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明江;王宝;赵晖;王哲;王启文
目的 探讨入院白细胞计数升高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老年ACS患者348例依据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分为白细胞升高组(85例),白细胞正常组(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持续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11天,随访期内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36例(MACE组),未出现MACE 312例(非MACE组).结果 白细胞升高组较白细胞正常组男性(74.1%vs 63.1%,P=0.063)、ST段抬高(64.7%vs 30.8%,P<0.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1.2%vs 69.7%,P=0.040)和MACE(18.8%vs 7.6%,P=0.003)比例明显升高.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心脏事件再入院、48 h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B型钠尿肽(BNP)升高均为影响老年ACS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老年ACS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卜海伟;刘静怡;王明慧;刘佟;李舒承;张英;史菲;孙王乐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搜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学资料、手术治疗及各项检查等资料,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与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相关性,并重点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结果 1228例患者中,610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326例发生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为10.67%,敏感性为89.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8.2%,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率94.1%,通过χ2检验,认为肿瘤大小、手术年份和前哨淋巴结检出数目与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明显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OR=1.886,95%CI:0.379~11.502)、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目(OR=0.627,95%CI:0.386~0.743)、HER-2(OR=1.302,95%CI:0.135~2.675)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目、HER-2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可降解生物镁合金在动物体内的溶血及过敏试验.方法 通过制备可降解生物镁合金浸提液,设立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肉眼分别观察豚鼠的皮肤过敏反应、日本大耳家兔红细胞溶血反应.结果 生物镁合金浸提液的皮肤过敏试验为阴性,皮肤反应计分为0,致敏率为0,表明其对皮肤表现为弱致敏性;生物镁合金浸提液体外溶血性试验未见明显溶血或凝聚现象,表明其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作用.结论 可降解生物镁合金浸提液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符合规定.
作者:崔志琼;杨滨;甘佼弘;林欣;徐晟;刘玺;张海娜;郭振;王晔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稳定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特征及其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名年龄≥60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50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评估社会认知及社会功能,对结果加以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失言察觉任务测定(FPR)总分、失言故事分、控制故事分及Yoni任务测定的Cog、Cog1、Cog2、Aff、Aff1、Aff2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Yoni任务测定的Phy、Phy1及Phy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3.033,P=0.000);研究组FPR总分、失言故事分及Yoni任务测定的各项评分均与SDSS评分呈负相关(r=-0.578~-0.363,均P<0.05,P<0.01).结论 稳定期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社会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且两者之间明显有关.
作者:徐晓燕;彭光海;范洁;易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有氧+力量混合运动对老年大鼠成年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1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小强度运动组(SL组),中强度运动组(ML组),大强度运动组(HL组)和对照组(CG组).8 w后进行水迷宫测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水迷宫测试:与CG组相比,SL组和ML组潜伏期显著降低(P<0.01),随着运动强度升高,潜伏期呈增高趋势(P<0.01);SL组和ML组穿越虚拟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1),随着运动强度提高,穿越平台次数呈降低趋势(P<0.01).免疫组化:SL组和ML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多(P<0.01).结论 中小强度有氧+力量混合运动能够促进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并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作者:蓝永生;张殿禹;蒋艳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系统评价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选取关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多态性研究,提取相关信息.利用SPSS19.0软件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剔除不符合哈温平衡的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利用比值比(OR)和95%CI评价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基因模型采用等位基因模型(C vs T)、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显性基因模型〔CC vs(CT+TT)〕和隐性基因模型〔(CC+CT)vs TT〕4种基因模型.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在总体分析中发现,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亚组分析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和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等位基因模型C vs T OR=1.47,05%CI:1.21~1.78,P=8×10-5;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 OR=2.01,95%CI:1.38~2.91,P=2.3×10-4;显性基因模型CC vs(CT+TT):OR=1.52,95%CI:1.11~2.10,P=0.01;隐性基因模型(CC+CA)vs AA:OR=1.72,95%CI:1.28~2.32,P=2.9×10-4〕.心肌梗死易感性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的显著相关性存在于亚洲人群中(等位基因模型C vs T OR=1.21,95%CI:1.02~1.44,P=0.03;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 OR=1.44,95%CI:1.01~2.05,P=0.04),在高加索人群中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AMI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心肌梗死易感性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在亚洲人群中存在显著关联性.
