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兵;罗波;石玉香;袁静萍
患者女性,32岁,因鼻塞、流涕、左侧颜面部胀痛1周入院.无鼻部外伤及手术史.鼻旁窦CT(图1)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占位,考虑良性病变继发左侧鼻骨膨胀性改变及左侧鼻腔受压变窄.行左鼻腔筛窦骨病变刮除术.病理检查 眼观: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5 cm×4 cm×1 cm,质地硬.镜检:成纤维性间质中见密集分布的大小不一的沙砾体样的骨样小体(图2),其周围由一层厚薄不一的胶原物质包绕,部分骨样小体融合形成小梁状或不规则团块状,多数骨样小体中无细胞,少数骨样小体中有细胞(图3).间质为疏密不均的成纤维细胞,密集区域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疏松区域细胞少到无,细胞边界不清,病理性核分裂象不易见(图4).免疫表型:成纤维细胞表达vimentin,局灶表达EMA,Ki-67增殖指数<1%,不表达S-100蛋白、GFAP、PR.
作者:康锶鹏;宋屿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1].石蜡切片不易脱片,染色后可被长期保存,使得石蜡切片同患者病历一样,可被长期封存,对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故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常规病理切片的制作步骤中有许多注意事项.本文主要从组织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漂片等过程,介绍病理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期进一步改善常规病理切片的制作,提高病理切片质量.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ax8和Tubulin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3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38例卵巢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正常卵巢上皮中Pax8、Tubulin均呈阴性,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9%、100%和100%、94.7%和89.5%,Pax8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及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P<0.05),Tubulin在3种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存在表达部位的改变;Pax8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Tubulin表达与浆液性癌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Pax8、Tubulin的免疫组化评分比值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Pax8可能作为卵巢浆液性癌的标志分子,并为其临床靶向分子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综合分析Pax8、Tubulin及二者免疫组化评分比值,对评估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徐兵;孙多祥;康永军;田园;周颖;冯定庆;王志华;陈珂;胡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男性,38岁,因左侧腹部隐痛7天,加重16 h入院.查体:体温(T)36.8 ℃,脉搏(P) 10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 153/105 mmHg.专科情况:神志清楚,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全腹压痛,以左下腹明显,有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腹部彩超示:左下腹不均质回声(左下腹探及98 mm×48mm的不均质回声,似有包膜);脂肪肝声像、双肾结石声像、腹水声像、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CT扫描示:左侧中下腹部见大小10 cm ×6 cm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增强后见明显不均强化,内见无强化区,肿块与部分小肠分界不清,肝下缘见弧形稍高密度影,肝脏、胆囊、双肾及膀胱正常(图1).腹腔内见积液.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探查:扪及腹部囊性肿块,大小10 cm×6 cm,蒂部位于左上腹部大网膜.
作者:张兰凤;肖学文;李伟松;范钦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胃IMPC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符合典型IMPC,为早期胃癌,但出现多组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团外周EMA阳性.临床ⅡA期,术后患者辅助化疗,随访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胃IMPC属于胃腺癌的少见亚型,早期易出现淋巴结转移,临床预后还需积累更多样本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左中;冯亮;刘玲玲;王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76岁,左侧肺癌病灶靶向放疗后,出现大量胸水.将送检胸水用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B型)(北京金木信诚公司)富集细胞后,将膜片细胞富集面置于防脱载玻片上,来回拖动几次,使膜上细胞转移至载玻片上(图1、2),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B型)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PET滤膜,孔径8~12 μm,可有效滤过淋巴细胞,大量采集体液中的肿瘤细胞或预检细胞,可避免淋巴细胞的干扰,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纪晓坤;王珩;张艳;赵银环;吴家宁;王蕊;吴娟;杜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源于神经鞘瘤的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与神经源性肿瘤相关的血管肉瘤组织学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源于神经鞘瘤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右上臂有一无痛性肿块.肿块呈结节样,切面呈囊实性,肿瘤形态呈多形性,可见梭形细胞区域,部分区域细胞丰富,二者截然分界,细胞丰富区见由不规则血管构成的疏松区,并见上皮样细胞成片分布或呈靶环样排列,核分裂象易见.梭形细胞表达S-100蛋白,丰富区域S-100蛋白表达缺失,但表达GFAP,富于血管的肿瘤细胞表达CD34、CD31、FⅧRAg,上皮样细胞表达广谱CK.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34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源于神经鞘瘤的血管肉瘤极为少见,恶性程度高.肿瘤直径(>5cm)、细胞核分裂计数、手术切缘阳性以及伴有I型神经纤维瘸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均为其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韩扬;王军臣;符雪莲;华燕菲;史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肿瘤(intermediate pilomyxoid tumor,IPMT)、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毛细胞肿瘤,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重新诊断,结合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例为典型PA,1例为典型PMA,11例为IPMT.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IPMT患者平均年龄大于PMA,明显小于PA,三者病变部位相似.镜检:PMA由形态单一的双极梭形细胞以血管为中心生长,间质内见大量黏液,未见Rosenthal纤维或嗜酸性颗粒小体;PA均可见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IPMT则具有PMA的大量黏液,形态单一的双极小肿瘤细胞且呈假菊形团样生长,具有PA的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特征,可见多量微囊.三者均可复发.结论 IPMT确实存在且数量不少,PA、PMA和IPMT在组织学上有联系.
