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淑杰;张涛;荣光影;宋庆娇;汪悦;柳朝阳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通过在细胞内与三磷酸腺苷竞争结合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化部分,抑制磷酸化反应,阻止向下游传达增殖信号,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基础研究及临床实验均显示 EGFR-TKI 可部分透过血脑屏障〔1〕,将其应用于脑转移癌的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EGFR基因突变曾被证实在多步致癌过程中就已形成且可能与转移到脑有关〔2〕,相关研究证实 EGFR 基因突变对于NSCLC脑转移有预测价值, Li 等〔3〕回顾性分析110例晚期NSCLC患者,发现原发肿瘤发生脑转移者较未发生转移者EG-FR突变率高。 Eichler等〔4〕发现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较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更易发生脑转移。 Berger等〔5〕研究发现经EGFR-TKI治疗的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更高,中位随访27个月后,脑转移发生率仍高达43%。推测原因可能是 TKI对颅外病灶的控制率更高,使脑转移的风险累积。然而,大多数研究则证明 EGFR-TKI 治疗上具有积极疗效,例如 Heon等〔6〕观察了100例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中接受EGFR-TKI治疗后发生脑转移风险要明显低于未选择该治疗的患者,另一项研究同样证明了接受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脑转移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接受标准化疗者〔7〕。总之,目前对于EGFR突变与脑转移之间的关系尚无明确的定论,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去证实。
作者:孙文宇;马克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通过自制的社区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认知问卷以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F-36量表),对长春市435名社区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及生存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市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在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得分分别为(23.43±4.296)分、(22.22±4.648)分、(9.47±3.879)分;总体生存质量处于良、中、差者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9.4%、68.7%、1.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检频度,是否知道血压、是否患有慢性病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与生存质量存在正相关(r=0.247,P=0.000)。结论提高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祝燕;梁丽梅;黄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患者不同尿流改道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84例老年膀胱癌患者均接受全膀胱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尿流改道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回肠膀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与原位新膀胱术比较,回肠膀胱术的操作更简单,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更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温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光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3例136眼老年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术后随访1年,视力提高45眼(33.1%),不变75眼(55.1%),下降16眼(11.7%),总有效率88.2%。术后2 w~1个月内激光治疗,效果明显。结论白内障术后合理及时地进行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DR进展,改善视功能,稳定视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静;张剑虹;沈璐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定量计算吸烟导致中老年人癌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疾病负担来评估中国2007年吸烟导致的累积健康危害。方法采用间接法,依据当地流行病学证据和国家生命登记数据计算癌症和COPD归因于吸烟的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s)。结果中国2007年因吸烟导致的中老年癌症和 COPD 死亡数为203922~234415人,并造成242万~279万年寿命损失,其中中老年男性死亡占28.6%,女性占3.8%,城市和农村无差异。2007年中国中老年人中归因于吸烟的癌症和COPD死亡率为21.2%。结论吸烟导致的癌症和COPD负担在中国非常严峻,影响到人群期望寿命,其造成严重的累积危害预示吸烟导致的健康问题在中国非常突出,控烟措施势在必行。
作者:徐刚;鄢艳兰;黄久玲;刘世炜;陈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对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宁痫颗粒组、卡马西平组以及联合组,采用海马CA3局部注射海人酸方法制作大鼠癫痫模型,造模后用苯妥英钠灌胃14 d 对模型进行筛选。继续饲养2 w后股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β、IL-6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宁痫颗粒组和卡马西平组中三种因子表达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中 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下降显著(P<0.05)。结论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比两药单用效果突出。推测两药可能通过协同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进而阻断癫痫发作,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
作者:薛韬;仝秀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老年T2期肾细胞癌对免疫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T2期肾细胞癌患者60例,其中32例行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28例行传统手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免疫功能指标与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52±2.36)h、(3.25±0.5)d,明显短于对照组(21.25±3.25)h、(10.25±2.25)d,术中出血量为(112.46±14.82)ml,少于对照组的(130.85±17.96)ml(P<0.05)。②观察组术后第1、3天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第1、3天血清β-内啡肽(EP)、胰高血糖素、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老年T2期肾细胞癌微创优势显著,有助于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
作者:王勇;平锋锋;宣枫;黄兴;周洪益;王志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民族高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西北某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统计各民族CAS患病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个民族511例样本中,汉族CAS患病率高(69.46%),其次为回族(67.86%)和藏族(60.00%)、蒙古族(50.00%)、裕固族(40.00%)、满族(37.50%)和东乡族(33.33%)。CAS组与非CAS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差异显著(P<0.05),而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北某高校汉族中老年教师CAS患病率较高,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可能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晓霞;刘丽江;万巧英;闵翠莲;高静;张银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20s Proteasome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法及荧光标记蛋白质底物法检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20 s Proteasome的表达及酶活性变化。结果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及核硬度的增加,20s Proteasome的表达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20s Proteasome与晶状体混浊程度相关。
