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白细胞介素-10评估不同年龄免疫功能受损并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李鋆璐;邢丽华;李晓燕;袁聪聪;王石磊;赵松;高景;赵世龙;曹凤安;曹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免疫功能受损, 重症肺炎, 严重程度, 预后评估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评估不同年龄免疫功能受损并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180例免疫功能受损并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112例)、老年组(年龄≥60岁,68例);入院后行APACHEⅡ评分、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结局差异,血清IL-10表达水平差异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相比于非老年组,老年组病情重,APACHEⅡ评分较高〔非老年组(24.22±7.51)分,老年组(36.53±13.52)分〕,死亡率高(非老年组51.79%,老年组73.53%;P<0.05);老年患者血清IL-10水平〔(6.72±1.97)mg/dl〕低于非老年组〔(9.66±2.58)mg/d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免疫受损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评估及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入院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益生菌,比较两组治疗情况、肠胃动力情况、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 治疗15 d时,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目标喂养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1 d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而空腹血糖、D-乳酸、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单纯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老年颅脑外伤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肠胃功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

    作者:李学新;武建凤;陈艳红;陈晓影;刘树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ATP结合盒式蛋白转运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及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增强型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R1、MRP1及ABCG2三个基因在116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预后价值.结果 MDR1、MRP1及ABCG2在结直肠腺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端正常组织(P<0.05).MDR1、MRP1及ABCG2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P>0.05).在结直肠腺癌中MDR1、MRP1及ABCG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中存在原发性耐药现象,MDR1、MRP1及ABCG2可能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DR1、MRP1及ABCG2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化疗药物的选择、化疗方案优化及估计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赵炳军;屈明;张晓丽;张林西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CAG方案,观察组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化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细胞免疫(CD3+、CD4+、CD8+以及 CD4+/CD8+值)、体液免疫(IgG、IgA、IgM)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CD8+值及IgG、IgA、IgM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IgG、IgA、IgM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AML疗效确切,但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大于单用CAG方案.

    作者:陈雪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 分析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PVT)1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关系.方法 利用MassARRAY质谱分析对DM及DN患者进行PVT1基因11个SNP位点(rs11993333、rs1499368、rs1499373、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59、rs2720660、rs2720662、rs2720666、rs2720667、rs3815871)检测,分析各位点多态性在DM、DN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布差异,探讨PVT1基因不同SNP位点与DM及DN的相关性.结果 DN组与DM组10个SNPs (rs11993333、rs1499368、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59、rs2720660、rs2720662、rs2720666、rs2720667、rs3815871)多态性均有显著差异;DN组及健康对照组11个SNPs位点多态性均无显著差异;DM组及健康对照组5个SNPs (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60、rs2720666、rs2720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国人群PVT1基因多态性与DM及DN存在易感相关性.

    作者:庄严;栗俊杰;张诗蒙;陈传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黏膜中PCT、IL-6、IL-23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黏膜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及IL-23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UC患者52例(研究组)及同期5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测定黏膜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同分组炎症黏膜中PCT、IL-6及IL-23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探究3种炎性因子在UC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PCT、IL-6及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重度组PCT、IL-6及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UC中度、轻度组,UC中度组高于UC轻度组;UC患者中PCT水平与IL-6和IL-23水平、IL-6与IL-23水平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PCT、IL-6及IL-23水平在诊断UC发生的可信度均较高.结论 UC患者机体炎症黏膜中PCT、IL-6、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病情越重其水平越高,其在诊断UC疾病进展上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张宇翔;张凯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医针灸联合汤药治疗脑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汤药在脑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取脑膜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汤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蛋白水平、葡萄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西药治疗相比,脑膜炎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合逐瘀豁痰法治疗效果理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率芳;崔应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与膜性肾病表现及治疗反应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治疗反应等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活检明确诊断为IMN患者5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抗M型PLA2R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抗PLA2R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和病理资料特点及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结果 56例IMN患者中抗PLA2R抗体阳性率为71.43%;阳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阴性组、24 h尿蛋白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中肾病综合征(NS)患者的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肾组织IgG1亚型荧光强度≥ (++)患者比例低于阴性组(P=0.015);IgG4亚型荧光强度≥ (++)患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22);PLA2R阳性表达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15).结论 血清抗PLA2R抗体在IMN患者中阳性率较高,有助于协助IMN疾病的诊断.抗体阳性的IMN患者更易表现为NS,并与IMN的病情相关.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肾组织更多地表现为IgG4亚型的强阳性沉积及PLA2R的阳性表达.但基线抗PLA2R抗体与IMN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无关.

