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选;李义;袁代富;裘志成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H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脑出血组和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计算脑出血患者的脑出血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HPA和VEGF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脑出血1 d、脑出血1 w、脑出血2 w血清HPA和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脑出血1 w、脑出血2 w血清HPA和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脑出血1 d(P<0.05),脑出血组脑出血2 w血清HPA和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脑出血1 w(P<0.05).脑出血量≤15 ml组患者各时点血清HPA和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脑出血>15 ml组(P<0.05).丘脑出血组患者各时点血清HPA和VEGF水平和壳核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各时点血清HPA和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HPA和VEGF水平升高,随脑出血时间的延长,血清HPA和VEGF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HPA和VEGF水平和脑出血量有关,和脑出血部位无相关性,血清HPA和VEGF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赵丰;黄小权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河南大学附属淮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Ⅲ期胃癌手术老年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均行D2根治术并完成消化道重建,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抗感染、止疼,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试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热化疗灌注机(RHL-2000A)进行热灌注化疗.灌注奥沙利铂100 mg/m2+地塞米松10 mg溶于4 0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腹腔灌注,1次/d,连续4 d.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及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时间.结果 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生肿瘤转移或复发14例;试验发生肿瘤转移或复发4例,试验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风险比(HR)=0.40,P<0.05];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6.13%)与对照组(13.6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风险,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姚坤厚;魏伦收;马万里;胡军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06 0、0.905 6、0.488 0,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t=8.299 8、8.119 8、8.864 1、4.855 2,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WBLV)、全血高切黏度(WBHV)、血浆黏度(PV)明显低于对照组(t=14.567 1、7.896 0、11.990 7,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10.137 4、10.031 9,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但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贺占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血管外科经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治疗的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4例(34条肢体),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情况及患肢的保肢率、再栓塞率等.结果 34例患者均取栓成功,术后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死亡2例,截肢1例.术后保肢率97.1%,死亡率5.9%.3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例,无截肢病例.随访患者中21例术后长期(>1年)规律抗栓治疗,其中死亡1例,再次发生动脉栓塞1例;术后未长期规律抗栓治疗患者10例,其中死亡4例,再次发生动脉栓塞3例.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长期(>1年)规律的抗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再次动脉栓塞的概率.
作者:秦悦;翟秀宇;李红;王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将其分为重度粥样硬化组(n=32)、轻度粥样硬化组(n=33)、单纯脑出血组(n=31),另选取3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对比四组生化指标水平、颈动脉血管病变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斑块患者hs-CRP及HbA1c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HbA1c、IMT、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脑出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s-CRP、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粥样硬化组及轻度粥样硬化组hs-CRP、HbA1c、IMT、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粥样硬化组hs-CRP、HbA1c高;IMT与hs-CRP、HbA1c呈正相关;hs-CRP、HbA1c、IMT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软斑患者hs-CRP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溃疡斑、扁平斑、硬斑患者(P<0.05).结论 hs-CRP及HbA1c均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忠银;田力;邹小媚;董又坤;邢细红;夏红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年限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压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及南方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终末期DN患者,按透析年限分为≤3年组(n=114)与>3年组(n=106),比较两组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并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透析年限DN患者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高血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3年组,血压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3年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是不同透析年限老年终末期DN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心功能、血红蛋白(Hb)水平是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终末期DN患者透析年限越长,发生高血压或低血压的风险越高,应把握不同透析年限患者血压异常的特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有关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透析的耐受性.
作者:刘爱群;陶惠琴;赵春香;黄敏;曾冬冬;李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补脏通络方对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Ⅳ-C)、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平衡的影响.方法 大鼠以脂肪乳灌胃21 d后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造模,后予补脏通络方治疗.于第8周末取左肾,测算肾重指数;SABC-FITC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法检测肾组织Ⅳ-C、TGF-β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肾组织MMP-9、TIMP-1蛋白含量.结果 病理组较正常组肾重指数增加(P<0.01),各治疗组较病理组肾重指数降低(P<0.01).病理组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扩大病变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理组较正常组,肾组织Ⅳ-C、TGF-β、TIMP-1表达增高(P<0.01),MMP-9表达和MMP-9/TIMP-1比值下降(P<0.01);各治疗组较病理组,肾组织Ⅳ-C、TGF-β、TIMP-1表达下降(P<0.01),MMP-9表达和MMP-9/TIMP-1比值上升(P<0.01);中、高剂量组降低TIMP-1表达,升高MMP-9/TIMP-1比值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 下调肾组织TGF-β表达,调节MMP-9/TIMP-1平衡,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补脏通络方保护DM肾脏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化冰;张茂林;张翀;付玉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老年T1a期肾癌患者进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LN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T1a期肾癌患者103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LNSS组48例,平均年龄(65.1±3.0)岁;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组55例,平均年龄(64.5±3.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在术前、术后1 d、术后6、12个月取血测量血清肌酐.随访12~78个月,获得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LNS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LRN组(P<0.01);两组围术期并发症(肺炎、脑梗死、肺栓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以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SS保留了患者肾功能,临床上对老龄局限性小肾癌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高嘉林;安伟;傅耀文;王颂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乳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在外文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SDOL、EI数据库和中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索从创建以来至2016年12月关于乳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的相关性文献,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用Rev 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项研究,共99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肝郁痰凝型585例,冲任失调型271例,正虚毒炽型1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证型乳腺癌患者中TNM分期以Ⅰ期、Ⅱ期居多(P<0.01),正虚毒炽型乳腺癌患者中TNM分期Ⅲ、Ⅳ期所占比例高于Ⅰ期、Ⅱ期(P<0.01).结论 乳腺癌早期中医证型多为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型,晚期以正虚毒炽型为主.
