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多胚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小红;徐勇飞;谷化平;王中华

关键词:卵巢肿瘤, 多胚瘤, 生殖细胞肿瘤, 鉴别诊断
摘要:卵巢多胚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原始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征不明显,易误诊.我们报道1例卵巢多胚瘤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为临床和病理医师正确认识该肿瘤提供帮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方法 对2例乳腺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腺上皮CK、EMA、ER、PR(+);肌上皮CK(-),S-100蛋白、SMA、actin(+)、EMA局部弱(+),GFAP、desmin(-).结论 乳腺AME是一种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良性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而成.熟悉该肿瘤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文君;陈丽荣;吴翔燕;陈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中eIF-4E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启始因子eIF-4E在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IF-4E蛋白和HPV16/18DNA在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1级),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2、3级)和31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eIF-4E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呈阴性表达,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逐渐增强: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P<0.05),且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更强;HPV16/18DNA在四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两组之间没有差别(均为96.8%)以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三组中eIF-4E蛋白表达和HPV感染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宫颈鳞癌的发生与eIF-4E蛋白表达及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二者在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潘保见;陈嘉薇;祝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卵巢多胚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卵巢多胚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原始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征不明显,易误诊.我们报道1例卵巢多胚瘤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为临床和病理医师正确认识该肿瘤提供帮助.

    作者:李小红;徐勇飞;谷化平;王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癌肉瘤26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2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59.5岁,20例(76.9%)患者已绝经,主要症状是异常阴道流血.手术时,21例(80.8%)患者未发现残留病灶,其中10例(47.6%)术后出现复发,平均缓解期为1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总5年生存率26.5%,中位生存时间(33±7.33)个月,其中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5%、13.3%、0,且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残留病灶以及临床病理分期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35).结论 子宫癌肉瘤是侵袭性肿瘤,易发生子宫外播散、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提高早期检出率,改进治疗措施对提高子宫癌肉瘤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燕;周先荣;朱慧庭;王丽;曲玉清;朱勤;杨立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破裂尸检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尸体解剖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全血管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动脉管壁增厚、狭窄为主要特征,急性期无特征性症状,可致节段性内膜剥离,形成致命性夹层动脉瘤.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急性期无特征性症状,容易误诊,对无明显原因胸痛青年患者应提高警惕.

    作者:高凤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女性,44岁,因发现右乳房肿块4个月就诊,门诊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癌.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触及肿块直径约1.8 cm,与皮肤无粘连,质硬,活动差,挤压肿块乳头无溢液.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遂行肿瘤切除和保留乳房手术,并送手术各切缘和同侧腋窝淋巴结检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郜红艺;吴坤河;张佳立;洪淑贞;阮红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7例临床病理观察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子宫肌瘤中极为少见的种类,来源于子宫肌瘤或子宫血管壁扩散至静脉,具有转移和浸润生长的特性,可以生长在盆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甚至出现在右侧心脏处[1].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多为散在个案报道[2],我院于1996年6月至2006年3月间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例子宫IVL,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作者:卢洪胜;甘梅富;周涛;郑海红;翁寿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软骨肉瘤的鉴别诊断和特殊组织学类型

    软骨肉瘤是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恶性骨肿瘤20%.病理诊断软骨性肿瘤的复杂性体现在:(1)软骨性肿瘤只有良恶性之分,在良恶性之间没有交界性肿瘤,这给病理诊断增加了风险.(2)软骨性肿瘤在不同解剖部位良恶性诊断的标准有差异.

    作者:蒋智铭;张惠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膜下动脉瘤性骨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骨膜下动脉瘤性骨囊肿(subperiosteal aneurysmal bone cyst,SA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报道2例SABC并回顾性分析27例文献检索资料.结果 例1,女性,17岁,右股骨干骨膜下多囊性肿块,内见液-液平,表面骨壳包绕,有骨膜反应.例2,女性,23岁,右肱骨干-干骺部骨膜下肿块,为低密度影,有薄层骨壳包绕.2例镜下均见含血囊腔结构及结缔组织性的隔,由纤维母细胞、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及反应性新骨构成.结论 SABC为罕见病变,好发于女性,通常位于长骨干骨膜下,影像学上常见病变周反应性骨壳形成及骨膜反应,组织学形态特征与普通动脉瘤性骨囊肿相同,术后不易复发.

    作者:庞宗国;水若鸿;朱雄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青春期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1例

    患者,16岁.因月经后阴道淋漓出血就诊.既往病史:14岁初潮,每次月经后阴道淋漓出血5~7天,于当地多家医院就诊,曾诊为青春期月经紊乱及阴道炎,因未婚,未行阴道镜检查,给于调经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后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考虑子宫内膜癌可能性大,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行阴道镜检查,检查中宫腔内脱落一块烂肉样组织,较松散、易碎,送病理检查.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疾病性质待查.