    作者:周广宇;张文龙;吴晨;庄振起;王雪婷;赵圆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胸腔积液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生存蛋白表达在鉴别诊断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生存蛋白(Survivin)表达在诊断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患者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各30例胸水沉渣组织中GLUT-1 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样本中GLUT-1阳性率分别为86.7%、83.3%、6.7%;而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80.0%、76.7%、30.0%.GLUT-1和Surivin在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中染色弥漫性和染色强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样本差异显著(P<0.01).结论 GLUT-I和Surivin可以将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从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中鉴别出来,但是无法鉴别恶性间皮瘤和肺腺癌.

    作者:马秦榕;郑锦花;魏亚敏;李美琼;田佳;杨飞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豚鼠局部5-氨基酮戊酸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目的 观察不同孵育温度、溶剂、pH值、有无角质软化剂等孵育方法对5-氨基酮戊酸(ALA)透皮吸收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动物模型,分别采取不同孵育温度、溶剂、pH值、有无角质软化剂等不同条件进行孵育,测定不同孵育方法孵育后病变组织光敏剂的荧光强度.结果 42℃条件下病变组织中光敏剂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在37℃条件下的荧光强度(P<0.05);以月桂氮卓酮为溶剂的ALA溶液孵育组病变组织中光敏剂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在生理盐水配置的ALA溶液条件下孵育组(P<0.05);在pH4.0 ALA溶液条件下孵育组病变组织中光敏剂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在pH7.0和pH10.0的ALA溶液条件下的孵育组(P<0.05);使用角质软化剂预敷组的病变组织中光敏剂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未经过预敷组(P<0.05).结论 较高的孵育温度、较低的pH值以及透皮促进剂和角质软化剂的加入均有利于提高局部ALA透皮吸收.

    作者:佘文莉;刘晖;谢姗;谢光辉;刘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后腹腔镜上尿路肿瘤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后腹腔镜上尿路肿瘤根治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行后腹腔镜上尿路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围术期给予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围术期管理.将两组围术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在后腹腔镜上尿路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王勇;田甜;王家强;张玉宏;刘炳辰;冯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蜡块标本,从100例胃癌组织蜡块标本上随机抽取50例,提取其癌旁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比较EGFR、HER2、MMP7在胃癌组和癌旁组织的关系,并记录其和常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EGFR、HER2、MMP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比癌旁组织高(P<0.05);EGFR、HER2、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不同浸润程度、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胃癌组织中,EGFR、HER2、MMP7的表达均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 EGFR、HER2、MMP7和老年胃癌中许多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三者呈协同作用,可作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余晓完;高戈;黄东红;蔡俊峰;袁衡;吴翔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大黄素在体外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了解大黄素在体外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大黄素对人肝癌Hep3b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加大黄素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黄素作用后的Hep3b细胞的增殖周期,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Western印迹法检测Hep3b细胞凋亡相关蛋白AKT、Bcl-2、p-AKT和酶切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5、25、125 μmol/L大黄素作用24 h后的OD值均低于对照组(t=1.694、6.129、13.400、34.739,P均<0.05);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升高,它对Hep3b细胞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作用24 h时,大黄素对Hep3b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1.08 μmol/L.25、125 μmol/L大黄素作用24、36 h后,Hep3b细胞的G0/G1期比例增高(P<0.05),S期比例、PI降低(P<0.05),因而表现出浓度、时间依赖性.大黄素作用时间增加后,抑制细胞凋亡的Bcl-2(24 h:t=2.610;36 h:t=5.713)、p-AKT蛋白(12 h:t=2.075,24 h:t=5.157;36 h:t=12.926)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P均<0.05),促进细胞凋亡的酶切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6、12、24、36 h:t=2.487、3.327、5.276、8.137,P均<0.05).结论 大黄素在体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人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大黄素是通过AKT信号途径诱导Hep3b细胞凋亡.

    作者:倪华;王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治疗老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方法 老龄白内障患者资料共3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各152例和对照组各152例,其中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6、12、24 h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w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具有眼压升高缓慢、峰值低,术后视力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秋颖;张增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痴呆干预护理效果的系统文献定性评价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痴呆护理领域的各种护理措施的特征,评价老年痴呆护理效果研究文献质量的现状.方法 从护理内容的维度、护理场所和时间趋势上了解其研究的特征,并用PICOS原则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研究纳入的220篇文献中涉及认知护理的文献多(61.4%).不同护理场所、年代的护理研究侧重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质量评价高质量的文献仅有77篇.结论 低质量的研究没有遵循干预实验设计的PICOS原则.英文文献在文献质量和研究深度上都优于中文文献.

