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孙建萍;牛桂芳;张晶;陈勇;田蕊;杨支兰;李东倩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接受消化道恶性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单纯麻醉组35例和联合麻醉组39例,记录各手术时间点脑电双频指数(BIs)、吸入气浓度(Fi)和呼出气浓度(Et),气管插管后5 min(T0)、单肺通气开始时(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时(T5)、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 (T6)及手术结束时(T7)分别监测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麻醉前和麻醉后24 h测定白细胞PK与G6PD活性;手术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MMSE)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联合麻醉组患者的HR、SBP和DBP波动显著小于单纯麻醉组,尤在T1和T5时,单纯麻醉组变化明显(P<0.05)。麻醉后24 h两组白细胞PK和G6PD活性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联合麻醉组明显高于单纯麻醉组(P<0.05);单纯麻醉组麻醉恢复时、术后1、3、7 d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联合麻醉组( 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能达到满意的临床麻醉深度和效果,且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吕文艳;徐文强;张曙报;王靖宇;蒋仙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和重症组,同期其他科室治疗的48例老年非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和第8天(对照组只采集第1天)采用Brahms半定量快速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PCT、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组间比较,重症组入院第1天和第8天的PCT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中症组(P<0.05),而对照组和轻、中症组的PCT和VEGF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重症组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而轻、中症组第1天和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入院第1天的 PCT、VEGF 及 hs-CRP 水平均与 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92、0.748、0.623,P<0.05),入院第8天仅VEGF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02,P<0.05);hs-CRP的灵敏度高(100.00%),其次为VEGF(90.00%);PCT特异度高(98.18%),其次为VEGF(60.00%);整体来看,VEGF 的正确指数高(50.00%),其次为 PCT(31.52%)。结论动态检测PCT和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意义,PCT和VEGF水平(特别是 VEGF)可有效弥补 hs-CRP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诊疗中过度治疗和漏诊的缺陷。
作者:张起;王力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绝经后期是指女性终一次月经之后的全部时期〔1〕。绝经后期女性由于卵巢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由此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血脂异常、骨质疏松、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血脂异常常见,发病也为隐匿。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多在体检或常规检查时发现。血脂异常是绝经后期女性罹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同时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本文对绝经后期女性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柳威;付姝菲;樊官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EH患者72例随机分为硝苯地平( NT)组和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 TT)组各36例,疗程3个月;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20例为正常对照( N)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HGF和VEGF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治疗前NT组和TT组血清中HGF、VEGF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NT组和TT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NT组血清中HGF、VEGF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降低,与N组差异均显著( P<0.05);TT组血清中 HGF、VEGF蛋白含量及 mRNA 水平明显降低略高于 N 组,与 N 组差异均不显著( 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明显下调EH患者血清中HGF和VEGF水平,这可能是其有效治疗EH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瑞;段淑霞;李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 SWB)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自编空巢老人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和 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250名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心理弹性高分组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 P<0.01),心理弹性高分组SWB得分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1);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与 SWB 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抑郁(β=-0.805)、SWB(β=0.395)进入回归方程(F=46.754,P=0.000)。结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与焦虑抑郁情绪、SWB密切相关。
作者:张杰;张静平;李树雯;王安妮;苏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从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和预后的文献,用比值比( OR)评价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英文6篇,中文2篇),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共1376例。5年总生存率(OS)(OR=5.16,95%CI:2.98~8.94)、5年无病生存率(DFS)(OR=5.17,95%CI:3.26~8.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5年OS和DFS均高于未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患者,提示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获得病理完全缓解与预后呈正相关。
作者:乔伟强;潘淋淋;寇长贵;庆一;赵亚宁;李珂;杨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老年收缩性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方法选择70岁以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及健康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组研究对象血UA、CRP和NT-proB-NP水平。结果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患者三种指标水平均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左室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CRP和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Ⅳ级患者三种指标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心功能Ⅲ级(P<0.05),LVEF 低于心功能Ⅱ级和心功能Ⅲ级(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三种指标均高于心功能Ⅱ级(P<0.05),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P<0.05)。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Ⅳ级患者CRP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CRP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P<0.05)。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UA与CRP和 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LVEF与CRP和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CRP和NT-proBNP水平与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相关,血UA和收缩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血UA可以协助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作者:徐燕;刘遵勇;邵海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 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患者以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患者占72%。病程短,病情进展快,颅内压增高、肢体运动障碍症状多见。单发病灶常见,97%的病灶位于幕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主要的病理类型(84.0%)。25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单纯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4.5个月,手术切除病灶后联合全脑放疗患者的MST为22个月,术后接受基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方案的患者MST为25个月,术后联合化疗和放疗患者的MST为30个月。结论 PCN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难以诊断。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佳治疗方案为包括肿瘤切除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杨世强;李蕴潜;张忠华;熊文激;赵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AS斑块的稳定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关系,大部分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是由AS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1,2〕。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颈AS ( CAS )斑块的超声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金琳;王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血脂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西药组62例和联合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强心治疗等)相同,西药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 w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等炎症细胞因子、血脂和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 CRP、白细胞介素(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治疗前,两组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肌钙蛋白( CTn) 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RP、血脂及心肌酶水平。
