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透析年限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异常的相关因素

刘爱群;陶惠琴;赵春香;黄敏;曾冬冬;李岚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低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年限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压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及南方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终末期DN患者,按透析年限分为≤3年组(n=114)与>3年组(n=106),比较两组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并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透析年限DN患者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高血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3年组,血压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3年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是不同透析年限老年终末期DN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心功能、血红蛋白(Hb)水平是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终末期DN患者透析年限越长,发生高血压或低血压的风险越高,应把握不同透析年限患者血压异常的特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有关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透析的耐受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巨噬细胞表达分泌的抗菌肽在卵巢癌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表达分泌的抗菌肽Hcap18/LL37在卵巢癌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构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与巨噬细胞共培养模型,采用Matrigel小室检测巨噬细胞对OVCAR-3侵袭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检测Hcap18/LL37和VersicanV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干扰质粒抑制OVCAR-3细胞中VersicanV1的表达,分析巨噬细胞中Hcap18/LL37表达和OVCAR-3细胞的侵袭力.结果 共培养组侵袭穿膜细胞数明显多于OVCAR-3单独培养组(P<0.05);Hcap18/LL37抗体共培养组侵袭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IgG共培养组(P<0.05).共培养后巨噬细胞中Hcap18/LL37 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单独培养(P<0.01);OVCAR-3细胞中Hcap18/LL37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与单独培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rsicanV1转染卵巢OVCAR-3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后,VersicanV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OVCAR-3细胞单独培养时(P<0.01).巨噬细胞与VersicanV1沉默OVCAR-3细胞共培养组侵袭穿膜细胞数低于VersicanV1高表达OVCAR-3细胞共培养组(P<0.01).结论 卵巢癌内环境中巨噬细胞分泌的抗菌肽Hcap18/LL37促进癌细胞侵袭,其表达受肿瘤细胞分泌的VersicanV1蛋白调控.

    作者:王咏梅;贾新转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前列腺素E2激活YAP正反馈回路促进小鼠结肠炎后结肠再生及癌变的分子机制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PGE2)激活Ye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AP)正反馈回路促进小鼠结肠炎后结肠再生及癌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DLD1结肠癌细胞株或基因稳定敲除细胞株,在有/无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的条件下,采用重组PGE2或PBS孵育,采用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定量PCR、转录和增殖法进行比较分析.采用DSS法诱导C57/BL6小鼠结肠炎模型(对照鼠),同时构建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基因敲除鼠(15-PGFH-KO)、YAP基因敲除鼠(YAP-KO)、和双基因敲除(DKO)小鼠,采用吲哚美辛抑制PGE2合成信号通路,检测下游基因表达及结肠再生和癌变功能.结果 PGE2处理结肠癌细胞株导致YAP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5-PGDH-KO组鼠结肠组织中PGE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敲除细胞(WT)组增长了2.5倍,吲哚美辛处理后15-PGDH-KO组鼠YAP的表达水平及下游靶基因水平均较WT鼠显著升高.吲哚美辛处理显著降低PG过氧化物合成酶(COX)-2及PGE受体4基因(EP4)的转录水平,转染YAP持续激活突变体(5SA)可显著增加 COX-2和EP4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转录水平,敲除YAP后上述现象消失.对照鼠口服葡聚糖硫酸钠(DSS)导致结肠炎,注射PGE2促进小鼠发生结肠再生;YAP敲除鼠并未发生结肠再生,同时口服DSS后迅速死亡;15-PGFH敲除鼠结肠组织再生比对照鼠更快,且体重恢复更快、结肠长度和结肠炎组织学得分更高.上述现象可以被注射吲哚美辛逆转.YAP敲除鼠或15-PGFH敲除鼠诱导结肠炎后未发现自发性肿瘤,YAP/15-PGDH双基因敲除鼠出现息肉并终发展成原位癌.口服吲哚美辛可有效防止双敲除鼠自发性肿瘤的形成.结论 PGE2可增加YAP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从而促进 COX-2及EP4的表达水平增加,这一信号回路可促进扩散的结肠癌细胞系增殖和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再生,持续性激活进一步可导致息肉和小鼠结肠肿瘤的形成.

