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孝武;韩学昌;苗亚飞;邢群智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 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咪达唑仑)、观察组(予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每组30例.治疗期间执行每日唤醒策略,分别监测谵妄发生率、苏醒时间,给药前、给药20 min、40 min、60 min各时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给药前后平台压(Pplat)、肺静态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结果 给药后谵妄发生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min)分别为(25.2±1.9)、(3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前E、NE、HR、MAP、Pplat、Cst、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20 min、40 min及60 min,E、NE、HR、MAP均出现下降,观察组各时间点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Pplat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加显著;Cst、PaO2/FiO2均提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可以明显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
作者:张春媚;何洪洋;李抗;赵忠岩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技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26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3 h、12 h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4%)显著低于对照组(25.40%,P<0.05).观察组术后3 h、12 h和24 h VAS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技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洪亮;唐黎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246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8 w后比较两组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血钾(K+)、血清胱抑素(Cys)-C和血尿酸(UA)水平变化,同时比较左心室结构和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昼夜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节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ys-C水平和昼夜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昼夜血压节律性和血压变异性,同时能改善相关血清生化水平,有效保护肾脏,还可有效逆转心脏的病理性改变,是一种高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沈正;刘兴德;陈云;熊国宝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质蛋白(CYFR211)联合应用对老年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资料分组,老年胃癌患者纳入恶性组(52例),胃部良性病变者纳入良性组(6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60例),均取血清样本检验5种肿瘤标志物表达,并经统计学分析联合使用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恶性组5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5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显著高于3种或3种联合(P<0.05),但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5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老年胃癌具有更高敏感度,NSE和CYFR211价值的研究仍需深入.
作者:徐超;黄秋兰;杜金龙;伍成斌;侯惠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社区空巢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武汉市6条街道抽取的≥65岁的空巢老年人72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老年人进行面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空巢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 MCI患病者210例,患病率为2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吸烟、体育锻炼和患慢性病是武汉市社区空巢老年人MCI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武汉市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较高;增龄、吸烟和患慢性病是空巢老年人MCI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高是空巢老年人MCI的保护因素.
作者:傅昌;杨帆;毛宗福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上皮间质转化因子Twist及C-myc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Twist、C-myc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结果 Twist、C-my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Twist与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5);Twist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类型及Dukes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C-myc蛋白除与分化程度无关,其余结果与Twist蛋白结果一致.结论 Twist、C-myc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存在相关性,可为肿瘤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老志平;陈素贤;李伦;万义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β 淀粉样蛋白(Aβ)-40、同型半胱氨酸(Hcy)及 β内啡肽(β-EP)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EDF、Aβ-40、Hcy及 β-EP的差异,分析PEDF、Aβ-40、Hcy及 β-EP与Richardson分期和类型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PE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Aβ-40、Hcy及 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Ⅳ期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PEDF水平显著低于Ⅰ期、Ⅱ期和Ⅲ期,而Aβ-40、Hcy及 β-EP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和Ⅲ期,且随着分期的增加PEDF含量明显降低,而Aβ-40、Hcy及 β-EP含量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血清PEDF、Aβ-40、Hcy及 β-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PEDF显著降低,而Aβ-40、Hcy及 β-EP水平显著升高,随着病情进展PEDF降低越明显,而Aβ-40、Hcy及 β-EP上升越明显,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程娟;刘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2007 年, 美 国 心 肺 康 复 协 会/ 美 国 心 脏 协 会(AACVPR/ AHA)将心脏康复定义为涉及医学评价、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教育、咨询及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康复计划〔1〕. 心脏康复的目的是限制心血管疾病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控制心脏病症状;促进和缩短心脏事件后的恢复时间;减少再一次心脏事件或心脏状况恶化的危险;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 荟萃分析表明,心脏康复可以使心血管病患者减少高危因素,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2〕. 在当前大多数心血管临床实践指南中,心脏康复已被列入Ⅰ类推荐.
作者:袁经林;赖平;杨晨;钟一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 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按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指导用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IPC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患者1年内脑梗死发生率,发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梗死体积.结果 两组治疗前vWF、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WF、ET-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N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vWF、ET-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年内12例(30.00%)发生脑梗死,研究组1年内4例(10.00%)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脑梗死的患者NIHSS评分及梗死体积对照组显著高于(大于)研究组(P<0.05).结论 TIA患者采用IPC治疗有助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可降低后期脑梗死发生率,减轻脑梗死发生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梗死体积.
