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GIF2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何淑珍;黄磊;阮丹

关键词:高糖, 血管内皮细胞, 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转化生长影响因子2, 增殖, 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转化生长影响因子(TGIF)2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HU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高糖组(葡萄糖处理)、空载体阴性对照质粒(NC)高糖组(葡萄糖+转染NC质粒)和TGIF2高糖组(葡萄糖+转染psiCHECK2-TGIF23′-UTR质粒),处理24 h和48 h后,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处理48 h后,以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TGIF2 mRNA和蛋白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C高糖组和TGIF2高糖组HUVECs细胞中TGI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TGIF2高糖组中TGIF2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活力、迁移能力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高糖诱导下,TGIF2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下降,上调其表达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生化指标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肾损害情况的比较

    目的 比较多种生化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评估作用.方法 87例COPD患者根据氧分压分为轻、中、高缺氧三个亚组,分别测定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含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比重,与86例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BP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6.861,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COPD患者轻、中、重缺氧组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β2-MG水平具有升高趋势.而3个亚组血清R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下调趋势.中、重度缺氧组eGFR和尿比重显著低于对照组.COPD组与对照组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各亚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β2-MG水平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升高趋势.而COPD患者血清中BRP水平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降低趋势.β2-MG、BRP评估COPD患者肾损害情况优于BUN和Scr.

    作者:李冬云;姚慧捷;王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跨期决策的年老化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决策的年老化问题引起了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及神经科学等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跨期决策是继风险决策后行为决策领域研究的新热点〔1〕.研究显示,老年人在跨期决策中的行为表现及脑活动也不同于年轻人〔2,3〕.本文对跨期决策的年老化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王筱璐;张立春;徐碧波;尹述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miR-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在人骨肉瘤中表达及临床价值

    目的 考察miR-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在人骨肉瘤(OS)中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OS患者56例和骨软骨瘤患者35例miR-195、核糖体蛋白<34和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 与骨软骨瘤组比,OS组miR-195和Beclin1阳性或半定量表达明显降低(P<0.05),核糖体蛋白L34阳性或半定量明显增高(P<0.05),miR-195与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分别呈负和正相关(r=-0.64,r=0.68,均P<0.0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呈正相关(r=0.72,P<0.05).OS组化疗效果良好为48例(85.71%),不佳8例(14.29%).miR-195、核糖体蛋L34和Beclin1表达呈阴性、阳性及阴性者化疗效果不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均获得5年随访,存活26例(46.43%),死亡30例(53.57%);miR-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表达分别为阳性、阴性和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时间均较长(χ2=4.207,P=0.040;χ2=4.033,P=0.045;χ2=4.858,P=0.028).结论 人OS中mi-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miR-195和Beclin1表达水平越高,核糖体蛋白L34表达越低,预后较好.

    作者:刘洋;董平;郗政;邓志会;沈洪涛;张彦;杨普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主要参与凝血与血栓形成,其在正常的血液循环中不发挥其凝血等功能,但在血管内皮损伤或某些病理生理刺激因子作用下则发生黏附、变形、聚集、释放等活化过程〔1〕.血小板参数中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均可反映血小板的情况和功能,其中MPV反映了血小板的大小及活化情况〔2〕,是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既往研究证实, MPV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关于MPV与颅内外动脉硬化狭窄的研究为数不多,且对于脑卒中患者 MPV 的变化尚有争议.另有研究表明MPV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3〕、慢性牙周炎活动期〔4〕等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就MPV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唐伯儒;刘洋;郭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吴茱萸次碱通过SIRT1通路干预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 观察吴茱萸次碱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通路干预氧化应激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VSMCs,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VSMCs增殖.缩胆囊素八肽(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荧光分光计检测活性氧(ROS)水平;RT-PCR法检测吴茱萸次碱对SIRT1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测SIRT1蛋白的表达量,并运用EX-527抑制SIRT1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t-BHp组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升高,SIRT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与t-BHp组比较,吴茱萸次碱组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降低,SIRT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均P<0.05);与吴茱萸次碱组比较,EX-527组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升高,SIRT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吴茱萸次碱可通过上调SIRT1表达提高抗细胞增殖的能力,抑制t-BHp诱导细胞内ROS生成、提高抗氧化能力,发挥保护血管的生物效应.

