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吴世馨
目的:分析前庭阵发症(V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 VP 患者,收集临床及影像学信息。结果共收集 VP 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70.8岁。均表现为发作性头晕,8例头晕发作时表现为不稳、不平衡感,7例表现为眩晕感;15例患者在应用卡马西平治疗1 w 后头晕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12例患者 MRCISS 检查提示存在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其中1例患者责任血管为椎动脉,11例患者为小脑后下动脉。3例患者 MRCISS 序列检查未见压迫血管。结论 VP 与神经血管压迫机制相关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汪桂青;潘海丰;秦晓明;窦海玲;李润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该院高龄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肾病患者98例设为观察组,同时将98例不存在肾病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评价患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肾病患者 SCL-90量表各因子与 EPQ 问卷各维度的相关性。肾病患者 EPQ 问卷各维度对 SCL-90量表各因子的作用应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都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 EPQ 问卷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都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质与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5);内外向与敌对、躯体化、偏执呈正相关(P<0.05);精神质与焦虑、精神病性、敌对、偏执、恐怖、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能够有效预测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敌对、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人际关系(P<0.05);内外向能够有效预测敌对、躯体化、偏执( P<0.05);精神质能够有效预测抑郁、敌对、强迫(P<0.05)。结论该院老年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普遍较差,且人格特征出现明显的异常,亟需关注。
作者:夏立伟;范桂红;刘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75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围术期2、6、12、24、48 h 眼压变化、术后1 w、1个月、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 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各时间点视力改变情况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 w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观察组角膜水肿、瞳孔变化、虹膜损伤、前房积水以及后囊破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围术期眼压升高慢、术后视力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长兵;王斌;胡俊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60周岁以上老年人75人,随机分为练功组(n =38)和对照组(n =37),练功组锻炼开始后,每周集中练功三次,每次1 h,共12 w,对照组则不参加任何集体或个人有计划的健身活动。分别于试验前和12 w练功后对两组老年人躯干柔韧性、肩关节柔韧性、肺活量、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进行测试。结果练功12 w 后,练功组躯干柔韧性、肩关节柔韧性、下肢力量较练功前显著改善(P<0.05),肺活量和握力较练功前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健身气功易筋经能有效提高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的柔韧和下肢力量,增强骨骼肌的功能,可以延缓及防治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生。
作者:王宾;马士荣;胡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9例 VD 患者分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组(107例)和吡拉西坦对照组(102例),评定其提高智能、改善行为能力的效果,并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可以明显改善 VD 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积分(P<0.01)。对痴呆的临床疗效,两组效果相近(P>0.05),两组对记忆认知的作用也无显著差异( P>0.05)。对行为能力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 VD 疗效肯定,作用优于吡拉西坦。
作者:唐农;胡跃强;吴林;吴云虎;张千;何乾超;黄启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羟苯磺酸钙和黄葵胶囊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入选 DN 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对照组48例口服黄葵胶囊(2.5 g /次,3次/d),治疗组48例口服羟苯磺酸钙(500 mg,3次/d)并联合黄葵胶囊(2.5 g /次,3次/d),均治疗12 w,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 Cys)-C、内皮素(ET)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BP、Scr、BUN 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bA1c、Cys-C、 ET、UAER 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 Cys-C 和 ET、UAER 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和黄葵胶囊联合治疗老年早期 DN 能有效降低 Cys-C、 ET,且能降低 UAER,能有效逆转或延缓早期 DN 进展。
作者:李泉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1,2〕,5年生存率仅为15.6%,约2/3患者就诊时已发生区域或远处转移〔3〕。其中,首诊 NSCLC 的患者约有10%伴有脑转移;初诊没有脑转移的 NSCLC 患者也有30%~50%终发生脑转移〔4〕,其预后极差,未经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仅1~2个月。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治疗手段的发展及各种靶向药物的应用,生存期得到延长的 NSCLC 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及检出率也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尽管对症治疗,如激素、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的应用及全脑放疗(WBRT)等抗肿瘤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收益,但脑转移瘤的治疗仍然棘手。目前,NSCLC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全脑放疗、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等。本文对 NSCLC 脑转移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卓;张玉宇;张兰广;龚守良;董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和因素对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 BADS)方法和画钟实验对2743例稳定期住院15 d 后首发脑梗死患者的执行功能进行评测,结合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执行功能障碍组在年龄、教育程度、梗死体积、合并高血压或和高脂血症等并发症、梗死部位与执行功能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②具有0、1、2、3、4、5、6个理想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的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发生情况分别为90.6%、89.3%、86.7%、68.8%,40.1%、20.1%、15.8%;Logistic 回归显示矫正了年龄、梗死体积、合并高血压或和高脂血症等并发症、梗死部位相关因素后,同具有0~1项相比,具有2~4、5~6项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是脑梗死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OR 值分别为0.432和0.216。