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林
目的:探讨前列腺摘除病检和穿刺活检的形态学差异.方法:对340例穿刺标本和280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而摘除的前列腺标本进行形态学对比分析.结果:在穿刺活检中,前列腺癌、上皮内新生物(PIN)和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NSG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摘除者,在前列腺摘除的标本中,梗死、鳞化、间质增生性结节、腺性尿道炎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穿刺活检.结论:形态学差异是由于穿刺和摘除标本分别取自前列腺不同解剖部位所致.对穿刺和摘除前列腺的病理诊断,应该有不同的鉴别诊断思路.
作者:蒋智铭;陈曾德;张惠箴;陈洁晴;周健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包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4例心包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3例呈局限型,1例为弥漫浸润型.组织学上可表现为肉瘤样梭形细胞型、上皮样型及双相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梭形细胞表达CK、vimentin;上皮样型瘤细胞表达 HBME1、CK.结论:原发于心包的恶性间皮瘤罕见,预后极差,临床常被误诊,其组织形态亦复杂多样,应注意与心包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心包转移性腺癌和梭形细胞肿瘤等相鉴别.
作者:汤琪乐;许励;徐文娟;张梅;茹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一少见的特殊类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拟译名为伸展细胞型室管膜瘤.方法:复习3例此型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3例肿瘤均位于脊髓内.它们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与室管膜瘤其他类型表现相同.病理形态学上,瘤细胞呈现双极的长梭形胶质细胞,形成不典型的血管周菊形团,GFAP、EMA弱阳性,而vimentin强阳性,而可与星形细胞瘤及神经鞘瘤相鉴别.其预后与其他类型室管膜瘤相类似.结论:由于肿瘤由双极、长梭形细胞组成,及tanycyte来源于tanyos有stretch伸出展开之意,“tanycytic ependymoma”以译成“伸展细胞型室管膜瘤”为妥.
作者:陈宏;张福林;汪寅;陈衔城;徐启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提高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组织学证实的MTC FNA标本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总结10项细胞形态学特征:涂片背景、胶质、淀粉样物质、细胞数量、细胞排列结构、细胞异型性、细胞形状、有无双或多核细胞、核染色质以及有无核仁.结果:14例MTC主要细胞学特点为:(1)细胞呈浆细胞样和(或)梭形,前者更多见;(2)“盐和胡椒”样核染色质;(3)细胞轻至中度多形性,间有散在大细胞;(4)常见双核/多核细胞;(5)细胞呈散在或疏松团状排列;(6)核仁少见;(7)背景中基本无胶质,淀粉样物质并非多见.3例降钙素标记为阳性.结论:FNA可有效地术前诊断MTC.瘤细胞呈浆细胞样和(或)梭形,具神经内分泌肿瘤特点(包括“盐和胡椒”样核染色质、细胞散在分布倾向、细胞轻至中度多形性并间有少量大细胞及双核/多核细胞),核仁和胶质少见,可作为诊断依据.淀粉样物质非诊断必须.有选择地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可提高FNA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平波;王龙富;陆洪芬;冯丽青;徐维萍;朱雄增;施达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超薄切片技术作为病理学诊断和组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一位出色的电镜技术工作者不仅要熟悉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的原理,还要熟练掌握该技术,能制备出一张优质的超薄切片,以便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电镜用于活检和疑难病诊断也逐渐增加,由于电镜样品制备费用比较昂贵,因此有必要对超薄切片的质量进一步要求.
作者:杨传红;赖晃文;唐庚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9年我院开展了肝脏移植工作,为及时了解肝脏移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常需多次进行肝穿刺检查,并迫切要求病理科在短时间内发出明确的诊断报告,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根据穿刺标本比较细小的特点,通过反复实验摸索出一套适合于肝穿刺标本的快速制片方法.
作者:刘洋;唐小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性,48岁,体检发现右上肺阴影6年.近期反复出现右胸背部隐痛,于2000年10月30日入院.体检:双肺呼吸音正常,胸片和CT示:右上肺类圆形阴影,密度较高,轮廓清晰,有分叶,与6年前胸片及CT片比较,右上肺阴影有增大趋势,于2000年11月12日做右上叶切除术.
作者:时梅萍;陈岗;赵兰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性,49岁.因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胸背部疼痛2天,呈撕裂样加重半小时入院.在当地医院检查,BP 8/12 kPa,心电图大致正常,疑为急性冠心病、肋间神经痛行对症处理,效果不佳.第3天因情绪变化突感撕裂样剧痛加重伴心悸、冷汗急诊入院.体检:急性痛苦面容,P 100次/分,BP 9/12 kPa,心音低钝,律齐.入院后血压迅速下降,终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作者:胡学信;段尚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认识脑膜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本质.方法:复习3例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抗体包括:EMA、vimentin、 SMA、 GFAP、 Syn及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男性,2例为少年,均有癫痫发作,另1例为偶有头痛,均经CT或MRI扫描而发现病变.病变位于颞后近颞顶枕三角区的皮层内.皮层内充满围绕小血管生长的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或脑膜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EMA、vimentin阳性.有不同程度和数量的砂粒小体或钙化形成,病灶内残留神经细胞和胶质增生.结论:从病变的临床表现看,本组3例可能均属于散发型脑膜血管瘤病,而非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相关病例.
