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玲;陶立新;磨传真;梁谷
目的:探讨山茱萸果核水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提取物组(30只)。其中提取物组依据提取物剂量分为高剂量组(12 g· kg-1· d-1)、中剂量组(6 g· kg-1· d-1)、低剂量组(3 g· kg-1· d-1),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通过皮下连续8 w 注射500 mg· kg-1· d-1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完成测试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统计分析所有小鼠5 d 内 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MDA、SOD、GSH-Px、T-AOC含量。结果提取物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组,前者穿越平台次数高于后者(P<0.05);但各剂量组间平均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提取物组小鼠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前者T-AOC、GSH-Px活性高于后两者(P<0.05);提取物组小鼠SOD活性高于模型组,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山茱萸果核水提取物可能通过清除 D-半乳糖模型小鼠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进而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及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中等剂量的效果好。
作者:胡志红;林搏浩;王晓娜;路西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EZH2抑制剂 DZNeP 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 MCF-7、MDA-MB-231,经2.5、51、0、20μmol/L DZNeP处理后(设不加DZNeP仅添加完全培养基组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组24、48、72h的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24、48 h的凋亡率,收集20μmol/L DZNeP处理72 h的MCF-7、MDA-MB-231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和Wnt/β-连接素(β-catenin)通路中的蛋白变化。结果 DZNeP在2.5~20μmol/L范围内可抑制 MCF-7和 MDA-MB-231细胞增殖,且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抑制率升高( P<0.05),该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 DZNeP处理组的凋亡率均升高(P<0.05),DZNeP 各浓度处理48 h 的凋亡率均高于24 h(P<0.05);PI3K/Akt 通路中,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DZNeP处理72 h后MCF-7、MDA-MB-231细胞的 PTEN 水平均升高,Akt水平均降低(P<0.05);而在 Wnt/β-catenin 通路上,20μmol/L DZNeP 处理72 h后两细胞株中的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DZNeP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抑制肿瘤恶性行为相关的PI3K/Akt、Wnt/β-catenin通路有关,在乳腺癌治疗上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迪力夏提·金斯汗;吐鲁洪·沙列尔;赵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胱抑素( Cys) C、游离脂肪酸( FF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短暂性脑缺血( TIA)组、57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及51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Hcy、CysC和 FFA浓度水平。结果 TIA组 Hcy、CysC、FF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cy(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Hcy、CysC、FFA,与健康对照组Hcy(P<0.01);TIA组CysC、FF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组CysC、FFA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而两组Hcy水平比较无差异。 TIA患者Hcy与CysC呈正相关(r=0.607,P<0.01),CysC与 FFA呈正相关(r=0.324,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与CysC呈正相关(r=0.469,P<0.01)。结论 Hcy、CysC、FF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冰;初开秋;任立晟;张少燕;王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医养融合”服务体是指整合养老机构与社区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娱活动、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常见疾病诊疗、日常护理服务、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的综合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需求。尽管老年人对“医养融合”服务需求较高,但涉及民政、卫生和社保等服务体系和政策间的合作与衔接不够通.,导致在建立老年人“医养融合”服务体过程困难和阻力较大〔1〕。其核心问题是政府相关政策未衔接、部门间利益关系未厘清、相应资源未整合,导致社会资本在投入“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疑虑。本研究主要就社会办“医养融合”服务体的影响因素及解决路径进行分析。
作者:石怀英;吕晖;张翔;王绚璇;王峥;龚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小脑后下动脉( PICA)起端的椎动脉( VA)夹层动脉瘤老年病人采取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以保持 PICA.通的可行法。方法通过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的方法治疗具有PICA开口相关的破裂VA夹层动脉瘤。结果7例老年患者成功接受了该手术,1例患者手术失败,原因是该患者的PICA起始端过于狭窄(不得不植入两个重叠支架进行治疗)。对6例手术成功患者进行的术后血管造影术显示:其PICA通.性均为良好,手术并发症为短暂性脑干局部缺血;后续血管造影术显示,3例患者远端 VA再通,夹层动脉瘤内无血流。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动脉瘤破裂,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mRS,0-1)。结论对于与PICA开口相关且对侧VA血供良好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除了传统血管内疗法之外,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并进行VA闭塞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陈卫光;边玉松;孔繁强;李文虎;陈永安;孙书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为脑瘫患者( GMFCS分级为I级)的康复提供佳的有氧运动方式。方法样本选择:青年脑瘫患者306例,年龄在16~20岁,来自于郑州市脑瘫康复中心、南阳脑瘫康复中心、新乡康复中心等。平均年龄18.2岁。随机分为跑步组(a组)和游泳组(b组),进行为期半年的康复训练。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康复前后的效果。结果 a、b两组康复前后的 Barthel 指数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且 b 组的改变更显著( P<0.001)。结论该研究结果对16~20岁且GMFCS等级为I级的脑瘫患者康复方式的选择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张家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鹿角胶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脑缺血程度,大脑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过氧化物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鹿角胶给药组脑缺血程度明显减轻,梗死面积减小,神经元胞体肿胀减轻,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水平下降(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增强。结论局部脑缺血导致脑梗死过程中,鹿角胶可通过清除脑组织缺血损伤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进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作者:李辉;陈俊宇;杨擎;张慧媛;林嘉楠;刘英娜;黄连弟;黄迪;李俊玮;赵本正;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 IB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和对照者血清中25( OH)维生素D水平,将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I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BS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17.9±9.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3.2±14.7)ng/ml(P<0.05);IBS组血清25(OH)维生素 D 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均无相关性。结论 IBS患者存在血清维生素D缺乏。
