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崇显瑾;李永桂;王叶;朱沁芳;李正;李金娟;杨历新
目的 评价可生物降解4价奥沙利铂(Ⅳ)纳米药物对原位肝癌小鼠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将肝癌H22细胞种植于昆明鼠的左肝内,构建原位肝癌小鼠肿瘤模型.将4价奥沙利铂(Ⅳ)药物连接到高分子载体上,组装成纳米药物,将该纳米药物同小分子奥沙利铂(Ⅱ)对肝癌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构建了小鼠肝癌原位模型,并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及肿瘤机制实验证实可生物降解4价奥沙利铂(Ⅳ)纳米药物更有效,生物毒性更低.结论 可生物降解4价奥沙利铂(Ⅳ)纳米药物对原位肝癌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明显降低了铂药的毒副作用.
作者:侯杰;焦成斌;尚进才;张晓丽;罗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前列康片与盐酸坦索罗辛联合使用治疗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观察组接受前列康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前列腺炎症评分(NIH-CP SI)和总有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介素(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细胞亚群的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IH-CPSI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细胞亚群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CD4+/CD8+比值均有回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前列康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安全有效,并且可提高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
作者:万波;王建喜;周毅波;谭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和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情况的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透析室连续血液透析5年以上、资料完整患者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回顾性分析两组MHD患者的发病原因、转归、死亡原因、血压、体重指数(BMI)、血常规、血生化、甲状旁腺素(PTH)及达标率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并发症个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钙离子(Ca2+)水平均高于中青年组,血磷(P)水平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两组PTH、P水平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钾血症是中青年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提高我透析中心,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维持检验率,严密检测患者透析相关指标水平,及时干预,提高达标率及生存率.
作者:吕连杰;王杨威;王瑞霞;李文;王美霞;孙晶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AECOPD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浓度组与大浓度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小浓度组应用小浓度布地奈德(2 mg/次,20 min/次,2次/d)雾化吸入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大浓度组应用大浓度布地奈德(4 mg/次,20 min/次,2次/d)雾化吸入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疗程均为1w.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肺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大浓度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小浓度组(P<0.05).治疗1 w后,大浓度组血氧分压(PaO2)高于小浓度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小浓度组(均P<0.05).治疗1 w后,大浓度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高于小浓度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浓度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AECOPD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钰;毛旻;刘璐;魏巍;何灿明;陈志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北京辖区内铁路职工的健康状况、所患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分布特征.方法 以2016年1~12月北京辖区内铁路职工66555例,男58878例,女7677例.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病率高的前3位疾病为颈椎异常、超重/肥胖、脂肪肝;男性铁路职工中患病率高的前3位疾病为颈椎异常、超重/肥胖、脂肪肝;女性铁路职工中患病率高的前3位疾病为乳腺增生、超重/肥胖、脂代谢异常.男性职工超重/肥胖、脂肪肝、脂代谢异常、血压高/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职工(P<0.05),男性职工甲状腺形态异常的患病率低于女性职工(P<0.05).超重/肥胖在机务系统中患病率高,客运系统患病率低.血压增高/高血压在公务系统中患病率高,客运系统患病率低.脂代谢异常在车务系统中患病率高,客运系统患病率低.糖代谢异常在机务系统中患病率高,客运系统患病率低.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北京辖区内铁路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且不同性别、不同系统职工重点疾病的分布不同,从职工自身以及疾控角度出发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十分必要.
