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慢性病发生及急救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现状

石雪;李淑杏;陈长香;张敏

关键词:慢性病, 急救, 卫生保健知识
摘要: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后才能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其健康水平〔1,2〕。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人慢性病发生及急救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现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和顺铂对KYSE15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杉醇和顺铂对KYSE150细胞增殖与凋亡。方法用划痕实验检测紫杉醇和顺铂对 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MT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紫杉醇和顺铂对 KYSE150细胞中 Bax、Bcl-2和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紫杉醇和顺铂明显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降低其迁移能力( P<0.05),且两药有协同抑制作用。紫杉醇和顺铂降低 KYSE150细胞中 Bcl-2蛋白的表达,增强 Bax 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紫杉醇和顺铂对KYSE150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与Bax、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异常相关。

    作者:马永臻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20s Proteasome的表达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20s Proteasome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法及荧光标记蛋白质底物法检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20 s Proteasome的表达及酶活性变化。结果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及核硬度的增加,20s Proteasome的表达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20s Proteasome与晶状体混浊程度相关。

    作者:李卉;田蕊;吴怡;王陆飞;窦文文;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探讨衰老综合征群与抗衰老医学的重要性

    本文探讨有关衰老综合征群〔1~7〕衰老相关疾病群及抗衰老医学〔8~14〕与老年病防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作者:俞卓伟;马永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清白细胞介素-3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IL)-3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 RA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观察或检测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 RF)和IL-37水平及IL-37 mRNA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分析血清IL-37水平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DAS2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CRP、ESR、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这3项实验室指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37水平、IL-37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血清IL-37水平与以上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37与 RA的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其在RA病程进展过程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作者:孙淑银;王颖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氯沙坦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心室重构的逆转作用及分子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心室重构( VR)模型,观察氯沙坦对VR影响;通过HE染色、Masson特染、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氯沙坦对心肌形态学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及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KCα)表达的影响。结果 Iso能显著升高心脏重量(HW)/体重(BW)、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右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期右室后壁厚度(LVPWs)、心肌纤维直径(MFD),氯沙坦通过降低上述各指标对抗Iso诱导的VR;Iso能升高尾动脉血压,降低心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速率(FS);氯沙坦能降低尾动脉血压,提高 EF和 FS 水平,从而减轻VR。结论 Iso通过提高p-PKCα和TGF-β1的表达诱导VR,氯沙坦通过抑制p-PKCα和TGF-β1的表达逆转VR。

    作者:于敏;于杜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物电阻抗法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BIA)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50例老年 MHD患者为MHD组,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I组(BMI<18.5 kg/m2)14例,Ⅱ组(BMI 18.5~23.9 kg/m2)27例、Ⅲ组(BMI≥24 kg/m2)9例,同期随机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BIA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的生物电阻抗指标,包括BMI、脂肪质量( FM)、非脂肪量( FFM)以及体脂肪率( Fat%)。结果MHD组男性和女性的BMI、FM、FFM以及Fat%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且两组男性的 FM和 Fat%水平均低于女性,FFM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Ⅱ组和Ⅲ组的BMI、FM、FFM以及Fat%水平高于Ⅰ组,并且Ⅲ组高于Ⅱ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FM、FFM、Fat%呈正相关(r=0.537、0.517、0.492;P<0.05);FM 与 FFM 呈负相关(r=-0.793;P<0.05),与 Fat%呈正相关(r=0.581;P<0.05),FFM 与 Fat%呈负相关(r=-0.722;P<0.05)。结论 BIA法评估老年MHD患者营养状态具有准确、快捷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明;穆立芹;孙利军;张晓伟;刘小英;李增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白细胞不升高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白细胞( WBC)不升高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763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WBC不升高与WBC升高CAP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心脑血管病、重度COPD与胃肠疾病是WBC不升高CAP的独立危险因素。 WBC不升高组与WBC升高组发病季节均以夏季较高(P>0.05);两组均以男性发病率较高(P<0.05);发病年龄两组均以成年段为高(P>0.05);WBC不升高组前3个月使用抗菌药物比率明显低于WBC升高组(P<0.001)。 WBC不升高组发热、呼吸急促、呼吸≥30次/min、心率≥120次/min与肺部湿性啰音均较WBC升高组显著低(P<0.01),并发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征与胸腔积液较WBC升高组低(P<0.05)。 WBC不升高组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较 WBC 升高组显著低( P<0.05)。 WBC 不升高组病原学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 WBC 升高组( P<0.05), WBC不升高组培养G-菌菌株比率较WBC升高组高(P<0.05),培养真菌菌株比率较WBC升高组低(P<0.05)。贵州地区WBC不升高CAP常见致病菌:卡他莫拉菌、草绿色链球菌及产气肠杆菌等七种G-细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WBC 不升高组使用机械通气低于 WBC 升高组(P<0.01)。结论 WBC不升高CAP有独立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头孢类抗菌药物可作为贵州地区WBC不升高CAP患者的经验性治疗。