    作者:马懿;吴赛珠;阮云军;苏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胸椎管狭窄症(TSS)是由于先天性、退变性或内分泌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等因素导致胸椎管横断面减小而产生的胸髓压迫综合征〔1〕.TSS发病率相对颈椎管狭窄及腰椎管狭窄较低〔2~4〕,但胸椎管与脊髓缓冲空间极小、手术风险极大、并发症较多〔5,6〕,手术方式多样.现就TSS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桑卫华;赵晔;孙洪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Bcl-2检测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c-myc、Bcl-2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DLBCL患者94例,收集手术时切除的DLBCL组织作为病例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Bcl-2基因结构,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分析其与c-myc、Bcl-2基因异常的关系.所有患者均进行R-CHOP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对比c-myc、Bcl-2基因正常患者、异常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评价患者预后,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c-myc、Bcl-2基因正常患者、异常患者的 IPI 得分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94例 DLBCL 患者中,FISH 检测结果显示,c-myc 基因正常66例(70.21%),扩增例数21例(22.34%),易位7例(7.45%);Bcl-2基因正常例数67例(71.28%),扩增例数23例(24.47%),易位4例(4.26%).c-myc基因与Bcl-2基因同时异常(双打击)12例(12.77%).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DH)、侵犯部位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c-myc、Bcl-2基因正常、非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明显高于c-myc、Bcl-2基因异常、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而c-myc、Bcl-2基因正常、非双打击的IPI得分分别明显低于c-myc、Bcl-2基因异常、双打击的IP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老年DLBCL患者存在c-myc、Bcl-2基因易位或扩增,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临床分期有关,其临床有效率和PFS降低,预后较差.

    作者:苏蕊;黄耘;王思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室壁中层缩短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室壁中层缩短率(MFS)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4例列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6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MFS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观察组MFS与血液学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HbA1c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外周血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FS显著低于对照组(t=2.453,P=0.016),而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t=2.857,P=0.005),两组LVIDd及LVI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FS与CRP(r=-0.648,P<0.01)、LVMI(r=-0.711,P<0.01)及HbA1c(r=-0.656,P<0.01)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MFS有下降趋势,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且与血糖控制及慢性炎症状态相关,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的实用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赵琼;刘恒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黏稠度、血清SOD水平及NIHSS、Barthel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黏稠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入院时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清SOD水平,NIHSS及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9,P=0.03).两组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5.56,P=0.0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arthel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清SOD水平并改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

    作者:郭健;关东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预后及血清CYFRA21-1、IGF-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质量、预后以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吉西他滨治疗,治疗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3 w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随访1年,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内的生存率.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QOL)评分.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IGF-1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变大,治疗组QOL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YFRA21-1、IGF-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 NSCLC 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下调血清CYFRA21-1、IGF-1水平.

    作者:谭兴平;刘娜娜;付愚;蒋义成;潘放;魏武杰;韩燕;文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甘肃藏区城区藏族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甘肃藏区城区藏族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甘肃藏区7个县市城区543名60岁及以上藏族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藏族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年龄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照看孙辈情况、与子女同住情况、宗教信仰程度、就医方便程度、健康关注程度等因素都会对藏族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产生影响.结论 藏区地方政府要充分保障老年人体育锻炼权益,不断提高对老年人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完善藏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熟练藏汉双语的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为藏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作者:王丛;赵富学;杨小帆;高继科;王厚雷;洛让加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相关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1〕.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研究显示,在普通人群中NAFLD患病率约为30% 〔2〕;而入选的高危人群中其发病率升高,高危因素包括西班牙裔、肥胖、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综合征(MS)等〔1〕.NAFLD不仅可促进T2DM的发生,而且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NAFLD与临床上所指的肝病有所不同.本文就NAFLD与T2DM、CVD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静娜;王英南;葛晓春;侯瑞田;金凤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RNA干涉5-脂氧合酶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抑制及ROS含量、NF-κB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RNA干扰5-脂氧合酶(LOX)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活性氧(ROS)含量和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参照LipofectamineTM2000产品说明书将干扰5-LOX表达的siRNA(si-5-LOX组)瞬时转染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转染无意义的siRNA序列(阴性对照组,NC组)和仅加入脂质体(对照组)为对照组,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中5-LOX及NF-κB信号通路p-IκBα和下游靶蛋白cyclinD1、Bcl-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ROS含量;CCK8法分别于转染的24、48、72 h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结果 转染si-5-LOX的HCT116细胞5-LOX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NC组比较,si-5-LOX组在24、48、72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在48 h的细胞凋亡率及ROS含量均显著升高,p-IκBα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yclinD1、Bcl-2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抑制结直肠癌细胞5-LOX的表达可降低细胞活力及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含量和下调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金强;姚晓玲;胡恩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低T3综合征与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低T3综合征与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将432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测水平,分为低T3综合征组167例(实验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6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男女比例、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FT3),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患者入院后进行的Grace评分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两组男女比例、年龄、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比例、HbA1c、TC、HDL-C、LDL-C、FT3、T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race评分与HbA1c、TC、LDL-C呈正相关(P<0.001),与HDL-C、TT3、FT3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FT3、LDL-C、HbA1c是Grace评分高危的危险因素,其中FT3是保护因素.结论 低T3综合征是影响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因子之一.