结论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首发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婉;安立红;郭霞;王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听觉 P300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75例稳定期(住院15 d 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听觉 P300评测,以同期住院治疗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116例为对照组和病例组159例,结合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 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减低(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梗死体积、梗死部位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的认知障碍患者 P300电位变化存在差异;多因素分析认知障碍患者 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教育程度、梗死部位、梗死体积以及并发症(与 P300潜伏期 OR 值分别为:1.23、0.68、2.52、3.76、1.58;与 P300波幅 OR 值分别为:1.08、0.57、2.24、3.52、1.36)等有关。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听觉 P300变化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用中要注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具体情况。
作者:樊蕴辉;李秀荣;张婉;郭霞;王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为探讨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针刺加康复的介入对偏瘫的老年患者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加康复组。针刺选百会、三阴交、太溪、血海、丰隆、足三里及配穴治疗,康复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等,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分别于入选时、第3、6个月应用 MoCA 量表、NIHSS 量表、Barthel index( BI)量表评定。结果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三组比较,入选时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月、6月针刺组与康复组比较:MoCA 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NIHSS 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I 量表评定,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6个月针刺+康复组与其他二组比较 BI 量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促进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康复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针刺与康复手法合用更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作者:徐静红;谢兵兵;吴秀玲;王丽英;卢宝全;李永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及帕金森病痴呆( PD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催乳素( PR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 PD 患者80例,其中 PDD 患者35例,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中 Hcy、PRL水平,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受试者认知情况,采用相关性分析 PDD 患者 Hcy、PRL 水平与 MMSE 之间的联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 组和 PDD 组患者血浆中 Hcy 水平明显升高,血浆中 PRL 水平及 MMSE 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 PD 组比较,PDD 组患者血浆中 Hcy 水平明显升高,PRL 水平及 MMSE 评分明显下降(P<0.05);PDD 组患者血浆中 Hcy 水平与 MMSE 评分呈负相关(r =-0.834,P<0.05),血浆 PRL 水平与 MMSE 评分呈正相关(r =0.231,P<0.05)。结论 PD 患者及 PDD 患者血浆中 Hcy 水平升高、PRL 水平下降,并且与 MMSE 有相关性。检测患者血浆中 Hcy、PRL 水平对诊断 PD 及 PDD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希芝;马贺;傅勇;刘庆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DP)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COPD 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 COPD 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2〕。对我国7个地区、20245例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 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3〕。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关于肺康复的定义:肺康复为有临床症状和往往包含有日常生活活动减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提供的一种经充分证据证明的、多学科的、全面的干预。它可以减轻临床症状,优化功能状态,提高参与率和减少与疾病相关的医疗开支〔4〕。
作者:何姿蓉;王武军;金荣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身运动对65岁以上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与红细胞变形( RCD)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5岁的60例老年男性,平均分为太极组、长跑组及对照组,对三组大摄氧量(VO2 max)、RCD、红细胞胆固醇(E-CH)及血浆总胆固醇( TC)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运动后,太极组与长跑组血清丙二醛(E-MDA)、E-CH、红细胞滤过指数(IF)及 TC 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长跑组具有良好的一次性强度运动适应性,不会降低其 RCD 能力;在老年人 RCD 功能改善方面,长跑组较其他两组有较好的改善效果(P<0.05)。 E-MDA 和 E-CH、IF 存在一定相关性,然而三组在安静情况下的 E-MDA 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适当的健身运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 E-CH 与 IF,对老年人血液微循环的改善有很大帮助,对预防老年性疾病也极为有利。长期适当运动健身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运动耐受力,消除或者减轻其对 RCD 的影响,而在 RCD 能力改善上,长跑锻炼效果明显优于太极剑与太极拳。
