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扬;王军臣;符雪莲;华燕菲;史阳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是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罕见亚型,因其罕见且形态学较特殊,导致该病变在病理诊断上仍然具有挑战性,该文就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张和平;汪勤;解正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肺淋巴管扩张症(congenital pulmonary lymphangiectasis,CP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新生儿CPL尸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双肺呈蜂窝状,脏层胸膜下方及肺小叶间隔内、细支气管周围及血管周围见扩张淋巴管,免疫组化标记内皮细胞中D2-40、CD31阳性.患儿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CP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肺发育不良,结合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其预后差,出生后常因呼吸衰竭死亡.
作者:侯兴华;金素芬;李春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32岁,因鼻塞、流涕、左侧颜面部胀痛1周入院.无鼻部外伤及手术史.鼻旁窦CT(图1)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占位,考虑良性病变继发左侧鼻骨膨胀性改变及左侧鼻腔受压变窄.行左鼻腔筛窦骨病变刮除术.病理检查 眼观: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5 cm×4 cm×1 cm,质地硬.镜检:成纤维性间质中见密集分布的大小不一的沙砾体样的骨样小体(图2),其周围由一层厚薄不一的胶原物质包绕,部分骨样小体融合形成小梁状或不规则团块状,多数骨样小体中无细胞,少数骨样小体中有细胞(图3).间质为疏密不均的成纤维细胞,密集区域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疏松区域细胞少到无,细胞边界不清,病理性核分裂象不易见(图4).免疫表型:成纤维细胞表达vimentin,局灶表达EMA,Ki-67增殖指数<1%,不表达S-100蛋白、GFAP、PR.
作者:康锶鹏;宋屿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病[如天花、禽流感、疟疾、肺结核、霍乱、艾滋病(AIDS)、SARS、黄热病、斑疹伤寒等]、热带病(如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锥虫病、利什曼病、麻风病等)、人兽共患病、性病、医院感染等.有些疾病可以从不同角度归类,如AIDS可以分别归类于传染病、流行病、热带病、性病、人兽共患病,甚至医院内感染.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检查,对于阐明疾病本质、病变特征、探索感染原因、发病机制,均起重要作用[1-3].在诊断病理学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炎症性病变,其中包括许多感染性疾病.炎症的原因很多,其中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炎症称为感染.
作者:刘德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网状型是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LCT)中的少见亚型,而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网状型SLCT罕见,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2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网状型SL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18岁,以雄激素增高症状就诊,同时伴有血浆AFP升高;例2,7岁,以下腹痛就诊.B超检查均显示以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回声.2例肿瘤大体均呈囊性,囊壁附灰白淡黄色乳头状物.镜下乳头大小不等,部分呈复杂分支结构;乳头被覆形态单一的单层或多层细胞,胞质稀少,透亮,细胞核圆;乳头轴心伴有明显的玻璃样变性.乳头的被覆细胞表达Calretenin、CK(AE1/AE3)及WT-1,部分表达vimentin,但不表达α-inhibin、EMA,而与其移行的支持小管以及周围的Leydig细胞则同时表达α-inhibin及Calretenin;例1还表达ER、PR及AFP.2例曾分别被误诊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及幼年性颗粒细胞瘤.随访时间分别为36个月及7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 当网状型SLCT以乳头状结构为主时,诊断十分困难.但该型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可与多种卵巢肿瘤鉴别.
作者:成宇帆;师晓莉;卿松;于宝华;杨文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60岁,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吞咽梗阻感4年余,进食固体食物梗阻感加重入院.患者既往体健.胃镜检查示:食管黏膜光滑,距门齿30 ~ 35 cm见2.5 cm黏膜隆起,表面覆白苔,基底宽,质地韧,易出血.钡餐造影透视显示食管下段(第10~11胸椎水平)见一长44 mm充盈缺损,呈偏心性改变,表面可见小龛影,局部食管腔狭窄,黏膜破坏,钡剂通过稍受阻,缓慢,病灶近端食管扩张(图1).CT平扫示:食管中部下段见一40 mm×28 mm×15 mm大小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CT值39 ~ 59 HU,周围食管壁界面清楚.临床诊断:食管下段平滑肌瘤,遂行经左胸食管肿瘤切除术.术中纵行切开食管下段肌层,于左下肺静脉水平面见一5 cm×3 cm×2 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有完整蒂部.瘤体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作者:黎美仁;王丽丽;徐晓;李婷;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男性,38岁,因左侧腹部隐痛7天,加重16 h入院.查体:体温(T)36.8 ℃,脉搏(P) 10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 153/105 mmHg.专科情况:神志清楚,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全腹压痛,以左下腹明显,有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腹部彩超示:左下腹不均质回声(左下腹探及98 mm×48mm的不均质回声,似有包膜);脂肪肝声像、双肾结石声像、腹水声像、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CT扫描示:左侧中下腹部见大小10 cm ×6 cm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增强后见明显不均强化,内见无强化区,肿块与部分小肠分界不清,肝下缘见弧形稍高密度影,肝脏、胆囊、双肾及膀胱正常(图1).腹腔内见积液.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探查:扪及腹部囊性肿块,大小10 cm×6 cm,蒂部位于左上腹部大网膜.