    作者:周忠;陈佳;谢小馨;雷毅娜;关键;沈剑;龙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吸烟对中老年人癌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归因分析

    目的:通过定量计算吸烟导致中老年人癌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疾病负担来评估中国2007年吸烟导致的累积健康危害。方法采用间接法,依据当地流行病学证据和国家生命登记数据计算癌症和COPD归因于吸烟的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s)。结果中国2007年因吸烟导致的中老年癌症和 COPD 死亡数为203922~234415人,并造成242万~279万年寿命损失,其中中老年男性死亡占28.6%,女性占3.8%,城市和农村无差异。2007年中国中老年人中归因于吸烟的癌症和COPD死亡率为21.2%。结论吸烟导致的癌症和COPD负担在中国非常严峻,影响到人群期望寿命,其造成严重的累积危害预示吸烟导致的健康问题在中国非常突出,控烟措施势在必行。

    作者:徐刚;鄢艳兰;黄久玲;刘世炜;陈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白芍七物颗粒剂对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芍七物颗粒剂对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增高( 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肠黏膜征象积分与中医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3例(7.69%),研究组未见肝功能异常,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白芍七物颗粒剂可能通过降低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FN-γ、TNF-α、IL-8水平,显著改善临床疗效与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杨周雨;何永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川芎嗪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细胞周期蛋白E、P2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 TMP)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E、P2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海马区注入β淀粉样蛋白( Aβ)1~42制作AD模型。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CyclinE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低、高剂量TMP组均能改善 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P<0.05),下调大鼠海马CyclinE蛋白表达(P<0.05),上调P21蛋白表达( P<0.05)。低、高剂量TM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TMP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调CyclinE 蛋白和上调 P21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尹淑杰;张涛;荣光影;宋庆娇;汪悦;柳朝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大鼠 A10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及CSE组,其中CSE组给予5%CSE处理24 h,应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两组VSMC的迁移能力;应用RT-PCR 和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两组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结果 CSE组VSMC迁移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同时CSE组OPN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CSE能够促进大鼠VSMC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OPN表达有关。

    作者:屈宝泽;游陆;刘奇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7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手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Frankel评分与 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84%(14/37),显著高于观察组(13.16%,5/38)(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志国;罗俊普;吴一凡;熊颖杰;白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持续性无创正压通气和高频正压通气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持续性无创正压通气(NCPAP)和高频正压通气(HFPPV)在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行胸腔镜手术的127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及术后采用的通气方式分为NCPAP组(65例)和HFPPV组(62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心率( HR)、呼吸频率、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3天NCPAP组患者HR、呼吸频率及PaCO2均显著低于HFPPV组,而PaO2、FEV1、肺活量则显著高于HFPPV组(P<0.05)。 NCPAP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HFPPV组(P<0.05)。结论 NCPAP在老年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时应用对患者术后通气状况的改善显著优于HFPPV,且能提高患者术后临床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华;李蕾;李伟;宁晓辉;李志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并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二尖瓣峰大流速值( E)/A峰大流速( A)将研究组患者分组,比较各组血清H-FABP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FAB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 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 LVEDd的增加,患者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E/A≤1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E/A>1组( 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H-FABP水平与 LVEF和 E/A呈负相关( P<0.05),与 LVEDd 呈正相关(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水平明显增加,且早期显著升高;H-FAB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LVEDd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与E/A也有关。