    作者:陶英歌;付高洁;国向东;刘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EC)已经成为世界女性第6 大好发肿瘤[1].在西方国家,EC 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女性肿瘤的6%[2,3].EC 患者中约80%诊断时处于Ⅰ期,通常通过全子宫切除术治疗[4].然而,由于肥胖、月经不规律、慢性无排卵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因素导致EC 在年轻女性中多发,发病年龄逐年下降.

    作者:白云;底建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诊治方案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切口裂开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χ2=5.238,P=0.022).腹腔镜组尿潴留、淋巴囊肿、阴道断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郜水菊;王素琴;徐胜东;常青;李秀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调节.方法 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N、苯那普利组.DN组及苯那普利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模型.于实验第12周末处死大鼠测量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24 h尿总蛋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CTGF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N组大鼠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UAER 及24h尿总蛋白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脏CTGF表达增加(P<0.05).DN大鼠苯那普利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苯那普利可下调DN苯那普利肾组织CTGF的表达,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作者:刘楠楠;王立英;姜晶;董志恒;李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X-盒结合蛋白-1 在人体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因子X-盒结合蛋白(XB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此证实肝癌演进中是否存在ERS反应的活化.方法 病理学诊断确定的45例肝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采用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XBP-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RT-PCR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XBP-1 mRNA表达(0.444 6±0.035 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421 8±0.033 8)、正常肝组织(0.402 7±0.026 9)(P<0.05).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XBP-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肝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存在ERS反应的激活.

    作者:曲修胜;钱磊;孙华威;温义成;刘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补脏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平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脏通络方对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Ⅳ-C)、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平衡的影响.方法 大鼠以脂肪乳灌胃21 d后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造模,后予补脏通络方治疗.于第8周末取左肾,测算肾重指数;SABC-FITC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法检测肾组织Ⅳ-C、TGF-β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肾组织MMP-9、TIMP-1蛋白含量.结果 病理组较正常组肾重指数增加(P<0.01),各治疗组较病理组肾重指数降低(P<0.01).病理组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扩大病变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理组较正常组,肾组织Ⅳ-C、TGF-β、TIMP-1表达增高(P<0.01),MMP-9表达和MMP-9/TIMP-1比值下降(P<0.01);各治疗组较病理组,肾组织Ⅳ-C、TGF-β、TIMP-1表达下降(P<0.01),MMP-9表达和MMP-9/TIMP-1比值上升(P<0.01);中、高剂量组降低TIMP-1表达,升高MMP-9/TIMP-1比值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 下调肾组织TGF-β表达,调节MMP-9/TIMP-1平衡,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补脏通络方保护DM肾脏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化冰;张茂林;张翀;付玉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保元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元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BNP)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DH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再给予保元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且应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使用超声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血浆BNP 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E/ 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A、减速时间(DT)均降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元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DHF 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血浆BNP 水平,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国芳;栗晓乐;谢豪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加替沙星胶联羊膜药膜治疗细菌感染性角膜炎模型兔的疗效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胶联羊膜药膜治疗细菌性角膜炎兔模型的效果.方法 参照常规方法制作加替沙星胶联羊膜药膜.新西兰大白兔25只中随机取5只,左眼为对照眼,右为实验眼.待动物完全麻醉后,将制成的药膜片覆盖于眼球表面后揭去表层的硝酸滤纸,并用尼龙缝线间断缝合固定于角膜缘浅层巩膜.对照眼结膜囊内滴入配制的3 mg/ml加替沙星溶液50 μl,并于12 h后重复滴眼一次.分别于术后和首次滴眼后1 d、2 d、3 d、4 d、5 d双眼同时抽取房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实验眼和对照眼房水中加替沙星浓度.制作金葡球菌性角膜溃疡动物模型,将溃疡形成后的动物分为4组,每组4只,分别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加替沙星滴眼液组,C组:加替沙星胶联羊膜药膜组,D组:单层羊膜组.取各组溃疡愈合的兔眼作细菌培养,检查各组金葡球菌性角膜溃疡的细菌阴转情况.取溃疡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同时对各组角膜溃疡动物的疗效进行判定. 结果 实验眼各时间点房水中均可测出加替沙星,浓度0.036~0.274 μg/ml,实验组第1、2、3天房水中加替沙星浓度与第4、5天相比明显较高;对照眼仅在第1天和第2天检测出加替沙星,且浓度显著低于实验眼(P<0.05).角膜溃疡,加替沙星滴眼液和药膜均疗效显著,且药膜在干预3 d和7 d后评分均显著低于加替沙星滴眼液干预(P<0.05);加替沙星滴眼液和药膜在干预后细菌培养情况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阴转,而另外两组仅生理盐水干预7 d后出现1例阴转.角膜切片HE染色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和药膜干预角膜上皮及基质有轻微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大量减少;加替沙星滴眼液和药膜均疗效显著,痊愈率及好转率分别为(75.00% vs 87.50%)和(100.00% vs 100.00%).结论 加替沙星胶联羊膜药膜对金葡球菌性角膜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开辟了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另一途径.

