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曼;夏瑞祥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46例发病7 d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及洛桑卒中预后评分( AS-TRAL),脑电监测DTABR,ASL测量梗死区即感兴趣区(ROI)的CBF-ROI及对侧镜像区(ROM)的CBF-ROM,计算CBF-ROI/CBF-ROM得到相对脑血流量( rCBF),随访发病28 d的Barthel指数( BI),分析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BI>60分35例,≤60分11例。预后不良组的女性比例较高,梗死体积、入院 NIHSS评分、ASTRLA评分、DTABR患/健侧增加,CBF、rCBF值减少。 Barthel指数与入院NIHSS评分、ASTRAL评分、梗死体积、DTABR患/健侧均呈负相关( r=-0.862,P=0.000;r=-0.772,P=0.000;r=-0.520,P=0.000;r=-0.414,P=0.004),与CBF-ROI、rCBF呈正相关(r=0.331,P=0.025;r=0.538,P=0.000)。 DTABR 患/健侧与 rCBF 呈负相关(r=-0.302,P=0.044)。入院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是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NIHSS 评分、DTABR 患/健侧越高预后越差。入院 NIHSS 评分8分,DTABR 患/健侧1.159是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好的界值。结论入院NIHSS评分联合定量脑电图DTABR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
作者:车春晖;阮杏林;林寿;金魏笑凡;黄华品;陆剑平;林霖;林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大鼠 A10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及CSE组,其中CSE组给予5%CSE处理24 h,应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两组VSMC的迁移能力;应用RT-PCR 和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两组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结果 CSE组VSMC迁移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同时CSE组OPN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CSE能够促进大鼠VSMC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OPN表达有关。
作者:屈宝泽;游陆;刘奇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样本调查方法,自制高血压健康行为改变信息采集表,进行社区及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改变率为86.5%;有行为改变者认为精神紧张可能是影响血压的因素;有行为改变者主动控制情绪的比例、控制体重、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或家人的健康重视的比例均高于无行为改变者;有行为改变者在得知自己血压过高后仍吸烟的比例低于无行为改变者。结论加强对无健康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态度重视自己的健康。
作者:周罗晶;欧爱华;陶立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后才能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其健康水平〔1,2〕。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人慢性病发生及急救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现状。
作者:石雪;李淑杏;陈长香;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缺血性脑卒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为有效的治疗方案〔2〕,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缺血半暗带,大限度恢复局部脑组织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避免不可逆性损伤现象的发生〔3,4〕。本研究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魏秀娥;朱本亮;陶中海;杨森;龚爱平;王虎;刘海艳;肖利杰;张俊;吕尤;许静;胡玉婷;杨华;王兰琴;付家亮;荣良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1例,94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眼。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视力及前房情况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燕;常英霞;王国强;丁颖;宋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本文探讨有关衰老综合征群〔1~7〕衰老相关疾病群及抗衰老医学〔8~14〕与老年病防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作者:俞卓伟;马永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24 h和72 h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环氧化酶(COX)-1和COX-2的分布及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作右侧局部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或72 h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溶媒组、阿司匹林(50 mg/kg)组和罗非昔布2 mg/kg组。 TTC染色法观察脑损伤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 CaN 、COX-1和 COX-2表达,高倍视野(×400)计数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结果①与CI/RI 24 h相比,CI/RI 72 h脑损伤面积减小,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CaN表达:CI/RI 24 h和72 h,CaN表达减少;阿司匹林明显提高两个时间点的表达,而罗非昔布没有明显效果。③COX-1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1表达没有明显变化,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对其没有明显影响。④COX-2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2表达明显增强,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明显降低其表达,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CaN、COX-1和COX-2在脑组织的阳性表达无明显一致性;CaN可能是阿司匹林神经保护作用的新靶点。
作者:孙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IL)-3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 RA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观察或检测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 RF)和IL-37水平及IL-37 mRNA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分析血清IL-37水平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DAS2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CRP、ESR、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这3项实验室指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37水平、IL-37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血清IL-37水平与以上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37与 RA的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其在RA病程进展过程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作者:孙淑银;王颖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成功老龄化( S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尽管他们年事已高但认知功能良好、身心健康的一种状态〔1〕。 Reichstadt等〔2〕质性研究发现,老年人群将SA视为自我接受、满意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Montross等〔3〕通过对SA主客观评定结果间的比较发现,尽管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和部分能力丧失的情况,他们依旧将自己视为SA人群。本研究建立在文化差异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手段,深入了解我国高龄老人对SA的看法。
作者:任立山;骆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7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手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Frankel评分与 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84%(14/37),显著高于观察组(13.16%,5/38)(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志国;罗俊普;吴一凡;熊颖杰;白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截断型载脂蛋白(Apo)E对神经元中tau蛋白和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 pEGFP-T-ApoE4,培养小鼠成神经瘤细胞系,并将pEGFP、pEGFP-ApoE4和pEGFP-T-ApoE4质粒转染 N2a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转染细胞内磷酸化tau蛋白和神经细丝含量。结果不同质粒转染组N2a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明显不同,pEGFP-T-ApoE4组>pEGFP-ApoE4组>pEGFP-C3组(P<0.05);不同质粒转染组N2a细胞中磷酸化神经细丝表达不同,pEGFP-T-ApoE4组>pEGFP-ApoE4组>pEGFP-C3组(P<0.05)。结论截断型ApoE能够促进N2a细胞tau蛋白和神经细丝磷酸化,推测其可能是增加阿尔茨海默病( AD)患病风险及促进病程进展的原因之一。