作者:鲁玉明;金燕;唐艳;涂琳;沈祥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内皮分化和形成管腔的能力。方法以含有10%胎牛血清的 DMEM 培养液培养U87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再用免疫磁珠法结合“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分离胶质瘤干细胞,先行形态学观察,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133、Nestin和GFAP表达,鉴定胶质瘤干细胞。将分离所得的胶质瘤干细胞在添加20μ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μg/ml FGF和2μ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10%DMEM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分别取培养3 d和7 d的细胞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内皮特定蛋白的表达。同时将诱导培养7 d的细胞接种于涂有Matri-gel的24孔板中,12 h和24 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结果免疫磁珠法结合“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分离出的胶质瘤细胞团呈现明显的CD133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但GFAP未显示荧光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被诱导的胶质瘤干细胞随着时间延长,CD133的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CD31和vWF表达由弱到强;Matrigel结果显示被诱导7 d的胶质瘤干细胞明显形成了完整的管腔。结论胶质瘤干细胞在内皮细胞生长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形成管腔的能力。
作者:展涛;陈丽丽;颜彬;曹永;马志红;岳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兔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P)-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新西兰大耳兔AS模型。测定血清NO、血浆ET-1水平。结果实验8 w末,AS兔血清ET-1显著升高,而NO显著降低(P<0.05,P<0.01)。实验16 w末,治疗组血清ET-1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O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化瘀通脉方具有较好的抗AS作用,这可能与其能有效地调节NO/ET-1平衡有关。
作者:杨晓妮;李长生;陈超;程广清;邵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BLBC)和非BLBC( NBLBC)癌组织中TopoⅡα、C-MYC 基因扩增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该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经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其中100例BLBC癌组织、100例 NBLBC癌组织,对照组选取100例同期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结果TopoⅡα与C-MYC基因改变类型主要为扩增与缺失,TopoⅡα、C-MYC和Ki-67在对照组表达不显著。100例BLBC病理组织中,TopoⅡα与 C-MYC基因扩增分别为43例和51例,缺失分别为57例49例;Ki-67阳性76例,阴性24例;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与Ki-67表达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例NBLBC病理组织中,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分别为34例和43例,缺失66例和57例;Ki-67阴性16例,阳性84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opoⅡα、C-MYC 基因扩增与 Ki-67表达相关(P<0.05),TopoⅡα与 C-MYC 基因扩增呈正相关(P<0.05)。与NBLBC比较,BLBC的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略多。结论 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与 Ki-67相关。与 NBLBC比较,BLBC癌组织的 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较多,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春燕;李春旭;杨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反映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方法对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进行体重、身高测量,计算体重指数( BMI),抽血化验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值。对比评估COPD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COPD患者20.69%存在低体重,48.28%存在低白蛋白血症,79.31%存在低前白蛋白血症,与VBI患者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大多数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针对营养不良的各种成因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郑婵新;曾彤华;王大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30年将是中国慢性病“井喷”年代〔1〕。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了解南宁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及体检状况。
作者:黄丽玲;陶立新;磨传真;梁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鸦胆子苦醇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 Reed-Muench法计算鸦胆子苦醇对A549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力绘制增殖曲线和流式细胞周期测定鸦胆子苦醇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法检测鸦胆子苦醇对A549细胞株转移的抑制情况,以及在半数致死浓度的鸦胆子苦醇浓度下不同时间对细胞转移的抑制率;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在鸦胆子苦醇处理后基本没有变化;鸦胆子苦醇处理后A549细胞的转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且在一定作用时间范围内有时间依赖性;肿瘤转移相关蛋白(BR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IGFBP-2)、CD151的表达水平在鸦胆子苦醇处理后的细胞中明显下调。结论鸦胆子苦醇是潜在的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有必要进一步阐明其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果;李蔚;李小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小脑后下动脉( PICA)起端的椎动脉( VA)夹层动脉瘤老年病人采取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以保持 PICA.通的可行法。方法通过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的方法治疗具有PICA开口相关的破裂VA夹层动脉瘤。结果7例老年患者成功接受了该手术,1例患者手术失败,原因是该患者的PICA起始端过于狭窄(不得不植入两个重叠支架进行治疗)。对6例手术成功患者进行的术后血管造影术显示:其PICA通.性均为良好,手术并发症为短暂性脑干局部缺血;后续血管造影术显示,3例患者远端 VA再通,夹层动脉瘤内无血流。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动脉瘤破裂,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mRS,0-1)。结论对于与PICA开口相关且对侧VA血供良好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除了传统血管内疗法之外,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并进行VA闭塞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陈卫光;边玉松;孔繁强;李文虎;陈永安;孙书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肺外效应显著。 COPD主要临床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通常呈渐进式,与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系统炎症是COPD并发部分并发症的关键环节,并且会进一步加重COPD并发症。并发症不仅加重疾病程度,损害机体功能和健康状况,而且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已成为评估COPD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就COPD主要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亮亮;颜春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IMT<0.9 mm)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IMT≥0.9 mm)。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aspin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 IMT。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asp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Vaspin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Vaspin低于A组(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Vaspin与吸烟、甘油三酯( TG)、体质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密切相关( 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 Vaspin、降脂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吸烟、年龄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血清 Vaspin 降低而减弱了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级联转导网络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肖瑶;沈伟;张静;李刚;俞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年龄对斑马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JB-4福尔根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检测3、15、27个月野生型斑马鱼视网膜不同区域、不同种类光感受器细胞的密度。结果随斑马鱼年龄增长,在视网膜各个区域所有种类的光感受器细胞密度均逐渐下降。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总体区域性变化趋势是:中央区细胞密度大,从中央区到周边区细胞密度逐渐下降。结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在年龄和区域上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正常老龄化进程中,光感受器细胞密度的下降贯穿于整个视网膜之中。
作者:付金玲;曲志刚;左玲;宋丹;康治臣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