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茜;何建成;黄品贤;曹雪滨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62例 PD患者(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YKL-40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价患者PD病情,并分析三组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oC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YKL-40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均存在正相关(r=0.883,0.810;均P<0.01),YKL-40 与 MoCA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711,P<0.001).结论 PD患者血浆YKL-40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其水平与PD患者病情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可诊断PD及判断病情.
作者:梁培日;吴亚丹;林慧怡;张应魏;胡鸿炜;马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老年卵巢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血CA125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2008 ~2010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2例老年卵巢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NAC前后血 CA125的变化规律,随访30~52个月(平均46个月),得出CA125 与卵巢癌复发、生存期等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NAC后,老年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后期随访中,CA125≤35 U/ml组卵巢癌复发率低于CA125>35 U/ml组的70.0%,复发时间[(15.2±2.7)个月]长于CA125>35 U/ml组的(4.3±1.6)个月,且两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35 U/ml组与CA125>35 U/ml 组总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7 ±6.5)个月(95%CI 32.49 ~49.56)及(28.9 ±7.6)个月(95%CI 20.24~38.32),CA125≤35 U/ml组生存率明显高于CA125>35 U/ml组(P<0.05).结论 NAC能显著降低老年卵巢癌患者的 CA125 水平,监测CA125水平变化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CA125指标可辅助判定肿瘤复发情况、评估生存状况,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作者:刘恩令;糜若然;周玉秀;王立群;张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LINSH)和自编老年人一般资料调查表,通过入户面对面询问的方法对498 名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WB得分为(30.43 ±10.55),处于中上水平.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SWB的首要因素是慢性病,其次为个人经济收入、睡眠质量、子女回家频率、宗教参与和婚姻状况等因素.结论 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的SWB受慢性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伊斯兰宗教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并结合伊斯兰宗教文化特点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终实现促进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SWB提高及健康事业的发展目标.
作者:艾景涵;丁毓磊;巩存涛;王奕;李新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和脑电双频指数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 手术后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ICU患者58例随机双盲分成两组,右美托咪定(D组)和对照组(C 组).记录不同时间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改良清醒(MOAA/S)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脱机时间,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结果 镇静后各时间点 MAP、RR、HR 和SpO2 无明显差异(P>0.05),与镇静前比较,RR和HR下降明显(P<0.05).与镇静前比较,镇静后各时间点 BIS 值显著下降,MOAA/S评分显著升高(P<0.05).D组镇静后各时间点BIS值明显低于C组(P<0.05).D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低于C组(P<0.05),D组进入ICU至开始脱机时间和脱机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保证ICU机械通气患者术后的镇静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更少.在BIS引导同一镇静程度的水平时,右美托咪定显得更具有优势.
作者:牟林;乔鲁军;田勇刚;张建;李亚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患病率在25.4%~71.0%[1,2].在剔除脑卒中前认知障碍且仅选择首发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后,显示中国PSCI的患病率为30.7%[3].涂秋云等[4]的研究发现,湖南地区缺血性PSCI的患病率为41.8%.印度近期的相关研究[5]显示,PSCI的患病率为45.1%.PSCI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增加了家庭负担及再发脑卒中的风险[7].本文对PSCI的概念、病理生理学机制和临床特征进行综述.
作者:张勇;杨百瑜;张振馨;卢祖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6例家族性胃癌患者以及同期收治的752例散发性胃癌患者,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家族性胃癌年龄≤50 岁患者远高于散发性胃癌同年龄段比例(P<0.001).低分化者所占比例高于散发性胃癌患者(P=0.016).家族性胃癌患者五年整体生存率明显低于散发性胃癌(P<0.001),进一步将肿瘤按T分期以及N分期划分,T1期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T2期家族性与散发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0 1).T4期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N3期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差异显著(P<0.001).两组间其他T分期以及N分期5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家族性胃癌患者的预后与N分期有关,而散发性胃癌患者的预后与的影响因素为年龄、病理类型、T分期以及N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散发性胃癌相比较,家族性胃癌具有预后较差、分化较低的特点,并且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家族性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宋哲宇;王大广;李腾飞;闫世贤;所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盐饮食对更年期焦虑症小鼠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钾-氯离子共转运体1(NKCC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4%高盐饮食组、8%高盐饮食组.其中4%高盐饮食组、8%高盐饮食组经高盐饮食干预1个月后,HE染色观察脑部结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KCC2、NKCC1表达情况.结果 高盐饮食使更年期焦虑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轮廓模糊,出现大量的空泡现象,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间隙明显增大;模型组KCC2表达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高盐饮食组阳性细胞极少;模型组NKCC1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高盐饮食组阳性细胞增多更明显.结论 高盐饮食加重更年期焦虑症的发生可能与KCC2及 NKCC1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有关.
作者:秦莉花;李晟;叶丽芝;黄宽;陈晓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支持对肝衰竭病人肝移植术后营养状况、肝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EN联合 PN支持,对照组患者仅给予PN;在术后第1天和第1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0d后,研究组患者体重、上臂围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0天相对于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出现显著上升(P<0.05);术后10 d研究组ALT、TBIL、DBIL与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004;P=0.316).结论 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给予 EN与 PN联合支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史艳敏;曲红岩;魏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因脑缺血致脑组织细胞损伤,恢复脑血管血液流通后,其缺血损伤未减轻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达30%,是全球导致成年人永久性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CIRI的病理过程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炎症反应、细胞内Ca2+超载、氧化应激、血脑屏障(BBB)破坏及神经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CIRI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改善CIRI方面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拟就中医药防治CIRI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超;刘敬霞;任非非;虎喜成;刘抒雯;甘佳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认知老化是指人们在成年之后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现象[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学者们愈加重视利用脑成像技术[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认知老化神经机制的研究.为了解释老化过程中脑功能的变化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认知老化神经机制的两大模型,老年人大脑半球非对称性减弱(HAROLD)模型和老化中由后向前转移(PASA)模型.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比较支持用这两种模型来解释大脑的老化现象,本文将介绍与这两种模型相关的理论及其脑成像研究.
