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路平;孟宇宏;虞积耀;宁浩勇;洪柳;康筱玲

关键词:节细胞胶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s,GG)的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系统分析海军总医院病理科35例GG临床资料、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肿瘤大部分位于颞叶,组织学上表现为肿瘤性胶质细胞和发育不良的节细胞两种成分,伴微钙化、淋巴细胞浸润和嗜酸小体形成.免疫组化胶质成分表达GFAP、Olig-2和S-100,而节细胞表达Syn、NF、NeuN、MAP2abc和CgA.Ki-67增殖指数为1.1%,94%的GG表达CD34.结论 GG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属WHOⅠ级,大部分位于幕上,尤其是颞叶和额叶.主要根据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诊断,正确诊断对患者进行适当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伴男性外生殖器的分侧性真性两性畸形合并尿道下裂1例

    两性畸形分真两性畸形和假两性畸形.真两性畸形极为罕见,占性分化异常的1.03%[1],本院收治1例伴有男性外生殖器的分侧性真性两性畸形合并尿道下裂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阳桂丽;胡碧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病理科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其解决的对策

    病理科是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多种有害因素并存.病理科工作者长期接触大量携带潜在感染性的组织标本,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甚至还可以造成感染的扩散.

    作者:万鸿飞;周全;刘红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ur,CF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CFT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肉眼观察见黏膜下结节,大径1 cm.镜下表现为胶原背景内散在分布少量梭形细胞,伴钙化或砂砾体形成,间质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vimentin强阳性,SMA、desmin、CD34、CD117、ALK、S-100、GFAP均阴性.结论 胃CF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性病变,需与胃其他间叶源性肿瘤鉴别.

    作者:吴影;管桂杰;刘云双;代海平;李淑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鼻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鼻眶沟通性肿瘤相对少见,对此类肿瘤的观察和研究也较少,而全身的多种类型肿瘤都可出现在鼻眶沟通性肿瘤中.本文对它们的发病情况、病理学类型、特征及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作一介绍,以提高病理医师对鼻眶沟通性肿瘤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

    作者:储杨;刘红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女性,57岁,因咳嗽10余年、伴胸闷、气促2个月余入院.检查:右下肺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未闻及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胸片及CT检查显示:右下肺占位,考虑肺癌.痰脱落细胞检查呈阴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

    作者:彭文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息肉综合征的形态学特点

    幼年性息肉病(JuvPS)和Peutz Jeghers综合征(PJS)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改变为主的错构瘤息肉综合征,患有该病的患者常常在胃肠道高位和低位出现错构瘤性息肉.因为胃PJS和JuvPS息肉的形态学特点是不明显的,所以组织学仍然没有建立对胃息肉分类的标准.

    作者:刘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细胞癌中ZHX2、NF-YA及AFP表达的相关关系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ZHX2、NF-YA及AFP 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C组织中ZHX2、NF-YA及AF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ZHX2 mRNA在AFP mRNA阴性的25例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0%,明显高于AFP mRNA阳性组织中的表达率(26.3%,P=0.038),ZHX2 mRNA与AFP mRNA表达呈负相关(OR=0.33);NF-YA mRNA与ZHX2 mRNA表达呈正相关(OR=31.429),而与AFP mRNA表达呈负相关关系(OR=0.308).AFP蛋白阴性的142例HCC组织中,ZHX2蛋白的表达率为23.9%,明显高于在AFP蛋白阳性组织中的表达率(12.8%,P=0.034);HCC组织中ZHX2蛋白与AFP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8,r=-0.153).NF-YA蛋白在HCC组织中与ZHX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0,r=0.371),与AFP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0,r=-0.497).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ZHX2蛋白将提高HCC的诊断率;ZHX2可能是通过NF-YA来调控AFP的表达.

    作者:胡少为;杨海峰;王智园;袁丽娜;文剑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嗜酸细胞性胃炎的组织学特征以及与正常胃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量化对比研究

    一直以来,人们对正常胃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S)的量化信息知之甚少.因此,本文作者研究了60例胃黏膜活检中ES显著增多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还观察计数了135例(均经性别、年龄和地区匹配)正常对照组(胃黏膜活检无明显异常改变)、93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以及53例克罗恩病患者胃黏膜活检中的ES数量.

    作者:孙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探讨

    在临床与实验病理研究中,常用到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它可在同一细胞内定性、定位、定量的显示出两种抗原成分,利于研究人员了解细胞间的形态和机能的关系,以及抗原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范尔钟;李颖;王鸿;欧阳昱晖;王士杰;王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PD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超微结构及表达α-SMA、PDGF-B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罗格列酮对HSC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SC表达α-SMA、PDGF-B的影响;电镜观察罗格列酮对HSC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罗格列酮对HSC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CM检测:罗格列酮作用后,HSC的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浓度组凋亡率的增加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SC中α-SMA、PDGF-B的表达水平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两者的表达具有紧密相关性(r=0.971);电镜观察显示HSC的生长状态受到抑制,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相关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HSC的增殖、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HSC于G0/G1期、诱导HSC凋亡及降低HSC的PDGF表达有关.

    作者:石玉香;袁静萍;官阳;杨木兰;徐惠;罗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的组织再生观察

    目的 观察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时的组织再生情况,探讨其重建犬颈段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纤维内镜观察人工食管及吻合口肉芽生长情况,并定期处死实验犬,取新生食管标本,进行肉眼及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可再生,3个月可覆盖缺损部位;术后1~6个月未发现食管腺体、平滑肌和横纹肌的再生;人工食管脱落后,不宜在原位时间过长,以减少对黏膜的损伤.结论 医用聚氨酯材料构建的人工食管可以用于食管缺损重建,食管黏膜上皮可以再生.