    作者:涂芊茜;赵宁;徐淼;张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屈曲假体与普通假体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高屈曲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 NexGen-LPS-Flex)及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 NexGen-LPS)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5膝),其中高屈曲假体组(LPS-Flex组)33例(42个膝关节),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组(LPS组)34例(43个膝关节)。术后1 w~5年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测定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WOMAC健康调查表及KSS膝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结果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除末次随访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假体位置正常,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见明显透亮带。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NexGen-LPS-Flex与NexGen-LPS相比,在改善患者疼痛、恢复行走功能以及手术并发症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 LPS-FLEX 组膝关节屈曲功能优于LPS组。

    作者:王瀚仪;孙立;田晓滨;杨军阳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氟马西尼改善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效果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改善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8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64):对照组(C组)和氟马西尼组(F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用静脉复合麻醉。 F组在手术结束后静注0.3 mg氟马西尼,C组不用氟马西尼,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6、24 h接受神经心理测试,记录测试结果。结果①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度唤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在恢复室滞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4 h后逐渐恢复,给予氟马西尼后1、6 h患者 MoCA评分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简单计算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 C 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给予氟马西尼可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早期认知功能,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李艳;刘玉伶;宋莺春;于铁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ADL)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某家医院125名年龄≥60岁的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健康状况及ADL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能完全独立( ADL评分为100分)的维持率,男为24.10%,女为40.40%,女性住院老年病人的完全独立能力要比男性好(χ2=16.54,P<0.001);男女老年住院病人中还有重度功能障碍,男36.20%,女16.70%;差异显著(χ2=20.74,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为ADL的危险因素。10个 ADL 评价项目中,上下楼梯困难者所占比例高。结论住院老年病人应配备专门的照理人员,大限度地减少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的困难,进一步提高住院老年病人的ADL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俊良;张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1〕,其中鳞状细胞癌占90%~95%,早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 )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60%,但对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患者而言,姑息性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对化疗耐受的进展期患者生存时间则降至3~6个月〔2〕。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与手术、放化疗和基因治疗并重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近年来多种靶向性药物已被批准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免疫治疗在HNSCC的研究中还是相对缓慢的〔3〕。西妥昔单抗是先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HNSCC的药物〔4〕,目前还有其他抗体治疗、肿瘤疫苗、细胞因子及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等也在HNSCC中逐步展开了Ⅰ~Ⅲ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方案在HNSCC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丹;齐欣萌;刘岩;金春顺;赵雪;连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T1031C多态性位点及血清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120例,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两组 TNF-αT1031C多态的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结果病例组TNF-αT1031C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TNF-αT1031C的各基因型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 Logistic 回归校正性别、年龄、吸烟、血糖、血压等因素后, TNF-αT1031C的CC基因型脑梗死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3.671,95%CI:10.26~13.135,P=0.046)。病例组 TNF-α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TNF-αT1031C各基因型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NF-α基因 T1031C的CC基因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刘丹;张伟;孙洪英;董向力;王贵喜;贾璐;李新辉;张佳;杨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 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以骨质增生、关节肿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及滑液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终致残。 OA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生物性因素与机械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的形成、稳定及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TGF-β信号分子刺激软骨的形成,维持软骨基质更新,抑制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阻断软骨基质钙化、血管入侵、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化。在这些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TGF-β信号通路及其在OA中的调节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张玉笛;钟玉;周凌云;李荣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