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因子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

肖瑶;沈伟;张静;李刚;俞小梅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脂肪因子,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IMT<0.9 mm)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IMT≥0.9 mm)。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aspin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 IMT。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asp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Vaspin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Vaspin低于A组(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Vaspin与吸烟、甘油三酯( TG)、体质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密切相关( 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 Vaspin、降脂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吸烟、年龄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血清 Vaspin 降低而减弱了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级联转导网络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超声检查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AS斑块的稳定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关系,大部分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是由AS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1,2〕。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颈AS ( CAS )斑块的超声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金琳;王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人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老年人的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主观幸福感量表( PGC)和个体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城乡地区、患慢性病状况、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状况、月收入有关(P<0.05);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32,P=0.000)。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庞宝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优势。结果全数字化 X 线摄影对乳腺癌检出率96.74%(89/92)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84.78%(7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特点包括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韩立江;洪常华;孙德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诊胃镜检查在肝硬化出血治疗中的佳时机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肝硬化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佳时机。方法选取肝硬化出血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急诊组(180例)和非急诊组(60例),其中急诊组又分为A组(入院≤6 h行胃镜检查)60例、(入院6~12 h行胃镜检查) B组60例和C组(入院12~48 h行胃镜检查)60例,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胃镜治疗,比较各组入院后患者死亡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输血量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急诊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急诊组,A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 B组,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其他组,输血量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其他组,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急诊组,输血量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非急诊组,C组输血量显著少于非急诊组(P<0.05),B 组和 C 组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急诊胃镜检查治疗是影响肝硬化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婷;张杰伟;杜修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病人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支架植入疗法

    目的:探讨对小脑后下动脉( PICA)起端的椎动脉( VA)夹层动脉瘤老年病人采取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以保持 PICA.通的可行法。方法通过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的方法治疗具有PICA开口相关的破裂VA夹层动脉瘤。结果7例老年患者成功接受了该手术,1例患者手术失败,原因是该患者的PICA起始端过于狭窄(不得不植入两个重叠支架进行治疗)。对6例手术成功患者进行的术后血管造影术显示:其PICA通.性均为良好,手术并发症为短暂性脑干局部缺血;后续血管造影术显示,3例患者远端 VA再通,夹层动脉瘤内无血流。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动脉瘤破裂,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mRS,0-1)。结论对于与PICA开口相关且对侧VA血供良好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除了传统血管内疗法之外,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并进行VA闭塞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陈卫光;边玉松;孔繁强;李文虎;陈永安;孙书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土壤因素对中老年人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的影响

    目的:分析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之间的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4752例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表土砂砾百分率(X1)、表土粉粒百分率(X2)、表土黏粒百分率(X3)有很显著的相关性,得出中老年人血小板分布宽度回归预测方程:Y^=-3.275-0.253 X1+0.335 X2-0.145 X3+8.147 X4-0.024 X5+0.235 X6-0.144 X8-0.054X9±2.146。结论综合10项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 ArcGIS软件可绘制出我国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分布图,更加科学准确地确定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

    作者:谷琳琳;葛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现状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江川、颛桥、马桥社区的258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疾病知识:22.6%的老年 COPD 患者需要了解疾病预后及对健康的影响;②用药知识:59.6%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身用药方面的知识;③自我管理:40.8%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何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④体育锻炼:57%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⑤饮食:56.6%的老年 COPD患者需要了解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⑥戒烟:极少数老年COPD患者对戒烟的方法有需求;⑦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老年COPD患者在健康教育需求方面有差异。结论老年COPD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差异,为未来开展老年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璐;乔建歌;解薇;童亚慧;赵振华;杨青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化瘀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一氧化氮、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兔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P)-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新西兰大耳兔AS模型。测定血清NO、血浆ET-1水平。结果实验8 w末,AS兔血清ET-1显著升高,而NO显著降低(P<0.05,P<0.01)。实验16 w末,治疗组血清ET-1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O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化瘀通脉方具有较好的抗AS作用,这可能与其能有效地调节NO/ET-1平衡有关。

