,均以单侧乳房肿块就诊,可伴疼痛、红肿和腋下淋巴结肿大.21例肿块位于左侧乳房,12例位于右侧.肿块直径3.0~ 10.0 cm,平均5.0 cm,质地韧.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预后好,术后无复发.结论 GLM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肉芽肿性病变,临床和病理医师应予以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廖谦和;安慧敏;郭德超;张立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纤毛内转运蛋白20(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20,IFT20)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FT20在157例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其中浆液性囊腺癌52例、黏液性囊腺癌2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4例、透明细胞腺癌1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25例、良性肿瘤18例及正常卵巢组织16例.结果 (1) IFT20在卵巢癌组织(76.5%,75/98)和交界性肿瘤组织(32%,8/25)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6.6%,3/18)和正常卵巢组织(12.5%,2/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FT20蛋白在不同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IFT20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3) IFT20蛋白表达强弱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4) IFT20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IFT20蛋白与卵巢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临床预后,同时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牛娜;刘乾;程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超薄切片染色是透射电镜样本制备的关键步骤,铅污染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1],可直接影响电镜观察.本文现介绍一种有效消除铅污染的补救方法,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铜网镊夹于铜网边缘,浸入200 ml 0.05‰~0.06‰稀硝酸溶液中漂洗15~20 s,污染严重者可适当延长漂洗时间5~10s;再用蒸馏水漂洗5s×3次,滤纸吸干铜网,电镜观察.2 结果超薄切片中黑色致密的圆形或不定形颗粒经稀硝酸处理后被消除,组织切片未见破损、脱落;细胞微细结构保存好,反差明显(图1、2).
作者:张丽芳;姚梅宏;曲利娟;曾德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肌上皮瘤/混合瘤(myoepithelioma/mixed tumour of soft tissue,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6例M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MMT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1~63岁,平均44岁.肿瘤直径2~17.5 cm,平均6.5 cm.免疫表型:75% (3/4)表达CK,100%(4/4)表达vimentin,66.7%(2/3)表达S-100,50% (2/4)表达GFAP,100%(3/3)表达EMA,(0/4)不表达SMA.6例MMT随访时间5~ 10年,3例局部复发,1例复发且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临床上,MMT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持续数周至数年,偶有局部疼痛.多发生于成人,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肿瘤境界清楚,绝大多数肿瘤位于四肢皮下或深部的筋膜下软组织.组织学上,MMT类似于涎腺的多形性腺瘤,含有不同比例的上皮和(或)肌上皮成分,间质玻璃样变或为软骨黏液样.大部分MMT为良性行为,但少数可局部复发和转移,导致死亡.
作者:张学东;陈士超;杜然;张仁亚;姜慧峰;朱维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HER-2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对预后的意义,分析二者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44例鳞癌、36例腺癌以及10例癌旁组织,应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HER-2和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HER-2和EGFR蛋白在鳞癌及腺癌中的表达远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EGFR蛋白在鳞癌中的阳性率较高,但在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R-2蛋白在鳞癌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与HER-2蛋白的过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一定关系.男性EGFR蛋白过表达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HER-2蛋白表达率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的EGFR与HER-2蛋白过表达率都明显高于>60岁患者(P<0.01).结论 EGFR与HER-2是NSCLC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HER-2过度表达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杨荣;武振华;王玉玲;何欣;康雅琼;尚立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现代病理学中免疫组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这些技术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和昂贵的试剂而难以普及.特殊染色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和成本低廉等优势,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病理实验室的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甲醛、二甲苯严重影响环境和健康,寻求一种无刺激性气味、无毒无害的替代品已成为病理工作者的迫切愿望.新型环保试剂在常规HE染色中已有出色表现[1,2],本科室在特殊染色中使用新型环保试剂也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信芳杰;管静静;邵世宏;赵涵;计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1].石蜡切片不易脱片,染色后可被长期保存,使得石蜡切片同患者病历一样,可被长期封存,对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故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常规病理切片的制作步骤中有许多注意事项.本文主要从组织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漂片等过程,介绍病理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期进一步改善常规病理切片的制作,提高病理切片质量.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男性,38岁,因左侧腹部隐痛7天,加重16 h入院.查体:体温(T)36.8 ℃,脉搏(P) 10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 153/105 mmHg.专科情况:神志清楚,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全腹压痛,以左下腹明显,有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腹部彩超示:左下腹不均质回声(左下腹探及98 mm×48mm的不均质回声,似有包膜);脂肪肝声像、双肾结石声像、腹水声像、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CT扫描示:左侧中下腹部见大小10 cm ×6 cm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增强后见明显不均强化,内见无强化区,肿块与部分小肠分界不清,肝下缘见弧形稍高密度影,肝脏、胆囊、双肾及膀胱正常(图1).腹腔内见积液.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探查:扪及腹部囊性肿块,大小10 cm×6 cm,蒂部位于左上腹部大网膜.