作者:张兰凤;肖学文;李伟松;范钦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质量上乘的HE染色切片是病理医师作出正确病理诊断的关键.HE染色是一种多步骤、多因素的染色方法,不管是机器还是手工操作,均存在许多影响因素,甚至出现不理想的染色结果,从而导致误诊.本文分析HE染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现介绍如下.1 切片污染:染液、组织及盖、载玻片的污染分析:(1)染液污染是由苏木精染液的氧化膜或其它试剂的沉淀物所致.(2)组织污染是由于取材、包埋、裱片时,前后标本相互污染引起.(3)玻片污染是误用了过期涂胶玻片,霉变盖、载玻片,或被其它杂质污染了的盖、载玻片(图1).
作者:范小莉;胥维勇;杨群;刘翔;何娟;唐倩;高阳雪;陈思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男童,14岁,因头痛伴视物模糊9天入院.9天前患者无诱因感头顶部闷痛,视物模糊,至当地医院就诊(具体用药不详),头痛稍好转.2天前头痛剧烈,呈进行性加重,渐感恶心、呕吐,干呕为主,嗜睡,精神差.当地医院颅脑CT检查提示“右侧丘脑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运动检查:双上肢体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不高;感觉检查:痛觉、震动觉、位置觉及实体觉均正常.病理反射检查:阴性.
作者:郝华;徐芬;刘繁荣;李里香;汪庆余;邬黎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充分的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和抗原修复液的选择[1].抗原修复包括酶修复法和热修复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近年来很少使用[2].石善溶[3]认为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时选择适宜的加热条件进行处理,效果良好.高压修复和微波修复是目前常用的两种热修复方法,枸橼酸缓冲液和EDTA缓冲液是常用的两种修复液.为更好的显示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结果,本实验拟在石蜡包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切片中,选择不同的热修复方法和修复液,对Slug和Snail两个核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探讨细胞核抗原的佳修复方法.
作者:李文琴;万国兴;李锋;梁伟华;李玉聪;李怡晓;杜小明;曹玉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纤毛内转运蛋白20(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20,IFT20)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FT20在157例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其中浆液性囊腺癌52例、黏液性囊腺癌2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4例、透明细胞腺癌1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25例、良性肿瘤18例及正常卵巢组织16例.结果 (1) IFT20在卵巢癌组织(76.5%,75/98)和交界性肿瘤组织(32%,8/25)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6.6%,3/18)和正常卵巢组织(12.5%,2/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FT20蛋白在不同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IFT20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3) IFT20蛋白表达强弱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4) IFT20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IFT20蛋白与卵巢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临床预后,同时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牛娜;刘乾;程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GLM,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3例患者均为女性,大部分有哺乳史,均以单侧乳房肿块就诊,可伴疼痛、红肿和腋下淋巴结肿大.21例肿块位于左侧乳房,12例位于右侧.肿块直径3.0~ 10.0 cm,平均5.0 cm,质地韧.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预后好,术后无复发.结论 GLM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肉芽肿性病变,临床和病理医师应予以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廖谦和;安慧敏;郭德超;张立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9例PSTT的临床、超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随访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PSTT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 38岁.临床均表现为妊娠2~6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尿妊娠试验阳性,8例子宫增大;7例行子宫全切,2例仅行肿瘤消融术+化疗.光镜下瘤细胞主要为中间型滋养细胞,可见单核和多核两种形态.两种细胞分布无规律,有明显嗜血管倾向,但血管结构仍存在.肿瘤浸润平滑肌生长,间质中有广泛的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广谱CK和hPL弥漫性阳性(9/9),β-hCG散在阳性(9/9),inhibin-α (4/9)、PLAP(2/9)部分阳性,vimentin、p63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10%~40%.随访3个月~10年,3例失访,6例未发现复发及死亡.结论 PSTT是一种极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综合临床检查、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免疫表型,有助于PSTT的诊断及与其它滋养细胞疾病的鉴别,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江宇;李荔;陈文静;李嘉蔚;杜维;冯晓冬;郜红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磷酸化信号蛋白p38(P-p3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7,MMP-7)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p38和MMP-7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转移组)、20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未转移组)及20例癌旁乳腺组织(对照组)中P-p38和MMP-7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P-p38和MMP-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50%和77.50%,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P-p38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7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和MMP-7在转移组中表达高,在未转移组表达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中P-p38和MMP-7表达呈正相关性(rs=0.324,P=0.004).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p38过度活化和MMP-7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提示P-p38和MMP-7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二者可能存在某种协同关系.