作者:于惠玲;李田阳;尹玲;王阳阳;鲁素彩;常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或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食管癌,分为紫杉醇联合顺铂组(紫杉醇组)与5FU联合顺铂组(5FU组),均同步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紫杉醇组和5FU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9)。紫杉醇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2.5%,显著低于5FU组的85%(P=0.026);紫杉醇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2.5%,高于5FU组的40%( P=0.048);而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同步放化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案,近期及远期疗效与5 FU联合顺铂的同步放化疗方案相似,在减轻胃肠道反应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其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
作者:倪明立;王玉慧;吕红琼;莫晓娟;陈志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利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依据 AVFB 值大小分为低流量组( AVFB<400 ml/min,28例)、中流量组( AVFB 在400~600 ml/min,33例)和高流量组( AVFB>600 ml/min,29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患者进行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期间患者高危事件及内瘘失功能发生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在透析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1个月)、透析1年后测定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结果三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流量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流量组和中流量组(P<0.05)。三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低流量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 P<0.05)。透析后,三组 CO、CI和 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流量组各指标值较低流量组、中流量组显著升高,( P<0.05),与透析前比较,中流量组、高流量组CO、CI和EF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应注意限制血流量,既要避免因血流量过低引起的内瘘功能丧失,又要防止因血流量过大所致的心力衰竭。
作者:汤跃武;罗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灌注组和常规灌注组各42例。热灌注组接受持续热灌注化疗,常规灌注组接受常规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热灌注组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常规灌注组(66.67%,χ2=4.200,P<0.05)。热灌注组患者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的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灌注组(t=7.183~8.912,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 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灌注组(t=6.658~7.38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6.19% vs 64.29%)(χ2=1.424,P<0.05)。结论持续热灌注化疗有助于抑制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VEGF的生成,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刘扬帆;万里新;屈中玉;张永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90例住院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及肺功能指标1 s 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3、10 d PaO2、PaCO2、SaO2及 FEV1、FEV1/FVC 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 d明显改善,且组间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气促、胸闷、咳嗽、哮鸣音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 P<0.05)。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支气管哮喘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体征。
作者:吕昊泽;刘仲祥;侯松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IMT<0.9 mm)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IMT≥0.9 mm)。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aspin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 IMT。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asp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Vaspin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Vaspin低于A组(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Vaspin与吸烟、甘油三酯( TG)、体质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密切相关( 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 Vaspin、降脂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吸烟、年龄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血清 Vaspin 降低而减弱了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级联转导网络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肖瑶;沈伟;张静;李刚;俞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 Vit) B12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清叶酸及VitB12水平较低(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高(P<0.05)。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Hcy水平: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P<0.05)。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患者血清 Hcy水平:无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多发斑块组( 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 Hcy 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 P<0.0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Hcy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612,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 Hcy水平及颈动脉IM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Hcy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
