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慢复流老年患者白细胞介素-33/ST2信号通路表达及临床意义

蓝景生;张震;罗薇;覃梓庆;赵艳英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IL-33/ST2信号通路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慢复流老年患者L-33/ST2信号通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行PCI患者210例,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常规测量血压,检测血糖、血脂、白细胞介素(IL)-33和ST2 mRNA和蛋白测定,所有患者接受PCI治疗后根据术后心肌灌注分级分为慢复流组72例和正常血流组138例,分析IL-33和ST2 mRNA和蛋白表达与老年患者PCI术后慢复流的相关性.结果 ①慢复流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正常复流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慢复流组 IL-33、ST2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复流组显著升高(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TC、LDL、IL-33 mRNA、IL-33蛋白、ST2 mRNA和 ST2 蛋白是 PCI术后发生慢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 IL-33和ST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导致PCI术后老年患者发生慢复流,因此IL-33/ST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PCI术后慢复流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YKL-40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62例 PD患者(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YKL-40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价患者PD病情,并分析三组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oC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YKL-40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均存在正相关(r=0.883,0.810;均P<0.01),YKL-40 与 MoCA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711,P<0.001).结论 PD患者血浆YKL-40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其水平与PD患者病情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可诊断PD及判断病情.

    作者:梁培日;吴亚丹;林慧怡;张应魏;胡鸿炜;马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残留结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308例,均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残留结石分为残留组和无残留组对10 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复查CT或 B 超,其中115例(37.34%)有结石残留;单因素分析发现,上段结石、患侧肾功能受损、结石直径大、术前接受过治疗、术后第1天尿量少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更高(P<0.05),而年龄、性别、结石数、手术时间等对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结石位置、术前治疗情况、患侧肾功能是老年输尿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的危险因素(OR=7.446、4.792、3.198),而术后第1天尿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较高,上段结石、术前接受其他治疗以及患侧肾功能是其危险因素,而适当增加术后1d尿量能减少残留结石发生率.

    作者:崔崎;王鹏;郭晓鹏;吴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选用0.125%罗派卡因250 ml,其中含舒芬太尼0.5 mg/L,以4 ml/h速度进行背景输注,自控注射量2 ml/次,锁定时间20 min.对照组采用全麻;术后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每100 ml含舒芬太尼100 μg背景输注1ml/h,自控注射量2 ml/次,时间锁定1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12 h、术后 12、24、36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统计两患者术后 7 d 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记录术后4、8、16、32、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价,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无差异,随着术后镇痛时间的延长,各组 MMSE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在术后12、24、36 h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7 d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随着术后镇痛时间的延长,各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在术后4、8、16、32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时,两组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用硬膜外麻醉及相应的镇痛方式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并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和焦虑评分.

    作者:伍小敏;杜忠举;吴跃;于泳健;蔡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配体2、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配体(CXCL)2、5在前列腺癌(P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156例PC患者根据其所患病症类型分为三组,PC组82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42例,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CXCL2和CXCL5的表达情况.结果 PC组、PIN组的CXCL2和CXCL5的阳性表达率高于BPH组(P<0.05).PC组的CXCL2和CXCL5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IN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CX-CL2和CXCL5在PC组相对表达量,PC组>PIN组>BPH组(P<0.05).结论 CXCL2和CXCL5在PC中高表达.

    作者:刘页玲;尹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正常脑老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联系及早期识别

    阿尔茨海默病(AD)易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不断升高[1].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85 人就有一人罹患本病[2].人们普遍认为健康老年人与出现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的AD患者是两类相互独立,差异显著的群体.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者具有相互重叠的临床和神经病理特征、相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4].本文就正常脑老化与AD的联系及早期识别作一综述.

    作者:朱奕潼;钟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体心理衰老主要特征和测评方法研究进展

    目前衰老与心理学相关的探索正在兴起.有研究提示,保持协调、积极的自我观念有助于成功老龄化和延缓衰老,个体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可影响其行为方式或思想状态,对自身产生正性或负性的影响,延缓或加剧衰老的进程[1].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延缓衰老、抗衰老.现笔者从人体衰老的心理学角度就心理衰老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测评方法的研究动态进行概括.