    作者:杨晓妮;李长生;陈超;程广清;邵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139例,健康对照者52例,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将CHD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7例,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CHD患者分为1支病变组60例、2支病变组46例、≥3支病变组3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vasp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vaspin、1,25(OH)2D3低于健康对照组, TNF-α、IL-6、IL-10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按临床类型分组:AMI组vaspin、1,25(OH)2D3低于SAP组、UAP组,TNF-α、IL-6、IL-10高于SAP组、UAP组(P<0.05);UAP组vaspin、1,25(OH)2D3低于SAP组,TNF-α、IL-10高于SAP组,(P<0.05)。将CHD 患者按照血管病变的情况分组:≥3支病变组vaspin、1,25(OH)2D3低于1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TNF-α、IL-6、IL-10、Gensini 积分高于1支病变和2支病变组(P<0.05)。2支病变组vaspin、1,25(OH)2D3低于1支病变组,(TNF)-α、(IL)-10、Gensini积分高于1支病变组,(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CHD 组血清vaspin与BMI、1,25(OH)2D3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2、0.214,P<0.05),与TNF-α、IL-6、IL-10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0.238、-0.321,P<0.05)。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组:Gensini积分与vaspin、1,25(OH)2D3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8、-0.242,P<0.05),与TNF-α、IL-6、IL-1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5、0.265、0.341,P<0.05)。结论 CHD患者具有较低浓度的vaspin,vaspin含量与炎性因子相关,与CHD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海英;杨收平;秦继宝;冯小娟;安仲武;吴兆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清IL-1β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及与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60只,前2组根据出血时间分12、24、36、48、72、120 h 6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饲养,用 Berderson 法评定大鼠神经症状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ELISA法测定IL-1β表达水平,分析大鼠血清IL-1β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12、24、36、48、72、120 h的Berderson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时间实验组Berderson评分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造模成功;实验组在12、24、36、48、72、120 h的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IL-1β表达水平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指标均在48 h达到峰值。同一时间实验组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 IL-1β水平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应尽量在48 h以内抢救,防止脑水肿形成。

    作者:朱日磊;王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广西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广西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基于社区的横断面调查。结果①广西仫佬族农村老年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得分和总分均与汉族老年人有差异( P<0.01)。②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住院情况、经济水平的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同( P<0.05)。③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女性、有慢性病、过去一年内住过院及经济水平低是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较差的影响因素。结论仫佬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汉族;影响仫佬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住院情况、经济水平等。

    作者:杨平;黄照权;石武祥;康敏刘建英;高东;麦浩;郭振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骨痂力学强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骨痂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通过卵巢摘除手术( OVX)构建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手术造成大鼠股骨中段骨折,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1周给予唑来膦酸0.1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在骨折术后第1天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用显微CT、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骨质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分析股骨结构和宏观及微观强度。结果骨折术后6 w,实验组骨小梁数( Tb.N)、骨小梁厚度( Tb.Th)、连按密度( Conn.D)、骨体积分数( BV/T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周,实验组1Tb.N、Tb.Th、Conn.D、BV/T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S/B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验组2 TB.S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 Tb.N、Conn.D、BV/TV显著低于实验组1,BS/BV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1。实验6 w和12 w,实验组骨痂大弯曲载荷和位移及骨痂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早期愈合,增加骨痂强度,并且尽早给药有助于断端骨痂恢复至更高力学强度。

    作者:马文泽;李文成;丁尔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60.5±7.3)岁,应用降纤、扩张血管、抗凝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 PAF 浓度、足背温度变化及踝肱指数变化。结果治愈15例(23.08%),显效27例(41.54%),有效20例(30.77%),无效3例(4.62%),总有效率95.38%。不同分期患者的PAF含量,2期患者明显高于1期,3期患者明显高于2期,而且治疗后PAF的含量均明显降低( P<0.01)。结论 PAF 含量可反映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严重程度及转归,对病情评估也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吕勃川;石光煜;赵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 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代谢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代谢组加用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代谢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57% vs 30%,P<0.05),LVEF 较常规组提高13.7%(0.58±0.21 vs 0.51±0.19,P<0.05), NT-proBNP较常规组降低12.2%〔(2745±1528)vs(3127±1012)ng/L,P<0.01)。代谢组6 min步行距离较常规组提高20.3%〔(496±196)vs(412±153)m,P<0.01〕。不良事件中常规组有较多再入院事件。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等治疗作用。

