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巢老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张杰;张静平;李树雯;王安妮;苏盼

关键词:空巢, 心理弹性, 主观幸福感( SWB), 焦虑, 抑郁
摘要: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 SWB)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自编空巢老人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和 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250名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心理弹性高分组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 P<0.01),心理弹性高分组SWB得分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1);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与 SWB 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抑郁(β=-0.805)、SWB(β=0.395)进入回归方程(F=46.754,P=0.000)。结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与焦虑抑郁情绪、SWB密切相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郑州市老年人居家替换照顾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郑州市老年人对居家替换照顾的需求现状,探讨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15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服务的因素。结果1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130份,其中89人(68.5%)愿意选择替换照顾者;选择的替换照顾人员为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护理员81人(62.3%),服务内容需求主要为日常生活照料116人(89.2%)等;影响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性别(P=0.033)、婚姻状况(P=0.028)、居住情况(P=0.006)等;服务提供方因素:服务质量87人(66.9%)、价格78人(60.0%)、专业技术61人(46.9%)等。结论老年人对居家替换照顾者的需求较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选择替换照顾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颖;裴慧丽;刘灵灵;史小艳;孔培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以及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 NO)、神经肽Y( 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2例,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加味五磨饮子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 SP、VIP、NO及 NPY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便燥结程度、排便费力程度等症状较治疗前均存在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IP、NO和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IP、NO和NPY均低于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清SP水平,抑制VIP、NO、NPY水平。

    作者:张宇翔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超声检查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AS斑块的稳定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关系,大部分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是由AS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1,2〕。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颈AS ( CAS )斑块的超声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金琳;王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DAPD组(40例)和CAP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每6个月行一次心功能的评估,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透析前、透析12个月、24个月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DAPD 组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和15.00%,而 CAPD 组分别为17.50%和35.00%,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大。两组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时 DAPD 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小于 CAPD组,DAPD左心室内径小于CAPD组(P<0.05)。24个月时D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82.50%,明显高于CAPD组55.00%(P<0.05)。 DAPD组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高于CAPD组(P<0.05)。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事件影响小。

    作者:白彝华;蒋红樱;杨敏;廖云娟;何振坤;曾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利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依据 AVFB 值大小分为低流量组( AVFB<400 ml/min,28例)、中流量组( AVFB 在400~600 ml/min,33例)和高流量组( AVFB>600 ml/min,29例)。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患者进行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期间患者高危事件及内瘘失功能发生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在透析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1个月)、透析1年后测定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结果三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流量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流量组和中流量组(P<0.05)。三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低流量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 P<0.05)。透析后,三组 CO、CI和 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流量组各指标值较低流量组、中流量组显著升高,( P<0.05),与透析前比较,中流量组、高流量组CO、CI和EF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应注意限制血流量,既要避免因血流量过低引起的内瘘功能丧失,又要防止因血流量过大所致的心力衰竭。

    作者:汤跃武;罗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对比

    目的:对比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128-SCTA)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疑似高龄冠心病患者30例。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在间隔1个月内先后接受128-SCTA以及CAG检查。对比二者的检查结果,分析128-SCTA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128-SCTA 关于血管病变例数、支数、节段的检查结果与CAG诊断结果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将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128-SCTA对疑似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80.00%。结论128-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迅速、准确地获得诊断结果,值得推广。

    作者:龙邦媛;卢小军;王庆平;李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颅内外多处血管狭窄合并闭塞的分期治疗1例并文献回顾

    目的:探讨颅内外多处血管狭窄、闭塞病变在血管重建时降低高灌注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1例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的同时存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颈内动脉极重度狭窄的病人先行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然后二期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小球囊扩张,三期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结果患者血管重建良好,症状缓解,未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结论对于颅内外多处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病人,通过多次分期治疗多血管病变,可避免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毛颖;南光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及螺内酯三联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LVEDD以及LVESD的影响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三联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 LVEF、LVEDD 以及LVESD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CHF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以及LVE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38/45);治疗后观察组6 min行走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功能分级以及HR、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三联疗法能显著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 CHF患者LVEF、LVEDD以及LVESD水平,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姚宏英;杨勇;洪涛;霍勇;杨泉;刘惠亮;王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低剂量螺旋CT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的检出率与成本分析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中的检出率与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7834例中老年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计算筛查的检出率和成本,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计算低剂量螺旋 CT在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筛查的早诊率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 EDCI),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的筛查成本。结果共纳入21462人,累积体检27834人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肺癌疑似患者32例,经气管镜肺活检确诊23例,早诊率71.88%,体检人群肺癌检出率82.63/10万(23/27834),筛查总费用为41330064元,发现1例肺癌患者的费用为1796959元(41330064/23);年龄≥65岁组的肺癌检出率均高于年龄<65组,女性肺癌总检出率为144.88/10万,高于男性肺癌总检出率的49.53/10万(χ2=6.947,P=0.008),女性各年龄组的肺癌检出率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筛查费用(2803970.2元)明显高于女性(935309.4元),以2014年中国人均GDP计算,EDCI人均122.85,男性87.39,女性35.47,男性是女性的2.46倍。结论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中,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中老年体检人群中肺癌筛查检出率,由于筛查成本过大,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寻找高危人群,再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进行肺癌的筛查。