    作者:刘燕霞;赵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不同透析年限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异常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年限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压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及南方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终末期DN患者,按透析年限分为≤3年组(n=114)与>3年组(n=106),比较两组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并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透析年限DN患者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高血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3年组,血压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3年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是不同透析年限老年终末期DN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心功能、血红蛋白(Hb)水平是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终末期DN患者透析年限越长,发生高血压或低血压的风险越高,应把握不同透析年限患者血压异常的特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有关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透析的耐受性.

    作者:刘爱群;陶惠琴;赵春香;黄敏;曾冬冬;李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脑衰老神经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特点

    脑的衰老在人体衰老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老年性疾病与脑的衰老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诸多专家学者从形态结构层面探索了衰老时脑神经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现做扼要介绍.

    作者:刘安平;陈刚;李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及CA19-9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HE)4、糖类抗原(CA)125、(CA)19-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观察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HE4表达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CA125、CA19-9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HE4、CA125及CA19-9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HE4、CA125、CA19-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125水平与CA19-9水平呈正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CA19-9的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血清HE4、CA125的表达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有关(P<0.05);血清CA125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有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水平与CA125、CA19-9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均呈高表达且均相互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来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作者:陈燕娥;吴学明;温云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原、热休克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热休克蛋白(HSP)70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合并肺炎组)、老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100例.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所有患者均实施对症支持治疗,对比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死亡者和存活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差异.结果 合并肺炎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远高于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且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肺炎患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且死亡者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远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中血清NT-pro BNP、HSP70、PCT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可用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郭秋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自噬在肾脏结石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自噬在肾脏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腺嘌呤摄入过量引发的肾结石小鼠模型,通过对小鼠血液、尿液、肾脏组织样本收集,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小鼠血液中肌苷酸含量、小鼠体重、肾比重、一昼夜尿液量、小鼠尿液中微量蛋白含量及肾脏组织自噬基因mRNA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生物统计学进行数统计.结果 腺嘌呤模型小鼠体重下降,肾比重和一昼夜排尿量比对照组较高,酶联免疫吸附(ELISA)结果显示腺嘌呤模型小鼠血液中肌苷酸的含量,尿液中微量蛋白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同时PCR及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明自噬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自噬抑制剂处理小鼠后,肾结石症状稍有缓解,自噬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也发生调整.结论 证明2,8二羟基腺嘌呤结石的积累可以引起肾组织自噬发生,导致肾结石相关症状.

    作者:高炜城;王森;白亮;郑祥光;罗力;李峻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64层螺旋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索64层螺旋CTA评估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经颈部血管彩超发现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99%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完成颈动脉MRI及CTA检查,并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斑块内出血(IPH)组和非IPH组,比较两组CTA影像学特点(包括斑块内CT值以及是否存在斑块溃疡)的差异性.结果 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99%的患者97例,狭窄颈动脉共114条,其中存在IPH者67例,IPH的发生率约为58.8%.CTA检查结果示IPH组斑块内平均CT值为(87.13±14.82)HU,非IPH组为(35.17±12.47)HU,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查结果示IPH组存在斑块溃疡者53例(79.1%),非IPH组5例(10.6%);CTA评估斑块溃疡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75%,两组在是否存在斑块溃疡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存在MRI检查禁忌的患者,可使用CTA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以斑块内CT值以及斑块溃疡作为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治疗.