作者:李卉;田蕊;吴怡;王陆飞;窦文文;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硫辛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肌电图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和对照组(75.0%)无差异(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李斐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5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进行基础治疗后,观察组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后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39/78)、93.59%(73/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7%(24/78)、82.05%(64/78)。两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和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对神经功能、抑郁症状以及生活状况均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刘艳明;陈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缺血性脑卒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为有效的治疗方案〔2〕,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缺血半暗带,大限度恢复局部脑组织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避免不可逆性损伤现象的发生〔3,4〕。本研究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魏秀娥;朱本亮;陶中海;杨森;龚爱平;王虎;刘海艳;肖利杰;张俊;吕尤;许静;胡玉婷;杨华;王兰琴;付家亮;荣良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血管紧张素( 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 Wistar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行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加入15%小牛血清DEME培养液)、AngⅡ组(15%小牛血清DEME培养液+1×10-6 mol/L AngⅡ),替米沙坦组(TE组,在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0μmol/L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 AM组,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μmol/L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 TE+AM 组),在 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0μmol/L 替米沙坦+1μmol/L氨氯地平),每组3份。观察各组细胞不同时期增殖情况及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在S期时增殖率较高,而在G0/G1期、G2/M期时增殖率下降(P<0.05),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p2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相比,TE组、AM组及TE+AM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在 S 期时增殖率显著下降,而在 G0/G1期、G2/M 期时增殖率升高(P<0.05), 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p2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P<0.05),其中 TE+AM 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在 G0/G1期、G2/M 期增殖较 TE 组、AM 组显著,而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p27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TE组、AM组。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其可能机制与抑制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及p27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马香芹;刘芳;卢泽恺;赵汴霞;赵娜;马莉;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与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关系及其 ADL的丧失率。方法采ADL量表对唐山市社区15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唐山社区老年人躯体ADL丧失率19.5%,工具性ADL丧失率33.5%, ADL总丧失率达35.14%,患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的老年人ADL丧失率显著高(P<0.05)。且3种常见慢性病老年人ADL丧失率由高到低占据前5项的依次为乘公共汽车,处理自己的财物,梳头、刷牙等,做家务,做饭菜,主要为工具性ADL的丧失。结论患慢性病的老年人 ADL丧失率高,自理能力差,提示应加强老年慢病管理,尤其是改善其工具性ADL,提高慢病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丽娜;陈长香;李建民;成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暗示疗法与认知疗法对老年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PSPD)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患者分别接受暗示心理治疗(暗示组),躯体意念引导式暗示心理治疗(认知组),分别在6个时间点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患者进行疼痛与焦虑评估。结果住院期间两组的时间交互效应无差异(P>0.05),出院后两组时间交互效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暗示组疼痛值趋于稳定低值,而认知组疼痛程度呈上升趋势,出院6个月时暗示组复发率低于认知组(P<0.05)。结论躯体意念引导式暗示疗法对老年 PSPD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更好的长期效应,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维持疗效、预防复发较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有一定优势。
作者:常国胜;倪居;张瑞星;苏连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本文探讨有关衰老综合征群〔1~7〕衰老相关疾病群及抗衰老医学〔8~14〕与老年病防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作者:俞卓伟;马永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研究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68例,将骨密度( BMD) T-Score≤-2.5作为双膦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膦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患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二者差异显著(χ2=9.27,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218 vs 131)d,二者差异显著(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经老年NSCLC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作者:杜宝昌;刘军;王帅兵;齐秀恒;邹庆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2011年的1.85亿上升到4.83亿,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预测值多出5200万〔1〕。老龄化所引起的医疗费用激增问题,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而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经济基础和医疗条件远不能满足老龄人口对医疗保障的需求。目前,医疗支出已成为继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居民消费〔2〕。因此,理清老年医疗费增长的内、外因素对于有效调控过度医疗支出,制定缓解方案,提高国民公共健康意识,降低国家财政支出,减少个人经济负担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梁思雨;杨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老年人生命意义问卷、宽恕特质量表( TFS)和孤独感量表(UCLA),通过方便取样与入户访问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福州和厦门地区2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7份。结果①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苦难认知、主动追寻、被动接纳)与宽恕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宽恕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7%。结论老年人生命意义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且部分是通过宽恕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对提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作者:蒋怀滨;张斌;王超;李子璇;陈艳;李丹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社会活动参与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量表简表( CES-D10)测量农村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利用列联方法分析社会活动参与对其抑郁发生的作用。结果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率不高;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越有助于降低其抑郁发生概率;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会使得抑郁发生的可能性大大下降;比较其他不同类别的老年人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即参与社会活动后有助于降低抑郁发生的可能性。结论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抑郁发生有抑制作用。要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区社会活动;社区要经常组织各种精神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作者:张冲;张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