作者:王彬成;鲁慧;崔宁宁;张艳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羟苯磺酸钙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尿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足细胞标志蛋白(PC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尿LAP、PCX、血糖、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指标及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尿LAP、PCX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BG)、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肌酐(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羟苯磺酸钙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尿LAP、PCX水平,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史春静;马晶;马晓霞;吕士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8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均采用缬沙坦及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于清晨口服降压药,观察组于晚上服用降压药.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血压变化、治疗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 SBP、24 h DBP、昼间SBP、昼间DBP、夜间SBP、夜间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昼间SBP、昼间DBP、夜间SBP、夜间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可将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促进24 h血压昼夜节律的恢复,对降低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安少波;徐雷;杜晓静;胡喜田;王云英;吴志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D辅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82例老年T2DM合并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维生素D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情况、体重指数(BMI)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80.5%,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维生素D,可更为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及胰岛 β 细胞功能,控制体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姜鹤;刘铁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艾森克人格特征.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形式,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EPQ,成人版)为评定工具,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患者内外倾向量表(E)维度、精神质量表(P)维度和效度量表(L)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E维度和P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而L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患者E维度、P维度、N维度和L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患者L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L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并发症者L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在糖尿病治疗中应进行积极心理治疗,尽早纠正不良性格.
作者:景光婵;古文娟;张孟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线虫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AD转基因线虫分为模型组、解毒益智方低剂量组(25 mg/L)、中剂量组(50 mg/L)、高剂量组(100 mg/L),进行寿命实验、瘫痪率测定实验.结果 低、中、高剂量组线虫寿命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中、高剂量组平均瘫痪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01).结论 解毒益智方对AD转基因线虫的神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瘫痪率,延长寿命.
作者:祝越美;黎明全;关树文;李玉娟;陈新华;刘聪;张越;王建斌;季雪;解雨彤;李丽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10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方面,中药组在总有效率〔RR=1.18,95%CI(1.09,1.28),P<0.001〕,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MD=-3.99,95%CI(-5.65,-2.33),P<0.001〕,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Ⅱ部分(UPDRSⅡ)评分〔RR=-2.73,95%CI(-5.02,-0.45),P<0.05〕方面优于对照组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安全性方面,中药组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0,95%CI(0.28,0.87),P<0.001〕,并且其睡眠障碍、口干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RR=0.31,95%CI(0.17,0.57),P<0.001;RR=0.34,95%CI(0.19,0.62),P<0.001〕,而两组在胃肠道反应方面的差异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R=0.86,95%CI(0.57,1.30),P>0.05〕.结论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疗效确切,在改善抑郁症状及安全性等方面优于纯西药治疗.
作者:黑赏艳;许玉珉;陈倢;秦劭晨;梁伟雄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进展性脑梗死与颈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因中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入院治疗的患者70例.经相关诊断后,35例表现为进展性脑梗死为进展组,35例表现为非进展性脑梗死为非进展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并对各因素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适当的降压治疗,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增高,CT早期梗死征象及侧脑室体旁梗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呈稳定性的患者14例,不稳定患者21例,引发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独立危险因素为CRP、FPG与尿酸(UA)升高.结论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控制患者危险因素的出现,减少进展性脑梗死形成;并结合各因素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情况,为患者治疗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宋彦;丁旭萌;李旭;刘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甲状腺肿瘤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均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常规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4.5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T和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5.49%,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甲状腺肿瘤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PCT和Tg水平.
作者:徐晓东;陶飞宝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观幸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492例慢性病失能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观幸福度总分(28.30±11.66)分,年龄、文化程度、月经济收入、居住方式、健康自评、失能时间、失能程度、每周外出次数、辅助器具对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观幸福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完善社区养老的各项配套设施,帮助慢性病失能老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齐明山;王晓娟1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60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于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及自制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QO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健康状况、服抗凝剂、经济情况、合并并发症、高危因素是QOL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服抗凝剂、合并并发症、高危因素是QOL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 随访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确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出入院的不同阶段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玉金;张欢欢;颜兴伟;郑春艳;王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12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按术后是否存在ISR分为:狭窄组36例,术后存在ISR;对照组84例,术后证实无ISR.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凝血常规、狭窄程度、支架部位、支架类型、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抗血小板治疗等因素的差异.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术后发生ISR可能的特征性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狭窄组性别、吸烟史、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纤维蛋白原、支架类型、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接受双重抗凝治疗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HbA1c水平、支架类型、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是术后I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吸烟、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使用非药物涂层支架、应用小直径及长支架的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ISR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朱涛;张国明;严飞;刘正;霍强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