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及螺内酯三联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LVEDD以及LVESD的影响

姚宏英;杨勇;洪涛;霍勇;杨泉;刘惠亮;王亮

关键词:比索洛尔,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慢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研究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三联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 LVEF、LVEDD 以及LVESD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CHF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以及LVE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38/45);治疗后观察组6 min行走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功能分级以及HR、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比索洛尔、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三联疗法能显著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 CHF患者LVEF、LVEDD以及LVESD水平,且临床疗效显著。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DAPD组(40例)和CAP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每6个月行一次心功能的评估,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透析前、透析12个月、24个月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DAPD 组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和15.00%,而 CAPD 组分别为17.50%和35.00%,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大。两组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时 DAPD 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小于 CAPD组,DAPD左心室内径小于CAPD组(P<0.05)。24个月时D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82.50%,明显高于CAPD组55.00%(P<0.05)。 DAPD组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高于CAPD组(P<0.05)。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事件影响小。

    作者:白彝华;蒋红樱;杨敏;廖云娟;何振坤;曾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 NAC)200 mg,每日3次,疗程共6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C-I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cy、hs-CRP、LDL-C水平及C-IMT厚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cy、LDL-C及Hcy是C-IM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AC能够降低MHD患者C-IMT水平,减轻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对动脉硬化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紫杉醇或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紫杉醇或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食管癌,分为紫杉醇联合顺铂组(紫杉醇组)与5FU联合顺铂组(5FU组),均同步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紫杉醇组和5FU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9)。紫杉醇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2.5%,显著低于5FU组的85%(P=0.026);紫杉醇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2.5%,高于5FU组的40%( P=0.048);而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同步放化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案,近期及远期疗效与5 FU联合顺铂的同步放化疗方案相似,在减轻胃肠道反应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其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

    作者:倪明立;王玉慧;吕红琼;莫晓娟;陈志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腰椎椎间融合各术式之间的比较

    腰椎融合术用于治疗感染、外伤、畸形、退行性变和肿瘤切除术后固定。1930年,Capener等首度介绍腰椎间融合术,虽然当时存在多种椎体融合的路径和术式,但中心原则都是切除椎间盘后融合相邻的椎体。当时通过联合椎体间融合和后侧入融合实现360°融合,也称之为环状融合〔1〕。

    作者:陈海丹;符策岗;曾艳;刘扬;肖运祥;赵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青藤碱关节腔注射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及滑液内脂素及抵抗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藤碱关节腔注射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及滑液中脂肪因子内脂素及抵抗素含量的影响。方法3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和青藤碱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和青藤碱组通过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诱导膝骨关节炎模型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和青藤碱干预,5 w后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及滑液中内脂素及抵抗素含量。结果各组间血清内脂素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滑液内脂素含量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5),青藤碱组较透明质酸钠组低(P<0.05)。模型组血清及滑液中抵抗素含量较其他各组均显著升高(P<0.05),青藤碱组血清及滑液中抵抗素含量与透明质酸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藤碱膝关节腔注射可降低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滑液内脂素水平及血清、滑液中抵抗素水平。

    作者:郑洁;寇久社;王瑞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超声检查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AS斑块的稳定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关系,大部分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是由AS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1,2〕。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颈AS ( CAS )斑块的超声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金琳;王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睑缘色素痣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分析老年睑缘色素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老年睑缘色素痣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对照组49例行连续脉冲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种疗效的差异。结果睑缘色素痣患者男性少于女性,多为单个皮损,皮损部位多位于睑缘皮肤侧。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结痂时间〔(2.16±1.02)d〕明显低于对照组〔(5.87±1.14)d〕,观察组脱痂时间〔(6.05±1.83)d〕明显低于对照组〔(10.28±2.47)d〕(P<0.05)。观察组瘢痕形成〔5例(5.32%)〕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18.31%),观察组色素沉着〔4例(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15.49%)〕(P<0.05)。结论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老年脸缘色素痣具有结痂、脱痂时间短,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低的优点。