作者:马小梅;余宏宇;刘惠敏;夏春燕;黄佳;何金;杨慧玲;刘胜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使用乳腺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EP17(17p11.1-q11.1)探针拷贝数与HER-2基因扩增间的关系,分析CEP17异常对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态评判的影响.方法 收集742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标本,采用双色FISH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2例乳腺癌HER-2 FISH检测结果显示,11例(1.48%) HER-2探针信号数>6个,但由于CEP17探针信号数异常而被判定为基因扩增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真正1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比例极其稀少;FISH检测的CEP17信号数不等同于真正17号染色体的数目,临床有一定比例的HER-2 FISH结果阴性的患者错失佳治疗机会.
作者:相学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及EBER原位杂交结果,并追踪患者预后.结果 6例IPT-like FDCS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40~78岁,平均62.3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4例患者为体检时发现,1例患者有腹胀、消瘦症状,1例患者有腰背部疼痛症状.3例患者肿瘤位于脾脏,2例位于肝脏,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直径3.5~14 cm(平均7.8 cm),肿瘤通常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肿瘤组织由圆形、卵圆形及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呈编织状、漩涡状或席纹状排列,其间见多量炎细胞混杂.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D21/35、vimentin及Clusterin.EBER原位杂交显示瘤细胞散在阳性.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48个月,6例中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患者随访4年后(无复发和转移)失访.结论 IPT-likeFDCS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少见低度恶性肿瘤,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脾脏和肝脏,与EB病毒感染有关,其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佳治疗方式.
作者:向春香;王建军;吴楠;余波;夏春;何燕;马捷;石群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磷酸化信号蛋白p38(P-p3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7,MMP-7)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p38和MMP-7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转移组)、20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未转移组)及20例癌旁乳腺组织(对照组)中P-p38和MMP-7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P-p38和MMP-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50%和77.50%,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P-p38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7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和MMP-7在转移组中表达高,在未转移组表达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中P-p38和MMP-7表达呈正相关性(rs=0.324,P=0.004).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p38过度活化和MMP-7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提示P-p38和MMP-7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二者可能存在某种协同关系.
作者:韩艳春;张骞;董孟华;刘鲁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77岁,胸闷、气短1年,近来加重,遂来我院检查.患者3年前发现甲状腺肿物,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左右甲状腺及峡部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滤泡癌+乳头状癌,病变不典型,建议进一步会诊复议诊断.入院后行病理检查见右颈内静脉见癌栓(图1),心脏扇扫显示左房占位,CT示肺内多数小点状阴影,考虑甲状腺癌转移,行左心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房内肿物与房壁无关,肿物由肺静脉内长出,另见肺静脉内多发肿物.术中将左房内肿物送快速病理检查.
作者:高爽;肖明明;侯慧;任秋华;郑静;魏少忠;景士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现代病理学中免疫组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这些技术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和昂贵的试剂而难以普及.特殊染色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和成本低廉等优势,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病理实验室的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甲醛、二甲苯严重影响环境和健康,寻求一种无刺激性气味、无毒无害的替代品已成为病理工作者的迫切愿望.新型环保试剂在常规HE染色中已有出色表现[1,2],本科室在特殊染色中使用新型环保试剂也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信芳杰;管静静;邵世宏;赵涵;计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HER-2/neu基因状态的稳定性,指导临床检测标本的选择.方法 筛选52例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5个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取存档蜡块原发灶5个位点及全部淋巴结转移位点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ER-2/neu基因状态,分析各位点间HER-2/neu基因状态的异同.结果 HER-2/neu基因扩增病例占所检病例的44.2%.HER-2/neu基因状态在原发灶与转移灶间高度一致(κ=0.840,P<0.001).92.3%(48/52)病例的乳腺癌位点HER-2/neu基因状态均一致,呈高度均质稳定状态.7.7%(4/52)病例存在位点间HER-2/neu基因状态不同,显示异质性.结论 大部分进展期乳腺癌原发灶或同期淋巴结转移灶均可作为HER-2/neu基因检测材料,部分乳腺癌需在原发灶和转移灶多点取样才能全面反映HER-2/neu基因状态.
