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肖成钦;梁勇;王聪;吴挺实

关键词:重症肺炎, 胆碱酯酶, 生存状况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59)和存活组(n=69).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CHE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顾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的发生率、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APACHEⅡ评分及MODS 评分等显著高于存活组,血细胞比容(HCT)、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碳酸氢根离子(HCO-3)、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CHE等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D、血清CHE、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是患者出现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表明,DD、血清CHE、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对重症肺炎有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CHE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存状况有较好地预测价值,其检测简便,可联合APACHEⅡ评分或MODS评分来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护骨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OPG)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T2DM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C组).应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ELISA法检测血浆血清OPG含量.结果 与NC组相比,T2DM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及血清OPG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颈动脉IMT与血清OPG均有相关性.T2DM组血清OPG与IMT、FPG、HbA1c、HOMA-IR具有线性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与年龄、收缩压(SBP)、血清OPG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年龄、(SBP)与血清OPG是影响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的相关因素.

    作者:应长江;周晓燕;周冬梅;凌宏威;孙娟;范静静;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弥漫大B淋巴瘤发病风险及亚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弥漫大B淋巴瘤(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DLBCL患者108例,根据病理亚型分为活化B细胞型组(ABC组)和生发中心型组(GCB组)各5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ERCC119007 T>C和ERCC18092 C>A位点多态性检测,分析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3组ERCC1基因型中19007 T>C的TT和CT+CC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092 C>A的CC和CA+CC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单体型中2种单体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体型C-C-C降低了个体DLBCL患病的风险(OR=0.589,P=0.039),单体型T-C-T则提高了个体DLBCL患病的风险(OR=0.915,P=0.025);TT和CT基因型发生不同亚型DLBCL发病危险明显高于CC基因型,且高分化和高分期患者的CT+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低分化和低分期患者(P<0.05).结论 ERCC1基因19007 T>C位点多态性与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携带该基因2种不同单体型的个体在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患病风险上存在差异.

    作者:苏蕊;黄耘;王思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行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9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诱导麻醉后,对照组泵注给予生理盐水,试验组泵注给予右美托咪定.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术前、术后1、3 d进行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MMSE评分.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 d血清NSE、S100β蛋白及TNF-α水平.结果 试验组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3 d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TNF-α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试验组S100β蛋白、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血清NSE、S100β蛋白及TNF-α水平.

    作者:林柳蓉;吴冰冰;林兰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A基因3'-UTR 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癌症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白细胞介素(IL)1A基因rs378355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癌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Springer、EMBAS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和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IL-1A基因rs3783553位点多态性与癌症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STATA12.0软件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2 369例研究对象,其中癌症患者5 708例,健康对照者6 6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I vs.D(OR=0.82,95%CI:0.75~0.89)、纯合子模型II vs.DD(OR=0.62,95%CI:0.55~0.70)、杂合子模型ID vs.DD(OR=0.86,95%CI:0.80~0.93)、隐性基因模型II vs.ID/DD(OR=0.68,95%CI:0.60~0.76)以及显性基因模型II/ID vs.DD(OR=0.81,95%CI:0.75~0.87)中各基因型的癌症易感性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罹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女性罹患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IL-1A基因rs3783553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口癌症易感性相关,其中I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的保护因素,而等位基因D则可能是其癌症易感因素.

    作者:刘芳腾;曲强冠;朱正明;温诗瑶;黄传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可能机制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 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紫杉醇+顺铂)及观察组76例(紫杉醇+顺铂+卡培他滨).观察两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可能机制.结果 观察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03,P=0.040).治疗后观察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及72-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此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02,P=0.045).结论 加用卡培他滨可显著提高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可能与改善化疗所致免疫抑制有关.

    作者:王丽娟;沈存芳;李进章;姬发祥;马金华;李豪;徐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青岛地区老年卵巢癌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老年卵巢癌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 54例老年卵巢癌患者为老年组,28例青年卵巢癌患者为青年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设计体质调查表、四诊信息采集表及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临床症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体质类型为平和质20例(24.39%)、阳虚质16例(19.51%)、气郁质13例(15.85%)、气虚质12(14.63%)例、阴虚质8例(9.76%)、血瘀质10例(12.19%)、痰湿质3例(3.66%),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和气虚质为卵巢癌易感体质.老年组体质主要为平和质、阳虚质和气虚质,青年组气郁质、血瘀质和阴虚质,两组差异显著(P<0.05).老年组证候主要为血瘀型和气滞型,青年组热毒型,两组差异显著(P<0.05).老年组中医体质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体重指数、初潮年龄等无关,与病理类型和中医证候有相关性(P<0.05).结论 青岛地区老年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以阳虚质、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中医证候以血瘀型和气滞型为主,病理类型为其危险因素.

