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琼;朱红芳;潘群
目的 探讨依诺肝素抗凝对不同年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行PCI术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840例,按年龄分为中年组(46 ~59岁)、老年组(60~74岁)及高龄组(≥75岁),将各年龄组随机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抗凝组患者行PCI术加术后依诺肝素抗凝治疗,非抗凝组术后不进行依诺肝素抗凝.比较各年龄组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s)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并对术后1年内MACCEs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各年龄组患者女性所占比例、体重、C型病变比例及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显著(P<0.05);住院期间及PCI术后1年内不同年龄组患者MACCEs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各年龄组间的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组患者中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显著,且高龄组>老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中的抗凝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抗凝组(P<0.05),而中年组中的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诺肝素抗凝不会降低PCI术后MACCEs的发生率,但会增加老年及高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对PCI术中无高危因素的患者无需行依诺肝素抗凝治疗.
作者:李向欣;王占启;贾辛未;陈春红;张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休克是指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心排量不足或周围血液分布异常,致使组织灌注不良、细胞供氧不足和氧利用异常、细胞功能及代谢异常,严重时可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甚至机体死亡.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休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全血的丢失、血浆量的减少或者自由水的丢失,引起血管内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终导致血压的下降和微循环的障碍.为保证麻醉手术期间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液体治疗是重要措施.本文将围绕低血容量性休克容量复苏的策略、目标、血乳酸测定的价值进行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根据.
作者:程越;思永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成瘾药物滥用主要影响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躯体和(或)精神依赖,引起慢性复发性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已在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30% ~ 50%的患者发展为神经艾滋病(NeuroAIDS).
作者:黄筱钧;侯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如何防治重症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是否有梗阻、手术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结石大小、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年龄结构等情况与术后并发重症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热(>38℃)9例(16.1%),脓毒败血症1例.有急性梗阻、术前已有尿路感染、手术时间长、结石大、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感染性结石的患者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并发重症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发热比较常见,有可能并发重症感染,术前应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术中规范操作,控制手术时间,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等是预防术后发热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春雷;谷欣权;高吉;韩宇平;孟繁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老年患者对机体应激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老年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一氧化氮(NO)、热休克蛋白(HSP) 70、白细胞介素(IL)-6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1h、术后1、3 d CRP、HSP70、血浆IL-6、NO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老年患者对机体应激性反应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何昆仑;赵冬梅;于千;吕学新;王长义;李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由于结肠癌早期缺乏症状难以诊断,发现时多已进入晚期,预后差、存活率低.结肠癌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诱导肿瘤发生、增殖,促进肿瘤迁徙、转移的特殊细胞,称为结肠癌干细胞(CCSCs),研究CCSCs的相关生物学特征,可以为结肠癌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一种全新的手段.
作者:陈方军;刘玉兰;张育军;孙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居民377例,其中抑郁者130例,无抑郁者247例,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结果 与无抑郁组比较,抑郁组女性、抑郁家族史、无配偶、脑卒中家族史所占比例明显升高,HAMD评分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家族史、抑郁家族史、女性、无配偶是社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开展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抑郁状态筛查,对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爱芳;朱桂萍;杨萍妹;张培丽;周晓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正常关节软骨是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其中软骨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基质,是成熟软骨组织内唯一的细胞类型,它在软骨损伤及重塑过程中起到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软骨细胞的凋亡与骨关节炎(O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保护软骨细胞对软骨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OA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关节病,属于中医学“骨痹”、“痹证”范畴,目前西医以非甾体类药物消炎止痛为主,西药治疗OA等疾病主要通过抗炎等方式,较少涉及对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而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及复方对软骨细胞损伤相关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价值[2],本文对中药保护软骨细胞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琼;秦思;张小鸿;徐先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老年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内皮素(ET)-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认定存在认知障碍的重叠综合征患者98例作为病例组,不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IF-1α和ET-1水平与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末梢血氧饱和度与HIF-1 α和ET-1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HIF-1α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MMSE评分及不同末梢血氧饱和度的病例组患者血清HIF-1α和ET-1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清HIF-1α和ET-1存在正相关,且血清HIF-1α和ET-1与重叠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与末梢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临床应予重视.
作者:戈艳蕾;李立群;付爱双;王红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60岁以上老年人经常发生便秘者占28% ~50%[1].焦虑影响便秘的发生[1],反之,老年人经常便秘,影响其心理情绪.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老年人的便秘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9~11月唐山市玉田县吕绪庄村居委会所属社区(即自然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各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严重障碍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语言表达力下降,沟通能力差者,拒绝参加调查及调查时不在家者)[2,3].自然村共有138名老年人,符合人组条件的老年人125人,回收有效问卷125份(100%).男54例,女71例.年龄60 ~98岁,平均(70.24±8.446)岁.