作者:沈增丽;侯传玲;蒋雄玲;孙丽萍;张振华;孙爱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66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伴下腹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已自然绝经11年,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暗红色,无阴道排液等症状.B超示子宫内膜5mm,回声不均匀,子宫肌瘤,子宫左后方见一混合回声,150mm×92 mm×90 mm大小,边界尚清楚,形态尚规则,伴腹水.4年半前行右侧卵巢肿瘤切除术,肿块15 cm×12 cm×10 cm大小,囊内壁大部分光滑,散在直径0.1~0.8 cm乳头状突起10余个,术后病理示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作者:项伟;姚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经会阴B超引导下的前列腺癌12点穿刺组织的病理检查确诊率可达90%以上[1],前列腺穿刺是确诊前列腺病变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制出高质量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切片,是做出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本科室经长时间探索,摸索出一套标准化处理方法,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武汉市中心医院B超室送检的条索状前列腺穿刺组织,长1.0~1.5 cm,直径0.05 cm.采用Leica ASP300全自动组织脱水机、Leica2245半自动组织切片机、LeicaEG1160组织包埋机、LeicaST5020自动染色机处理.
作者:赵兵;罗波;石玉香;袁静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天狼猩红染色法是胶原纤维的染色方法之一,具有特异性强,染色持久、稳定,颜色鲜艳,方法简便,并可在同一张切片中同时显示出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等优点,可作为显示和观察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分布情况,判断组织的修复情况和纤维化程度的理想方法.本实验室在对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组织重塑情况的研究中,应用天狼猩红染色法对CRS组织进行胶原纤维的染色,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和天狼猩红双重染色方法,同时显示胶原纤维和某些抗原成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染色效果.通过不断的实验经验累积,对影响其染色强度及效果的因素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颖;范尔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6岁和62岁.临床上均为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无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影像学和大体检查均提示为前纵膈囊实性占位.镜检:实性区域表现为大量的短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呈小结节状分布,上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无明显核分裂象.其中1例结节中可见成簇的腺样结构.间质为丰富的淋巴细胞,并可见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结节内肿瘤细胞CKpan、CK19、p63、CK5/6均阳性,EMA阴性,上皮细胞巢内可见个别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浸润.而囊壁上皮细胞和腺样结构上皮细胞表达相反,EMA阳性,p63、CK5/6阴性.淋巴间质内,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阳性的B细胞,CD3和CD5阳性的T细胞分布在滤泡间区,非生发中心区域尤其是套区BCL-2阳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多个肿瘤细胞组成的上皮巢团,而非单个上皮细胞.结论 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肿瘤细胞p63和CK5/6弥漫阳性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作者推测MNT来源于胸腺髓质.
作者:陈骏;陈亭亭;吴鸿雁;何建;周强;黄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质量上乘的HE染色切片是病理医师作出正确病理诊断的关键.HE染色是一种多步骤、多因素的染色方法,不管是机器还是手工操作,均存在许多影响因素,甚至出现不理想的染色结果,从而导致误诊.本文分析HE染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现介绍如下.1 切片污染:染液、组织及盖、载玻片的污染分析:(1)染液污染是由苏木精染液的氧化膜或其它试剂的沉淀物所致.(2)组织污染是由于取材、包埋、裱片时,前后标本相互污染引起.(3)玻片污染是误用了过期涂胶玻片,霉变盖、载玻片,或被其它杂质污染了的盖、载玻片(图1).
作者:范小莉;胥维勇;杨群;刘翔;何娟;唐倩;高阳雪;陈思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Wnt信号通路成分β-catenin、c-myc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FIGO分期、病理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OSA中β-catenin、c-myc的表达,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FIGO分期:β-catenin在Ⅲ+Ⅳ组中的表达高于Ⅰ+Ⅱ组(P =0.003);c-myc表达与FIGO分期无关(P=0.069).(2)病理分级:β-cateni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P =0.817);c-myc在高级别组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组(P=0.016).(3)复发:β-catenin、c-myc表达与患者复发均无关(P =0.349,P=0.171).(4)预后分析:β-catenin、c-myc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P=0.032,P=0.035).结论 Wnt信号通路成分β-catenin、c-myc可能在OSA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中发挥作用,检测其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颖青;管群;刘琦;王建军;余波;王建东;石群立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