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胡光瑞;谢忠士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常规对症治疗,给予两组患者抗凝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小檗碱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并以超声监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TC、TG、LDL-C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薄,不稳定斑块减少( 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不稳定斑块减少情况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对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增强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及 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老年(年龄>65岁)患者7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治疗前后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Hcy及CRP,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24%,低于研究组的92.68%(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研究组治疗后D-二聚体、Hcy及CRP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能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 D-二聚体、Hcy及CRP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李会会;姜涛;文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栀子水提物( ZZST)和80%乙醇提取物(醇提物,ZZCT)防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 MH-FH〔盐酸二甲双胍(MH,100 mg/kg)、盐酸氟西汀(FH,10 mg/kg)联合用药〕、ZZST 低、中、高剂量(102、204、408 mg/kg)和ZZCT低、中、高剂量(73、146、292 mg/kg),连续灌胃(ig)给药21 d,1次/d,末次给药后1 h进行糖水消耗实验(SCT)、开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 FST)和血糖测试;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糖水偏爱显著降低、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OFT运动时间和站立次数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ZZST(102、204、408 mg/kg)、ZZCT(146、292 mg/kg)和MH-FH均可使以上异常指标显著改善,ZZST(204、408 mg/kg)和 ZZCT(292 mg/kg)均与 MH-FH相比无显著差异;ZZST和 ZZCT中栀子苷含量分别为206.8 mg/g和207.1 mg/g。结论栀子提取物ZZST和ZZCT均具有防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作用,且与阳性药 MH-FH作用相当;栀子苷可能为栀子防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作者:王君明;段佩利;师燕然;李晴;张月月;崔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生理性衰老过程中的职业特征。方法选用衰老评估量表( AES),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平凉、兰州3地中老年人群衰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总体衰老、各领域衰老、衰老大多数方面均以管理人士轻,重者是服务人员或农民,其次为专业人士或工人。结论不同职业人群的衰老存在一定差异。应针对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延缓衰老。
作者:胡燕;梁治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促酰化蛋白(ASP)在肥胖伴高脂血症中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 SD雄性大鼠60只,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以高脂饮食,对照组常规饮食,观察1~8 w进食量、体重和血压的变化;并在8 w后检测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处死动物取其肝脏,利用RT-PCR方法测量组织中11β-HSD1、脂蛋白酯酶(LPL)mRNA的变化,利用转染技术转染11β-HSD1 RNAi后3T3-L1脂肪细胞并与不同浓度ASP培养,以正常脂肪细胞作为对照,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活性。结果实验组食量先下降后上升,而对照组逐渐下降;实验组体重急剧上升,且大于对照组;实验组血压逐渐上升,而对照组维持一定水平;在第8周,实验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1β-HSD1 mRNA水平大于对照组,而LPL mRNA水平则相反;随着ASP溶液浓度的升高,未转染11β-HSD1 RNAi后3T3-L1脂肪细胞活力逐渐上升。而转染11β-HSD1 RNAi后3T3-L1脂肪细胞活力不变,而细胞凋亡与此相反。结论11β-HSD1是导致高脂血症和肥胖的一个有效因素,ASP通过11β-HSD1基因片段对脂肪细胞进行调节,从而影响脂类代谢。
作者:吴国琼;林梅;张雨;郭菲菲;候亚莉;邱璇;邓春地;杨艳群;袁惠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敷料与常规换药在临床整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形修复术后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18~70岁,选取年龄50~70岁的患者100例,使用功能性敷料为实验组,其余年龄18~49岁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换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使用过程中针对缓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症,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等方面的疗效,比较分析功能性敷料在整形修复患者术后换药中的优势。结果实验组在临床需要的各种情况下,无1例出现疼痛、切口渗出及感染等并发症,在缓解患者上呼吸道局部炎症、促进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优势明显。结论功能性敷料对于缓解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症、缩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抑菌护创、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岩;朱东平;顾珊菱;林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糖尿病( 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国际DM联盟预测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的DM患者可达3.24亿,其中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所以DM血管并发症是引起DM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DM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本文对DM及其血管并发症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史亦男;张楠;崔圆;金凤表;侯瑞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发病12~24 h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12~24 h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32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观察组术前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前TIMI血流3级、2级、1级、0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2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梗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发病12~24 h急性心梗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TIMI血流,降低MACE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并未增加。
