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张剑虹;沈璐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 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2例老年肺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贫血情况、体重、慢性疾病、肺基础病、吸烟史、术前气道准备时间、肺功能、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行单因素分析并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的92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出现PPCs,发生率为28.26%。经筛选后发现:年龄≥70岁、血清白蛋白<40 g/L、贫血、超重、患有糖尿病、原有肺部基础疾病、有吸烟史、FEV1%<70%、术前准备时间<5 d、开胸手术、切除范围≥1个肺叶、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100 ml是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PC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70岁、贫血、超重、吸烟史、FEV1%降低、开胸手术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对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分层干预可以减少PPCs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高宝;杨志广;刘韵鹏;张鹏;刘行;钱本鑫;邵国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利多卡因对QT间期( QTc)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全麻诱导时,利多卡因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气管内喷雾和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使用依托咪酯0.3 mg/kg和芬太尼15μg/kg进行诱导。在麻醉诱导及插管前后不同时间点记录心电图( EC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在T4、T5时刻能有效抑制喉镜置入插管过程血压、心率的升高(P<0.05);在T3~T6时刻利多卡因能抑制 QTc的延长(P<0.05)。结论应用利多卡因能够减轻喉镜和气管插管所导致校正的QTc延长,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李国利;王暐滕;金亮;李福龙;刘军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 WBC)和C反应蛋白( CRP)两项指标与临终老年患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分析WBC、CRP这两项检测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和单独细菌感染组间WBC、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而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单独细菌感染、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单独细菌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组间比较WBC、CRP,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终老年患者的 WBC、CRP与念珠菌、细菌感染均有相关性;念珠菌感染后,WBC、CRP增高幅度与是否细菌联合感染无相关性。
作者:施彦臻;张钧;谢鑫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ADL)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某家医院125名年龄≥60岁的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健康状况及ADL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能完全独立( ADL评分为100分)的维持率,男为24.10%,女为40.40%,女性住院老年病人的完全独立能力要比男性好(χ2=16.54,P<0.001);男女老年住院病人中还有重度功能障碍,男36.20%,女16.70%;差异显著(χ2=20.74,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为ADL的危险因素。10个 ADL 评价项目中,上下楼梯困难者所占比例高。结论住院老年病人应配备专门的照理人员,大限度地减少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的困难,进一步提高住院老年病人的ADL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俊良;张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屈曲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 NexGen-LPS-Flex)及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 NexGen-LPS)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5膝),其中高屈曲假体组(LPS-Flex组)33例(42个膝关节),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组(LPS组)34例(43个膝关节)。术后1 w~5年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测定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WOMAC健康调查表及KSS膝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结果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除末次随访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假体位置正常,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见明显透亮带。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NexGen-LPS-Flex与NexGen-LPS相比,在改善患者疼痛、恢复行走功能以及手术并发症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 LPS-FLEX 组膝关节屈曲功能优于LPS组。
作者:王瀚仪;孙立;田晓滨;杨军阳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 CEUS)对非肝硬化背景肝局灶性病变( FLL)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以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同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33例非肝硬化背景的FLL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其增强模式进行分析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恶性病灶共计8例,超声造影确诊7例,未明确诊断1例;良性病灶25例,超声造影明确诊断20例,剩余病灶1例考虑为恶性,未明确定性诊断为4例。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非肝硬化背景的FLL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肯定,具有实用价值,应继续广泛应用并深入研究。
作者:刘建;周方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民族高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西北某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统计各民族CAS患病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个民族511例样本中,汉族CAS患病率高(69.46%),其次为回族(67.86%)和藏族(60.00%)、蒙古族(50.00%)、裕固族(40.00%)、满族(37.50%)和东乡族(33.33%)。CAS组与非CAS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差异显著(P<0.05),而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北某高校汉族中老年教师CAS患病率较高,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可能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晓霞;刘丽江;万巧英;闵翠莲;高静;张银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46例发病7 d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及洛桑卒中预后评分( AS-TRAL),脑电监测DTABR,ASL测量梗死区即感兴趣区(ROI)的CBF-ROI及对侧镜像区(ROM)的CBF-ROM,计算CBF-ROI/CBF-ROM得到相对脑血流量( rCBF),随访发病28 d的Barthel指数( BI),分析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BI>60分35例,≤60分11例。预后不良组的女性比例较高,梗死体积、入院 NIHSS评分、ASTRLA评分、DTABR患/健侧增加,CBF、rCBF值减少。 Barthel指数与入院NIHSS评分、ASTRAL评分、梗死体积、DTABR患/健侧均呈负相关( r=-0.862,P=0.000;r=-0.772,P=0.000;r=-0.520,P=0.000;r=-0.414,P=0.004),与CBF-ROI、rCBF呈正相关(r=0.331,P=0.025;r=0.538,P=0.000)。 DTABR 患/健侧与 rCBF 呈负相关(r=-0.302,P=0.044)。入院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是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NIHSS 评分、DTABR 患/健侧越高预后越差。入院 NIHSS 评分8分,DTABR 患/健侧1.159是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好的界值。结论入院NIHSS评分联合定量脑电图DTABR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
作者:车春晖;阮杏林;林寿;金魏笑凡;黄华品;陆剑平;林霖;林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样本调查方法,自制高血压健康行为改变信息采集表,进行社区及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改变率为86.5%;有行为改变者认为精神紧张可能是影响血压的因素;有行为改变者主动控制情绪的比例、控制体重、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或家人的健康重视的比例均高于无行为改变者;有行为改变者在得知自己血压过高后仍吸烟的比例低于无行为改变者。结论加强对无健康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态度重视自己的健康。
作者:周罗晶;欧爱华;陶立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计划生育国策实施三十多年来,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然而由于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等原因,有些独生子女不幸离世,造就了“失独”家庭。据人口学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失独”家庭已超百万并且每年新增7.6万个〔1〕。许多“失独”家庭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被称作“失独老人”。失独老人不仅承受着独生子女离世的巨大心理痛苦,而且在日常生活照料、社会融入等方面都存在困难。虽然政府对于失独老人的帮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该群体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志愿组织是指以志愿精神为动力,无偿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2〕,因此志愿组织将起到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本文就目前失独老人出现的常见心理行为着眼点,分析志愿服务对失独老人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促进作用,对目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
