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杰;王璐;叶成;张景刚;王琳
目的:探讨白细胞( WBC)不升高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763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WBC不升高与WBC升高CAP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心脑血管病、重度COPD与胃肠疾病是WBC不升高CAP的独立危险因素。 WBC不升高组与WBC升高组发病季节均以夏季较高(P>0.05);两组均以男性发病率较高(P<0.05);发病年龄两组均以成年段为高(P>0.05);WBC不升高组前3个月使用抗菌药物比率明显低于WBC升高组(P<0.001)。 WBC不升高组发热、呼吸急促、呼吸≥30次/min、心率≥120次/min与肺部湿性啰音均较WBC升高组显著低(P<0.01),并发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征与胸腔积液较WBC升高组低(P<0.05)。 WBC不升高组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较 WBC 升高组显著低( P<0.05)。 WBC 不升高组病原学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 WBC 升高组( P<0.05), WBC不升高组培养G-菌菌株比率较WBC升高组高(P<0.05),培养真菌菌株比率较WBC升高组低(P<0.05)。贵州地区WBC不升高CAP常见致病菌:卡他莫拉菌、草绿色链球菌及产气肠杆菌等七种G-细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WBC 不升高组使用机械通气低于 WBC 升高组(P<0.01)。结论 WBC不升高CAP有独立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头孢类抗菌药物可作为贵州地区WBC不升高CAP患者的经验性治疗。
作者:周忠;陈佳;谢小馨;雷毅娜;关键;沈剑;龙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在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因心肌梗死住院并行PCI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GEVivid19型超声心动仪进行六氟化硫心肌声学造影,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观察正常冠脉供血区、梗死冠脉供血区的心肌造影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负荷后心肌显影强度、曲线上升斜率、心肌血流量均高于负荷前,正常冠脉供血区负荷前后心肌显影强度、曲线上升斜率、心肌血流量均高于梗死冠脉供血区( P<0.05)。梗死冠脉供血区存活心肌负荷前后心肌显影强度、曲线上升斜率、心肌血流量均高于非存活心肌(P<0.05)。心肌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0.8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CSI≤0.8的患者(P<0.05)。结论六氟化硫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可有效评价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状况,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的负荷下,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能正确反映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
作者:王震;郑波;李宗清;张方霞;徐会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 S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参附注射液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综合治疗(抗菌药物、有创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参附注射液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评定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表( 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浆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均逐渐降低,参附注射液组治疗后3、5 d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5 d的心功能指标均逐渐升高,APACHEⅡ评分均逐渐降低,且参附注射液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SP患者,能有效改善的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
作者:陈秋萍;冯永民;陆冰;谢德;刘广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通过在细胞内与三磷酸腺苷竞争结合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化部分,抑制磷酸化反应,阻止向下游传达增殖信号,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基础研究及临床实验均显示 EGFR-TKI 可部分透过血脑屏障〔1〕,将其应用于脑转移癌的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EGFR基因突变曾被证实在多步致癌过程中就已形成且可能与转移到脑有关〔2〕,相关研究证实 EGFR 基因突变对于NSCLC脑转移有预测价值, Li 等〔3〕回顾性分析110例晚期NSCLC患者,发现原发肿瘤发生脑转移者较未发生转移者EG-FR突变率高。 Eichler等〔4〕发现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较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更易发生脑转移。 Berger等〔5〕研究发现经EGFR-TKI治疗的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更高,中位随访27个月后,脑转移发生率仍高达43%。推测原因可能是 TKI对颅外病灶的控制率更高,使脑转移的风险累积。然而,大多数研究则证明 EGFR-TKI 治疗上具有积极疗效,例如 Heon等〔6〕观察了100例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中接受EGFR-TKI治疗后发生脑转移风险要明显低于未选择该治疗的患者,另一项研究同样证明了接受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脑转移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接受标准化疗者〔7〕。总之,目前对于EGFR突变与脑转移之间的关系尚无明确的定论,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去证实。
作者:孙文宇;马克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症状表现为短期记忆丧失、失语、方向感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行为异常,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1,2〕。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速度的加快,AD 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3〕。据统计,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患有AD 为5000多万,并且估算2020年将增加50%〔3,4〕。我国AD 人数达500万,数据显示,60岁人群中患病率为5%,80岁为20%〔5〕。目前AD 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其死亡率仅低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脑卒中,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6〕。由于AD 发病时间较晚,并且没有特异性指标,早期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至痴呆阶段。而患者一旦进入痴呆阶段,将面临无有效治疗方法可用的尴尬。故力求在痴呆前阶段对AD 进行诊断和预警并进行治疗干预已成为AD 学界的共识。