作者:杨钰;王季;王云川;胡晓峰;张秀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推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发展老龄事业,壮大老龄产业,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加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江苏省体育局、省老年人体协组织4个调研组共19人,于2012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分赴13个省辖市和28个县(市、区)、35个乡镇(街道)、52个行政村、社区,对老年人体育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省市结合、全面调查与随机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交流与查看现场结合的方法,深入县、区和乡镇、社区,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共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67个,其中市级13个、县(市、区)28个、乡镇(街道)26个;参加座谈会的共963人次,其中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85人,市、县(市、区)体育局(文体局、教体局)局长和副局长104人,各市、县(市、区)老年体协负责人56人参与了调研活动〔1〕。调研组在各地现场查看了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晨晚练点、老年人体协办公场所和老年人体协组织网络、骨干队伍、健身活动等台账。
作者:费加明;刘志民;张焕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具有晨峰现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特点。方法对90例血压正常对照者及1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晨峰数值≥35 mmHg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特点分为杓型(夜间血压下降率≥10%,但<20%)与非杓型,非杓型进一步划分为浅杓型(夜间血压下降率<10%)、超杓型(夜间血压下降率≥20%)、反杓型(夜间不下降,即<0%)。结果①高血压组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者比例(62.8%)较对照组(23.3%)明显升高( P<0.05)。②晨峰高血压组内具有浅杓型(30.3%)、超杓型(25%)、反杓型(14.5%)特征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10.0%、8.9%、4.4%)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③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者比例在晨峰高血压组内(69.7%)与非晨峰高血压组(48.6%)之间相比升高(P<0.05)。④晨峰高血压组内具有浅杓型特征的患者比例(30.3%)与非晨峰组(10.8%)相比明显升高(P<0.05)。晨峰高血压组内具有超杓型(25%)、反杓型(14.5%)特征的患者比例较非晨峰组(24.3%、13.5%)高,但两者无差异( P>0.05)。结论晨峰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主要表现为浅杓型的特点。
作者:杨瑜莹;汤洪;周岩;拓步雄;谢柏梅;傅卫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高龄患者行无痛肠镜时异丙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纤维结肠镜检查术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0.5、1.0μg/kg芬太尼组(F0.5组、F1.0组)。采用血浆靶控(TCI)输注异丙酚后,3组分别予静脉注射芬太尼0、0.5、1.0μg/kg,3 min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按序贯法确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相邻的浓度梯度比值为1.2。若未出现体动反应,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梯度;出现体动反应者,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梯度,计算各组异丙酚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 EC50),半数有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50),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F0.5、F1.0组异丙酚抑制肠镜检查术诱发的体动反应的 EC50及其95%CI分别为3.08(2.78~3.42)、2.75(2.50~3.02)、2.05(1.98~2.13)μg/ml,异丙酚EC50呈递减趋势(P<0.05);AAI50及其95%CI分别为28.92(24.26~31.72)、30.95(18.79~32.67)、33.72(31.85~36.24),AAI50呈递增趋势(P<0.05)。三组中 F1.0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C组和F0.5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时,芬太尼联合异丙酚 TCI,可使异丙酚抑制体动反应的EC50降低,而复合芬太尼1μg/kg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谢文钦;高文峰;李顺元;赵桀;李杨亿;张良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的抗痴呆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旱莲草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构建痴呆模型大鼠,同时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旱莲草水提物灌胃治疗8 w。用药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酶学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反应时间延长,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 P<0.01);与模型组相比,旱莲草高剂量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显著降低(P<0.01);光镜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锥体细胞明显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结构不清楚;与模型组相比,旱莲草高剂量组锥体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细胞脱失现象较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中 SOD的活性明显降低,MDA的含量明显增多,ChAT活性明显下降,AChE活性明显增加( P<0.01);与模型组相比,旱莲草高剂量组大鼠海马中SOD的活性明显增加,MDA的含量明显减少,ChAT活性明显升高,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减少神经细胞的丢失,增加 SOD的活性,减少MDA的含量,增加 ChAT的活性,降低 AChE 的活性有关。
