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陈俊宇;杨擎;张慧媛;林嘉楠;刘英娜;黄连弟;黄迪;李俊玮;赵本正;李娜
目的:探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以及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 NO)、神经肽Y( 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2例,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加味五磨饮子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 SP、VIP、NO及 NPY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便燥结程度、排便费力程度等症状较治疗前均存在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IP、NO和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IP、NO和NPY均低于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清SP水平,抑制VIP、NO、NPY水平。
作者:张宇翔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胱抑素( Cys) C、游离脂肪酸( FF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短暂性脑缺血( TIA)组、57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及51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Hcy、CysC和 FFA浓度水平。结果 TIA组 Hcy、CysC、FF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cy(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Hcy、CysC、FFA,与健康对照组Hcy(P<0.01);TIA组CysC、FF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组CysC、FFA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而两组Hcy水平比较无差异。 TIA患者Hcy与CysC呈正相关(r=0.607,P<0.01),CysC与 FFA呈正相关(r=0.324,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与CysC呈正相关(r=0.469,P<0.01)。结论 Hcy、CysC、FF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冰;初开秋;任立晟;张少燕;王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年龄对斑马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JB-4福尔根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检测3、15、27个月野生型斑马鱼视网膜不同区域、不同种类光感受器细胞的密度。结果随斑马鱼年龄增长,在视网膜各个区域所有种类的光感受器细胞密度均逐渐下降。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总体区域性变化趋势是:中央区细胞密度大,从中央区到周边区细胞密度逐渐下降。结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在年龄和区域上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正常老龄化进程中,光感受器细胞密度的下降贯穿于整个视网膜之中。
作者:付金玲;曲志刚;左玲;宋丹;康治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之间的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4752例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表土砂砾百分率(X1)、表土粉粒百分率(X2)、表土黏粒百分率(X3)有很显著的相关性,得出中老年人血小板分布宽度回归预测方程:Y^=-3.275-0.253 X1+0.335 X2-0.145 X3+8.147 X4-0.024 X5+0.235 X6-0.144 X8-0.054X9±2.146。结论综合10项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 ArcGIS软件可绘制出我国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分布图,更加科学准确地确定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
作者:谷琳琳;葛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BLBC)和非BLBC( NBLBC)癌组织中TopoⅡα、C-MYC 基因扩增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该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经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其中100例BLBC癌组织、100例 NBLBC癌组织,对照组选取100例同期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结果TopoⅡα与C-MYC基因改变类型主要为扩增与缺失,TopoⅡα、C-MYC和Ki-67在对照组表达不显著。100例BLBC病理组织中,TopoⅡα与 C-MYC基因扩增分别为43例和51例,缺失分别为57例49例;Ki-67阳性76例,阴性24例;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与Ki-67表达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例NBLBC病理组织中,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分别为34例和43例,缺失66例和57例;Ki-67阴性16例,阳性84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opoⅡα、C-MYC 基因扩增与 Ki-67表达相关(P<0.05),TopoⅡα与 C-MYC 基因扩增呈正相关(P<0.05)。与NBLBC比较,BLBC的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略多。结论 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与 Ki-67相关。与 NBLBC比较,BLBC癌组织的 TopoⅡα、C-MYC基因扩增较多,TopoⅡα与C-MYC基因扩增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春燕;李春旭;杨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与患者早期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70例,根据术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死亡与年龄、性别、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实验室检查指标( cTnT,proBNP)、发病到行PCI时间(开通时间≤2 h,开通时间>2 h)等参数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参数有cTnT、proBNP、PCI开通时间、EDV、EF,其中预测准确性高的是 proBNP、EF、cTNT及 EDV,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8.79%(截断值>3145 pg/ml,AUC=0.943,P<0.0001),100%和87.88%(截断值≤49%,AUC=0.936,P<0.0001),100%和80.30%(截断值>4.5 ng/ml,AUC=0.894,P<0.0002),100%和78.79%(截断值>148 ml,AUC=0.871,P<0.0014)。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收缩功能及构型变化与PCI术后死亡密切相关,提示超声心动图能客观、准确地预测梗死后心功能,提示临床积极干预避免 PCI术后早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有望成为有效便捷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迎春;尹小花;徐荣;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术前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模型。方法分析行手术切除的700例胃癌患者术前资料,对性别、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等10项术前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术前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模型。