    作者:沈冰;孙磊;江华;郎振为;王鹏;滕晓英;周新刚;张亮;王天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 研究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瘢痕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各32例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患者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和90.6%,与正常对照组TGF-β1表达阳性率28.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患者TGF-β1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在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丁凤云;兰建云;刘洪;宋祥和;卞勇华;余宏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膜膨出病理形态学诊断标准的探讨:附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膨出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脑膜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并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3天~3岁,男性11例,女性4例;枕部10例,顶部5例.病理学形态特征:病变表面被覆皮肤中央部分的附件数量减少或缺如,真皮层内可见多量血管增生;病灶边界不清,病变中纤维组织增生伴不同程度黏液样变性.15例均可见多少不等的丛状血窦样裂隙,其内衬以扁平或有异型的椭圆形细胞.8例病变可见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丛状血窦样裂隙内衬的细胞表达EMA、vimentin、D2-40和SMA;而不表达CD31.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表达vimentin和SMA.结论 脑膜膨出的丛状血窦样裂隙内衬的细胞具有脑膜细胞特征,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病灶中奇异形细胞和胞核深染的多核细胞可能是退变的肌纤维母细胞.熟悉脑膜膨出的形态特征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作者:陈晓东;王凤华;王蔚;廖秋林;崔华娟;张伟;彭大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本例患者以间歇性咳血为主要症状.CT示右下肺背段有团片状高密度影,并可见升主动脉小分支汇入病灶内;手术中见隔离肺位于右下叶内,有异常血管供应.切面见4个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靠近肺门;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形成器官样结构,有灶性坏死,核分裂象较多见,周围肺组织内亦见多个微小梭形细胞结节;免疫组化示Syn、NSE、CD56及CK阳性.其余肺组织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肺组织病变,类癌可由微瘤发展而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刘德纯;王玉华;王小英;周有俭;罗孟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BCL-2、CK20、CD10、AR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BCL-2、CK20、CD10、AR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毛母细胞瘤(trichoblastoma,TB)中表达的不同,以提高它们在两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确诊的32例BCC和8例TB石蜡包埋标本行BCL-2、CK20、CD10、AR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在肿瘤细胞及其周围间质中的表达.结果 32例BCC中BCL-2肿瘤上皮弥漫阳性表达30例,阴性2例;CK20均为阴性;CD10肿瘤上皮部分表达23例,阴性9例,肿瘤间质阳性4例,阴性28例;AR阳性表达7例.8例TB中BCL-2上皮部分均阳性表达,CK20散在阳性6例,阴性2例,CD10部分上皮阳性4例,阴性4例,间质阳性3例,阴性5例;AR均为阴性.统计结果,BCL-2、CK20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R、CD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BCL-2弥漫强阳性、CK20阴性支持诊断BCC,反之支持诊断TB.

    作者:何春燕;金玉兰;杨冬梅;刘红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组织胞质菌病2例

    例1女性,71岁,平素体健,出生和生长均在原籍.因发现右腋下肿块6个月于2008年7月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右腋下扪及一4 cm×4 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欠清,余体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右腋下包块(淋巴结炎).

    作者:徐利芬;陈佳;刘晓丽;吴玉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癌组织中NK、CTL、TIDC的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在肺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及对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CD56作为NK的标记物、CD8作为CTL的标记物和S-100作为TIDC的标记物,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K、CTL及TIDC细胞的分布和浸润情况.结果 100例肺癌中,NK无~轻度浸润的有68例,5年生存率为31%,明显浸润的32例,5年生存率为43%;CTL无~轻度浸润的有59例,5年生存率为29%,明显浸润的41例,5年生存率为40%;TIDC无~轻度浸润的有61例,5年生存率为24%;TIDC明显浸润的有39例,5年生存率为44%;NK、CTL及TIDC同时明显浸润的有17例,5年生存率为58%,无~轻度浸润的28例,5年生存率为29%,经Log-rank检验,NK、CTL及TIDC明显浸润组和无~轻度浸润组两者的5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结论 肺癌组织中NK、CTL及TIDC明显浸润组的预后和生存时间明显好于轻度浸润组,其机制与机体细胞免疫有关.

    作者:李妹;龚选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胰腺癌组织中EGFR和CD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GFR和CD3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和CD31蛋白在88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DAC组织中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01);PDAC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01);胰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EGFR和CD31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并且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永胜;徐龙江;李峰;冯一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软骨肉瘤中MMP-1及TIMP-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软骨肉瘤组织中MMP-1及TIMP-1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软骨肉瘤间质浸润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32例软骨肉瘤标本和10例内生性软骨瘤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P-1、TIMP-1及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1和TIMP-1在软骨肉瘤中高表达,并随软骨肉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加强(P<0.01);Ⅱ型胶原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 MMP-1在软骨肉瘤中通过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的降解,来增加软骨肉瘤的侵袭能力.

    作者:高峰;刘淑霞;郝军;王晓萌;赵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FOXL2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一种敏感和特异性标记物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相对少见,约占所有卵巢原发性肿瘤的8%.根据细胞来源,SCST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由于SCST形态学变异非常大,有时可有非典型性,且其发病率低,因而仅凭形态学难以对这类肿瘤进行明确诊断和分类.

    作者:黄文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