作者:姚抒予;张雯;罗媛慧;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脉通散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下肢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皮下注射,12 h/次,疗程10 d;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脉通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髌骨上、下缘15 cm处肢体的周径并计算髌骨周径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研究组治疗后髌骨上、下缘15 cm周径差分别为(2.84±1.75)cm和(3.34±2.12)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2.68)cm和(4.48±2.87)cm(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4.72±0.72)mPA? s、(11.24±1.48)mPA? s、(1.41±0.13)mPA? s和(2.45±0.43)g/L,与对照组的(5.13±0.76)mPa? s、(12.09±1.54)mPa? s、(1.72±0.09)mPa? s和(2.87±0.46)g/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通散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陈红;王维;肖彩芝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患者不同尿流改道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84例老年膀胱癌患者均接受全膀胱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尿流改道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回肠膀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与原位新膀胱术比较,回肠膀胱术的操作更简单,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更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温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 S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参附注射液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综合治疗(抗菌药物、有创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参附注射液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评定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表( 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浆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均逐渐降低,参附注射液组治疗后3、5 d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5 d的心功能指标均逐渐升高,APACHEⅡ评分均逐渐降低,且参附注射液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SP患者,能有效改善的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
作者:陈秋萍;冯永民;陆冰;谢德;刘广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老年人生命意义问卷、宽恕特质量表( TFS)和孤独感量表(UCLA),通过方便取样与入户访问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福州和厦门地区2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7份。结果①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苦难认知、主动追寻、被动接纳)与宽恕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宽恕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7%。结论老年人生命意义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且部分是通过宽恕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对提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作者:蒋怀滨;张斌;王超;李子璇;陈艳;李丹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并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二尖瓣峰大流速值( E)/A峰大流速( A)将研究组患者分组,比较各组血清H-FABP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FAB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 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 LVEDd的增加,患者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E/A≤1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E/A>1组( 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H-FABP水平与 LVEF和 E/A呈负相关( P<0.05),与 LVEDd 呈正相关(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水平明显增加,且早期显著升高;H-FAB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LVEDd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与E/A也有关。
作者:涂芊茜;赵宁;徐淼;张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有研究显示图片记忆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的即刻和延迟回忆成绩有提高〔1〕;彩色人像照片联想描述使患者记住照片中的人名,训练效果明显〔2〕;背诵训练,明显改善记忆功能〔3〕;记忆处方干预可以降低社区老年人的记忆功能障碍〔3〕。Liesker等〔4〕发现,即使是不伴有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也可以显示认知能力的显著减损。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干预对提高老年COPD患者记忆功能疗效。
作者:郝习君;王静;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 UA)及总胆红素( TBIL)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8例冠心病( CHD)患者(病例组)及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阴性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按照受累动脉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50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血脂、UA及TBIL水平,以Gensini评分法确定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并分析其与血清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D累及血管支数与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P<0.05);Gensini评分与UA、TG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高TG、高LDL-C、高UA水平及低TBIL水平可促进CHD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付晓杰;王璐;叶成;张景刚;王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白芍七物颗粒剂对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增高( 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肠黏膜征象积分与中医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3例(7.69%),研究组未见肝功能异常,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白芍七物颗粒剂可能通过降低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FN-γ、TNF-α、IL-8水平,显著改善临床疗效与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杨周雨;何永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7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手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Frankel评分与 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84%(14/37),显著高于观察组(13.16%,5/38)(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志国;罗俊普;吴一凡;熊颖杰;白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乐观、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的相关性及失能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438名老年人,运用乐观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孤独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96%的老年人孤独感处在中等及其以上水平,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失能老年人;老年人乐观、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性负相关,乐观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性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在乐观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是否失能在老年人的乐观、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结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在乐观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是否失能在老年人的乐观、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
作者:张岩;周炎根;雷婷婷;王芳;杨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