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茂;张训;侯凡凡
骨组织质地坚硬,如不进行脱钙,要制出高质量的组织切片有一定的困难.对研究骨的生长发育、骨质疏松症、骨移植材料及内固定材料和骨愈合之间的关系,均要求在不脱钙的情况下观察.冷冻切片只能切较小的皮质骨切片,而不能做较大的切片,也不能对带金属的内固定材料的进行研究;而传统骨磨片法更费时费力.我们结合两法优点,制出较理想的切片,报道如下.
作者:吕荣;徐新智;王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间断性鼻出血半年,渐进性鼻塞1.5个月,于1995年5月11日入院.查体:左下鼻道及鼻咽部见粉红色肿物,表面光滑柔软.鼻咽部CT:血管纤维瘤.
作者:曹海光;张立华;赵志环;张连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或不同部位患同源性双肿瘤已有一些报道,但患异源性双肿瘤非常少见.笔者遇见胃腺癌和骨肉瘤双原发肿瘤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凤平;叶春辉;葛建荣;董来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现将我院诊断的3例原发性阑尾腺癌(primary adenocareinoma of the appendix,PAA),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毅;张昌汉;叶晓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p16和Rb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制备p16和Rb基因cDNA探针,采用双重原位杂交的方法,对89例肺癌和正常肺组织进行了p16和Rb基因mRNA表达的定位研究.结果:小细胞肺癌p16 mRNA阳性表达率高达82.4%(14/17),而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45.8%(33/7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Rb mRNA阳性表达率为81.9%(59/72),而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仅5.9%(1/17),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种基因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基本相符.结论:p16基因mRNA表达的丢失主要发生于非小细胞肺癌,Rb基因表达的丢失主要发生于小细胞肺癌.在翻译水平上也存在着引起p16和Rb基因蛋白失活的可能机制.
作者:苏长青;叶玉坤;王媛;汪栋;单祥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毒性急性肾衰(ARF)早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并探讨其改变的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氯化汞建立中毒性ARF模型,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法观察中毒6 h和12 h 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细胞内ATP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微丝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PTC刷状缘损伤逐渐加重,胞浆内有片状肌动蛋白分布;电镜示中毒6 h微绒毛变成球形小体,中毒12 h微绒毛部分缺失;免疫组化微管示中毒6 h PTC严重受损,着色变浅、不规则,中毒12 h着色部分恢复;细胞内ATP水平随着中毒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中毒性ARF时,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发生变化,微丝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内ATP水平相关.
作者:罗正茂;张训;侯凡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例1 :女,15岁,继发性闭经2年,发现盆腔包块半年.13岁初潮.体检:体胖,双乳房发育正常,外阴正常.无声粗、多毛.肛检:子宫正常,于其后上方可及一边界清,活动度欠佳,如孕7月大小,肿块质中偏硬.
作者:张晓飞;赵承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病理医生对胃癌癌前病变特别感兴趣,西方国家和日本已提出用不同名称来确定这种病变.因此重要的是取得国际共识,以便在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特别在日本和西方研究者之间进行比较.文中提出的这一分类是由不同国家的病理学专家专门提出的,下列序号为原分类编号.
作者:Rugge M;Correa P;Dixon MF;吴继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肝癌肝组织存在卵圆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对2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手术标本行常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用胆管上皮分化标记CK7和肝细胞分化标记白蛋白对以上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5例作免疫电镜标记.结果:光镜下,14/20例癌肿边缘常可见到增生的小胆管样结构.电镜下,14/20例可找到三型卵圆细胞.其中Ⅰ型细胞体积较小、核大、胞质少,此为较为原始的卵圆细胞.Ⅱ型细胞体积稍大,胞质稍多,此为向胆管上皮分化的小上皮细胞.Ⅲ型细胞体积稍大,内含稍多粗面内质网,此为向肝细胞分化的卵圆细胞.此三型卵圆细胞均有细胞内张力微丝和细胞间连接结构.免疫电镜显示,三型卵圆细胞均表达CK7 和白蛋白, 但Ⅰ型和Ⅱ型表达CK7多些,Ⅲ型表达白蛋白多些.结论:与动物致癌模型肝中存在卵圆细胞一样,人肝细胞肝癌肝中也存在同样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的卵圆细胞.结果支持卵圆细胞可能为肝前体细胞的假设.
作者:肖家诚;朱延波;朱上林;李勤裕;Ruck P;Adam A;Kaiserling E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p53和bcl-2在大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腺瘤及腺癌中p53和 bcl-2表达.结果:大肠腺癌p53表达率高于腺瘤组(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bcl-2在正常粘膜基底部上皮细胞表达,在腺瘤(77.5%)和腺癌中(55%)bcl-2表达差异显著(P<0.01),高分化腺癌bcl-2表达率(73.7%)高于差分化腺癌(41.2%),在腺瘤和腺癌中bcl-2和p53呈负相关.结论:p53基因改变在大肠腺瘤癌变中起重要作用,大肠癌的发生与bcl-2基因在大肠腺瘤和腺癌中细胞凋亡抑制有关.