    作者:余浩佳;丁玉宝;张慧;辛世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结直肠癌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情况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膳食纤维的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参与体检的2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基本情况及膳食纤维摄入情况.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粪便,提取粪便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受试者肠道菌群水平,分析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除谷类与海鲜,结直肠癌组蔬菜、水果、豆类的摄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肉类的摄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膳食纤维的摄入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结直肠癌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吉氏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杆菌属、梭菌属、肉毒梭菌、艰难梭菌明显增多(均P<0.05).在结直肠癌组中,除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外,在对照组中,除吉氏拟杆菌外高膳食纤维亚组与低膳食纤维亚组的各菌群水平均有差异(均P<0.05);在高膳食纤维亚组,结直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各菌群水平均有差异(均P<0.05).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与膳食纤维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普通拟杆菌、梭杆菌属、梭菌属、肉毒梭菌、艰难梭菌与膳食纤维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膳食纤维的摄入情况影响肠道菌群水平.

    作者:张涛;刘磊;姜旭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依据每搏变异指数调控冠心病患者术中的液体管理

    目的 探究每搏变异(SVV)用于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的容量管理中,指导输注量与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定关系.方法 择期行OPCABG患者160例随机分为SVV组(80例,依SVV值变化管理液体容量)与对照组(80例).5个时间点采集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即T0:患者入室时;T1:诱导15 min后;T2:诱导插管后60 min;T3:切皮后5 min;T4:拔管前.术后2、12、24和48 h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SVV指数.结果 SVV组SVV在各时间点没有显著性变化,对照组 T1~T4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VV组MAP在 T1~T4增高,对照组 T1~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MAP在T1~T4均显著低于SVV组(P<0.05).SVV组HR在 T1~T4降低,对照组 T1~T4明显升高(P<0.05).两组T1~T4的炎性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对照组的炎性细胞因子在T1~T4均显著高于SVV组(P<0.05).两组T1~T4皮质醇及CRP浓度均比T0显著升高.对照组的皮质醇和CRP在T1~T4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皮质醇及CRP在T2~T4均显著高于SVV组(P<0.05).结论 SVV用于OPCABG中患者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维护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并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需平衡有效.

    作者:秦东泽;梁法禹;张涌;郭建军;郭林静;韩清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老年T1a期肾癌的疗效

    目的 分析老年T1a期肾癌患者进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LN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T1a期肾癌患者103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LNSS组48例,平均年龄(65.1±3.0)岁;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组55例,平均年龄(64.5±3.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在术前、术后1 d、术后6、12个月取血测量血清肌酐.随访12~78个月,获得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LNS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LRN组(P<0.01);两组围术期并发症(肺炎、脑梗死、肺栓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以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SS保留了患者肾功能,临床上对老龄局限性小肾癌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高嘉林;安伟;傅耀文;王颂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治疗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血管外科经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治疗的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4例(34条肢体),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情况及患肢的保肢率、再栓塞率等.结果 34例患者均取栓成功,术后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死亡2例,截肢1例.术后保肢率97.1%,死亡率5.9%.3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例,无截肢病例.随访患者中21例术后长期(>1年)规律抗栓治疗,其中死亡1例,再次发生动脉栓塞1例;术后未长期规律抗栓治疗患者10例,其中死亡4例,再次发生动脉栓塞3例.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长期(>1年)规律的抗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再次动脉栓塞的概率.

    作者:秦悦;翟秀宇;李红;王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中维生素E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进行131I治疗中维生素E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73例老年DTC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8例)和对照组(n=35例),研究组采用131I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仅采用131I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双侧颌下腺、腮腺的唾液腺各参数.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左侧颌下腺摄取指数(UI)、摄取分数(U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侧颌下腺排泄率(ER)、UI、UF等参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UI、UF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研究组右侧颌下腺U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右侧颌下腺UI、EF等参数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UI、UF均大于治疗前,治疗前研究组左侧腮腺U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UI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侧腮腺各参数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UF大于治疗前,治疗前研究组右侧腮腺UF高于对照组,治疗后UI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右侧腮腺各参数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UF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 对术后早期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老年DTC患者,预防性应用维生素E可有效保护唾液腺功能.

    作者:姚岚;黄启成 刊期: 2017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