    作者:张娟;陈楠;唐卫卫;杨珉;邱培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效果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12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判断动脉瘤栓塞效果,对比分析不同栓塞效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结果的可能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致密栓塞60例,非致密栓塞5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致密栓塞组和非致密栓塞组性别、年龄、慢性病史、吸烟史、动脉瘤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动脉瘤大小、形态、破裂状态、手术类型及术前Hunt-Hess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破裂状态、动脉瘤形态、大小、手术类型及Hunt-Hess分级均是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栓塞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Hunt-Hess分级程度低,动脉瘤形态规则、体积偏小,术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均有利于动脉瘤的致密性栓塞,而患者动脉瘤破裂则不利于形成致密栓塞.

    作者:陈丽平;王冠军;李娟;于芳;张旭明;高振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清白细胞介素-10评估不同年龄免疫功能受损并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评估不同年龄免疫功能受损并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180例免疫功能受损并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112例)、老年组(年龄≥60岁,68例);入院后行APACHEⅡ评分、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结局差异,血清IL-10表达水平差异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相比于非老年组,老年组病情重,APACHEⅡ评分较高〔非老年组(24.22±7.51)分,老年组(36.53±13.52)分〕,死亡率高(非老年组51.79%,老年组73.53%;P<0.05);老年患者血清IL-10水平〔(6.72±1.97)mg/dl〕低于非老年组〔(9.66±2.58)mg/d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免疫受损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评估及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李鋆璐;邢丽华;李晓燕;袁聪聪;王石磊;赵松;高景;赵世龙;曹凤安;曹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倒走对老年女性下肢选择反应时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 比较长期倒走和一般老年女性小腿肌群的选择反应时和平衡能力的差异.方法 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倒走组和对照组老年女性各22例,进行优势腿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前、后反应时,和开、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的测试.结果 倒走组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前反应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后反应时则表现为对照组胫骨前肌显著大于倒走组(P=0.030).胫骨前肌后反应时与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呈中度显著负相关(r=-0.681,P<0.05).结论 长期倒走能够缩短老年女性下肢选择反应时,平衡能力更好,但腓肠肌后反应时变化不显著.

    作者:巴洪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磁共振成像与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为乳腺癌的80例女性患者,术后66例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术前行MRI及高频超声检查,分析检查准确性.结果 MRI检测62例诊断为乳腺癌,18例诊断为良性病变;高频超声检测60例诊断为乳腺癌,20例诊断为良性病变;MRI与高频超声联合检测时67例诊断为乳腺癌、13例诊断为良性病变.MRI与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时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任何一项检查(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单项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接近,以上方法联合检查能明显提高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

    作者:杨亚琛;沈若霞;吴建萍;刘一帆;谭静;张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半乳凝素-3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半乳凝素(Gal)-3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CHF合并DM患者70例,CHF未合并DM患者9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Gal-3 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肌酐水平.结果 CHF合并DM组血清Gal-3 水平明显高于CHF未合并DM组(P<0.05),Gal-3与NT-pro-BN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F合并DM患者Gal-3升高,Gal-3可能成为评估CHF合并DM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分子标志.

    作者:李晶瑶;徐华;刘大一;王吉佳;赵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诊断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

    目的 评价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法和综合赋分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5例患者的90个甲状腺结节的病例及资料,对所有的结节行彩色超声检查并根据TI-RADS进行分类,计算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将TI-RADS分类中对于甲状腺结节描述的6个敏感指标(形态、边界、回声、微钙化、血流、颈部淋巴结)分别进行赋分,计算其综合赋分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该综合赋分法的诊断界值并评价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共计90个甲状腺结节经TI-RADS分类诊断66个为良性结节,24个为恶性结节,与病理结果比对后,其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85.5% 、81.8%.根据ROC曲线确定的综合赋分法曲线下面积为0.951,诊断准确性较高;综合赋分法诊断临界值为8.5分,≥8.5分判定结节为恶性,<8.5分判定结节为良性,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6%、91.1%、90.9%.结论 综合赋分法的诊断准确度及敏感度高于TI-RADS分类,有助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鉴别和筛查.

    作者:年静;张学珍;王徐旭;汪慧君;张翠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