作者:孔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临汾市尧都区2010~201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临汾市尧都区2010~2015年的病毒性肝炎个案报告,对人群分布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2015年临汾市尧都区共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3665例,死亡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9.99/10万,在各型肝炎中乙肝发病率高(91.45/10万),各型肝炎合计发病率在2010年低(94.15/10万),在2014年高(127.78/10万),其中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率逐年上升.2010年~2015年城市居民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与乡村居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肝炎均有高发年龄区间,除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外,高发和非高发年龄群体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汾市尧都区病毒性肝炎呈现高发态势,并且逐年上升,需采取措施加强防控;乙肝仍是临汾市尧都区预防控制的核心工作,同时需加强对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成年男性、老年人是病毒性肝炎的重点预防对象,应加大宣教力度,采取合理措施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作者:武荣;杜秀芳;王坤;郭小青;刘晓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高海拔地区糖尿病(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3种病程DM患者194例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甲状腺功能、同型半胱氨酸、认知功能评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并观察低血糖情况.结果 DM病程越长,患者认知功能越差(P<0.05).DM患者HbA1c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是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加重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P<0.05).低血糖加重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P<0.05).结论 影响高海拔地区中老年DM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是HbA1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米娜;崇显瑾;李永桂;王叶;朱沁芳;李正;李金娟;杨历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DR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研究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出血斑点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微血管瘤数量、VEGF、IGF-1、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出血斑点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微血管瘤数量、VEGF和IGF-1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EDV和PSV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单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DR相比,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明显地降低患者出血斑点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微血管瘤数量及VEGF、IGF-1水平,并提高EDV和PSV.
作者:喻巍;林柏松;马淑凤;张巍巍;吴庆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行药物球囊治疗后效果.方法 28例(28条肢体)股浅动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中狭窄19例,闭塞9例.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分为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14例(A组)和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14例(B组).结果 28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100 min,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靶血管形态及通畅性均良好.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住院1 w,出院后常规双抗用药;均获得随访3~12个月.术后6个月通畅率A组78.60%(11/14)、B组100.00%(14/14);12个月通畅率A组64.30%(9/14)、B组85.70%(12/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无截肢或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较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的近中期通畅率有显著提高.
作者:孙灿龙;杜建时;韩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苦味叶下珠片对乙肝病毒(HBV)阳性肝硬化患者白细胞介素(IL)-7、病毒载量及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 100例HBV阳性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ADV联合苦味叶下珠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ADV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L-7、病毒载量及巨核细胞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IL-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6、9个月的HBV-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的HBV-DNA阴转率、HBV表面抗原(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CD4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V阳性肝硬化患者采用ADV联合苦味叶下珠片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清细胞因子IL-7水平失衡,帮助患者恢复免疫能力,除此以外,还能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患者的病毒载量,防止细胞受损,降低其对巨核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刘旭凌;邵周俊;殷霞;李季;吴坚;陈建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获取中国成人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方法 检索PubMed、SinoMed、CNKI、维普、万方2007~2017年有关中国成人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性别、老年、蛋白尿、血尿、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60 ml/min)及地理分区进行亚组分析,并与中国大型横断面研究比较.结果 终纳入文献28篇,总调查161084例,Egger回归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中国成人CKD未标化患病率为13.39%,女性患病率为14.41%,男性10.17%,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19.25%,60岁以下人群8.71%;蛋白尿、血尿及eGFR下降未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30%、5.79%和2.59%;与中国大型横断面研究结果一致.西南地区CKD患病率高为15.08%,华南地区低(10.33%).结论 中国成人CKD患病率较高,老年人群尤为显著,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可靠,加强CKD早期诊断及有效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王善志;朱永俊;唐文庄;刘楠;叶凤;李国铨;王敏;王华南;郑颜萍;梁海琴;钟良宝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70例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前、术后第2天、第4天和第7天采集血液标本;同时选取健康人群25例采集血液标本.记录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肿瘤分期(TNM)等资料,检测血清IL-11、VEGF和CEA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以男性居多,平均年龄较大,TNM分期Ⅱ、Ⅲ期居多.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IL-11、VEGF和CE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3者之间明显正相关(P<0.05).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后,未经放化疗,术后7 d患者血清IL-11、VEGF和CEA水平明显下降,且仍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可降低患者血清IL-11、VEGF和CEA水平,3者之间明显正相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黎耀东;李武军;燕普;蔡瑜;王敏娟;田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107例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PCT浓度均≥2.0μg/L,并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8 h再次测定血清PCT和hs-CRP浓度,根据术后PCT浓度变化分为上升组和下降组.随访两组30 d内心源性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107例AMI患者PCT和hs-CRP的浓度分别为(2.89±0.92)μg/L,(67.2±14.5)mg/L;术后107例分为:上升组(35例)和下降组(72例),上升组和下降组PCT和hs-CRP浓度差异显著(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PCT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T和hs-CRP浓度变化与患者预后相关,在判断患者近期心源性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蒋建光;葛继勇;喻贤珍;陈解忠;孟庆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中的变化及其在RSV感染后宿主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5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小鼠鼻腔滴入0.1 ml DMEM维持液(含有2.5%灭活的鸡血清),实验组小鼠鼻腔滴入0.1 ml病毒液(TCID50为107.5/ml).在处理后的第1、3、7天分别处死小鼠,取其外周血并留取小鼠脾脏和肺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IL-23p19的浓度.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RSV感染后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亚群的含量变化.结果 实验组小鼠在RSV病毒感染后1、3、7 d,血清IL-17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RSV病毒感染的第3天和第7天,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L-23p19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RSV病毒感染后第1、3、7天,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Th17亚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RSV病毒感染后第7天明显高于第1、3天(P<0.05);在RSV感染后第3天小鼠肺组织出现典型间质性肺炎表现,第7天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实验组第3、7天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RSV感染小鼠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过程中,脾淋巴细胞Th17细胞亚群水平升高并且外周血血清中IL-17A的表达增加,推测Th17细胞可能参与宿主的抗病毒免疫过程.