作者:李德辉;范焕芳;孙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联合重组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发病4.5 h内的符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他汀联合rt-PA溶栓组(对照组)和强化他汀联合rt-PA溶栓组(试验组);对照组溶栓后24 h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公司,每粒10 mg,下同) 10 mg,此后按10 mg/d剂量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90 d;试验组于入院后即刻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此后按40 mg/d剂量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90 d;对照组溶栓后24 h内不予他汀治疗.所有患者均予静脉rt-PA溶栓治疗(剂量为0.6 mg/kg,大剂量不超过90 mg),溶栓后24 h如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可予阿司匹林100 mg/d,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对症治疗等药物治疗;随访主要终点指标是发病3个月临床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次要终点指标是溶栓后48 h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和梗死体积.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结局良好者(mRS≤2分)61.3%;对照组治疗有效,结局良好者(mRS≤2分) 48.4%,二者差异显著(P<0.05).随访观察对照组溶栓后48 h发生临床恶化6例(19.4%)明显高于试验组[3例(9.7%),P<0.05].随访观察对照组溶栓后48 h梗死体积49.2(13~119.5) ml,与试验组无明显差异[37.4(12~98.8) ml,P>0.05].至随访结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没有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需停药者,且两组颅内出血的风险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 早期强化他汀联合rt-PA治疗可减少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改善3个月时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少君;孙鹃鹏;赖红义;贾军辉;张景耀;王合作;马海;彭国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其下游基因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CXCR4、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CXCR4、VEGF 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几乎无表达.HIF-1α、CXCR4蛋白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 HIF-1α、CXCR4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提示HIF-1α可能通过调控CXCR4及VEGF蛋白的转录,进而促进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
作者:李海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siVEGF)增敏吉西他滨(GEM)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在小鼠膀胱成瘤情况的影响及其对瘤细胞生长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移植法分别把经过处理(治疗组)和未经过处理(对照组)的T24细胞接种到小鼠膀胱内,然后用256排极速CT定期检测,并在28 d时处死动物称瘤重量,测定瘤体积,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成瘤率分别为40%(6/15)和93%(14/15),治疗组瘤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瘤重量和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移植瘤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恶性度下降,瘤细胞生长转移风险降低,而对照组则未出现相应的变化.结论 模拟人的小鼠膀胱癌原位模型更接近人体膀胱肿瘤的微环境和向膀胱腔内生长的特征,故更适合临床膀胱癌的治疗研究.推测靶向基因治疗联合细胞毒药物的化疗策略极有可能为提升目前临床膀胱癌的治疗水平和提高膀胱癌病人的生存率带来帮助.
作者:范海涛;冯树强;张明;田文杰;杨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中Aurora激酶(Aurora)-A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关注二者表达的特征和相关性.方法 49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并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留取术后蜡块组织,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Aurora-A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Aurora-A和Survivin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Aurora-A和Survivin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密切相关,Aurora-A的阳性率与脉管侵犯和肌层浸润密切相关,Survivin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Aurora-A和Survivin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癌中Aurora-A和Survivin高表达可以促进病变的形成和发展.Aurora-A和Survivin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李松;王运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丁丙诺啡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82例老年急腹症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给予丁丙诺啡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术后疼痛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浓度变化,并对比两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插管后即刻和插管5 min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升高(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插管后即刻和插管5 min后观察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P<0.05),且各时刻观察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和术后12 h两组血清CRP、Cor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血清CRP、Cor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实施丁丙诺啡超前镇痛并不会导致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手术应激反应.
作者:倪勇;高峰;白露;张朝庆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SAP患者97例,按照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组50例与肠外组47例.肠内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水平变化.结果 肠内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快于肠外组(t=8.541、6.536、7.926,均P<0.05);肠内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快于肠外组(t=6.745、7.632,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肠外组(t=20.708、10.839,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低于肠外组(t=10.765、7.331,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低于肠外组(t=16.695、18.152、14.081,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SAP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肖红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CYP4F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 对285例汉族CAD患者(冠心病组)和264例非CAD患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基因扩增和基因分型,分析CYP4F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558139和rs2108622多态性与CAD的相关性.结果 CAD组吸烟史和体重指数(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A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CAD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01);CAD组CYP4F2基因rs1558139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s2108622的CC基因型频率在CA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CAD患者的危险因素是男性、有吸烟史、高BMI;CYP4F2基因rs1558139多态性与CAD无明显相关性,CYP4F2基因rs2108622多态性与CAD相关,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发生CAD的风险增加.
作者:赵平;常培叶;蒋鹏;格日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法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13例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法治疗,2 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草案(评价内容包括饮食、睡眠、情绪以及日常生活)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平均爆发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饮食、睡眠、情绪和日常生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敷贴法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能够明显减轻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星余;陈聪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并发脑梗死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Hcy、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O、ET、FM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O、FMD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有助于降低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有效治疗高Hcy血症并发脑梗死的老年患者.
作者:李琼;张莉莉;李楠楠;唐春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调节.方法 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N、苯那普利组.DN组及苯那普利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模型.于实验第12周末处死大鼠测量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24 h尿总蛋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CTGF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N组大鼠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UAER 及24h尿总蛋白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脏CTGF表达增加(P<0.05).DN大鼠苯那普利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苯那普利可下调DN苯那普利肾组织CTGF的表达,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作者:刘楠楠;王立英;姜晶;董志恒;李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治疗心力衰竭患者84例临床案例,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各42例.单一用药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使用瑞舒伐他汀钙5 mg/次,1次/d;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25 mg/次,2次/d,疗程均为3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情况及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均得到显著治疗效果,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经过治疗1、3个月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其中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单一用药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改善,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郑奇;谢秀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