作者:张立坤;宋琼;陈长香;赵佳;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该市糖调节受损(IGR)及2型糖尿病(T2DM)患病情况及社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4年6~9月选择该市常住居民7000人进行现场调查,对调查资料完整者进行数据分析.在筛查出的IGR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研究,根据有无进行社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社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两组进行3个月观察.检测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2h血糖(OGTT2 h PG)水平,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对调查中的资料完整者6 378人进行统计分析,检出T2DM患者1 078例(16.90%),其中新诊断病例259例(24.03%),检出IGR患者463例(7.26%);对检出的IGR和T2DM患者进行分组分析,IGR组和T2DM组男女比例、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C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NGM)(P<0.05),T2DM组FPG、TC、TG水平显著高于IGR组(P<0.05);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干预组FPG、OGTT 2 h PG、HbA1c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BMI、舒张压、收缩压和TC、T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市T2DM患病形势严峻,社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IGR患者FPG、OGTT 2 h PG、HbA1c指标,降低血脂,控制体重和血压,疗效确切,对降低T2DM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琼;朱红芳;潘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房容积(LAV)是否可以作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子.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连续入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患者108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8例)及非复发组(60例).分析两组间NT-ProBNP及LAV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房颤类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NT-proBNP和LAV在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AV及NT-proBNP均可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NT-proBNP和LAV可以作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王明杰;王帆;刘佳;孙维;李树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该院行全麻胃肠手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1 ~2级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Dex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Dex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Dex麻醉药物,对照组仅给予全身麻醉;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1)、切皮前(T2)、切皮时(T3)、处理胃肠时(T4)、缝皮时(T5)与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以及睡眠障碍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结果 Dex 组HR、MAP在T2、T3、T4、T5、T6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ex组患者RR在T2、T3时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期间密切关注两组患者ECG,均未出现明显异常;Dex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ex组患者麻醉期间发生恶心呕吐、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x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具有抑制心血管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作用;对患者苏醒期恢复影响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敬锋;陈磊;余玮;陈怡;刘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且不能完全逆转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院外延伸服务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人性化服务模式,是医院健康服务的继续,国外有研究证明院外延伸服务可提高COPD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1].但目前在中国,对COPD患者的关注重点仍是院内住院治疗阶段,而对患者出院后的院外延伸服务发展滞后.本文就国外院外延伸服务在缓解期COPD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连红;严谨;朱素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嗜酸粒细胞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68例中度哮喘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一般治疗组(A组)34例和瑞舒伐他汀组(B组)3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C组)34例,A组患者给予吸入舒喘灵气雾剂,其用量和用法参照哮喘阶梯治疗方案;B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晚,口服治疗2 w;C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所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w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介素(IL)-12、IL-18浓度,用Counter JT-IR计数仪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 治疗前,A组、B组IL-12、IL-18、EOS指标均明显高于C组,A组、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A组、B组上述指标较C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可进一步降低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炎症因子及嗜酸粒细胞,可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辅助治疗.
作者:聂毛晓;田昌荣;许翔;申潇竹;郑雅文;李丹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方法 4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处死后分离右心室,提取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依据阿司匹林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10、100、1000、5 000 μmoL/L),分别检测其对CMECs的增殖能力、细胞迁移能力和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的影响.结果 培养48 h后,阿司匹林1、10、100 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量和凋亡指数(AI)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浓度为1 000和5 000 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量和AI值差异显著(P<0.05);划痕实验显示1、10、100μmol/L阿司匹林组的划痕间距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0、100 μmol/L阿司匹林组的Transwell迁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0、100 μmol/L阿司匹林组的成管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 000 μmol/L阿司匹林组的成管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FN的分析结果显示除1μmol/L阿司匹林组外其余浓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对CMECs作用低浓度时表现为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并能显著诱导FN分泌;高浓度时表现为抑制增殖和迁移作用,但是对FN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永彬;张璐;陈美娜;秦桥基;张学志;黄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很少,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舒缓方法还不健全[1].本文旨在了解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对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唐山市9家养老院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319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7份(93.1%),其中长期参与体育锻炼者151份,男82人,女69人,平均年龄(70.4±7.9)岁;不参与或短期参与体育锻炼者146份,男48人,女98人,平均年龄(72.3±7.6)岁.兴趣爱好广泛者185人,男90人,女95人,无兴趣爱好者112人,男40人,女72人.
作者:张海杰;董胜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聂淼等[1]将“空巢老人”定义为:泛指所有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或无子女的老年人群,定义涵盖因成年子女迁移、分居而“留守”在原住家庭的老年人.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研究指出空巢老人主要的心理情感问题为孤独感[1~3].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展关于孤独问题的干预研究,而国内关于老年人孤独感的干预研究甚少,对空巢老人孤独感的研究更少,本文旨在对国内外老年人孤独干预对策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艳伟;周乐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组织蛋白酶(Cath)-D水平检测对宫颈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D的水平.分为宫颈鳞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25例;慢性宫颈炎组25例.宫颈鳞癌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检测血清SCCAg和Cath-D浓度,分析其对宫颈鳞癌预后的情况.CIN、慢性宫颈炎组仅检测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分析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明显高于CIN、慢性宫颈炎组(P=0.001,0.00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2、0.321).宫颈鳞癌组术后1年内未复发患者动态检测SCCAg和Cath-D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0.02,0.04).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计算血清SCCAg和Cath-D诊断宫颈鳞癌及预测盆腔淋巴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0.95、3.21和17.33、20.25 ng/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8和0.95、0.90;同时对SCCAg和Cath-D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检测对宫颈鳞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术后疗效、预后判断及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更高参考价值.
作者:王攀;晋其云;王东红;杨昌伟;郑家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的形成原因及其临床鉴别.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9月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和血栓患者86例,根据典型造影将患者分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组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缺血程度、临床并发症以及既往病史的临床相关信息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形成多发生于髂股动脉(x2=4.31,P=0.15),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无明显好发部位;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x2 =7.489,P<0.05)和运动障碍(x2=4.782,P<0.05)、对侧动脉搏动正常(x2=9.487,P<0.05)的临床表现较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x2=9.029,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x2 =3.129,P<0.05),而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x2=3.443,P<0.05);具有糖尿病(x2=10.698,P<0.05)、高血压(x2=9.658,P<0.05)及吸烟病史(x2=3.766,P<0.05)的患者,急性血栓形成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患者(x2=3.148,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x2 =2.848,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梗塞部位、缺血程度、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既往史的情况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吴宁;蒲红;王娜;赵原;黄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