    作者:张秀芹;禚立梅;王亚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对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28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抗血小板凝聚、脑细胞保护剂、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积分,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降低CRP的表达,稳定并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宁芳;杨桂钦;陈强;颜钟生;曾敬膑;邓春丽;黄旭;禤达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回医扎里奴思方对痰热腑实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扎里奴思方对痰热腑实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喂养4 w后,再给予10%的自体粪便1 ml/100 g灌胃,1次/d,连续3 d,造成痰热腑实证模型;再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给药剂量为尼莫地平组10.8 mg/kg、扎里奴思方组1.54 g/0.1 kg,制备MCAO模型前3 d灌胃给药.大鼠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3、7 d取脑;取材前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侧海马区TNF-α、ET-1表达,RT-PCR检测TNF-α mRNA和ET-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增高(P<0.01)、TNF-α、ET-1阳性细胞和TNF-α mRNA、ET-1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扎里奴思方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TNF-α、ET-1阳性细胞数减少,TNF-α mRNA、ET-1 mRNA表达降低(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扎里奴思方7 d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TNF-α、ET-1阳性细胞数减少和TNF-α mRNA、ET-1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扎里奴思方对痰热腑实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脑内TNF-α和ET-1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超;刘敬霞;黑常春;刘抒雯;甘佳乐;顾玉宝;王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液体管理及容量复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流动力学及容量复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118例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随机分予以Vigileo监测的观察组以及常规监测的对照组,复苏前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基础体征及干预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及液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升高明显,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则降低明显(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升高明显,心率(HR)、机械通气时间、复苏时间及并发症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仅1例(1.69%),而对照组发生4例(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Vigileo监测,可较好地对于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进行监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容量复苏及液体管理.

    作者:赵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食管鳞癌中骨桥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食管鳞癌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OPN和EGFR、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7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OPN、EGFR、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9%(51/70)、67.1%(47/70)、75.7%(53/70)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4/70)、18.6%(13/70)、17.1%(12/70),P<0.05〕;OP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EGFR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Akt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OPN与EGFR、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5、0.403,均P<0.05),EGFR与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4,P<0.05).结论 OPN可能通过激活EGFR/Akt所在的信号系统发挥其抗食管鳞癌作用.

    作者:张卉;杨德生;马许辉;索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及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为68.13%,与病程、复发频率、生活质量及自尊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及早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生理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尊水平是预防慢性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的关键.

    作者:孟庆玲;齐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骨桥蛋白对压力过负荷心衰小鼠的影响

    目的 同步观察心肌骨桥蛋白(OTN)、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过负荷心衰(HF)、过负荷心衰重置于正常负荷小鼠心脏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种系小鼠C57BL/6 野生型小鼠,分为Sham组、过负荷HF组、过负荷心衰重新置于正常负荷(HF-NL)组,观察三组形态学改变、血清NT-proBNP浓度以及OPN mRNA表达.结果 光镜下Sham组小鼠心肌细胞结构完整,肌纤维排列整齐;过负荷HF组小鼠心肌纤维间隙增宽,心肌细胞呈不同程度变性及肥大,部分心肌细胞呈局灶性坏死;HF-NL组与过负荷HF组比较,心肌纤维间隙增宽得到改善,心肌细胞变性、肥大以及局灶性坏死变轻;血清NT-proBNP浓度在Sham组、过负荷HF组、HF-NL组分别为(54.10±8.91)mg/L、(459.78±22.79)mg/L(与Sham组比较,P<0.01)、(362.67±43.73)mg/L(与过负荷HF组比较,P<0.01).OPN mRNA表达在正常小鼠中的表达较弱〔(0.95±0.10)%〕;在过负荷HF组增强〔(3.38±0.12)%,与Sham组比较,P<0.01〕,而在HF-NL组表达减轻〔(1.97±0.14)%,与过负荷HF组比较,P<0.01〕.结论 OPN参与过负荷心衰置于正常负荷后的心肌重塑过程,抑制OPN表达可能是减轻、减缓过负荷HF发生、发展的干预靶点之一.