    作者:龙耀;艾美玲;邓鹏飞;周璇;曾妮;吴磊;黄河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支气管镜治疗老年气管内神经鞘瘤3例及文献复习

    气管内原发性肿瘤在临床中较少见,多为恶性肿瘤,以鳞癌和腺样囊性癌为主.据报道,气管内良性肿瘤约占气管内肿瘤的0.5%[1],而气管内神经鞘瘤更为罕见,现将本科收治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代某,男性,65岁,感冒后出现咳嗽,咳黄痰,伴呼吸困难,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但呼吸困难无明显缓解,遂行胸部CT检查,提示主气道占位.

    作者:李杨;闫冰迪;韩磊;徐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诊断标准.方法 应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量表于多中心收集病例750 份(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综合筛选证候相关条目与主、次症;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为相关条目赋值;结合ROC曲线确定本病证的临床诊断界值,应用四分位数间距法确定证候轻中重程度;运用均值描述脑钠肽(BNP)参考范围,完善其临床诊断标准.结果 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量表、条目赋值表以及百分制换算,本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诊断界值为52 分,52 ~58 分为轻证,59 ~70 分为中等程度证候,71~100 分为重证.BNP参考值为209.33~316.57 pg/ml;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与前瞻性临床考核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基本都在90%以上,阳性似然比基本均>10.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诊断标准,将临床症状、体征分为主要依据、次要依据,并参考 BNP的变化,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李小茜;何建成;黄品贤;曹雪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BQX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电活动及5-羟色胺受体的影响

    目的 研究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锥体神经元电活动增强及5-羟色胺(5-HT)1A受体敏感性下降与AMPA/KA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6-OHDA损毁大鼠 SNc后,颈静脉应用AM-PA/KA受体阻滞剂NBQX,进一步局部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颈静脉应用 AMPA/KA受体阻滞剂NBQX后,帕金森病(PD)组大鼠锥体神经元爆发式放电比例明显降低(P<0.05),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进一步局部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PA/KA受体阻滞剂对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电活动增强有恢复作用;5-HT1A受体敏感性下降可能与AMPA/KA受体关系不大.

    作者:王爽;高捷;王军;刘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柴胡颗粒治疗高脂饲料致豚鼠胆囊炎的机制

    目的 探讨大柴胡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机制.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大柴胡颗粒组(4、8 g/kg)组、消炎利胆片组(1.2 g/kg).采用饮饲法复制胆囊炎豚鼠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囊炎豚鼠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胆囊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情况.结果 大柴胡颗粒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胆囊炎豚鼠血清ET含量(P<0.01),并可显著降低胆囊组织TNF-α表达(P<0.05).但大柴胡颗粒组对血清NO、TNF-α含量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大柴胡颗粒对胆囊炎豚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ET水平及降低胆囊组织TNF-α表达有关,其他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金福;许惠琴;张志芬;王兆龙;李娟;喻斌;吕高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生活习惯与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相关性

    目的 调查老年瘙痒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城乡、年龄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唐山市市区及农村老年人1000例,进行皮肤瘙痒评定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具有经常吃辛辣海鲜类食物、饮水少、经常喝咖啡喝浓茶、洗澡温度较高、洗澡次数多、经常用碱性洗涤物洗澡、不用保湿类护肤措施、经常用碱性洗涤品洗涤衣物、内衣着装较紧等生活习惯的老年人瘙痒症的发生率高(P均<0.05),反之则低.结论 老年人应少吃辛辣海鲜类食物,多饮水,减少碱性清洁剂对皮肤的刺激,注意保湿和护肤,降低瘙痒症的发生.

    作者:窦娜;李丹;马素慧;杨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肠道微生物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NAFLD患病率为20%~33%,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75%~100%[1],近年本病发病率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2].目前普遍认为NAFLD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3],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肠道微生物在代谢异常及NAFLD过程中的作用获得重视.