    作者:房芳;王松;刘玉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Logistic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在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术前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模型。方法分析行手术切除的700例胃癌患者术前资料,对性别、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等10项术前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术前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模型。结果胃镜下Borrmann分型、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4项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统计学意义( P<0.01),称为“危险变量”,而病史时间、首发症状、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6项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9.3%,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根据4项“危险变量”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1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为70.4%,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全部术前资料建立的 ANN2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为75%, 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结论在术前资料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研究中,ANN诊断的准确率高于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且术前资料越多,准确率越高,有望应用于临床,帮助相关科室提高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作者:许人;石张镇;张文龙;黄元平;朱晓雪;金香;刘蕊;孙延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绝经后期女性血脂异常治疗进展

    绝经后期是指女性终一次月经之后的全部时期〔1〕。绝经后期女性由于卵巢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由此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血脂异常、骨质疏松、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血脂异常常见,发病也为隐匿。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多在体检或常规检查时发现。血脂异常是绝经后期女性罹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同时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本文对绝经后期女性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柳威;付姝菲;樊官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针对特应性皮炎瘙痒模型小鼠的止痒作用及对强啡肽、P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特应性皮炎( AD)瘙痒模型小鼠搔抓行为、脊髓强啡肽( DYN)及血清P物质( SP)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和曲池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 AD动物模型,共刺激7次。内关组和曲池组在实验第5天开始分别给予电针内关、曲池穴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小鼠搔抓次数、腹部皮损改变,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脊髓DYN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显著升高,腹部皮肤产生AD样湿疹皮损改变,脊髓内DYN及血清S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和曲池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显著降低,腹部皮损炎症略有减轻,脊髓DYN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SP水平显著降低( P<0.05);内关组和曲池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DNCB诱发的AD样瘙痒模型小鼠的止痒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脊髓中DYN的含量、抑制SP水平而介导的。

    作者:蒋丽;谢长才;黄键澎;符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睑缘色素痣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分析老年睑缘色素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老年睑缘色素痣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对照组49例行连续脉冲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种疗效的差异。结果睑缘色素痣患者男性少于女性,多为单个皮损,皮损部位多位于睑缘皮肤侧。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结痂时间〔(2.16±1.02)d〕明显低于对照组〔(5.87±1.14)d〕,观察组脱痂时间〔(6.05±1.83)d〕明显低于对照组〔(10.28±2.47)d〕(P<0.05)。观察组瘢痕形成〔5例(5.32%)〕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18.31%),观察组色素沉着〔4例(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15.49%)〕(P<0.05)。结论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老年脸缘色素痣具有结痂、脱痂时间短,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低的优点。

    作者:范鹏举;李珍;左琛琛;肖泽宁;肖荧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症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肺外效应显著。 COPD主要临床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通常呈渐进式,与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系统炎症是COPD并发部分并发症的关键环节,并且会进一步加重COPD并发症。并发症不仅加重疾病程度,损害机体功能和健康状况,而且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已成为评估COPD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就COPD主要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亮亮;颜春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农村老年人日常饮食营养调查

    目的:研究山东省济南长清区农村老年人群的营养知识了解程度、饮食习惯、膳食结构、营养与健康现况。方法选择济南市长清区某人口密集的农村,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19名进行调查及健康宣教,发放饮食营养知识手册。结果农村老年人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不够理想,高血压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存在相关性。结论农村老年人膳食营养价值不高,可能与营养知识缺乏和经济条件受限等有关,应关注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饮食,指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学屏;陈瑞鹏;邢朝云;张囡囡;郭秀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内质网应激激活剂通过上调GRP78增加肺癌A54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激活剂( TM)增加肺癌A549细胞对顺铂( DDP)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DDP和TM处理肺癌A549细胞,MTT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Cleaved Caspase-7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 DDP(0,10,20,50μmol/L)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下降;TM诱导内质网应激后,提高了DDP(20μmol/L)诱导的细胞凋亡率(55.23%±2.31%,P<0.05);同时检测到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7表达增加。结论 DDP能够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但是TM通过上调GRP78增加了肺癌A549细胞对DDP敏感性,联合应用TM和DDP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新策略。

    作者:石少敏;赵建军;赵凤芹;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土壤因素对中老年人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的影响

    目的:分析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之间的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4752例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表土砂砾百分率(X1)、表土粉粒百分率(X2)、表土黏粒百分率(X3)有很显著的相关性,得出中老年人血小板分布宽度回归预测方程:Y^=-3.275-0.253 X1+0.335 X2-0.145 X3+8.147 X4-0.024 X5+0.235 X6-0.144 X8-0.054X9±2.146。结论综合10项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 ArcGIS软件可绘制出我国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分布图,更加科学准确地确定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

    作者:谷琳琳;葛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优势。结果全数字化 X 线摄影对乳腺癌检出率96.74%(89/92)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84.78%(7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特点包括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韩立江;洪常华;孙德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人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老年人的个体因素、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主观幸福感量表( PGC)和个体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城乡地区、患慢性病状况、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状况、月收入有关(P<0.05);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32,P=0.000)。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庞宝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胃癌患者CD4+/8+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胃癌患者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选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获取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经研磨法获取肿瘤浸润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染色的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 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情况。激活Tim3信号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的方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穿孔素的能力。结果与胃癌患者外周血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1);且与胃癌患者癌旁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组织浸润 CD4+/8+T细胞表面 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激活Tim3信号后,CD 4+T细胞分泌 TNF-α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同时 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能力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组织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冯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