    作者:安君;王宁;安康;高健;刘旭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KOA患者249例,≥60岁125例为观察组,<60岁12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析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SF-36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OMAC总分及疼痛、僵硬以及日常生活的难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KOA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家庭收入、居住环境以及体重指数(BMI)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家庭收入<2 000元/月、居住环境为阴暗潮湿以及BMI≥24 kg/m2均为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KOA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家庭收入<2 000元/月、居住环境为阴暗潮湿以及BMI≥24 kg/m2均为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

    作者:敖秀兰;张婷;程维;程文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分子抗氧化剂对免疫衰老的影响

    衰老的自由基假说〔1〕是衰老机制的经典假说之一,其认为当自由基的量超过体内酶和非酶抗氧化系统的还原能力时,机体将处于应激状态,DNA、生物膜脂质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发生损伤,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由基清除机制呈退化的趋势,导致机体衰老.支持和质疑这一假说的论文和综述颇多〔2~5〕.近期在Cell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衰老标志物的综述中〔6〕,作者列举了九大方面的衰老标志,其中基因组不稳定、蛋白质稳态丢失及线粒体功能紊乱与活性氧有直接的关系,即DNA损伤和端粒损耗通过53抑癌基因(p5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α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活性氧(ROS)增加,导致蛋白质、脂质氧化和DNA损伤加重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机体氧化还原调控是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俞宛君;马骋;阮清伟;俞卓伟;何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年SF-36量表各维度及总体健康的评估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更小,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生活质量更好,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刘欢欢;关亚军;王巧霞;梁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恶性肿瘤的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恶性肿瘤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岁及以上当地常住居民进行糖尿病筛查.利用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回顾性收集恶性肿瘤患病信息.结果 共调查10 504人,新检出糖尿病702人,检出率为6.68%;恶性肿瘤患病89人,患病率为8.47‰.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恶性肿瘤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为(5.14±0.65)mmol/L,糖耐量2 h血糖平均为(6.78±2.66)mmol/L.65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2 h血糖均高于20~64岁中青年人(P<0.05).结论 老年人群是糖尿病和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应焱燕;纪威;崔军;李小勇;王红飞;林鸿波;李辉;徐景野;周伟艳;许国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过敏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过敏原检测在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中诊疗价值.方法 老年ACOS 40例、哮喘 35例、COPD 40例及非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0例均进行FeNO、过敏原、肺通气功能检测,分析4组FeNO、过敏原阳性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pred%、FEV1/肺活量(FVC)的差异.结果 老年ACOS组的FeNO值明显高于COPD组及非呼吸系统疾病组(P<0.05),低于哮喘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COS组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COPD组和非呼吸系统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哮喘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COS组肺通气功能FEV1/pred%、FEV1/FVC明显低于非呼吸系统疾病组和哮喘组(P<0.05),高于COP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FeNO与过敏原、肺通气功能检测有助于ACOS的诊断及ACOS与其他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鉴别诊断;老年ACOS患者FeNO及过敏原阳性率明显增高.

    作者:王欠欠;蔡文姬;孙立燕;丁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6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全部给予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4例,稳定(SD)16例,疾病进展(PD)4例.毒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肌损伤、肝功能损伤、脱发等,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TEC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常鑫;陈国栋;常伟东;徐景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对关节恢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目的 以行动研究为指导,通过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促进关节恢复的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 纳入7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提高组和对照组,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干预方法,通过为期2轮循环,提高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于术前和干预后分别测定患者的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和早期活动依从性问卷得分,并统计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术前提高组髋、膝关节功状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髋(36.12±12.24)分 vs(37.80±8.15)分,t=0.524,P=0.55;膝(33.24±10.10)分 vs(30.18±11.60)分,t=0.746,P=0.46〕.提高组早期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84.72%vs 68.06%),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髋(79.44±9.12)分vs(68.52±10.30)分,t=3.729,P<0.01〕,膝(87.20±8.65)分vs(78.18±9.22)分,t=3.352,P<0.0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4.63%,χ2=3.986,P=0.046).结论 行动研究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关节功能恢复状态,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尹慧珍;山慈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干细胞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尽管目前在心力衰竭(HF)的治疗有很大进展,然而由于HF患者的5年死亡率依旧超过50 %,使其已经成为比癌症更致命的疾病〔1〕.过去的10年中,干细胞移植已成为一种在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中极有前途的方法.多种类型的干细胞已被用于临床前动物模型和人类在修复因HF损伤的心肌细胞中〔2〕.本文总结了目前临床进行的围绕干细胞治疗HF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骨髓间质前体细胞(MPC)以及ixmyelocel-T治疗HF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对干细胞作为一种治疗HF的新药在前期临床试验中的结果进行简单综述.

    作者:黄纬凌;杨俊;杨简;杨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