作者:宋成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转凝蛋白(transgelin)基因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关系。方法收集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例肠上皮化生、4例非典型增生及39例胃癌患者的胃组织,提取及纯化总RNA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 transgelin mRNA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transgelin mRNA在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分别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的4.06倍、73.11倍、13.21倍(均 P<0.05);Ⅳ期胃癌组织transgelin mRNA表达增加,是Ⅰ~Ⅱ期的2.54倍;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transgelin mRNA是无淋巴结转移组的3.35倍(均P<0.05)。结论 transgelin基因可能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促进因素。
作者:潘科;张人弘;郑娟;黄匀;张丹丹;蒙韬;吴小艳;赵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例中老年RA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定,36条项目简明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老年RA患者生活质量与负面情绪的关系。结果156例 RA 中,SAS标准分为(47.12±7.35),有焦虑症状者51例(32.69%);SDS标准分为(52.83±8.12),有抑郁症状者79例(50.64%),其中轻度抑郁44例(28.21%),中度抑郁29例(18.59%),重度抑郁6例(3.85%);同时有焦虑、抑郁症状者29例(18.59%);与国内常模组标准分比较,RA患者SAS、SDS评分显著增高(P<0.05)。 SAS、SDS标准分均与疼痛、睡眠、饮食和疲劳四项VAS指标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健康变化呈正相关(P<0.05),而与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无关(P>0.05)。结论中老年RA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且与类风湿病情及生活质量有关。通过改善负性情绪可能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丽;石香花;孙仕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老年肿瘤患者143例,CIK细胞治疗4个疗程,随访观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为62.24%。患者KPS评分在治疗前为(37.8±10.2)分,治疗后为(53.4±9.9)分。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亚群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CD3+CD4+细胞亚群变化无显著差异。143例患者中有10例(6.99%)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结论 CIK细胞治疗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者:王嵘;易敏;杨世荣;柴丽霞;肖菊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老年 CHD 患者根据血红蛋白( Hb)水平分为IDA组46例和非IDA组54例,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ID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非ID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前蛋白(PA)值显著低于非IDA组(P<0.05);IDA组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比例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冠脉三支病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IDA组( 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合并IDA可能会加重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CHD病情。
作者:冀晓红;李健成;杨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139例,健康对照者52例,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将CHD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7例,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CHD患者分为1支病变组60例、2支病变组46例、≥3支病变组3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vasp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vaspin、1,25(OH)2D3低于健康对照组, TNF-α、IL-6、IL-10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按临床类型分组:AMI组vaspin、1,25(OH)2D3低于SAP组、UAP组,TNF-α、IL-6、IL-10高于SAP组、UAP组(P<0.05);UAP组vaspin、1,25(OH)2D3低于SAP组,TNF-α、IL-10高于SAP组,(P<0.05)。将CHD 患者按照血管病变的情况分组:≥3支病变组vaspin、1,25(OH)2D3低于1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TNF-α、IL-6、IL-10、Gensini 积分高于1支病变和2支病变组(P<0.05)。2支病变组vaspin、1,25(OH)2D3低于1支病变组,(TNF)-α、(IL)-10、Gensini积分高于1支病变组,(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CHD 组血清vaspin与BMI、1,25(OH)2D3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2、0.214,P<0.05),与TNF-α、IL-6、IL-10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0.238、-0.321,P<0.05)。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组:Gensini积分与vaspin、1,25(OH)2D3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8、-0.242,P<0.05),与TNF-α、IL-6、IL-1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5、0.265、0.341,P<0.05)。结论 CHD患者具有较低浓度的vaspin,vaspin含量与炎性因子相关,与CHD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海英;杨收平;秦继宝;冯小娟;安仲武;吴兆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60例(直接组),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60例(延迟组),未行任何冠脉治疗40例(对照组)。急性心梗后1 w和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血流动力学的平均二尖瓣压力差(mMPG)、肺动脉平均压(mPAP),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末径( LVSEd)、左房内径( LAd)等心功能指标,记录半年内的心衰再住院率。结果三组患者急性心梗后1 w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经皮冠脉介入患者的 mMPG、mPAP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直接组低于延迟组(P<0.05)。经皮冠脉介入患者的LVDEd、LVSEd、LAd均低于对照组,且直接组优于延迟组( P<0.05)。三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衰再住院率分别为1.67%、5.00%和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减少心衰再住院率,不同手术时机可以影响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丹;徐敏;李杰;颜彦;覃智芳;李浩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