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东;胡大鹏;鲍文华;孙云晖;马雪梅;李树民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E-钙黏蛋白( 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胰岛素原生长因子Ⅱ( IGF-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行肝切除的老年肝癌患者78例为肝癌组,30例同期老年体检查体者为健康组。采用 ELISA法检测健康组入选次日以及肝癌组术前、术后7、14、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肝癌组随访3年的生存情况,比较肝癌组不同预后情况患者围术期血清 EC、VEGF、 IGF-Ⅱ、TGF-β1水平,采用 Spearman 法分析老年肝癌肝切除围术期 EC、VEGF、 IGF-Ⅱ、TGF-β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 ROC)分析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血清EC、VEGF、 IGF-Ⅱ、TGF-β1水平单独和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癌组围术期血清 EC、VEGF、 IGF-Ⅱ、TGF-β1水平均升高;与术前比较,肝癌组术后7 d、14 d和28 d 的血清EC、VEGF、 IGF-Ⅱ、TGF-β1水平均降低( P<0.05)。肝癌组3年生存率为84.62%,且肝癌组存活患者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合并均低于死亡患者( P<0.05)。 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肝切除围术期EC、VEGF、 IGF-Ⅱ、TGF-β1水平与其3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 r=-0.768,-0.779,-0.841,-0.855,P<0.05)。 ROC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7 d、14 d和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均良好,其中以肝切除术后14 d的血清EC、VEGF、 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佳。结论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良好,其中以肝切除术后14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佳,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14d的血清EC、VEGF、 IGF-Ⅱ、TGF-β1可能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昭明;李祯;许丙辉;刘洋;齐双玉;李恒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真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30 d后,对比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生化指标、中国卒中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和疗效。结果治疗15 d和30 d后,两个组别的洼田饮水、生化指标和C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洼田饮水试验(P=0.031,P=0.021)、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49)和C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43,P=0.040),总胆固醇(TC)(P=0.025)、甘油三酯(TG)(P=0.010)、低密度脂蛋白(LDL)(P=0.049)、载脂蛋白AI(APOAI)(P=0.010)、空腹血糖(GLU)(P=0.019)和尿酸(UA)(P=0.029)显著降低,有效和总有效例数较多(P=0.021)。结论脑梗死后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真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伟;王媛博;李晓华;郭喜娟;郑春梅;姜岩;刘晶;信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 IB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和对照者血清中25( OH)维生素D水平,将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I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BS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17.9±9.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3.2±14.7)ng/ml(P<0.05);IBS组血清25(OH)维生素 D 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均无相关性。结论 IBS患者存在血清维生素D缺乏。
作者:于惠玲;李田阳;尹玲;王阳阳;鲁素彩;常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β对老龄脓毒血症大鼠模型肺部炎症、炎症指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用24月龄雄性SD大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建立脓毒血症模型,予GW5015160.25、0.75 mg/kg为低、高剂量组。分别液体复苏CLP术后大鼠,与空白对照组、单纯CLP手术组比较24、48 h死亡率,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等方法了解肺组织中PPAR-β及Akt-1、核转录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1)24 h 死亡率:单纯手术组42.1%,低剂量组10%,高剂量组20%;48 h 死亡率:单纯手术组27.3%,低剂量组16.7%,高剂量组50%。(2)RT-PCR:CLP术后24 h PPAR-β表达下调,使用GW501516后上调PPAR-β表达。 CLP手术打击可上调IL-6、NF-κB炎症因子表达量,使用GW501516后IL-6、NF-κB表达量下调,Akt-1表达量上调。(3)HE染色:CLP手术打击后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充血,GW501516处理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减轻。(4)免疫组化:使用 GW501516后肺组织中 PPAR-β阳性细胞增多。结论低剂量GW501516(0.25 mg/kg)可降低脓毒血症老龄大鼠早期死亡率,其机制与激活Akt-1、下调NF-κB有关。
作者:曾增;周国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血脂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西药组62例和联合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强心治疗等)相同,西药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 w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等炎症细胞因子、血脂和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 CRP、白细胞介素(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治疗前,两组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肌钙蛋白( CTn) 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RP、血脂及心肌酶水平。
作者:鲁玉明;金燕;唐艳;涂琳;沈祥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DAPD组(40例)和CAP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每6个月行一次心功能的评估,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透析前、透析12个月、24个月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DAPD 组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和15.00%,而 CAPD 组分别为17.50%和35.00%,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大。两组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时 DAPD 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小于 CAPD组,DAPD左心室内径小于CAPD组(P<0.05)。24个月时D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82.50%,明显高于CAPD组55.00%(P<0.05)。 DAPD组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高于CAPD组(P<0.05)。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事件影响小。