作者:张月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有氧健身走锻炼是科学、简便、有效的体育健身法,不需特殊的场地、器材,安全系数高,是老少皆宜的终身体育项目,而身体成分是指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成分的总称,它反映人体内的脂肪和非脂肪组织在体重中的重量和比例及其分布,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健康水平、肥胖程度和体育锻炼效果的一项生理指标〔1〕。本研究分析有氧健身走锻炼对老年人身体成分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成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观察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髋关节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52例,平均年龄78.2岁,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28例采用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4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生物型假体组较骨水泥型假体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P<0.05),两组术中血压波动范围生物型假体组明显小于骨水泥型假体组(P<0.01),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内均未发现假体移位和松动,两组髋关节 Harris 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远端稳定的生物型假体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避免了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风险,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且为可能的翻修手术带来方便。
作者:郭得辛;王明礼;宋志勇;权朋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苦瓜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提取新鲜苦瓜蛋白,配置成不同浓度梯度溶液5、10、15、20、50μg /ml(干预组),分别干预 A549细胞不同时间6、12、24、48、36 h,凋零组只加培养液、对照组(0μg /ml)不干预,操作步骤与干预组均相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测定细胞抑制率,TUNEL 法测定细胞凋亡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干预24、36、48 h 时,浓度为5~50μg /ml。不同浓度梯度细胞 OD 值分别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苦瓜蛋白与细胞抑制率间存在明显剂量-反应关系(r =0.453,P<0.05);选择细胞抑制率在50%以下的浓度梯度分别为0、5、10、15、20μg /ml,对 A549细胞干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9±0.35)%、(12.30±0.28)%、(42.23±2.31)%、(31.67±1.25)%、(35.25±2.41)%,其中苦瓜蛋白在10μg /ml 时细胞凋亡率高。结论苦瓜蛋白对于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促进细胞凋亡率。
作者:李纯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肝细胞癌(HCC)好发于中老年,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很好地预测远期疗效。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癌众多因素中主要的病因。血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可靠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除了 HBV-DNA,HBsAg水平也被证明可以帮助判断疾病自然过程,且在指导治疗、预后上发挥重要的价值。在乙型病毒性肝炎 e 抗原(HBeAg)阳性患者,高水平的 HBsAg 提示低纤维化和免疫耐受;而低水平的 HBsAg 可降低肝癌的风险。因此本文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控制 HBsAg 水平来降低肝癌的风险。
作者:孟令薇;王江滨;郭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 D-D)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肺炎患者80例,按照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 /ATS)2007年订制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分为重症 CAP 组及普通 CAP 组,分别检测其入院时及抗感染治疗后的血浆 FBG、D-D 的浓度,并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 FBG 及 D-D 水平。结果①老年重症 CAP 组与普通 CAP组相比,FBG、D-D 含量明显升高(P<0.05)。②老年 CAP 组与对照组相比,D-D、FBG 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老年 CAP 组治疗后血 FBG、D-D 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①血浆 D-D 及 FBG 水平与老年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②老年肺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性疾病的风险。③治疗前后血浆 D-D 及 FBG 水平的变化与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
作者:陈静;王欠欠;丁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肠内组(单独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组(单独肠外营养支持),分别比较三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临床症状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三组血清学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 P<0.05),且联合组各指标升高较肠内组和肠外组更显著(均 P<0.05);治疗后三组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 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联合组各指标改变较肠内组和肠外组更显著(均 P<0.05);三组的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273,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独肠内或者肠外营养支持。
作者:杨兆华;鄂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 ICU 病房收治需行机械通气的高龄患者455例,统计 VAP 发病率,对该类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观察菌群分布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①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发生率为36.70%(167/455),死亡率为34.13%(57/167),非 VAP 死亡率为15.63%(45/288),差异显著(χ2=14.32,P<0.05);②VAP 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36株,革兰阴性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真菌(P<0.05);③单因素分析:年龄>70岁、平卧位通气、通气时间>5 d、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 /L、应用抑酸剂、气管切开、血糖≥7.8 mmol /L、合并肺内疾病 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发生率较高,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年龄、通气体位、通气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气道连接方式、血糖水平、合并肺内疾病是 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 OR =12.528,6.026,5.398,7.882,18.882,7.782,11.165,P<0.05)。结论 ICU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高龄、平卧位、通气时间较长、营养水平差、气管切开、高血糖、合并肺内疾病是 VAP 预防的重点。
作者:曾燕萍;吴伟芳;马卫星;向辉;丁峰;方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