    作者:方南元;孙晓琦;薛博瑜;孙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表达获得重组Vaspin蛋白.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注射STZ诱导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100 μl 0.5 mg/ml重组Vaspin蛋白,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w后,进行口服吐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分离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瘦素(Lep)的水平.结果 OGTT结果显示经过重组 Vaspin 蛋白腹腔注射治疗后的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曲线接近于正常,且2h后下降至对照组大鼠水平.经过Vaspin蛋白治疗2w后,实验组大鼠的TC、TG、LDL和FBG、FINS、胰岛素抵抗(IR)均显著降低,脂肪因子Lep和TNF-α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该研究获得的重组Vaspin具有活性,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和IR水平.

    作者:于纪棉;王建峰;张玉琳;黄素文;倪健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因脑缺血致脑组织细胞损伤,恢复脑血管血液流通后,其缺血损伤未减轻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达30%,是全球导致成年人永久性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CIRI的病理过程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炎症反应、细胞内Ca2+超载、氧化应激、血脑屏障(BBB)破坏及神经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CIRI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改善CIRI方面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拟就中医药防治CIRI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超;刘敬霞;任非非;虎喜成;刘抒雯;甘佳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家庭关怀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关怀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高家庭关怀度组45人低家庭关怀度组64人;高家庭关怀度组患者积极应对得分高于低家庭关怀度组(P<0.05);积极应对高分总分为50分,而高家庭关怀度组患者积极应对得分(23.15±6.78)分;年龄、患病时间、透析时间和家庭关怀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DN血液透析患者家庭关怀度、年龄、患病和透析时间是影响应对方式的因素;患者家庭关怀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偏低.

    作者:唐楠;杜吉利;林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9 ~2014年200例老年患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100例;对照组传统后外侧入路,100例.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结果 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组手术切口较对照组小,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均少于后者(P<0.05).结论 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输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早,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吴秋季;刘福旭;张鉴清;张绍;成昌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硫化氢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体外凝血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化氢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青紫蓝家兔通过静脉注射组织因子复制DIC模型.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聚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 注射组织因子至5 min时,APTT和PT较注射前缩短(P<0.05),15、45 min时,APTT和PT较注射前延长(P<0.05),注射组织因子后的血样品,FDP检测均出现乳胶颗粒凝集;经硫化氢处理,注射组织因子前血浆PT无明显变化,中、高剂量组 APTT延长(P<0.05),FDP检测未出现乳胶颗粒凝集;注射组织因子5 min时,中、高剂量组PT较对照组延长(P<0.05),高剂量组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15、45 min时,PT仅在高剂量时较对照组延长(P<0.05),APTT在中、高剂量时较对照组均延长(P<0.05);FDP检测,5和15 min时中、高剂量组的乳胶颗粒凝集较对照组明显减弱,45 min时,各组的乳胶颗粒凝集均不明显.结论 硫化氢对实验性DIC动物体外凝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乾坤;潘榆春;何坤;贾大平;李伟;姜玉新;王国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超高龄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超高龄(>80岁)老年患者镇静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住该院 ICU患者(年龄>80岁)3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右美托咪定负荷量组和普通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仅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负荷量组给予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普通量组直接给予维持剂量,镇静效果以Ramsay评分2~4分为目标.对患者用药期间的一般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药物相关并发症(低血压、心动过缓)进行监测与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达标所需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达标后两组患者的MAP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低血压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动过缓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高龄老年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时,负荷量给药下诱发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概率较大,建议对于超高龄老年患者镇静可直接给予维持剂量甚至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必要时联合其他药物镇静以减少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俭;钟言;黄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

    目的 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测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探讨糖尿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成2组,36例为伴发糖尿病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糖尿病组),44例为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膀胱初始尿意容量,膀胱大容量,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增高,逼尿肌不稳定及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加重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是否行手术治疗及预测术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芳;杨小荣;刘焕兵;尹林;张燕华;余绍青;方继伟;熊晶;龚燕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多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近年有报道与营养不良有关[1].MBD发病率低,多为个例报道,目前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往病例多为尸体解剖发现,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使本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改善了预后.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蒋媛静;何华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