作者:董翔;常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218例,按照透析方式的不同分成血液透析组(n=143)和腹膜透析组(n=75),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血液透析组情绪状态、社交能力、生理疼痛程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 P<0.05);两组是否患有原发性糖尿病及是否失业均会对 SF-36总分及各项指标得分有显著影响( P<0.05);经多元回归统计,透析方法、原发性糖尿病、失业、文化程度是透析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的综合疗效高于血液透析,糖尿病及失业可以影响其生存质量。
作者:何川鄂;杨林;贾中尉;朱平;黄倩;张祥文;夏敬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心室重构的逆转作用及分子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心室重构( VR)模型,观察氯沙坦对VR影响;通过HE染色、Masson特染、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氯沙坦对心肌形态学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及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KCα)表达的影响。结果 Iso能显著升高心脏重量(HW)/体重(BW)、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右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期右室后壁厚度(LVPWs)、心肌纤维直径(MFD),氯沙坦通过降低上述各指标对抗Iso诱导的VR;Iso能升高尾动脉血压,降低心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速率(FS);氯沙坦能降低尾动脉血压,提高 EF和 FS 水平,从而减轻VR。结论 Iso通过提高p-PKCα和TGF-β1的表达诱导VR,氯沙坦通过抑制p-PKCα和TGF-β1的表达逆转VR。
作者:于敏;于杜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 ARE)信号通路对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假手术组4只,模型组56只。模型组分为A组和B组:A组于手术前24 h腹腔注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O)50 mg/kg(5 mg/ml),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后神经行为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细胞凋亡率。比较A组和B组不同时刻(术后1、3、6、12、24 h,3、7 d)的单核细胞血红素氧合酶( HO)-1、醌氧化还原酶( NQO)1、谷胱甘肽( GSH)和活性氧( ROS)水平。结果各组神经行为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不同时刻的HO-1、NQO1、 GSH和 RO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ARE通路主要通过上调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发挥对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薛毅辉;陈富勇;吴赞艺;王灯亮;葛洪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并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二尖瓣峰大流速值( E)/A峰大流速( A)将研究组患者分组,比较各组血清H-FABP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FAB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 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 LVEDd的增加,患者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E/A≤1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E/A>1组( 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H-FABP水平与 LVEF和 E/A呈负相关( P<0.05),与 LVEDd 呈正相关(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水平明显增加,且早期显著升高;H-FAB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LVEDd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与E/A也有关。
作者:涂芊茜;赵宁;徐淼;张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受体基因启动子-183A/G(rs4845617)和外显子9Asp358Ala(rs8192284 A/C)多态性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肥胖组268例,对照组219例,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法分析 IL-6受体基因型,并进行临床生化检测。结果对照组Asp358Ala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AA 28%、AC 45%、CC 27%、A 52%、C 48%,肥胖组相应为43%、46%、11%、66%、34%,肥胖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183A/G 三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肥胖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809倍(P<0.01)。结论 IL-6受体基因 Asp358Ala 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肥胖相关。
作者:张明;王春萍;刘一帆;张涛;马芙蓉;田林红;何丽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可溶性CD40L(sCD40L)和 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2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实验组(n=62)。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血脂、血清sCD40L及BN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期末直径(LVE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且实验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D40L、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D40L与TC水平、BNP水平呈正相关(r=0.481,r=0.537;均P<0.01),与 LVEF呈负相关(r=-0.591,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血清sCD40L、BNP水平、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疗效显著。推荐采用血清sCD40L水平早期诊断CHF。
作者:陆治平;黄进;李益民;刘剑南;严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联合检测90例胃腺癌组织及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织 E-选择素蛋白及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 P>0.05)。结论 E-选择素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为评估胃腺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闯;石建芹;刘继微;齐洁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乐观、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的相关性及失能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438名老年人,运用乐观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孤独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96%的老年人孤独感处在中等及其以上水平,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失能老年人;老年人乐观、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性负相关,乐观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性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在乐观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是否失能在老年人的乐观、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结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在乐观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是否失能在老年人的乐观、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
作者:张岩;周炎根;雷婷婷;王芳;杨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