作者:张兰凤;肖学文;李伟松;范钦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磷酸化信号蛋白p38(P-p3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7,MMP-7)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p38和MMP-7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转移组)、20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未转移组)及20例癌旁乳腺组织(对照组)中P-p38和MMP-7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P-p38和MMP-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50%和77.50%,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P-p38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7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和MMP-7在转移组中表达高,在未转移组表达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中P-p38和MMP-7表达呈正相关性(rs=0.324,P=0.004).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p38过度活化和MMP-7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提示P-p38和MMP-7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二者可能存在某种协同关系.
作者:韩艳春;张骞;董孟华;刘鲁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9例PSTT的临床、超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随访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PSTT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 38岁.临床均表现为妊娠2~6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尿妊娠试验阳性,8例子宫增大;7例行子宫全切,2例仅行肿瘤消融术+化疗.光镜下瘤细胞主要为中间型滋养细胞,可见单核和多核两种形态.两种细胞分布无规律,有明显嗜血管倾向,但血管结构仍存在.肿瘤浸润平滑肌生长,间质中有广泛的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广谱CK和hPL弥漫性阳性(9/9),β-hCG散在阳性(9/9),inhibin-α (4/9)、PLAP(2/9)部分阳性,vimentin、p63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10%~40%.随访3个月~10年,3例失访,6例未发现复发及死亡.结论 PSTT是一种极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综合临床检查、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免疫表型,有助于PSTT的诊断及与其它滋养细胞疾病的鉴别,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江宇;李荔;陈文静;李嘉蔚;杜维;冯晓冬;郜红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是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罕见亚型,因其罕见且形态学较特殊,导致该病变在病理诊断上仍然具有挑战性,该文就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张和平;汪勤;解正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充分的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和抗原修复液的选择[1].抗原修复包括酶修复法和热修复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近年来很少使用[2].石善溶[3]认为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时选择适宜的加热条件进行处理,效果良好.高压修复和微波修复是目前常用的两种热修复方法,枸橼酸缓冲液和EDTA缓冲液是常用的两种修复液.为更好的显示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结果,本实验拟在石蜡包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切片中,选择不同的热修复方法和修复液,对Slug和Snail两个核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探讨细胞核抗原的佳修复方法.
作者:李文琴;万国兴;李锋;梁伟华;李玉聪;李怡晓;杜小明;曹玉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60岁,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吞咽梗阻感4年余,进食固体食物梗阻感加重入院.患者既往体健.胃镜检查示:食管黏膜光滑,距门齿30 ~ 35 cm见2.5 cm黏膜隆起,表面覆白苔,基底宽,质地韧,易出血.钡餐造影透视显示食管下段(第10~11胸椎水平)见一长44 mm充盈缺损,呈偏心性改变,表面可见小龛影,局部食管腔狭窄,黏膜破坏,钡剂通过稍受阻,缓慢,病灶近端食管扩张(图1).CT平扫示:食管中部下段见一40 mm×28 mm×15 mm大小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CT值39 ~ 59 HU,周围食管壁界面清楚.临床诊断:食管下段平滑肌瘤,遂行经左胸食管肿瘤切除术.术中纵行切开食管下段肌层,于左下肺静脉水平面见一5 cm×3 cm×2 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有完整蒂部.瘤体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作者:黎美仁;王丽丽;徐晓;李婷;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1例SLE死者进行尸检,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死亡原因.结果 死者,男童,11岁,因发现双下肢皮疹1周入院,诊断为SLE(活动期),住院期间突发呼吸急促,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发现死者肺脏、肾脏受累,因狼疮性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SLE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急性期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SLE多脏器严重损害和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药物不良反应是SLE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谢飞来;赵铁骑;李华良;郑智勇;余英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76岁,左侧肺癌病灶靶向放疗后,出现大量胸水.将送检胸水用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B型)(北京金木信诚公司)富集细胞后,将膜片细胞富集面置于防脱载玻片上,来回拖动几次,使膜上细胞转移至载玻片上(图1、2),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B型)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PET滤膜,孔径8~12 μm,可有效滤过淋巴细胞,大量采集体液中的肿瘤细胞或预检细胞,可避免淋巴细胞的干扰,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纪晓坤;王珩;张艳;赵银环;吴家宁;王蕊;吴娟;杜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经会阴B超引导下的前列腺癌12点穿刺组织的病理检查确诊率可达90%以上[1],前列腺穿刺是确诊前列腺病变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制出高质量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切片,是做出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本科室经长时间探索,摸索出一套标准化处理方法,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武汉市中心医院B超室送检的条索状前列腺穿刺组织,长1.0~1.5 cm,直径0.05 cm.采用Leica ASP300全自动组织脱水机、Leica2245半自动组织切片机、LeicaEG1160组织包埋机、LeicaST5020自动染色机处理.
作者:赵兵;罗波;石玉香;袁静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