作者:张福林;汪寅;陈宏;潘力;季跃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88~1999年妇产科诊刮病检材料5 991例,其中临床诊断不孕症者1 885例,病理检出内膜结核病者106例.诊断标准:不孕症临床诊断用王淑贞[1]标准:夫妇同居2年未避孕者而未妊娠.内膜结核以病理检查到典型增殖型结核肉芽肿为标准.
作者:陈石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端粒酶反转录酶(TRT)及其mRNA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中的原位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分级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各级星形细胞瘤47例,选取尸检正常脑组织2例、脱髓鞘病变7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包埋标本中TRT蛋白(端粒酶反转录酶)及Ki67的表达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RT mRNA在石蜡切片及体外培养的人胶质母细胞株中的表达,对结果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在正常胶质细胞中呈阴性,在增生病例和1、2、3、4级肿瘤病变中呈现阳性率和阳性强度递增的现象.相关分析显示它与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同时它与分级和预后相关(P<0.01); 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TRT蛋白水平的表达,但与TRT蛋白显著相关(P<0.01),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TRT mRNA呈中度阳性.结论:TRT蛋白和TRT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Ki67表达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TRT蛋白还与预后相关,提示端粒酶TRT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水平可能与肿瘤的演进一致,TRT m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是一致的.
作者:钟定荣;李向红;宋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病理切片技术是病理学的重要部分,切片质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结果,而病理诊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医院总体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病理切片质量控制是临床病理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我们科遵循<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病理科常规”的标准,通过近15年来病理切片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减少了病理诊断中的差错.现将本科病理切片质量控制程序介绍如下.
作者:孟奎;马恒辉;石群立;周晓军;钱源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yclinE和p21WAF1/CIP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各20例和78例胃腺癌组织中cyclinE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结果: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在胃癌组高于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而p21WAF1/CIP1蛋白表达则相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cyclinE、p21WAF1/CIP1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5);有肝转移的胃癌组cyclinE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21WAF1/CIP1蛋白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yclinE蛋白高表达与p21WAF1/CIP1蛋白失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cyclinE和p21WAF1/CIP1蛋白作为反映胃癌病理学特点的参考指标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远晃;徐志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是细胞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通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在组织生长发育、维持组织器官内细胞间的协调稳定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实验证实,GJIC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肿瘤GJIC的改变.近年来,通过改善GJIC治疗肿瘤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梁智勇;史景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恶性程度星形细胞肿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星形细胞肿瘤和非肿瘤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对肿瘤MVD计数,分析其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肿瘤总阳性率为54.17%(39/72),其中Ⅱ、Ⅲ、Ⅳ级者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2%(18/22)、42.86%(15/35)和37.50%(6/15).星形细胞瘤PTEN表达率明显高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P<0.01);星形细胞肿瘤MVD计数,72例肿瘤平均MVD为38.22,其中Ⅱ、Ⅲ、Ⅳ级者MVD分别为28.81±9.42、41.17±13.96和53.11±15.85,肿瘤组各级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星形细胞瘤以窦状扩张型血管、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以芽状或条索状血管为主,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部分以球状血管丛为特征;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中MVD呈负相关(r=-0.511,P<0.01).结论: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在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与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TEN表达的检测结合MVD与形态的测定有助于提高评估患者术后生存的准确性.
作者:陈永平;郑晖;颜亚晖;杨晓静;陈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剖析不明原因死亡的疾病分布及引起死亡的原因,探讨死亡所发生的病理学特点及猝死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死亡的尸体解剖材料105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验,部分做了法医学的毒物分析. 结果:在105例尸检中,21~40岁青壮年81例,为第一高峰.其中病理性死亡81例,暴力性死亡24例,猝死35例;89.5%找到死亡的主要疾病,疾病的分布以心血管常见,共22例,其次呼吸系统、中毒、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疾病.结论:科学准确地进行尸体解剖,不但可明确死因,而且丰富和发展相关临床学科的内容,对提高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荣超;宋惠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性,52岁,拳击运动员.因头晕、头胀反复发作20余年,症状加重1周入院.门诊测血压为170/120 mmHg.有高血压史20年,22年前左上腹撞击史.体检:血压160/100 mmHg,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 mmol/L,血脂略偏高.彩色B超诊断为脾假性动脉瘤.动脉造影在脾动脉近脾门处见直径4 cm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临床诊断脾动脉瘤,血压稳定后转外科做脾脏+胰尾部分切除.术中见脾外动脉瘤4 cm×4 cm×3 cm,内有血栓形成.
作者:黄伟良;刘肖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 是一种罕见肿瘤,又因组织学的复杂性、多样性,较易误诊.笔者就我院2例SFT结合文献对其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
作者:刘光;丁华野;皋岚湘;曾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脑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VEGF阳性染色,而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VEGF阳性率为45.83%,在低级别(Ⅰ、Ⅱ)与高级别(Ⅲ、Ⅳ),以及术后不同生存情况的患者,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阳性程度与MVD具有相关性.结论:VEGF在脑星形细胞肿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它可促进瘤组织内微血管的发生,并对其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志强;陈卫国;袁先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髓母细胞瘤是发生于儿童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其发病高峰在7岁左右.据统计,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年发病率为0.5/100 000[1].少于30%的髓母细胞瘤发生于成人,并多见于21~40岁年龄组[2].
作者:殷晓璐;吴浩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