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波;韩风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老年鹿角形肾结石中的应用.方法 68例行PCNL治疗的老年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PCNL组(2012年1~12月)32例及三维可视化技术+ PCNL组(2013年1~12月) 36例,PCNL治疗组直接行PCNL治疗,三维可视化技术+ PCNL组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对鹿角形肾结石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重建模型确定接受情况,进行术前个体化诊断,并设计手术方案同时进行术前演练,以指导真实手术.结果三维可视化技术能清晰显示肾内外动脉、静脉及集合系统,能缩小、放大模型及旋转模型,并进行全方位观察及操作,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三维可视化技术+PCNL组结石清除率高于PCNL组(P<0.05),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CNL组(P<0.05).三维可视化技术+PCNL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穿刺通道深度、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PCNL组(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能清晰显示鹿角形肾结石形态,提高术中操作精确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作者:林艳君;姜庆;于圣杰;张唯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老年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脏超声特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高血压合并HFPEF患者为观察组,115例同时期非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EV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T)、瓣膜钙化、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二尖瓣E峰和A峰流速比值(E/A)及血清NT-proBN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血清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LAD、E/A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L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A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观察组LAD、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02,4.317;P<0.05),NYHAⅡ~Ⅳ级观察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LAD呈上升趋势,E/A呈下降趋势.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211,P<0.05).观察组NT-pro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加重而增加(F=8.400,P<0.001);观察组血清NT-proBNP与LAD呈正相关(r=0.313,P=0.001),与E/A无明显线性相关(r=-0.122,P=0.207).结论NT-proBNP对HFPEF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NT-proBNP异常升高与HFPEF患者左房压力改变存在明显的关联.
作者:宋婷婷;贾红丹;国强华;崔蕊;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glypican1在识别和鉴定早期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5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50例胰腺癌患者为胰腺癌组.术前收集所有患者的肘静脉血,手术过程中收集切除的病理组织.采用超速离心收集患者外周血中的glypican1+外泌体,采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PCR-MASA)检测K-ras基因点突变,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中CA19-9水平.以病变组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glypican1+外泌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glypican1+外泌体检测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88%和98%,均显著高于CA19-9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P<0.05);良性组和胰腺癌组中Glypican1+外泌体的比率分别为46%和96%,明显高于CA19-9和K-ras(P<0.05);与良性组相比,胰腺癌组glypican1+外泌体检测比率更高(P<0.05).结论 Glypican1+外泌体检测胰腺癌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不仅可以检测适用于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还可以检测胰腺癌良性病变患者,与其他方法相比,glypican1+外泌体检测更适用于检测早期胰腺癌.
作者:马洪波;韩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20岁及以上女性衰老度及衰老分值分布特点、规律.方法 采用课题组测量女性衰老.被测对象采用不同年龄分层抽取,衰老分值以标准化记分,根据指标要求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①共测有效人数1566人,衰老总分为28.67~85.84分,衰老分值随年龄加大而上升,且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衰老分值经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均有差异.②生理、心理和社会学三个维度的衰老得分分别为12.40~47.78分、9.92~24.96分、3.44~15.90分,各年龄组的分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生理维度分值曲线表现在40~49岁到50~59岁年龄段陡峭,心理维度衰老分值曲线在20~29岁、30~39岁年龄段及70岁以后较陡,社会维度衰老分值曲线在70岁年龄段后出现明显上升.③总分和各维度分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年龄与衰老总分呈高度相关(r=0.772,P<0.001).结论 总衰老分和各维度衰老度分随女性年龄上升而上升,且呈正相关;衰老分值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维度中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所测女性分值表现了与实际年龄相对年轻,尤其在生理和心理方面.