    作者:卢竞前;杨锋;张洲;张鸿青;熊国昌;起飞华;贾永全;郑松青;田青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PCT及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和重症组,同期其他科室治疗的48例老年非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和第8天(对照组只采集第1天)采用Brahms半定量快速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PCT、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组间比较,重症组入院第1天和第8天的PCT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中症组(P<0.05),而对照组和轻、中症组的PCT和VEGF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重症组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而轻、中症组第1天和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入院第1天的 PCT、VEGF 及 hs-CRP 水平均与 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92、0.748、0.623,P<0.05),入院第8天仅VEGF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02,P<0.05);hs-CRP的灵敏度高(100.00%),其次为VEGF(90.00%);PCT特异度高(98.18%),其次为VEGF(60.00%);整体来看,VEGF 的正确指数高(50.00%),其次为 PCT(31.52%)。结论动态检测PCT和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意义,PCT和VEGF水平(特别是 VEGF)可有效弥补 hs-CRP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诊疗中过度治疗和漏诊的缺陷。

    作者:张起;王力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30 d后,对比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生化指标、中国卒中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和疗效。结果治疗15 d和30 d后,两个组别的洼田饮水、生化指标和C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洼田饮水试验(P=0.031,P=0.021)、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49)和C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43,P=0.040),总胆固醇(TC)(P=0.025)、甘油三酯(TG)(P=0.010)、低密度脂蛋白(LDL)(P=0.049)、载脂蛋白AI(APOAI)(P=0.010)、空腹血糖(GLU)(P=0.019)和尿酸(UA)(P=0.029)显著降低,有效和总有效例数较多(P=0.021)。结论脑梗死后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真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伟;王媛博;李晓华;郭喜娟;郑春梅;姜岩;刘晶;信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脂多糖诱导胶质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对细菌脂多糖( LPS)所致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利用LPS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炎症反应。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超氧化自由基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IL-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炎性因子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LPS激活神经小胶质细胞,促进其释放超氧化自由基,诱导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大幅上调TNF-α、IL-1β、IL-8炎性因子和升高iNOS蛋白质水平( P<0.05),EGCG明显抑制超氧化自由基及上述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减轻LPS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毒性。结论 EGCG能减弱LPS引起的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作者:陈华;苗加伟;李晶;郝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 NAC)200 mg,每日3次,疗程共6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C-I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cy、hs-CRP、LDL-C水平及C-IMT厚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cy、LDL-C及Hcy是C-IM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AC能够降低MHD患者C-IMT水平,减轻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对动脉硬化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5例临床特点和预后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 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患者以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患者占72%。病程短,病情进展快,颅内压增高、肢体运动障碍症状多见。单发病灶常见,97%的病灶位于幕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主要的病理类型(84.0%)。25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单纯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4.5个月,手术切除病灶后联合全脑放疗患者的MST为22个月,术后接受基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方案的患者MST为25个月,术后联合化疗和放疗患者的MST为30个月。结论 PCN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难以诊断。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佳治疗方案为包括肿瘤切除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杨世强;李蕴潜;张忠华;熊文激;赵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鹿角胶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观察鹿角胶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脑缺血程度,大脑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过氧化物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鹿角胶给药组脑缺血程度明显减轻,梗死面积减小,神经元胞体肿胀减轻,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水平下降(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增强。结论局部脑缺血导致脑梗死过程中,鹿角胶可通过清除脑组织缺血损伤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进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作者:李辉;陈俊宇;杨擎;张慧媛;林嘉楠;刘英娜;黄连弟;黄迪;李俊玮;赵本正;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