作者:白彝华;蒋红樱;杨敏;廖云娟;何振坤;曾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 Vit) B12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清叶酸及VitB12水平较低(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高(P<0.05)。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Hcy水平: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P<0.05)。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患者血清 Hcy水平:无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多发斑块组( 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 Hcy 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 P<0.0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Hcy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612,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 Hcy水平及颈动脉IM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Hcy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
作者:宋成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优势。结果全数字化 X 线摄影对乳腺癌检出率96.74%(89/92)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84.78%(7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特点包括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韩立江;洪常华;孙德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在休克发展进程中,微循环障碍的表现以微循环缺血和淤血为主要特征,但后果均可引起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发展为多器官损伤,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成为重症休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学者们从能量代谢障碍、过度炎症反应、氧自由基损伤、血管低反应性、凝血功能紊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休克的防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2,3〕。但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盲点,重症、难治性休克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在多种休克后器官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均存在以炎症介质级联释放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随后的代偿性抗炎因子过度释放引起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及终的混合性拮抗炎症反应综合征(MARS),成为休克导致多器官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4〕。本文综述炎症反应失衡在重症休克后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冯冬梅;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绝经后期是指女性终一次月经之后的全部时期〔1〕。绝经后期女性由于卵巢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由此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血脂异常、骨质疏松、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血脂异常常见,发病也为隐匿。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多在体检或常规检查时发现。血脂异常是绝经后期女性罹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同时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本文对绝经后期女性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柳威;付姝菲;樊官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转凝蛋白(transgelin)基因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关系。方法收集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例肠上皮化生、4例非典型增生及39例胃癌患者的胃组织,提取及纯化总RNA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 transgelin mRNA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transgelin mRNA在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分别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的4.06倍、73.11倍、13.21倍(均 P<0.05);Ⅳ期胃癌组织transgelin mRNA表达增加,是Ⅰ~Ⅱ期的2.54倍;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transgelin mRNA是无淋巴结转移组的3.35倍(均P<0.05)。结论 transgelin基因可能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促进因素。
作者:潘科;张人弘;郑娟;黄匀;张丹丹;蒙韬;吴小艳;赵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江川、颛桥、马桥社区的258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疾病知识:22.6%的老年 COPD 患者需要了解疾病预后及对健康的影响;②用药知识:59.6%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身用药方面的知识;③自我管理:40.8%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何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④体育锻炼:57%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⑤饮食:56.6%的老年 COPD患者需要了解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⑥戒烟:极少数老年COPD患者对戒烟的方法有需求;⑦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老年COPD患者在健康教育需求方面有差异。结论老年COPD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差异,为未来开展老年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璐;乔建歌;解薇;童亚慧;赵振华;杨青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以老年斑( SP)、神经纤维缠结( NFT)、神经元死亡为特征性病理改变,以慢性、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行为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终导致痴呆和死亡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据统计〔2〕目前约50%的70岁以上的人正承受AD的折磨。在我国,通过北京、上海等39个地区4万多名中老年人的调查〔3〕显示,55岁以上人群AD患病率接近3%,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5%。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根治AD的方法,预防是好的手段。研究证明运动可以提高脑功能,促进A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恢复。本文综述运动对AD的影响。
作者:唐光旭;赵丽;王大涛;范江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特应性皮炎( AD)瘙痒模型小鼠搔抓行为、脊髓强啡肽( DYN)及血清P物质( SP)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和曲池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 AD动物模型,共刺激7次。内关组和曲池组在实验第5天开始分别给予电针内关、曲池穴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小鼠搔抓次数、腹部皮损改变,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脊髓DYN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显著升高,腹部皮肤产生AD样湿疹皮损改变,脊髓内DYN及血清S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和曲池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显著降低,腹部皮损炎症略有减轻,脊髓DYN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SP水平显著降低( P<0.05);内关组和曲池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DNCB诱发的AD样瘙痒模型小鼠的止痒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脊髓中DYN的含量、抑制SP水平而介导的。
