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琳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及电极脱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科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改进术后切口缝合及包扎方式,不用沙袋压迫,卧床时间缩短为12h ,早期指导活动。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电极脱位率、住院天数及营养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天数显著减少,营养状况好,感染发生率低(P<0.05)。两组起搏器电极脱位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加快住院期间的恢复过程,有效降低起搏器术后感染,且电极脱位发生率未增加。
作者:洪小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在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予常规护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实验组术前、术后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大深吸气量(IC)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2天、第7天PaO2、FVC、FEV1、IC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能改善肺功能,有效促进气体交换,增加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岑小浴;李赛梅;李珍;陆小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模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 HACCP管理模式,包括组建HACCP小组、制定实施流程图、分析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组织培训、确定各流程监控系统、预设纠偏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安全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安全度明显提高,在手术安全措施、安全问题、物品清点及感染控制4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 HACCP管理模式管理患者手术安全,能把握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手术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侯海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实施,护患沟通越来越重要。这要求护士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而共情是近年公认的一种良好沟通技巧。共情能力的增强,使护士有能力真正理解病人,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共情在临床的应用被称为临床共情,即医务人员具备识别病人情绪状态、对病人情感需求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以更好促进临床治疗的一种能力[1]。共情是护士与病人之间沟通的平台。现将共情的概念和内涵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深入探讨护理本科生基于团队合作式科研实践训练引发的心理体验,为其他院校在实施团队合作式科研训练的思路和方法上提供参考。方法对2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主题。结果护理本科生基于团队合作式科研实践训练引发的心理体验,共提炼出7个主题,归属于认知与意志两个层面。结论呼吁护理教育者不仅要了解护理本科生参与团队合作式科研实践训练的想法与需求,还要积极把握护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心理体验,以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要的应用型护理科研人才。
作者:赵施施;李莎莎;应莹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器在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和各科室自行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以供应室集中处理清洗消毒的雾化吸入器为实验组。各临床科室自行清洗消毒的雾化吸入器为对照组。实验组将雾化吸入器在碱性清洗剂中用试管刷刷洗,清水冲洗,多酶清洗液浸泡5min ,清洗后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清水冲洗后消毒,并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实验组雾化吸入器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器在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保证了清洗质量,并提高了消毒效果。
作者:高慧荣;万珍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动脉瘤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04例颅内动脉瘤便秘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必要时用开塞露和麻仁丸等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制定饮食计划,腰背部叩击和震动、腹部按摩,心理疏导等,该方法无效时通便药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排便情况、便秘发生率及应用开塞露等药物的比率。结果试验组排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开塞露及通便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P<0.01);且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烦躁、骶尾部疼痛的发生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便秘情况,减轻患者排便痛苦,同时创新护理方法,将临床上使用的震动排痰仪应用在颅内动脉瘤便秘患者进行腰背部震动,还能有效减轻患者长期卧床引发的腰背部疼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敏;马青华;李芳家;任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如何有效地干预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难点问题。在医院接触患者多的是护士,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对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都可能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甲亢手术患者中抗焦虑和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甲亢术前护理常规。干预组除按术前常规护理外,按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心理干预和疏导,并观察两组术前焦虑程度及术中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术前焦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中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降低甲亢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疼痛程度。
作者:陈美莲;钟秀萍;黎慧;关雅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科住院母乳性黄疸的早期新生儿随机抽样足月儿5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哺乳及排便次数和治疗后黄疸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哺乳及排便次数和治疗后黄疸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消退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陆国云;杨爱梅;朱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强直性脊柱炎(AS )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科确诊AS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存质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病例组生理、心理、社会领域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领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其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领域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因素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AS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应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宋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前臂掌侧与背侧留置针对清醒行动自如病人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采用前臂背侧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前臂掌侧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留置时间、局部渗血、渗液,穿刺成功率及拔针后局部红肿。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和局部渗液、渗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穿刺成功率与拔针后局部红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清醒行动自如的病人,前臂背侧比前臂掌侧进行留置针穿刺更合适。