结果胃镜下Borrmann分型、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4项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统计学意义( P<0.01),称为“危险变量”,而病史时间、首发症状、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6项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9.3%,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根据4项“危险变量”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1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为70.4%,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全部术前资料建立的 ANN2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为75%, 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结论在术前资料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研究中,ANN诊断的准确率高于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且术前资料越多,准确率越高,有望应用于临床,帮助相关科室提高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作者:许人;石张镇;张文龙;黄元平;朱晓雪;金香;刘蕊;孙延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和重症组,同期其他科室治疗的48例老年非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和第8天(对照组只采集第1天)采用Brahms半定量快速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PCT、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组间比较,重症组入院第1天和第8天的PCT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中症组(P<0.05),而对照组和轻、中症组的PCT和VEGF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重症组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而轻、中症组第1天和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入院第1天的 PCT、VEGF 及 hs-CRP 水平均与 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92、0.748、0.623,P<0.05),入院第8天仅VEGF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02,P<0.05);hs-CRP的灵敏度高(100.00%),其次为VEGF(90.00%);PCT特异度高(98.18%),其次为VEGF(60.00%);整体来看,VEGF 的正确指数高(50.00%),其次为 PCT(31.52%)。结论动态检测PCT和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意义,PCT和VEGF水平(特别是 VEGF)可有效弥补 hs-CRP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诊疗中过度治疗和漏诊的缺陷。
作者:张起;王力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未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对中国广东、上海、黑龙江、山西、湖北、新疆及安徽七省(市)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757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询问是否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再调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是否遵循医生的要求服药,以医院体检诊断记录作为依据。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28例,其中进行治疗(即服药)119例,未治疗(即不服药)189例(57.6%),20例未提供是否接受治疗的信息。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发现高年龄组(OR=1.67,95%CI=1.031~2.719),自认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OR=2.03,95%CI=1.001~4.235),农民、家族妇女等(OR=1.90,95%CI=1.079~3.335),有心脏病史的患者(OR=1.60,95%CI=1.002~2.550)更不愿意接受治疗。结论七省(市)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未接受治疗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年龄、自认健康状况良好、农民家庭妇女及有心脏病史是未治疗的影响因素,改善这一状况需要个人、家庭及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王晶晶;胡志;张冬梅;马颖;秦侠;汪琦;陈若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分析其关联性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价值。方法观察组选择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对照组选择2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STAT3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两组中 STAT3和 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STAT3和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均与肿瘤大径、浸润程度和病变级别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STAT3和 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组织中STAT3和CyclinD1高表达,且二者具有正向协同作用。二者异常表达均是肿瘤形成和进展的促进因素。
作者:钟震海;石建国;刘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老年肿瘤患者143例,CIK细胞治疗4个疗程,随访观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为62.24%。患者KPS评分在治疗前为(37.8±10.2)分,治疗后为(53.4±9.9)分。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亚群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CD3+CD4+细胞亚群变化无显著差异。143例患者中有10例(6.99%)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结论 CIK细胞治疗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者:王嵘;易敏;杨世荣;柴丽霞;肖菊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山茱萸果核水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提取物组(30只)。其中提取物组依据提取物剂量分为高剂量组(12 g· kg-1· d-1)、中剂量组(6 g· kg-1· d-1)、低剂量组(3 g· kg-1· d-1),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通过皮下连续8 w 注射500 mg· kg-1· d-1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完成测试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统计分析所有小鼠5 d 内 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MDA、SOD、GSH-Px、T-AOC含量。结果提取物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组,前者穿越平台次数高于后者(P<0.05);但各剂量组间平均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提取物组小鼠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前者T-AOC、GSH-Px活性高于后两者(P<0.05);提取物组小鼠SOD活性高于模型组,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山茱萸果核水提取物可能通过清除 D-半乳糖模型小鼠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进而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及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中等剂量的效果好。
作者:胡志红;林搏浩;王晓娜;路西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139例,健康对照者52例,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将CHD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7例,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CHD患者分为1支病变组60例、2支病变组46例、≥3支病变组3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vasp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vaspin、1,25(OH)2D3低于健康对照组, TNF-α、IL-6、IL-10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按临床类型分组:AMI组vaspin、1,25(OH)2D3低于SAP组、UAP组,TNF-α、IL-6、IL-10高于SAP组、UAP组(P<0.05);UAP组vaspin、1,25(OH)2D3低于SAP组,TNF-α、IL-10高于SAP组,(P<0.05)。将CHD 患者按照血管病变的情况分组:≥3支病变组vaspin、1,25(OH)2D3低于1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TNF-α、IL-6、IL-10、Gensini 积分高于1支病变和2支病变组(P<0.05)。2支病变组vaspin、1,25(OH)2D3低于1支病变组,(TNF)-α、(IL)-10、Gensini积分高于1支病变组,(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CHD 组血清vaspin与BMI、1,25(OH)2D3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2、0.214,P<0.05),与TNF-α、IL-6、IL-10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0.238、-0.321,P<0.05)。