作者:韩艳春;张骞;董孟华;刘鲁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66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伴下腹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已自然绝经11年,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暗红色,无阴道排液等症状.B超示子宫内膜5mm,回声不均匀,子宫肌瘤,子宫左后方见一混合回声,150mm×92 mm×90 mm大小,边界尚清楚,形态尚规则,伴腹水.4年半前行右侧卵巢肿瘤切除术,肿块15 cm×12 cm×10 cm大小,囊内壁大部分光滑,散在直径0.1~0.8 cm乳头状突起10余个,术后病理示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作者:项伟;姚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76岁,左侧肺癌病灶靶向放疗后,出现大量胸水.将送检胸水用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B型)(北京金木信诚公司)富集细胞后,将膜片细胞富集面置于防脱载玻片上,来回拖动几次,使膜上细胞转移至载玻片上(图1、2),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B型)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PET滤膜,孔径8~12 μm,可有效滤过淋巴细胞,大量采集体液中的肿瘤细胞或预检细胞,可避免淋巴细胞的干扰,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纪晓坤;王珩;张艳;赵银环;吴家宁;王蕊;吴娟;杜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77岁,胸闷、气短1年,近来加重,遂来我院检查.患者3年前发现甲状腺肿物,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左右甲状腺及峡部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滤泡癌+乳头状癌,病变不典型,建议进一步会诊复议诊断.入院后行病理检查见右颈内静脉见癌栓(图1),心脏扇扫显示左房占位,CT示肺内多数小点状阴影,考虑甲状腺癌转移,行左心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房内肿物与房壁无关,肿物由肺静脉内长出,另见肺静脉内多发肿物.术中将左房内肿物送快速病理检查.
作者:高爽;肖明明;侯慧;任秋华;郑静;魏少忠;景士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AEG-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40例子宫颈癌、1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AEG-1、NF-κB p65、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Image-Pro 6.0软件检测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mean density,MD).采用肿瘤微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结合Weinner计数法检测子宫颈癌组织新生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中AEG-1呈高表达,其与子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密切相关(P<0.05),与子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宫旁浸润及患者年龄无关.AEG-1表达与NF-κB p65、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EG-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正相关,其可能促进子宫颈癌的微血管生成.
作者:宋恩霖;王茂梅;熊秀娟;朱静;俞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例胃转移性乳腺癌进行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胃黏膜活检:低倍镜下见少量胃黏膜组织,腺体数目减少,固有膜内可见大量大小一致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高倍镜下见肿瘤细胞单一,细胞异型性明显,胞质丰富,可见胞质管腔内嗜酸性包含物,部分细胞呈印戒状.乳腺穿刺活检:细胞形态与胃黏膜内肿瘤细胞形态一致.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R、PR、Mammaglobin、GC DFP-15、CK7和CEA均阳性,E-cadherin、HER-2和CK20均阴性.结论 胃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及胃镜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原发性胃癌很难鉴别,尤其是当转移癌显示印戒细胞形态时,免疫表型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作者:刘玉艳;董丽;齐兴四;吴有添;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肌上皮瘤/混合瘤(myoepithelioma/mixed tumour of soft tissue,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6例M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MMT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1~63岁,平均44岁.肿瘤直径2~17.5 cm,平均6.5 cm.免疫表型:75% (3/4)表达CK,100%(4/4)表达vimentin,66.7%(2/3)表达S-100,50% (2/4)表达GFAP,100%(3/3)表达EMA,(0/4)不表达SMA.6例MMT随访时间5~ 10年,3例局部复发,1例复发且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临床上,MMT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持续数周至数年,偶有局部疼痛.多发生于成人,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肿瘤境界清楚,绝大多数肿瘤位于四肢皮下或深部的筋膜下软组织.组织学上,MMT类似于涎腺的多形性腺瘤,含有不同比例的上皮和(或)肌上皮成分,间质玻璃样变或为软骨黏液样.大部分MMT为良性行为,但少数可局部复发和转移,导致死亡.
作者:张学东;陈士超;杜然;张仁亚;姜慧峰;朱维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