作者:李丽娟;刘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榆林市农村老年人的体质健康现状并提出建议.方法 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的健康量表对榆林市9个县(区)部分60~69岁农村老年人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榆林市农村老年人体质健康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榆林市农村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总体较差,指数较低.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缓解农村养老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姬乃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迟发型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E组(给予鸡卵清蛋白)均制备为哮喘小鼠,其中C、D和E组于第22天起连续治疗1 w(C组EPO 500 IU/kg、D组EPO 1000 IU/kg、E组地塞米松1 mg/kg,均腹腔注射),攻击结束1 w,对B、C、D和E组再次给予激发,A组给予生理盐水激发,24 h后采血及取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和IL-5水平;苏木精-伊红(HE)法观察形态学变化;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凋亡蛋白在肺组织表达.结果 ①血清IL-4和IL-5:与A组比,B组和C组均明显升高(P<0.05),D和E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B组比,C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和E组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C组明显升高(P<0.05).②HE染色结果:A组气管管腔光滑,黏膜上皮完整、无水肿;B组气管黏膜损伤严重,充血、水肿、基底层增厚,肺泡壁及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C组气管黏膜可见轻度充血、水肿,基底层仍厚,但炎症细胞浸润较B组略有减轻;D组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不明显,基底层略增厚,炎症细胞明显减少;E组气管黏膜接近正常,基底层略增厚,少量炎症细胞浸润.③TUNEL检测细胞凋亡:与A组比,B、C、D、E组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C、D、E组均明显升高(P<0.05);与E组比,C组明显降低(P<0.05).④Bax的表达:与A组比,B、C、D、E组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C、D和E组明显降低(P<0.05).⑤Bcl-2的表达:与A组比,B、C、D、E组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C、D、E组明显升高(P<0.05).⑥Bax/Bcl-2的比较,与A组比,B、C、D、E组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C、D、E组明显降低(P<0.05).⑦Caspase-3的表达:与A组比,B、C、D、E组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C、D、E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迟发型哮喘小鼠血清中IL-4、IL-5升高,肺组织病变明显,Bax、Bcl-2、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异常.EPO可通过降低IL-4、IL-5水平,下调Bax/Bcl-2比例,降低Caspase-3的表达促进嗜酸粒细胞凋亡减轻迟发型哮喘肺组织病理炎性浸润.
作者:金灿;闫娜;池永学;金政;苏立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微小RNA(miR)-182、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与食管癌老年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6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析食管癌miR-182、STAT3、MMP-7表达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182、STAT3、MMP-7癌组织高表达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2.24%(35/67)和14.93%(10/67),64.18%(43/67)和17.91%7(12/67),55.22%(37/67)和16.42%(11/67)〕(P<0.05).miR-182、STAT3、MMP-7高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miR-182、STAT3、MMP-7高表达与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miR-182、STAT3、MMP-7均呈正相关,miR-182、STAT3、MMP-7高表达者2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低表达者,Cox比例风险显示,淋巴结转移、miR-182、STAT3、MMP-7高表达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182、STAT3及MMP-7高表达可作为老年食管癌患者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参考指标,并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岩峰;郑玉环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还可伴有认知功能下降、心理困扰、神经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1〕. 新研究报道,PD患者在疾病的进展中,精神障碍( PDP )的发生率达50% ~70%,视幻觉是PDP 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患病率在30% ~60% 〔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帕金森视幻觉症状进行研究报道,本文将从PD患者视幻觉的概念和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汪亚男;徐娟兰;宋红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在重症肺炎中的表达及TNF-α/IL-10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4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49例、存活75例)、60例普通肺炎和60例健康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和IL-10,并计算TNF-α/IL-10比值.比较重症肺炎死亡和存活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7 d及出院或死亡时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采用四分位法将治疗前TNF-α/IL-10比值划分为4个区间q1、q2、q3和q4,比较4个区间的死亡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NF-α/IL-10比值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在重症肺炎中高,普通肺炎次之,健康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治疗后4、7 d和出院时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均表现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和死亡2个亚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阶段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TNF-α/IL-10比值4个区间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q1相比,q2、q3和q4区间的OR值为1.46(95%CI 1.22~1.75)、2.18(95%CI 1.58~3.01)和4.12(95%CI 2.32~7.32).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机体存在过度炎症反应,治疗期间炎症反应的降低可能暗示治疗好转,基线水平的TNF-α/IL-10比值过高,可大大增加死亡的风险.
作者:王雷;王晓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与高胰岛素血症、瘦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老年患者206例,行国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睡眠状况,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行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血糖代谢及胰岛功能,并测定血浆瘦素(Leptin)水平.根据PSQI结果,将PSQI>7分患者确定为睡眠障碍组,PSQI≤7分为非睡眠障碍组,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睡眠障碍组腰围、PSQI评分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Lept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焦虑状态发生率及合并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ptin、FPG、2 h Ins、焦虑状态与睡眠障碍独立相关.结论 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睡眠障碍与高瘦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焦虑状态密切相关,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糖代谢紊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敏;王兆鹏;孙常铭;杨新宏;冯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糖尿病( DM )视网膜病变( DR )是DM 极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当前尚未完全阐明,经典机制包括多元醇途径、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细胞因子和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 DR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壁周细胞丢失及形成微血管瘤、微血管堵塞和血-视网膜屏障受损等,上述变化导致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无灌注区视网膜缺血缺氧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与血管生长因子( VEGF)等,终致使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而功能不完善的新生血管易发生渗出和出血,引起视网膜血管纤维化,甚至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以致失明. 可分为非增殖期DR( NPDR)和增殖期DR( PDR). 有研究结果表明趋化因子与DR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 本文主要综述细胞因子中的趋化因子及其基因与 DR 的关系.