    作者:邢荣格;郭效忠;高远;刘春荣;王秀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9例CC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 9例CCS患者年龄19~62岁,平均38.6岁;肿瘤多数位于肢体末端(6/9).组织学观察:肿瘤由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巢或束状的胞质透亮或淡伊红染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核圆形或卵圆形,较空淡,可见明显核仁.1例见少数多核巨细胞,1例胞质内含色素颗粒,2例间质黏液样变性,1例局部侵及表皮.术后随访6~24个月,6例中2例局部复发伴转移.免疫组化观察:9例CCS均表达vimentin和HMB-45,7/9例S-100蛋白阳性,5/9例NSE阳性,4/9例melan-A阳性,1/9例Syn阳性.电镜观察:胞质内可见不同时期的黑色素小体.结论 CCS是好发年轻人肢体末端的软组织肉瘤,预后不良,属高度恶性.诊断应结合临床与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丁敏;王晓秋;陈柯;翁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角化型外阴鳞状细胞癌中p16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

    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VSCCs)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但也见于年轻的患者.近一些病理学家提出VSCCs的病因可能分为两类:一类与老年妇女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有关,如硬化苔癣(LS)、鳞状上皮增生(SCH)等;另一类多发生于年轻的妇女,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1].但LS和SCH与VSCCs关系尚不明确.有关p16、cyclin D1的改变在外阴癌中的作用研究报道甚少,为探讨p16、cyclin D1与VSCCs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外阴良恶性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

    作者:韦立蓓;濮德敏;尹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淋巴瘤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WHO淋巴瘤分类是建立在疾病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的综合资料基础上.随着对淋巴瘤的遗传学及免疫表型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一些淋巴瘤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陈国璋;赵有财;周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管良性雪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几乎所有的黏膜下良性肿瘤均是平滑肌瘤,而食管雪旺瘤罕见.我们报道1例食管雪旺瘤,根据其临床特征和特征性组织学特点术中冷冻切片可以初步诊断,后经免疫组化证实.现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吴影;王双珠;李欣;毛鑫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肿瘤冷冻切片诊断中快速EliVision技术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快速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乳腺肿瘤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Vision快速IHC技术检测乳腺肿瘤冷冻切片中常用抗体(SMA、CK5/6、p63、c-erbB-2、CD34、CD117、ER、PR)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病例冷冻切片的EliVision常规IHC法以及冰余组织EliVision常规免疫组化法作对照.结果 EliVision快速IHC免疫组化法在30 min内完成检测,7种抗体显示明确而定位可靠的阳性表达结果(c-erbB-2仅在常规IHC中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高于相应病例冷冻切片的EliVision常规IHC法、接近于冰余组织EliVision常规IHC法.结论 EliVision快速IHC技术可以作为乳腺肿瘤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中有价值的辅助手段.

    作者:何沁;徐华;邵牧民;余学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疆地区贲门腺癌HPV、HP感染和p53异常改变的病理生物学意义

    目的 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p53突变在新疆不同民族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90例贲门腺癌(包括哈族29例,维族30例,汉族31例;癌组织高、中、低不同分化程度分别有17、55、18例)及21例切缘正常组织进行HPV16/18和HP的检测,并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以上病例的p53异常表达;同时应用上述不同方法分别检测20例胃窦部腺癌HPV16/18、HP感染和p53的表达.结果 HPV16/18和HP感染及p53在新疆贲门腺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4%(31/90),14.4%(13/90)和73.33%(66/90),在切缘正常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0、0、4.76%(1/21);它们的阳性检出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哈、维、汉各民族之间HPV16/18、HP及p53的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和HP感染阳性率与贲门腺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贲门腺癌患者中p53与HPV16/18和HP的感染之间未发现相关关系(P>0.05).胃窦部腺癌患者中HPV16/18及H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2/20)、55%(11/20)与其在贲门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窦部腺癌组织中p53的阳性检出率为80%(16/20),与其在贲门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HPV16/18感染和p53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HP感染与贲门癌的发生关系不大;胃窦部HPV16/18感染率较低,而HP感染检出率较高;(2)贲门癌组织中HPV16/18、HP感染和p53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民族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5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3)p53的异常表达与HPV16/18或HP感染在胃贲门、幽门区腺癌的发生可能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遇庆;张巍;卿松;陈朝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Cox-2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突变型p53和Cox-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6例肺癌患者组织中突变型p53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并用CD34标记血管来计数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116例肺癌中,突变型p53蛋白阳性47例(40.52%),Cox-2蛋白阳性78例(67.24%).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P=0.014)及其中的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6)密切相关,且阳性表达的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00),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的转移(P=0.004)和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P=0.000)是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突变型p53与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Cox-2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指标.

    作者:孙丽梅;赵月;王鲁建;宋敏;宋继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胸内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存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性,68岁,因咳嗽、气急进行性加重1个月入院.体检:双侧胸锁乳突肌外侧缘锁骨上可触及肿块,伸向胸骨后胸腔内,右侧3.5 cm×2.5 cm,左侧2.5 cm×2.5 cm.肿块质地偏硬,境界清,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活动,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干啰音,CT颈胸部平扫显示胸内甲状腺肿.临床诊断:胸内甲状腺癌,行胸内甲状腺癌切除术.

    作者:张功亮;郭广秀;王建;湛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医学论文撰写及修改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过程中Claudin-1的表达和意义

    目前认为,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单独HPV感染并不能引起所感染细胞的恶性转变.除HPV外,其它基因的改变也与子宫颈癌的发生相关[1].

    作者:胡孟钧;徐航娣;魏建丽;郦秀芳;张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