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龙;王鸿雁;赵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rptor,EGFR)是细胞信号传递系统的一部分.
作者:李春鸣;罗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病理检查送检单作为一种反映患者基本情况的信息记录,是联系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的纽带.
作者:王力;蔡学敏;杨举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骨组织脱钙制片是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手段,而选择适当的脱钙液、脱钙方法以及掌握脱钙的时间往往与骨组织的制片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刘获;廖云萍;文小笛;陈森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Rosai和Dorfman(1969)先报道4例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大块状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临床主要表现为大块状颈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白细胞增多和高γ球蛋白血症.
作者:李涤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性,16岁.颈部肿块6年渐增长率大伴吞咽异物感、、多饮、多汗、易激动、血压偏低、大便次数增长多.
作者:叶新青;杨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对乳腺癌的HPV感染进行形态学定位研究.方法:对46例乳腺癌切除标本及7例良性病变标本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HPV DNA分子原位杂交检测.结果:透射电镜下,14例(30.40%)乳腺癌细胞核内有HPV样病毒颗粒,颗粒直径30~50 nm,或弥漫散布,或聚集成团呈假结晶状排列.颗粒圆形或略不规则,含有HPV样颗粒的癌细胞核异型性较明显.7例良性病变细胞核内未见到HPV样颗粒.HPV DNA分子原位杂交显示,21例(45.65%)乳腺癌细胞核内HPV31/33 DNA阳性,1例软骨肉瘤样化生性癌细胞核同时有HPV31/33及HPV16/18阳性;1例纤维腺瘤(14.29%)也显示HPV31/33 DNA阳性(χ2=2.7431, P<0.05).电镜下85%病毒样颗粒阳性病例中可检测到HPV DNA存在,两种检测结果符合率达73.91%.结论:乳腺肿瘤内存在未组装的、裸型病毒样颗粒.该研究对阐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以及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颖彦;朱平;姜叙诚;项富海;任建强;王建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本质的认识及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体被推广应用.
作者:徐明堂;路会民;李彦坤;陈素丽;许志明;张红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软组织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肌组织、脉管、滑膜和间皮的非上皮性骨外组织的肿瘤,其种类繁多,目前仅WHO正式命名的软组织肿瘤就达两百多种.
作者:杨翎;范钦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53例肾穿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肾小球局灶节段性透明变性及间质泡沫细胞浸润在小儿原发性FSGS中是一个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原发性FSGS中,尖端病变一型预后良好.一部分轻微病变患者可能发展为FSGS.出现继发性FSGS则是预后不良的表示.结论:区别原发性还是继发性FSGS对临床治疗、估计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吴湘如;卫敏江;张忠德;储谦;张凤英;殷敏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6(IL-6)在实验性早期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分别检测HGF及IL-6在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水平和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GF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HGF、IL-6在肝癌旁组织肝细胞胞质中表达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均下降.人肝癌细胞系中HGF强阳性表达,实验组HGF、IL-6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化学致癌剂诱发实验性早期肝癌过程中,IL-6可能是激活HGF的细胞因子,HGF以自分泌机制发挥促肝细胞增殖的效用.HGF、IL-6有望成为早期肝癌的诊断指标.
作者:王征;阮幼冰;刘胜洪;官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南京市病理质控管理委员会1997年成立,根据首届任期内工作经验的总结,认为病理质控量化指标的制定和运用十分重要,现予以介绍.
作者:南京市病理质控管理委员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例1,男性,65岁,发现右大腿中下段无痛性肿块20余天.
作者:郭华雄;袁璐;杨勇;何正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1例经病理确诊的XGC进行常规HE片观察,部分病例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1例XG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显示胆囊壁增厚与壁内低密度结节.术中可因胆囊壁增厚或结节/肿块及与周围器官粘连或内瘘形成,而误诊为癌.病理眼观见胆囊壁黄色结节或肿块,镜下见重度急慢性炎症背景上有特征性泡沫细胞肉芽肿形态.结论:XGC可能是由胆囊炎症、结石嵌顿和胆汁淤积因素所诱导,与免疫反应有关的迟发性肉芽肿病变.少数病例,可伴发腺癌,应予注意.
作者:王兰;陶自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女性,70岁,上腹部规律性阵痛伴返酸、嗳气数年余,近10d上腹部胀痛、恶心并呕吐隔夜宿食入院.发病前16年因乙肝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曾行脾脏切除术.
作者:刘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是将数百个组织按预先设计的需要在某种载体(如载玻片、尼龙膜片等)上排列成矩阵的缩微组织切片.
作者: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张立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病理资料的计算机管理是近年来病理医师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我科从1995年开始进行病理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作者:吴波;周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OS-732细胞系促血管生成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其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通过解剖显微镜、光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骨肉瘤OS-732细胞系血管生成活性,并探讨VEGF抗体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结果:OS-732细胞系具有较强的促血管生成能力,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组织中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呈阳性表达,且VEGF呈持续高表达.给予VEGF抗体后VEGF抗体组血管数目、瘤细胞数低于PBS对照组.结论:VEGF、bFGF、TGF-β1可能共同参与骨肉瘤OS-732细胞系诱导的血管生成,其中VEGF可能起着主要作用,VEGF抗体能抑制本细胞系的血管生成.提示VEGF抗体对骨肉瘤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颖嘉;文戈;王东;高奉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均涉及到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作者:罗泊涛;郑洪;李德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新近研究发现,在实体肿瘤组织中,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结肠癌等,NOS活性和酶蛋白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密切相关[1].
作者:刘钧;赵永年;朱治健;黄一凡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抗酸染色法有多种,根据本科近10年来应用不同抗酸染色法的经验,对8例已确诊为结核病的病理切片及细胞学涂片,从染色效果、操作难易程度及染色时间方面,用6种不同抗酸染色法[1~4]反复染色对比实验结果,推荐一种经典的、简易的、快速实用性强的抗酸染色法--萋纳石炭酸染色法.
作者:侯卫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