作者:陈永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回顾5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护理。通过加强延迟关胸伤口的管理、院内感染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维护;镇痛镇静的管理;加强管道的管理及基础护理,有效控制了切口感染、术后心包填塞及低心排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作者:尹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防范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三位一体”即个体心理干预、团体心理干预及家庭心理干预的模式。并对两组血液透析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BDI-13抑郁自评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血液透析前抑郁及焦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液透析前后SAS及BDI-13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SAS及BDI-13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干预有助于减轻或缓解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因此应将综合干预贯穿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整个临床护理中。
作者:萧远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防逆流留置针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输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8月住院需要长期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神志清醒老年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穿刺部位均选择上肢腕部、肘部或颈外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观察组应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应用传统普通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使用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为10.0%(静脉炎8例、堵管3例、回血0例)低于对照组的24.55%(静脉炎8例、堵管10例、回血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4.38±1.02天、患者满意度97.27%高于对照组3.47±0.98天、8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沈萍;李银娟;李继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集中式预约检查流程的干预对预约质量的影响。方法改变预约流程中的操作人员培训方法、对操作环节及电子信息系统进行流程改造,将流程改造后的2013年1月预约检查患者8114例作为干预组,选取2012年1月预约检查的患者74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查日期、检查总人数、预约检查回执单信息、检查的特殊要求错误率。结果干预组检查日期、检查总人数、预约检查回执单信息、检查的特殊要求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准确率由98.18%提高至99.9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预约检查的流程干预可提高预约检查的准确率,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吴凤燕;朱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 )对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入住我科6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观察4周。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PS Q 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CBT 4周后,观察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CB T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睡眠状况,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孔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伤票在院内小组式救治成批伤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中心2007年7月~2012年12月救治的15起突发公共事件84例,将2007年7月~2009年1月应用常规急诊流程救治的8起成批伤员41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应用自制改良伤票小组式救治的7起成批伤员4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分诊时间、平均救治时间、身份识别错误率及医护人员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为31.63±2.35s ,平均救治时间A区29.50±13.60min、B区34.00±12.84min、C区31.11±12.87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分诊时间62.91±4.75s ,平均救治时间 A 区65.17±20.44min、B区58.50±7.31min、C区51.38±13.96min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3.274、5.034、4.871、4.760;P<0.05)。观察组身份识别错误率4.65%,对照组24.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78,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率93.02%,对照组75.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865,P<0.05)。结论在成批伤员救治中应用改良伤票快速分诊,实施分区小组式救治,能迅速建立良好的救治秩序,减少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缩短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成批伤员救治效率。
作者:张文媛;翟光维;周丽红;杨作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开塞露在小儿外科无瘢痕腹腔镜手术前排空膀胱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小儿无瘢痕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给予开塞露肛门注入诱导排尿。观察两组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无瘢痕腹腔镜手术术前应用开塞露诱导排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温筱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负压脉冲式冲管在减少肠内营养时液囊空肠导管堵塞、减轻患者不适以及延长冲洗间隔时间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液囊空肠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压冲管,即用甘油注射器取30~50 m l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连接液囊空肠导管后向管内推注。观察组采用负压加脉冲式冲管,即用甘油注射器取30ml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连接液囊空肠导管后轻轻回抽1~2次,使注射器及液囊空肠导管内产生负压后,用脉冲式向管内推注。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时液囊空肠导管的堵塞、冲洗间隔时间及冲管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减少液囊空肠导管堵塞、减轻患者不适有明显改善(P<0.01,P<0.05)。同时,观察组可适当延长冲洗间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负压加脉冲式冲管可减少液囊空肠导管的堵塞、移位及患者误吸。
作者:赖天为;韦柳青;龙琼;陆雪珍;张奕奕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