作者:陈衍;刘香倩;符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多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近年有报道与营养不良有关[1].MBD发病率低,多为个例报道,目前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往病例多为尸体解剖发现,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使本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改善了预后.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蒋媛静;何华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诊断标准.方法 应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量表于多中心收集病例750 份(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综合筛选证候相关条目与主、次症;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为相关条目赋值;结合ROC曲线确定本病证的临床诊断界值,应用四分位数间距法确定证候轻中重程度;运用均值描述脑钠肽(BNP)参考范围,完善其临床诊断标准.结果 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量表、条目赋值表以及百分制换算,本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诊断界值为52 分,52 ~58 分为轻证,59 ~70 分为中等程度证候,71~100 分为重证.BNP参考值为209.33~316.57 pg/ml;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与前瞻性临床考核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基本都在90%以上,阳性似然比基本均>10.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诊断标准,将临床症状、体征分为主要依据、次要依据,并参考 BNP的变化,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李小茜;何建成;黄品贤;曹雪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及相关因素,为发展老年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老年健康状况MDS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采取方便抽样、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500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生率较高的负性生活事件依次为健康恶化、经济困难、难过事情、意外事件、亲友冲突、财务丢失.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是否与子女同住、生活态度是否乐观、与社区朋友联系频率是老年人近2年健康恶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配偶是否同住、生活态度是否乐观影响老年人近2年经济困难的发生(P<0.05);是否担心子女、经济收入满意度、与社区朋友联系频率是老年人近2年难过事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乐观的生活态度、配偶同住、每天与社区朋友联系是近2年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担心子女、每月与社区朋友交流一次、与子女同住、经济收入满意度差是近2年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社区应针对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社区医疗保健,加大社会对老年人的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文宁;柴云;刘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口服麝香保心丸.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口服硝酸甘油后缓解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临床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局部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水平,并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谭昕;太加斌;方袁媛;曹众毅;楼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慢复流老年患者L-33/ST2信号通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行PCI患者210例,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常规测量血压,检测血糖、血脂、白细胞介素(IL)-33和ST2 mRNA和蛋白测定,所有患者接受PCI治疗后根据术后心肌灌注分级分为慢复流组72例和正常血流组138例,分析IL-33和ST2 mRNA和蛋白表达与老年患者PCI术后慢复流的相关性.结果 ①慢复流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正常复流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慢复流组 IL-33、ST2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复流组显著升高(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TC、LDL、IL-33 mRNA、IL-33蛋白、ST2 mRNA和 ST2 蛋白是 PCI术后发生慢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 IL-33和ST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导致PCI术后老年患者发生慢复流,因此IL-33/ST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PCI术后慢复流的发生.
作者:蓝景生;张震;罗薇;覃梓庆;赵艳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MD)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血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84例 T2DM 合并NAFLD患者和150例单纯T2MD患者,检测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等并进行比较;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对 T2DM 合并 NAFLD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T2DM组比较,T2DM+NAFLD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胺酰转肽酶(GGT)、血尿酸(SUA)水平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MI)、TG、HOMA-IR、ALT、SUA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 合并 NAFLD 患者存在明显血脂代谢紊乱,同时也与BMI、SUA、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艾萍;廖映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NAFLD患病率为20%~33%,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75%~100%[1],近年本病发病率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2].目前普遍认为NAFLD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3],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肠道微生物在代谢异常及NAFLD过程中的作用获得重视.
作者:方南元;孙晓琦;薛博瑜;孙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复方穿蛭透皮贴对家兔实验性骨关节炎作用机理.方法 健康清洁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及模型组进行改良Hulth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复方穿蛭透皮贴右膝关节外敷,2d 1次,4 w后分别进行X线和HE染色检查,并抽取3组关节液,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经 X线检查,股骨髁、胫骨平台关节缘呈现唇样骨质增生不同程度变小,关节间隙宽,软骨下骨质密度淡化;HE染色较均匀,关节软骨表面平滑,关节软骨表层细胞排列轻度变形;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和PGE 2的含量的含量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复方穿蛭透皮贴对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丽娜;王冬梅;宋红敏;齐佳悦;王新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柴胡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机制.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大柴胡颗粒组(4、8 g/kg)组、消炎利胆片组(1.2 g/kg).采用饮饲法复制胆囊炎豚鼠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囊炎豚鼠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胆囊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情况.结果 大柴胡颗粒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胆囊炎豚鼠血清ET含量(P<0.01),并可显著降低胆囊组织TNF-α表达(P<0.05).但大柴胡颗粒组对血清NO、TNF-α含量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大柴胡颗粒对胆囊炎豚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ET水平及降低胆囊组织TNF-α表达有关,其他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金福;许惠琴;张志芬;王兆龙;李娟;喻斌;吕高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老年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通过测定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FeNO水平和肺功能的检测结果,比较其与健康对照组的 FeNO水平、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差异,以及在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250)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FeNO水平、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差异.结果 哮喘组的肺功能检查指标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而 FeNO和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8.66、25.33,P<0.05).FeNO 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 FEV1/FVC 肺功能监测及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96、4.95,P<0.05).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FEV1/FVC、FeNO等评价指标差异显著(F=4.32、8.66、25.33,P<0.05).另外,随着患者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3、6个月,患者的FEV1/FVC、FeNO等评价指标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结论 FeNO测定对支气管哮喘的敏感性较其他2 项检查灵敏度高,FeNO测定可以有效反映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承斌;丁明霞;常媛媛;卢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