    作者:范鹏举;李珍;左琛琛;肖泽宁;肖荧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在老龄脓毒血症大鼠肺部炎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β对老龄脓毒血症大鼠模型肺部炎症、炎症指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用24月龄雄性SD大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建立脓毒血症模型,予GW5015160.25、0.75 mg/kg为低、高剂量组。分别液体复苏CLP术后大鼠,与空白对照组、单纯CLP手术组比较24、48 h死亡率,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等方法了解肺组织中PPAR-β及Akt-1、核转录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1)24 h 死亡率:单纯手术组42.1%,低剂量组10%,高剂量组20%;48 h 死亡率:单纯手术组27.3%,低剂量组16.7%,高剂量组50%。(2)RT-PCR:CLP术后24 h PPAR-β表达下调,使用GW501516后上调PPAR-β表达。 CLP手术打击可上调IL-6、NF-κB炎症因子表达量,使用GW501516后IL-6、NF-κB表达量下调,Akt-1表达量上调。(3)HE染色:CLP手术打击后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充血,GW501516处理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减轻。(4)免疫组化:使用 GW501516后肺组织中 PPAR-β阳性细胞增多。结论低剂量GW501516(0.25 mg/kg)可降低脓毒血症老龄大鼠早期死亡率,其机制与激活Akt-1、下调NF-κB有关。

    作者:曾增;周国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低剂量螺旋CT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的检出率与成本分析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中的检出率与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7834例中老年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计算筛查的检出率和成本,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计算低剂量螺旋 CT在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筛查的早诊率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 EDCI),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的筛查成本。结果共纳入21462人,累积体检27834人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肺癌疑似患者32例,经气管镜肺活检确诊23例,早诊率71.88%,体检人群肺癌检出率82.63/10万(23/27834),筛查总费用为41330064元,发现1例肺癌患者的费用为1796959元(41330064/23);年龄≥65岁组的肺癌检出率均高于年龄<65组,女性肺癌总检出率为144.88/10万,高于男性肺癌总检出率的49.53/10万(χ2=6.947,P=0.008),女性各年龄组的肺癌检出率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筛查费用(2803970.2元)明显高于女性(935309.4元),以2014年中国人均GDP计算,EDCI人均122.85,男性87.39,女性35.47,男性是女性的2.46倍。结论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中,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中老年体检人群中肺癌筛查检出率,由于筛查成本过大,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寻找高危人群,再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进行肺癌的筛查。

    作者:房芳;王松;刘玉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酶学水平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酶学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56例老年百草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老年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 CK)、CK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 LDH)、碱性磷酸酶( AST)等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中毒第1天轻度组血清 CK、CK-MB、LDH、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 CK、CK-MB、LDH、AS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血清CK、CK-MB、LDH、AST水平在第3天达峰值,但在第7天开始下降。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 CK、CK-MB、LDH、AST水平不断升高,在第7天达到峰值。第3、7天时,三组间血清 CK、CK-MB、LDH、AST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可造成老年患者心肌损害持续性加重,且心肌损害程度与百草枯中毒程度相关。

    作者:陆元兰;程云;王树洪;叶鹏;王瑜;周满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 IB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和对照者血清中25( OH)维生素D水平,将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I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BS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17.9±9.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3.2±14.7)ng/ml(P<0.05);IBS组血清25(OH)维生素 D 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均无相关性。结论 IBS患者存在血清维生素D缺乏。

    作者:于惠玲;李田阳;尹玲;王阳阳;鲁素彩;常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表达及意义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分析其关联性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价值。方法观察组选择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对照组选择2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STAT3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两组中 STAT3和 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STAT3和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均与肿瘤大径、浸润程度和病变级别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STAT3和 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组织中STAT3和CyclinD1高表达,且二者具有正向协同作用。二者异常表达均是肿瘤形成和进展的促进因素。

