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格列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郑杰;刘玉胜;张光昊;张行谦;高敏;鹿庆华

关键词:阿格列汀, 糖尿病肾病, 细胞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大鼠肾病中肾脏病理改变、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阿格列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DM组(n=20),阿格列汀组(n=20).各组正常饮食,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模型稳定后,给予对照组、糖尿病组生理盐水灌胃,阿格列汀组以一定剂量阿格列汀研钵磨碎后生理盐水稀释灌胃.于21 w末监测血糖、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21 w末处死大鼠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等病理检测肾功能及损伤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3、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系膜细胞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堆积,RIP3、Caspase-3、PARP表达增多,阿格列汀组肾脏病理损伤较轻,相应表达减少,但比对照组稍多,Western印迹结果阿格列汀组相对对照组变化不大.结论 阿格列汀可能通过改善细胞凋亡通路中的死亡受体通路中的RIP3的表达改善肾脏细胞的凋亡程度,延缓肾脏病理损伤的进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藜芦醇对血红素氧化酶-1诱导的离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血红素氧化酶(HO)-1诱导的离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获得星形胶质细胞,并构建HO-1基因转染入星形胶质细胞,在施加白藜芦醇干预后,运用CCK-8法检测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HO-1蛋白的表达及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铁离子的沉积情况.结果 GFAP鉴定显示95%以上的细胞为星形胶质细胞;转染HO-1基因入星形胶质细胞后HO-1蛋白显著升高2.3倍;在施加白藜芦醇干预后,100μmol/L白藜芦醇均能降低HO-1蛋白的表达;同时,10、50μmol/L白藜芦醇也能够降低55%铁离子的沉积.结论 白藜芦醇对HO-1诱导的离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涛;郭欢;王海涛;张永东;郭红云;刘元强;苏海翔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丙泊酚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胸、腰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记录两组入室时(T1)、术中(T2)、拔除气管导管前(T3)3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两组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手术后疼痛情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 h及术后1 d的认知状态.结果 观察组睁眼时间〔(8.36±0.9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0.08±1.06)min,t=2.69,P=0.012〕;观察组应答时间〔(9.41±1.9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1.69±2.03)min,t=2.91,P=0.007〕;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10.23±2.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1.42±2.18)min,t=2.89,P=0.008〕;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3.30±1.03)与对照组(3.31±1.78)无显著差异(t=0.86,P=0.46);术前及术后1 d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31,P=0.76;t=0.57,P=0.77);术后3 h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74,P=0.77).结论 丙泊酚对于老年患者术中镇痛效果良好,麻醉不良反应小,同时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叶雪飞;王长红;饶裕泉;杨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点及诊疗

    老年人是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高危人群,内镜下食管病变程度较重,易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1〕,但由于老年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少见,常易漏诊、误诊,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2〕,本文就老年GERD反流病临床特点及诊疗进行概述.

    作者:谢胜;陈广文;李蕾;刘祖露;谢洁如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采用常规心理疏导的45例为对照组,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45例为观察组,通过老年抑郁量表(G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4 w、8 w,观察组G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P<0.05).结论 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利于减轻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康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人际关系在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人际关系在内外向性格特征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湖南省28个社区养老机构,通过现场横截面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49份.通过SPSS24.0和MPLUS7.0进行相关分析并检验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 人际关系在内外向性格特征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性格特征影响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外向的老年人更幸福,但其直接作用受到了老年人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要增强老人的幸福感,特别是性格较为内向的老人的幸福感,可通过提升其对人际关系的良好感知来入手.

    作者:涂阳军;陈来;杨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2例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抽取患者肘正中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表达水平,以治疗前所有患者循环肿瘤细胞表达值得中位数为分界点,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及中长期预后情况.结果 132例患者的病情控制率为60.61%;其中到低表达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治疗有效组治疗1个疗程后循环肿瘤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无效组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肿瘤细胞表达水平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和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案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宋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并对EBUS-TBNA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突变检测,以期实现后续合理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法 经胸部CT检查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胸内包块的老年患者61例,行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对穿刺的部位分布、EBUS-TBNA诊断分型、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研究,并对EBUS-TBNA确诊的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并对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型间的EGFR基因突变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61例老年患者共90个穿刺部位,其中4R、7、11R为常累及的淋巴结,EBUS-TBNA常规病理学+免疫组化的穿刺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病理学检查(94.44%vs 82.22%,χ2=6.523,P=0.011);经EBUS-TBNA确诊58例,诊断肺癌的准确度为95.08%,敏感性为94.29%,特异性为100%.在终临床确诊的35例肺癌老年患者中,常规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常规病理学检测,但两者间的差异仅在肺腺癌的病例中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在EBUS-TBNA诊断的肺癌中,仅有7例(11.48%)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所有患者麻醉满意度、手术满意度以及术后24 h的满意度均表现良好.在EBUS-TBNA确诊的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腺癌20例、肺鳞癌5例)中有12例患者自愿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为41.67%,其中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主要为外显子21点突变.结论 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诊断老年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通过EGFR基因检测获得了精准的基因突变信息,有助于NSCLC患者后续的个体化、规范化的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李正付;周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组方规律