作者:程艺;吴晓蓉;胡裕翔;许晓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sTREM)-1、白细胞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肺炎组、3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为支气管炎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志愿者就诊时抽血检测血清sTREM-1、IL-17、hs-CRP的水平,肺炎组入院后第1、4、7天检测血清sTREM-1、IL-17、hs-CRP的水平.结果 肺炎组与支气管炎组第1天血清sTREM-1、IL-17、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炎组sTREM-1、IL-17、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肺炎组第4天、第7天血清sTREM-1、IL-17、hs-CRP与第1天相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第7天血清sTREM-1、IL-17、hs-CRP分别与第4天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肺炎组入院第1天、第7天sTREM-1、hs-CRP下降幅度比IL-17显著大(P<0.05);肺炎组sTREM-1、IL-17浓度与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CURB)-65呈正相关(r=0.690,r=0.622,均P<0.05).而hs-CRP的水平与CURB-65评分无相关性(r=0.122,P>0.05).结论sTREM-1可望成为评价肺炎炎症程度的新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血清sTREM-1、IL-17、hs-CRP的水平,对临床上预测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志英;周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检测脑卒中后抑郁评分与血清中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IL)-17及IL-18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8例为观察组,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35例为对照组,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血清标本3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中COR、IL-17及IL-18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3组血清中COR、IL-17及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COR、IL-17及IL-18的表达均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时间、抑郁程度、病变严重程度均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17和IL-18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COR、IL-17及IL-18的表达升高,IL-17和IL-18呈正相关,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张志强;张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射干对河西走廊地区沙尘所致大鼠慢性咽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造模成功后脱臼处死,光镜下观察咽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河西走廊地区沙尘可明显升高大鼠体内TNF-α、IL-1、IL-6、NF-κB、MDA的含量,降低T-AOC水平;射干可通过降低TNF-α等的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阻断沙尘对咽部组织的损伤作用.结论 射干阻断沙尘损伤咽部组织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NF-κB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刘雨娟;王莉;姚兰;蔺兴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首次脱机失败率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80例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按照脱机前RDW水平分为RDW增高组(RDW>15.4%,n=31)及非RDW增高组(RDW≤15.4%,n=49),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首次脱机情况.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DW与患者首次脱机失败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评估RDW水平预测患者首次脱机失败临床价值.结果 与非RDW增高组比较,RDW增高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长(P<0.001),入院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01);首次脱机失败率亦较高(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RDW水平与入院APACHEⅡ评分、血糖、hs-CRP、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DW增高是患者首次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RDW水平预测首次脱机失败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77.5%,佳诊断截点为15.69%.结论 RDW可能是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首次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首次脱机失败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脱机筛查的指标之一.
作者:徐胜;王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对照组(C组)、鱼精蛋白升主动脉给药组(A组)和远隔缺血时处理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组(R组).R组于主动脉阻断后同时对患者右下肢实施3个周期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3组脱离CPB后10 min时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在10 min内输注,C组及R组经右颈内静脉给药,A组经主动脉根部给药.给予鱼精蛋白前1 min(T1)和给药后15 min(T2)时取左房血样,进行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MN),检测血清补体C3a、C5a浓度;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e)、肺动脉压(PAP)和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结果 与T1比较,C组T2时WBC、PMN、血清C3a、C5a浓度、A-aDO2、RI、Ppeak、PAP显著升高,OI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R组T2时WBC、PMN、血清C3a、C5a浓度、A-aDO2、RI、Ppeak、PAP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降低,OI显著升高(P<0.05);R组和A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远隔缺血时处理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其效果与经主动脉途径给予鱼精蛋白相似.
作者:邓恢伟;潘道波;王先学;周爱国;黄芙蓉;郭华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内隐情绪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ER-IAT)测定被试者内隐态度;采用负性影像或序列递减任务唤醒被试者负性情绪;采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测量被试者情绪水平.实验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又分情绪控制组和情绪表达组.结果 青年组实验组内数据、与标准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实验组内数据、与标准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各对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隐态度对老年人情绪调节的影响不显著;较于青年大学生,老年人更能控制并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
作者:陈乙嘉;岳鹏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有氧运动结合抗阻练习的运动锻炼模式对中老年人身体能力的影响.方法 募集上海某区无专业运动经验,40~60岁的89名(男39名,女50名)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骨密度、大摄氧量、曲臂及伸膝、握力、单脚闭眼站立、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背力、纵跳.运动干预8 w,不进行饮食监控与干预,也不进行强制性的集中运动锻炼,以受试者自觉自动参与为主.结果 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每周运动次数≥3次)体脂率下降明显(P<0.05),且与运动A组(每周运动次数<3次)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性B组握力显著上升(P<0.05),男女性运动B组坐位体前屈在运动后显著提高(P<0.05),女性A、B两组差异显著(P<0.05);男女性运动B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长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运动B组选择反应时运动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运动B组伸膝成绩显著提高(P<0.05),与男女性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的大摄氧量明显增加(P<0.05),A组与B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的骨密度T值则均略有所提高,女性运动B组比运动A组骨密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长期坚持规律性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体重,降低体脂率;运动锻炼改善了各项身体素质,尤其上下肢肌力增强显著,有氧能力有所提高,更能维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
作者:鱼芳青;郝惠雄;李真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