    作者:钟震海;石建国;刘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优势。结果全数字化 X 线摄影对乳腺癌检出率96.74%(89/92)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84.78%(7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特点包括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韩立江;洪常华;孙德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胶质瘤干细胞的内皮分化和管腔形成能力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内皮分化和形成管腔的能力。方法以含有10%胎牛血清的 DMEM 培养液培养U87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再用免疫磁珠法结合“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分离胶质瘤干细胞,先行形态学观察,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133、Nestin和GFAP表达,鉴定胶质瘤干细胞。将分离所得的胶质瘤干细胞在添加20μ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μg/ml FGF和2μ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10%DMEM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分别取培养3 d和7 d的细胞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内皮特定蛋白的表达。同时将诱导培养7 d的细胞接种于涂有Matri-gel的24孔板中,12 h和24 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结果免疫磁珠法结合“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分离出的胶质瘤细胞团呈现明显的CD133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但GFAP未显示荧光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被诱导的胶质瘤干细胞随着时间延长,CD133的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CD31和vWF表达由弱到强;Matrigel结果显示被诱导7 d的胶质瘤干细胞明显形成了完整的管腔。结论胶质瘤干细胞在内皮细胞生长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形成管腔的能力。

    作者:展涛;陈丽丽;颜彬;曹永;马志红;岳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30 d后,对比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生化指标、中国卒中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和疗效。结果治疗15 d和30 d后,两个组别的洼田饮水、生化指标和C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洼田饮水试验(P=0.031,P=0.021)、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49)和C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43,P=0.040),总胆固醇(TC)(P=0.025)、甘油三酯(TG)(P=0.010)、低密度脂蛋白(LDL)(P=0.049)、载脂蛋白AI(APOAI)(P=0.010)、空腹血糖(GLU)(P=0.019)和尿酸(UA)(P=0.029)显著降低,有效和总有效例数较多(P=0.021)。结论脑梗死后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真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伟;王媛博;李晓华;郭喜娟;郑春梅;姜岩;刘晶;信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例中老年RA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定,36条项目简明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老年RA患者生活质量与负面情绪的关系。结果156例 RA 中,SAS标准分为(47.12±7.35),有焦虑症状者51例(32.69%);SDS标准分为(52.83±8.12),有抑郁症状者79例(50.64%),其中轻度抑郁44例(28.21%),中度抑郁29例(18.59%),重度抑郁6例(3.85%);同时有焦虑、抑郁症状者29例(18.59%);与国内常模组标准分比较,RA患者SAS、SDS评分显著增高(P<0.05)。 SAS、SDS标准分均与疼痛、睡眠、饮食和疲劳四项VAS指标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健康变化呈正相关(P<0.05),而与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无关(P>0.05)。结论中老年RA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且与类风湿病情及生活质量有关。通过改善负性情绪可能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丽;石香花;孙仕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持续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灌注组和常规灌注组各42例。热灌注组接受持续热灌注化疗,常规灌注组接受常规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热灌注组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常规灌注组(66.67%,χ2=4.200,P<0.05)。热灌注组患者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的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灌注组(t=7.183~8.912,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 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灌注组(t=6.658~7.38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6.19% vs 64.29%)(χ2=1.424,P<0.05)。结论持续热灌注化疗有助于抑制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VEGF的生成,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刘扬帆;万里新;屈中玉;张永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以及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 NO)、神经肽Y( 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2例,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加味五磨饮子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 SP、VIP、NO及 NPY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便燥结程度、排便费力程度等症状较治疗前均存在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IP、NO和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IP、NO和NPY均低于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清SP水平,抑制VIP、NO、NPY水平。

    作者:张宇翔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以老年斑( SP)、神经纤维缠结( NFT)、神经元死亡为特征性病理改变,以慢性、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行为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终导致痴呆和死亡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据统计〔2〕目前约50%的70岁以上的人正承受AD的折磨。在我国,通过北京、上海等39个地区4万多名中老年人的调查〔3〕显示,55岁以上人群AD患病率接近3%,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5%。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根治AD的方法,预防是好的手段。研究证明运动可以提高脑功能,促进A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恢复。本文综述运动对AD的影响。

    作者:唐光旭;赵丽;王大涛;范江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90例住院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及肺功能指标1 s 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3、10 d PaO2、PaCO2、SaO2及 FEV1、FEV1/FVC 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 d明显改善,且组间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气促、胸闷、咳嗽、哮鸣音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 P<0.05)。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支气管哮喘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体征。

    作者:吕昊泽;刘仲祥;侯松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