    目的 探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处方规律.方法 收集近10年中药治疗学习记忆障碍性疾病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依次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相关文献297篇,涉及的174味中药主要分为19大类,39小类,其中包含药物数前三位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石菖蒲、人参、川芎和当归.关联分析显示中药之间相关性高的是熟地黄-山茱萸.聚类分析显示,存在5个核心用药群及重点用药和辨证用药两类.结论 中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临床选药常用组合规律可为治疗记忆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中药处方提供思路.

    作者:沈怡婷;周颖;陈霞;于美玲;卢圣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H2 S对外源性LY294002预处理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H2 S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HS(100μmol/L)组、LY294002(2μg/ml)组、NaHS(100μmol/L)+LY294002(2μg/ml)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干预48 h后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干预48 h后对人结肠癌细胞中磷酸化Akt、非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HS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LY294002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而与NaHS组比较,NaHS+LY294002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可能介导参与了H2 S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豫江;张伟;陈志刚;黄桂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肾和胰腺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小鼠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6~8周龄自发性T2DM模型小鼠(KK-Ay小鼠)随机分为无药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57BL/6J小鼠作为遗传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或六味地黄丸灌胃15 w.给药15 w后,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学变化.结果 给药组小鼠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低剂量组对小鼠肝脏的保护效果优于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对肾脏病变的治疗效果好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对胰岛内胰岛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T2DM 所致的实验小鼠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病理性改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与给药剂量相关.

    作者:吕璐;郑源强;张精彩;李斯琦;王晓东;尹星;徐佳;韩新荣;石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学论文写作应该掌握的基本原则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医学临床实践工作的文字总结,也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论文的写作是每一位科研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及研究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医学论文作为医学科研成果的载体和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不仅是医学信息储存、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1〕,更是医务人员借鉴、提高医学临床诊治水平,服务于病人的有效途径. 所以,如何撰写一篇科学性强、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好且富含逻辑的医学论文,是作者和编者都在探讨的问题.

    作者:高燕华;郭玉慧;周静;侯维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确诊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标本,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耐药率均在95%以上,对头孢他啶(9.09%)、头孢哌酮/舒巴坦(8.63%)耐药率低;其次耐药率低的为庆大霉素(11.65%)、阿米卡星(7.3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77%)、多黏菌素(1.3%);对氟喹诺酮类中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15% ~32%;对碳青霉烯类中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66%、9.09%.结论 参考该地区耐药监测结果,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和定植,可以尽早缓解病情,减少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作者:秦玉姣;邢栋;孔田田;盛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硫酸软骨素调配海藻酸钠复合胶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复合胶中加入硫酸软骨素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72只,适应性喂养1 w,随机分为胶1组、胶2组、丝线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无菌手术条件下在桡骨上造成一大小为0.8 cm×0.4 cm蝶形骨块,其中胶1组用A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硫酸软骨素=6.0:2.5:0.75)黏接固定,胶2组用B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6.0:2.5)黏接固定,并在黏接处滴饱和氯化钙溶液5滴,使胶表面形成一层海藻酸钙膜;丝线组以4号丝线将骨块捆扎固定;模型组将骨块放至原位置,不做任何固定;逐层缝合切口,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2w、4w和6w分别对胶1组、胶2组、丝线组、模型组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然后各组于各时间段处死6只取出骨折端进行骨痂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骨痂生长情况;采集骨折局部皮下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段各组骨折局部皮下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白细胞介素(IL)-6含量.结果 术后X线片:胶1组、胶2组术后6 w骨折骨性愈合,位线良好;丝线组骨折线基本消失,骨干外形成陈旧性骨折影;模型组骨折畸形愈合,可见明显骨缺损.HE染色:胶1组、胶2组术后骨软细胞成骨活跃,炎症反较轻,丝线组和模型组肉芽组织增生明显,炎症反应较重.术后2、4、6 w时骨折局部皮下组织中IL-6、BMP的ELISA检测:骨折局部皮下组织中BMP的含量均为胶1组>胶2组>丝线组>模型组(P<0.05);IL-6的水平以丝线组高(P<0.05),胶1组、胶2组和模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复合胶能有效黏合小骨折块,炎症反应小;硫酸软骨素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的表达,在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复合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硫酸软骨素制成的新型骨黏合剂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陈燕超;陈泽华;张建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特征与超声、CT和MRI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8例无脂肪AML患者临床检查资料,平均(54.2±12.0)岁,其中女13例,男5例.无脂肪AML患者行CT、MRI及超声检查,与临床组织学检查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肾脏皮髓交界相(CM)和骨盆延迟实质相(NG)的AML平均增强值均小于相邻同侧正常肾皮质组织(CP)(P<0.0001);所有患者AML部位的T2W信号强度较CP低,T2WSIR平均值为(0.61±0.1);动态增强扫描衰减差异为负值的输出或E值的输出分型与病理诊断血管数间无显著相关性(P=0.68),AML回声反射与组织学诊断特征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AML患者CT等衰减和高倍视野脂肪细胞比例>25%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高倍视野脂肪细胞比>25%的患者在MRI检查中也存在可见的脂肪组织(P=0.04).结论 多数无脂肪AML成像特征主要包括非对比增强CT(NECT)的高衰减,较低的T2W MRI信号强度,CT等衰减和高倍视野脂肪细胞比例>25%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无脂肪AML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余广;张天宇;丛厚义;郑宵阳;王明达;李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碘过量不同处理时间对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碘过量不同处理时间对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含0(对照组)、0.1 mmol/L碘化钾的Coons F12培养基培养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2、6 h、1 d,对小鼠抗大鼠细胞色素C蛋白、死亡细胞百分比、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乳酸脱氢酶活力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结果 0.1 mmol/L碘化钾组处理2 h、6 h、1 d时,小鼠抗大鼠细胞色素C强阳性细胞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处理2 h时增长幅度大;随着0.1 mmol/L碘化钾处理时间的增加,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活力程序持续增加趋势,处理2、6 h、1 d时乳酸脱氢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碘过量处理2 h可能会导致Fischer大鼠甲状腺细胞线粒体发生过氧化损伤,而处理1d则极有可能导致细胞凋亡.