作者:曹立宇;张洪福;龚西騟;孟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病理形态特征,初步探讨其起源问题.方法: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5例原发性甲状腺NHL,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原发性甲状腺NHL中,中心母细胞型1例,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混合型2例,多形性免疫母细胞型1例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LCA、L26,其中3例Kappa阳性,2例Lambda阳性.结论:原发性甲状腺NHL具有多种不同病理形态特征,原发性甲状腺NHL不一定都属于MALT淋巴瘤及由它发展而来的恶性度高的NHL.
作者:胡维维;陈光华;李烈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儿男性,3个月.因发热、大便次数增多10余天就诊.患儿持续发热38℃~39.5℃,无规律性,伴轻咳、有痰,白色糊状,流清鼻涕.大便次数增多,达10~20次/日,呈墨绿色、粘液状,无脓血,量少.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曾在当地治疗无效,转入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
作者:张美德;陈光华;曾荣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microwave irradiation,MI)固定对组织细胞器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组织分别浸泡在生理盐水、0.25%戊二醛、2.5%戊二醛、5%戊二醛液体中,按不同时间进行微波照射固定后,常规制片,电镜观察.结果:MI时间≤20 s,液体的温度≤25℃,肝细胞内各有形成分均有一定膨胀.MI时间≥60 s,液体的温度≥45℃时,肝细胞内各有形成分示不同程度破坏,其中戊二醛各组均较生理盐水组严重,且戊二醛组中,戊二醛浓度越高,对细胞内结构破坏性就越大.微波照射在40 s,各组液体的温度为33℃左右时固定好,超微结构清晰,细胞器中各有形成分膨胀及损伤小.结论:用微波照射浸泡在生理盐水内固定组织,做常规电镜制片,不失为一种组织固定的较佳方案.
作者:胡闻;陈柯;邢晓皖;吴红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1,2].ECM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失调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复发关系密切.近年来在研究有关ECM合成和降解的代谢平衡调节中,引人注目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两个酶系统的作用.MMPs是ECM的降解酶,TIMPs则是MMPs的特异性抑制剂.
作者:王剑火;施作霖;陈梓甫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囊粘膜相关型淋巴瘤(MALT-ML)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4例胆囊MALT-ML均为CCL细胞型,2例见反应性滤泡.免疫表型:4例LCA、L26均呈阳性,IgM/κ 3例,IgG/λ1例,bcl-2阳性3例.结论:胆囊MALT-ML大多为低度恶性,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应积极控制胆囊慢性炎性病变,防止产生获得性MALT,进一步发展为MALT-ML.
作者:虞梅宁;徐天蓉;郑肇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因右肩背部间歇性疼痛伴低热2周入院.体检: 右上腹触及肿块,有压痛.CT及B超检查提示右肝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血AFP(-),CEA(-),乙肝五项指标均(-),肝功能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
作者:翁海燕;方雪松;邢晓皖;陈柯;蚁国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眼眶内原发性脂肪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眶内原发性脂肪肉瘤并复习文献中21例,进行综合讨论.结果:脂肪肉瘤临床表现为眶内占位和貌似急性炎症的局部红、肿、痛,无特征性的症状;病理分型4型,文献中报道以粘液样型多见(14例,占70%);次为分化良好型,3例;圆形细胞为主型及多型性各1例;分型不详2例;本例为分化良好型为主伴有圆形脂母细胞及多型性脂母细胞成分.结论:眶内原发性脂肪肉瘤罕见,以粘液样型多见,其他3型也有发生,临床诊断因无特异性表现较为困难,CT及MRI检查有助诊断,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或化疗.
作者:龚健杨;曹立宇;朱美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基层医院病理科在未开展冷冻切片时,如何配合临床进行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科自1988年以来应用手术中活体标本做快速印片细胞学定性,为临床提供良、恶性诊断,供确定手术范围做主要参考.其定性准确率在95%以上.在目前缺乏冷冻切片设备的病理科应用是可行的.对已开展冷冻切片的科室可作为协助诊断,纠正部分冷冻切片可能出现的失误.
作者:王镇美;梁小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在胃粘膜上皮肠腺化生时,常采用阿辛蓝(pH 1.0~2.5)染色进行肠腺化生类型鉴别,特别是大肠型肠腺化生具有临床意义.但在阿辛蓝(pH 1.0)染色时,对大肠腺化生中含有硫酸化酸性粘液物质的大肠腺及杯状细胞着色浅,常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用醋酸钠-盐酸缓冲液配制阿辛蓝染液和在染色前用高碘酸氧化,以增强阿辛蓝的染色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胥维勇;杨红;李科;杨群;刘翔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