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组:Gensini积分与vaspin、1,25(OH)2D3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8、-0.242,P<0.05),与TNF-α、IL-6、IL-1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5、0.265、0.341,P<0.05)。结论 CHD患者具有较低浓度的vaspin,vaspin含量与炎性因子相关,与CHD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海英;杨收平;秦继宝;冯小娟;安仲武;吴兆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胃癌患者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选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获取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经研磨法获取肿瘤浸润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染色的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 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情况。激活Tim3信号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的方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穿孔素的能力。结果与胃癌患者外周血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1);且与胃癌患者癌旁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组织浸润 CD4+/8+T细胞表面 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激活Tim3信号后,CD 4+T细胞分泌 TNF-α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同时 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能力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组织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冯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与动脉硬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监测和生化指标测定,分别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和踝臂指数( ABI)分为两组:baPWV增高组和baPWV正常组;ABI低值组和ABI正常组。结果与 baP-WV正常组相比,baPWV增高组肌酐清除率(Ccr)明显减小,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明显增大(P<0.05)。同样,ABI低值组Ccr明显小于ABI正常组,而UACR明显大于ABI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与UACR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而与Ccr呈负相关(r=-0.27,P<0.05)。 ABI与UACR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5),而与Ccr呈正相关(r=0.19,P<0.05)。结论高baPWV、低ABI与高血压肾病相关,对于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雯;陈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老年人的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主观幸福感量表( PGC)和个体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城乡地区、患慢性病状况、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状况、月收入有关(P<0.05);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32,P=0.000)。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庞宝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β对老龄脓毒血症大鼠模型肺部炎症、炎症指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用24月龄雄性SD大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建立脓毒血症模型,予GW5015160.25、0.75 mg/kg为低、高剂量组。分别液体复苏CLP术后大鼠,与空白对照组、单纯CLP手术组比较24、48 h死亡率,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等方法了解肺组织中PPAR-β及Akt-1、核转录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1)24 h 死亡率:单纯手术组42.1%,低剂量组10%,高剂量组20%;48 h 死亡率:单纯手术组27.3%,低剂量组16.7%,高剂量组50%。(2)RT-PCR:CLP术后24 h PPAR-β表达下调,使用GW501516后上调PPAR-β表达。 CLP手术打击可上调IL-6、NF-κB炎症因子表达量,使用GW501516后IL-6、NF-κB表达量下调,Akt-1表达量上调。(3)HE染色:CLP手术打击后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充血,GW501516处理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减轻。(4)免疫组化:使用 GW501516后肺组织中 PPAR-β阳性细胞增多。结论低剂量GW501516(0.25 mg/kg)可降低脓毒血症老龄大鼠早期死亡率,其机制与激活Akt-1、下调NF-κB有关。
作者:曾增;周国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颞叶皮层的生物学网络调控机制及关键节点在痴呆早期的病机机制。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老年性痴呆患者颞叶皮层的基因芯片数据,采用在线分析软件STRING和PANTHER对表达明显差异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调控网络分析,寻找关键节点基因。结果在40个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蛋白中,有19个蛋白与其他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TBP、AKT1、CS、HSPB1及PARD6A蛋白为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蛋白。差异明显的基因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催化活性及转录调节活性功能,与阿尔茨海默病( AD)-早老素信号通路、γ-氨基丁酸合成通路、AD-淀粉样蛋白分泌酶通路有关,参与了颞叶皮层的细胞间通讯、糖脂代谢、细胞转运等生理学过程。结论 AD颞叶皮层的发病与TBP、AKT1、CS、HSPB1及PARD6A等基因密切相关,主要涉及AD-早老素信号通路、γ-氨基丁酸合成通路和AD-淀粉样蛋白分泌酶通路,有利于针对性的采用具有调节相应网络功能的药物进行早期干预,保护AD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虞雪云;牛吉攀;张占军;王磊;白卫国;卫东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反映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方法对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进行体重、身高测量,计算体重指数( BMI),抽血化验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值。对比评估COPD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COPD患者20.69%存在低体重,48.28%存在低白蛋白血症,79.31%存在低前白蛋白血症,与VBI患者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大多数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针对营养不良的各种成因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郑婵新;曾彤华;王大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据目前统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占2%~5%,仅次于糖尿病、骨质疏松〔1〕,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甲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使甲亢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0%,尤其是老年患者。心房颤动是甲亢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类型,在一般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仅占0.5%~9.0%,而在甲亢患者则占10%~28%,特别是在老年或存在基础性心脏病的甲亢患者中高发〔2〕。心房颤动具有高血栓栓塞性及心衰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3〕。本文就对甲亢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做如下综述。
作者:陈海兰;高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