作者:李翔;林菲;刘星;贺子强;周跃平;叶兴;黄河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托啡诺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镇痛.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舒适程度、免疫功能、神经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术后24、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观察组布氏舒适评分(B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56,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有助于缓解老年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咸峰;洪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25B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胃癌及对应正常胃黏膜标本各42例,应用Western印迹及RT-PCR方法检测CyclinD1,CDC25B在各组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yclinD1,CDC25B mRNA及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胃癌组织(P<0.05),且其表达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CyclinD1,CDC25B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王军;赵醒;赵宇阳;赵杨;刘成一;申兴斌;李春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上的效果.方法 65岁及以上难愈性创面患者57例随机分为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改良组)28例和负压创面治疗(NPWT)组29例.对比两组创面治疗效果、愈合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结果 改良组与NPWT组难愈性创面治疗效果相同,但改良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42)、手术次数组及治疗费用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用于有效治疗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
作者:邢栋;李文毅;杨朝旭;魏景超;赵庆涛;王起奎;张凯;董志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70例,将入选患者按照1: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或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并逐步滴定至目标剂量,之后按目标剂量维持治疗26 w,每4周随访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心脏彩超指标的变化,并记录随访期间心力衰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根据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目标剂量将治疗组进一步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亚组的变化并评估β受体阻滞剂的量效关系.结果 ①试验期间静息心率(HR)控制水平,治疗组为 (58.3±5.8)次/min,对照组为 (81.7±8.6)次/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低剂量组美托洛尔缓释片使用的平均剂量为74.8 mg,高剂量组为142.5 mg.试验期间药物的耐受性为87%.②治疗组治疗后的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距离明显上升,LVEF明显增加,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下降 (均P<0.05).高剂量组心功能分级、LVEF、6 min步行距离较低剂量组明显提高,LVES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④随访期间,治疗组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需住院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 vs 11.1%、8.3% vs 15.6%,均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需住院事件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 vs 4.7%、7.8% vs 9.3%,均P>0.05).结论 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室功能,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预后与其剂量无关,而与HR降低的水平有关.
作者:陈贤庆;李新强;郑开化;梁辉团;张福添;王春木;李荣茂;王移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空腹糖耐量异常(IF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具有是否能预测老年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满足条件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基线IFG〔空腹血糖(FPG)100~125 mg/dl〕及HbA1c增加(HbA1c 5.7% ~6.4%)的研究人群在随访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在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体力活动后,观察IFG、HbA1c与随访发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在607例研究人群中(平均年龄66.2岁,男性41.8%),经过5年的随访有29例进展为糖尿病.在调整后的Cox回归分析中,基线IFG人群相比于基线FPG<100 mg/dl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RR为4.303(3.119~5.936),而基线仅HbA1c增高人群相比于HbA1c<5.7%的人群,其发生糖尿病的RR值为2.648(2.117~3.314).而同时考虑IFG、HbA1c后,仅有IFG的人群、仅HbA1c增高的人群、同时合并IFG、HbA1c增加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3.603(2.526 ~5.137)、5.646(3.964 ~6.751)、10.098(6.160 ~16.551).结论 老年人群同时患有IFG、HbA1c增加,其随后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也增加.如果同时检测FPG、HbA1c有助于筛查有糖尿病高危风险的老年人群.
作者:陈冯梅;庄前玲;郭志荣;陆虹宏;武鸣;刘仕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老年心肌炎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心肌炎患者96例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各48例.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心电图检测指标变化情况、心功能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相关心电图检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用药组改善水平较单独用药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酶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心肌炎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而与cTnI、CK-MB、AST、LDH及CK具有相关性.结论 红花黄色素联合ACEI治疗老年心肌炎患者可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可能具有防止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何志凌;谢雯雯;王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及应激反应.方法 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对比两组手术中出现的应激反应.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应激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患者出现的应激反应情况比较少,有助于恢复.
作者:闵泽;马浩;陈勇;刘雁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佛山市三水区6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佛山市三水区210例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和居住在患者邻近社区性别、年龄相仿的210例非髋部骨折人群填写调查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常轻体力劳动、既往骨折史、饮酒、吸烟、糖尿病、骨质疏松为髋部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经常锻炼、食用奶制品、食用豆制品是髋部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重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的显著相关因素,对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防治骨质疏松和防止跌倒有助于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
作者:谢学文;徐大星;曾文磊;何婉芳;郑泓;纪木强;杨延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对老年关节置换假体周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MRSA感染患者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假体周围MRSA感染,治愈率为81.8%,治愈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1、3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降至正常范围;1例出现复发情况,1例治疗失败.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1%、18.2%.结论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老年假体周围MRSA感染效果显著.