作者:蒋丽;谢长才;黄键澎;符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 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患者以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患者占72%。病程短,病情进展快,颅内压增高、肢体运动障碍症状多见。单发病灶常见,97%的病灶位于幕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主要的病理类型(84.0%)。25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单纯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4.5个月,手术切除病灶后联合全脑放疗患者的MST为22个月,术后接受基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方案的患者MST为25个月,术后联合化疗和放疗患者的MST为30个月。结论 PCN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难以诊断。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佳治疗方案为包括肿瘤切除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杨世强;李蕴潜;张忠华;熊文激;赵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与患者早期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70例,根据术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死亡与年龄、性别、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实验室检查指标( cTnT,proBNP)、发病到行PCI时间(开通时间≤2 h,开通时间>2 h)等参数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参数有cTnT、proBNP、PCI开通时间、EDV、EF,其中预测准确性高的是 proBNP、EF、cTNT及 EDV,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8.79%(截断值>3145 pg/ml,AUC=0.943,P<0.0001),100%和87.88%(截断值≤49%,AUC=0.936,P<0.0001),100%和80.30%(截断值>4.5 ng/ml,AUC=0.894,P<0.0002),100%和78.79%(截断值>148 ml,AUC=0.871,P<0.0014)。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收缩功能及构型变化与PCI术后死亡密切相关,提示超声心动图能客观、准确地预测梗死后心功能,提示临床积极干预避免 PCI术后早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有望成为有效便捷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迎春;尹小花;徐荣;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 Solitaire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病人18例( MCA闭塞9例,ICA闭塞2例,BA闭塞6例,ICA合并MCA闭塞1例)。分析即时取栓效果、术后24 h出血情况及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17例血管再通,其中有5例再通后存在明显狭窄,予支架植入及球囊扩张;1例未开通;1例术后24 h颅内出血;2例死亡,死亡病例为颈内动脉闭塞取栓后出血及大脑中动脉合并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未成功;出院90 d后MRS评分<2分的10例。结论 SolitaireAB支架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相对安全、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赵均峰;潘德旺;李闯;张宪坤;孙正伟;李志国;郑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颅内外多处血管狭窄、闭塞病变在血管重建时降低高灌注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1例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的同时存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颈内动脉极重度狭窄的病人先行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然后二期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小球囊扩张,三期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结果患者血管重建良好,症状缓解,未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结论对于颅内外多处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病人,通过多次分期治疗多血管病变,可避免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毛颖;南光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中的检出率与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7834例中老年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计算筛查的检出率和成本,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计算低剂量螺旋 CT在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筛查的早诊率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 EDCI),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的筛查成本。结果共纳入21462人,累积体检27834人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肺癌疑似患者32例,经气管镜肺活检确诊23例,早诊率71.88%,体检人群肺癌检出率82.63/10万(23/27834),筛查总费用为41330064元,发现1例肺癌患者的费用为1796959元(41330064/23);年龄≥65岁组的肺癌检出率均高于年龄<65组,女性肺癌总检出率为144.88/10万,高于男性肺癌总检出率的49.53/10万(χ2=6.947,P=0.008),女性各年龄组的肺癌检出率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筛查费用(2803970.2元)明显高于女性(935309.4元),以2014年中国人均GDP计算,EDCI人均122.85,男性87.39,女性35.47,男性是女性的2.46倍。结论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中,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中老年体检人群中肺癌筛查检出率,由于筛查成本过大,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寻找高危人群,再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进行肺癌的筛查。
作者:房芳;王松;刘玉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与老年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5196例老年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室消毒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594例)和为观察组(2602例),对照组采用紫外线灯光对空气进行照射消毒,观察组采用洁净手术室的空调净化系统对空气进行消毒;分别从手术类型、时间及性质方面比较两组患者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1型手术、2型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4 h及>4 h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手术腹部切口的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与老年腹部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存在密切关系,层流空气净化系统能够明显降低1、2型手术及急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作者:乐汉娥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