作者:李燕;薛建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天麻素片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老年脑卒中(中风)后焦虑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浓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中风后焦虑抑郁患者,将50例接受单独的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50例接受天麻素片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患者纳入研究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BDNF、IGF-1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浓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IGF-1浓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天麻素片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血清BDNF表达水平,减少血清IGF-1表达,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肠道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道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营养指标均明显上升,观察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浆视黄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胃瘫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道内营养有助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邦辉;蔡文杰;许振东;张永聪;连络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老年人饮食行为.方法 随机抽取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某乡镇年满60岁的常驻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一对一调查其饮食情况和膳食习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相关身体指标.结果 该地老年人以谷类食物为主,蔬菜的食用量297.22 g/d;食用油93.4 g/d;老年人的饮水主要是白水,每天饮水量低于1000 ml为44.44%;经常食用粗粮83%,经常吃豆类食物80%;50%以上常吃熏肉、腌菜和泡菜;超重和肥胖者占48.77%.结论 该地区老年人保留了大多数传统的饮食习惯,食物种类单一,粗粮食用比例高,但烹调油问题突出,健康知识缺乏,肥胖和超重比例偏高,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作者:张倩祝;杨英;冉亚兰;王南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参叶缓痴胶囊(SYHC)改善认知功能障碍(CI)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SYHC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冈田酸诱导下细胞的存活率及冈田酸IC50的确定.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及SYHC对冈田酸致神经细胞凋亡后的保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中相关神经介质的含量及酶的活性.结果 结论 SYHC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能够保护神经细胞,降低冈田酸对其造成的损伤,并对已受损的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从维持细胞胆碱能水平、避免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来实现的.
作者:张明天;张永和;张莲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血浆外泌体中表达上调的α-2-HS-糖蛋白(AHSG)和S100A9蛋白是否有潜力作为ESCC早期诊断的血浆外泌体肿瘤标志物.方法 通过对46例ESCC血浆标本及46例健康对照组血浆标本差异蛋白进行Western印迹验证,如果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接着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进行大样本的蛋白定量验证.结果 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表明,AHSG和S100A9在ESC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ELISA验证结果表明,ESCC组和对照组血浆外泌体中AGSH和S100A9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蛋白可以作为ESCC早期诊断的血浆外泌体肿瘤标志物,但尚需进行更大批次临床样本的实验验证,同时还需要对这两种蛋白的特异性进行分析.
作者:张浩亮;赵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转变为痴呆症的预警价值.方法 30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52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为研究组.患者均接受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脑电图特点、脑电信号复杂度.结果 两组背景节律主要为 α节律,对照组表现为前移或泛化,而研究组表现为变慢,波幅降低;两组除T6导联其余各导联、全脑、左右额颞区及左右半球的复杂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前颞区(F7、F8)及前额区(FP1、FP2)导联处的复杂度低于其他导联(P<0.05);研究组右颞区脑电信号复杂度高于右额区(P<0.05).结论 脑电图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转变为痴呆症具有一定预警价值.
作者:陈彩霞;赵彦;刘晓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