作者:路坦;刘晓潭;李爱国;董玉珍;赵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国内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ichtenstein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相关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经过筛选终纳入14篇文献,累计病例4339例,对照7523例.各因素与糖尿病的合并OR值(95% CI)为:高血压3.87(2.55~5.87);糖尿病家族史3.53(2.51~4.96);冠心病3.20(1.87~5.46);喜食糖与甜食3.03(1.78~5.14);吸烟1.79(1.21~2.65);饮酒1.47(1.03~2.10).结论 高血压史、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史、喜食糖与甜食、吸烟和饮酒均为我国居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饮食平衡、预防和积极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符健;韩耀风;王萌;王闯世;曾雁冰;方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高发的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与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1〕.肺泡扩张融合是COPD 肺组织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于维持肺泡结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COPD中肺泡结构的改变必然与PS的分泌和(或)功能异常密切相关.PS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合成和分泌,脂质占90%左右,大部分为磷脂,其主要成分是磷脂酰胆碱(PC),在降低肺泡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上起主要作用;蛋白约占10%,主要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s),目前已发现的蛋白包括SP-A、SP-B、SP-C 和SP-D,虽然SPs占的比例小,但其功能却很丰富,具有亲水性的SP-A和SP-D除了调节磷脂的分泌之外,还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具有疏水性SP-B和SP-C能够促进磷脂吸附并分布到肺泡气-液界面,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磷脂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对稳定在维持肺泡结构和功能方面起主要作用〔2〕.PS 储存于板层小体中,由板层小体分泌到肺泡腔,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大小不等肺泡结构的相对稳定等作用,其表达异常使肺泡表面张力改变,导致肺泡结构塌陷,而临近的肺泡过度扩张而致肺气肿〔3〕.
作者:刘学芳;冯素香;田燕歌;董浩然;郑万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二氢睾酮(DHT)与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联合应用对小鼠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坐骨神经缺损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脱细胞神经支架(ANA)组、ADSC组和DHT + ADSC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电生理和胫前肌湿重比方法检测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Western印迹检测神经移植体内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NF200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支架中轴突表达,并示踪PKH26标记的移植ADSC.结果 与ADSC组比较,DHT + ADSC组神经移植体内BDNF和TrkB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高,NF200表达增强, PKH-26标记的ADSC数量显著增高(P<0.05).与ANA组比较,ADSC组和DHT + ADSC组电生理波幅明显增高、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延迟期明显缩短、胫前肌湿重比率明显增高,其中DHT + ADSC组神经恢复作用显著优于ADSC组(P<0.05),而且DHT +ADSC组SFI明显高于ANA组和ADSC组(P<0.05).结论 DHT联合ADSC移植对小鼠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ADSC组,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移植体内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进而促进移植的ADSC存活有关.
作者:王莹;李文媛;尹国华;李智刚;金在顺;滕诚毅;孙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有氧训练并荷叶水补充辅助治疗对高体脂者体脂率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 医学专业男性青年学生高体脂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有氧训练,当日饮品补充以纯净水或凉白开;观察组每日有氧训练同对照组,当日饮品补充以荷叶灰泡制、冲茶饮用.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8w后,对两组体脂率及血脂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8 w后,对照组体脂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多数血脂指标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观察组体脂率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高体脂者在有氧训练治疗下辅以荷叶灰冲茶饮用,能够明显提高训练效果.
作者:师永斌;宋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确定下颌管与下颌骨、咬肌和皮肤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临床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80名志愿者进行CT扫描,采用CT重建技术构建颅骨3D模型以进行相关结构的标记和测量,包括下颌管与下颌骨、咬肌和皮肤表面投影的相关参数.结果 下颌管在下颌骨、咬肌表面投影测量各参数男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颌管在皮肤表面投影测量各参数男女对比有1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确获得下颌管在下颌骨、咬肌和皮肤表面的体表投影参数,其各参数的测量为相关颞下颌支手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段浩博;李真胜男;白芃;程凯亮;韩莹莹;李浩;李幼琼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均选择水泥型人工关节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组给予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治疗组术后1、4和24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术后24 h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手术后出现不良症状如恶心、呕吐、寒战及呼吸抑制方面,前者均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机体代谢无明显影响,有利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作者:李媛;王世禄;衣晓卓;张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管抑制因子(VS)-2、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缺损组(n=24, NIHSS≤15分),中度缺损组(n=14,15分
作者:刘书芳;汪琳;彭聪;刘稳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