    作者:包建忠;张震宇;叶红波;黄钰;彭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MDA、CK-18及CA72-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丙二醛(MDA)、角蛋白(CK)-18及CA72-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原发性胃癌患者7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46例为正常健康体检者.入院后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MDA、CK-18及CA72-4水平,不同分期MDA、CK-18及CA72-4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MDA与CK-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中MDA、CK-18及CA72-4水平随着TNM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0.01);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突破浆膜的胃癌患者血清中MDA、CA72-4水平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未突破浆膜层的胃癌患者(P<0.05),MDA、CA72-4水平在是否有远处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清中CK-18水平较没有远处转移患者明显升高(P<0.01);但CK-18水平在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突破浆膜层、病理分化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DA、CK-18及CA72-4水平能够作为胃癌诊断的生化指标,作为判断胃癌预后和术后复发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加宁;耿小平;汪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CIR大鼠模型,同时在大鼠脑侧室给予JNK抑制剂-SP600125抑制JNK的激活.采用5分制对造模后的大鼠行为学评分,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分析大鼠CIR后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Bcl)-2、Bax、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酶切-caspase)3、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CIR损伤后3、24、72 h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说明成功构建了大鼠CIR模型.实验组CIR损伤后3、24、72 h行为学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脑梗死再灌注后3、24和72 h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模型组脑组织中Bax、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实验组中Bax、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1).实验组JNK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 抑制JNK激活可以减轻大鼠CIR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Bax、酶切-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蔡金凤;陈燕;张晨;柳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02例,按照所采取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单独胰岛素治疗(日用胰岛素总量>30 U);给予观察组口服降糖药联合较低剂量胰岛素治疗(日用胰岛素总量≤30 U),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口服药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明显优于单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降糖效果无明显降低.

    作者:姚芳;张岩;陈琰;赵淑杰;王彦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外周血Lp-PLA2、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TNF-α、Lp-PLA2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指Lp-PLA2与TNF-α(r=0.908,P<0.05)及CRP(r=0.819,P<0.05)均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81.50 ng/ml为截点值,Lp-PLA2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为84.78%,特异性为84.00%,曲线下面积为0.82,优于TNF-α及CRP.结论 Lp-PLA2水平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程早期即可升高,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沈永玲;张东;李勇;朱海暴;桑晓一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1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右美托咪定组(74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予以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对照组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全麻方式均相同,并比较不同时间点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苏醒程度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不明显,但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插管和拔管时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增加,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右美托咪定组苏醒程度评分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有助于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稳定并减轻其应激反应.

    作者:毛一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