    作者:江宏飞;葛晓峰;何宗斌;黄淑芬;陈水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降钙素原在中老年骨关节结核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骨关节结核(OT)早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对比OT患者入院时(T1)、抗结核药物2 w(T2)、术前(T3)、术后1 w(T4)、1个月(T5)、3个月(T6)、6个月(T7)、12个月(T8)各时间点PC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应用抗结核药物2 w前后及手术前后对比.结果 与T1时比较,T2时脊柱结核、膝关节结核、总体PCT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T3时比较,T4时各部位结核及总体PCT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P<0.01).CRP、ESR及VAS评分T2时显著低于T1时,T4时显著低于T3时(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对PCT、ESR、CRP在抗结核药物应用及手术治疗前后变化分析结果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694、0.664和0.768、0.825、0.679.并且临界值均在PCT曲线中显示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 PCT为中老年OT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并可作为评估抗结核药效果、手术疗效及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鹏;李少青;李立强;申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特点及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特点及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抑郁症患者195例,首发86例,复发109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睾酮(T)、孕酮(P)和雌二醇(E2)含量.比较两组WCST指标、WMS评分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首发组平均病程和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激越、记忆减退和躯体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和自杀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持续性应答、持续性错误和总错误数明显低于复发组,而分类数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瞬时记忆分、短时记忆分、长时记忆分和记忆商数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血清P男性明显高于复发组而女性明显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组血清E2男性和女性均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但相比于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较轻;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E2水平下降,男性T水平下降,认为E2可能是引起抑郁症危险因素,而T水平下降可能会引起男性抑郁症发生.

    作者:张岩;曹江;徐伟杰;闵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桂枝茯苓胶囊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血管新生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雌性大鼠随机均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0.5 g/kg)和高剂量组(1.5 g/kg),其中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桂枝茯苓胶囊低、高剂量组连续给药,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培养28 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caveolin-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对两者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低、高剂量组caveolin-1的表达升高,而VEGF表达降低,相比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caveolin-1表达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VEGF表达则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存在剂量依赖效应;VEGF表达与caveolin-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低剂量组=-0.65,P<0.05;r高剂量组=-0.61,P<0.05).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能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caveolin-1蛋白与VEGF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完成.

    作者:刘明星;许越;蒋亚玲;欧妙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葛根素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DM)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M组和葛根素治疗(PT)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复制DM性白内障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对照组和DM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T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分别于治疗后4、8和12 w考察3组晶状体透明度及检测晶状体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后4、8和12 w,对照组晶状体透明度显著高于DM组和PT组(P<0.01);实验后8 w和12 w,DM组晶状体透明度显著低于PT组(P<0.05).实验后12 w,与对照组比较,DM组和PT组晶状体MDA含量显著增高,SOD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DM组比较,PT组晶状体MDA含量显著降低,SOD 和GSH-PX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 葛根素可经抗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对DM性白内障的治疗发挥作用.

    作者:张剑;赵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免疫指标变化

    目的 观察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免疫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选取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200例,住院后4~6 d行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术后随访1年,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X线检查并测定受伤脊椎Cobb角和椎体高度.观察患者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情况,将26例感染者纳入感染组,其中浅部感染18例、深部感染8例;从余下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6例纳入未感染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2例为对照组.采用郭峰法检测红细胞免疫指标(FEER、ATER、DTER、红细胞C3b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7、9、18、19和一氧化氮(NO)、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术后随访1年治疗效果理想,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时椎体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Cobb角度明显小于术前(P<0.05);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较术前得到明显矫正,内固定物取出后矫正程度无明显改变,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椎体高度、Cobb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中深部感染者明显低于浅部感染者(均P<0.05).感染组患者ILs等促炎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中深部感染者明显高于浅部感染者(均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NO、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中深部感染患明显高于浅部感染者(均P<0.05).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保留脊柱运动阶段的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和促炎因子水平改变参与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监测有助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控.

    作者:张慧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miR-126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126表达水平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H2O2构建HLEB3体外凋亡模型,qRT-PCR检测miR-126水平变化;使用脂质体2000分别将miR-126模拟物(mimic)和抑制物(inhibitor)以及二者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到HLEB3中,分别上调、下调细胞中miR-126表达,转染48 h后qRT-PCR验证转染效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LEB3凋亡水平;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126可能靶向调控KLF6基因的表达,检测各组HLEB3中KLF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LEB3凋亡模型中 miR-126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 HLEB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拟物组HLEB3凋亡率明显低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抑制物组HLEB3凋亡率明显高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拟物组HLEB3中KLF6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抑制物组KLF6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拟物组HLEB3中KLF6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抑制物组KLF6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R-126在HLEB3凋亡模型中表达上调,miR-126可通过调控KLF6基因表达来影响HLEB3凋亡,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汪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