作者:王爱梅;耿若君;李弋;陈亚奇;未小明;张珊;张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严重者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制,肺康复的推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然而,存在于COPD患者疾病治疗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仍旧不容忽视,如吸烟、较低的药物使用率及对肺康复的忽视等〔1〕。国内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改善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证实了正确运用自我效能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2,3〕。自我效能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即在面临某一具体的活动任务时,是否相信自己或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该活动任务,它通过影响人们的选择、目标的设定、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发挥作用〔4〕,本文将自我效能与COPD的相关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何志萍;朱素翠;严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评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检查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对图像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4例患者共168支颈动脉,有124支发现斑块。糖尿病组发现58支,非糖尿病组发现66支。糖尿病易损斑块占84.48%(49/58),非糖尿病组占37.88%(25/66),糖尿病组易损斑块比非糖尿病组增加了46.60%;糖尿病组斑块大厚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5)。男性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6.22%(49/74)。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史成为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RI能够有效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较差;是否合并糖尿病、过量饮酒被认为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海燕;刘明;隋宪明;孔芳;张兆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介素( 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影响。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96例,根据不同用药随机分为观察组(阿仑膦酸钠)和对照组(碳酸钙 D3),每组48例,治疗8 w,检测治疗前后血清 IL-8、IL-10、TNF-α水平、VAS评分及股骨颈BMD,进而对疼痛状况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及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股骨颈BMD均升高(P<0.05),在治疗后8 w更加显著(P<0.01),疼痛改善更具优势(P<0.05),安全性高。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显著改善骨痛,增加骨密度,安全性高。
作者:彭文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前列甘肃地区前列腺癌的诊疗现状。方法以该地区3家省级医院2010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发病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变化、发病特点、治疗方式、随访情况的分析,总结出该地区前列腺癌的诊疗情况。结果5年来3家医院共计收治前列腺癌患者915例,年龄为38~96岁,平均71.2岁;血清 PSA 浓度<4 ng/ml 49例,4~10 ng/ml 89例,10~20 ng/ml 44例,20~100 ng/ml 317例,>100 ng/ml 416例;病理确诊患者879例,占96.1%;接受治疗患者882例,占96.4%,其中,药物内分泌治疗825例,占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93.5%。根据血PSA值及转移灶情况,属于稳定期患者约占71%,有27%的患者属于进展期。在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中,80%患者无生化或临床复发,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前列腺癌确诊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流,而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作者:李明国;李卫平;田跃军;李亚玮;杨旭凯;洪梅;王养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 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与 Western 印迹两种蛋白检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检测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癌及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①NF-κBp65在口腔正常黏膜组、口腔扁平苔藓组、口腔鳞癌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逐渐增强(P<0.01)。②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均存在过度表达,且无显著差异(P=1.00)。结论 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均过度表达,NF-κBp65可能参与介导了癌前状态———口腔扁平苔藓组织转化成口腔鳞癌的过程。
作者:李成;张庆;张艺林;赵桂治;李国凯;乔慧;漆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明确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因腰椎骨折行减压内固定术患者15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椎间盘组织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COX)-2及前列腺素(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间盘组织内白细胞介素(IL)-6及 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0±1.6)分。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椎间盘组织内 COX-2(r=0.880,P<0.01)、PGE2(r=0.689,P<0.01)、IL-6(r=0.952,P<0.01)及IL-1β(r=0.877,P<0.01)水平与术前VAS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内促炎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徐志国;侯勇;张沿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52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26例,分别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 d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及术后死亡率。结果手术治疗21 d 后,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开颅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1、3、5 d血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逐渐减少(P<0.05),微创组血肿量均显著少于同期开颅组(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朝平;吴杰;周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