作者:杨婷婷;刘辰庚;王培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大鼠 A10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及CSE组,其中CSE组给予5%CSE处理24 h,应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两组VSMC的迁移能力;应用RT-PCR 和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两组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结果 CSE组VSMC迁移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同时CSE组OPN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CSE能够促进大鼠VSMC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OPN表达有关。
作者:屈宝泽;游陆;刘奇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骨痹颗粒对兔骨关节炎( OA)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及骨痹颗粒2.78,5.56,11.12 g生药/kg三个剂量组;采用兔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建立 OA 模型,连续给药8 w,检测家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β、前列腺素(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含量及关节液中诱导型一氧化碳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观察兔关节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骨痹颗粒5.56,11.12 g生药/kg可抑制炎症因子 IL-1β及 PGE2的生成,降低 MMP-1及 MMP-3水平,提高TIMP-1水平,抑制关节液中iNOS表达及NO释放,减轻关节软骨病变,降低关节Mankin评分。结论骨痹颗粒对兔OA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症介质和炎性因子生成、调节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有关。
作者:周玲玲;刘慧;周聪;耿姗;周学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 ARE)信号通路对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假手术组4只,模型组56只。模型组分为A组和B组:A组于手术前24 h腹腔注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O)50 mg/kg(5 mg/ml),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后神经行为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细胞凋亡率。比较A组和B组不同时刻(术后1、3、6、12、24 h,3、7 d)的单核细胞血红素氧合酶( HO)-1、醌氧化还原酶( NQO)1、谷胱甘肽( GSH)和活性氧( ROS)水平。结果各组神经行为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不同时刻的HO-1、NQO1、 GSH和 RO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ARE通路主要通过上调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发挥对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薛毅辉;陈富勇;吴赞艺;王灯亮;葛洪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截断型载脂蛋白(Apo)E对神经元中tau蛋白和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 pEGFP-T-ApoE4,培养小鼠成神经瘤细胞系,并将pEGFP、pEGFP-ApoE4和pEGFP-T-ApoE4质粒转染 N2a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转染细胞内磷酸化tau蛋白和神经细丝含量。结果不同质粒转染组N2a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明显不同,pEGFP-T-ApoE4组>pEGFP-ApoE4组>pEGFP-C3组(P<0.05);不同质粒转染组N2a细胞中磷酸化神经细丝表达不同,pEGFP-T-ApoE4组>pEGFP-ApoE4组>pEGFP-C3组(P<0.05)。结论截断型ApoE能够促进N2a细胞tau蛋白和神经细丝磷酸化,推测其可能是增加阿尔茨海默病( AD)患病风险及促进病程进展的原因之一。
作者:董翔;常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BIA)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50例老年 MHD患者为MHD组,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I组(BMI<18.5 kg/m2)14例,Ⅱ组(BMI 18.5~23.9 kg/m2)27例、Ⅲ组(BMI≥24 kg/m2)9例,同期随机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BIA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的生物电阻抗指标,包括BMI、脂肪质量( FM)、非脂肪量( FFM)以及体脂肪率( Fat%)。结果MHD组男性和女性的BMI、FM、FFM以及Fat%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且两组男性的 FM和 Fat%水平均低于女性,FFM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Ⅱ组和Ⅲ组的BMI、FM、FFM以及Fat%水平高于Ⅰ组,并且Ⅲ组高于Ⅱ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FM、FFM、Fat%呈正相关(r=0.537、0.517、0.492;P<0.05);FM 与 FFM 呈负相关(r=-0.793;P<0.05),与 Fat%呈正相关(r=0.581;P<0.05),FFM 与 Fat%呈负相关(r=-0.722;P<0.05)。结论 BIA法评估老年MHD患者营养状态具有准确、快捷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明;穆立芹;孙利军;张晓伟;刘小英;李增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生活质量评价来源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对其各种生活需求的满足〔1,2〕。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对生活质量进行研究,能够衡量个人、家庭、社会现有的资源对生活状况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利用社区资源,转换生活方式。由于我国现在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导,家庭、社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邢晓营;赵娜;李淑杏;陈长香;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1例,94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眼。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视力及前房情况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燕;常英霞;王国强;丁颖;宋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清洁级雄性健康 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即假手术组(C组),AMI模型组(M组),曲美他嗪低剂量组(L组),曲美他嗪高剂量组(H组)。 C组只穿线不结扎,M、L、H三组均行开胸结扎左冠脉前降支方案,构建大鼠 AMI模型,术后12 h 开始 L、H 组分别给予曲美他嗪相应剂量灌胃1次/d ( L 组10 mg? kg-1? d-1,H组20 mg? kg-1? d-1),喂养4 w。各组分别于术后24 h于眼动脉取血2 ml,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P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游离脂肪酸( FFA)。术后4 w观察各组心肌肥厚指数变化和各组心肌胶原( MC)含量变化,获取心肌细胞结构及心肌胶原纤维增生的有关图像数据。结果术后24 h各组血清CPK、血清MDA均较C组升高(P均<0.05),而血清T-SOD较C组则下降(P均<0.05),其中M组变化显著;L、H组血清CPK、血清MDA较M组减低,而血清T-SOD则升高(P均<0.05),且H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另外,M组血清FFA较 C组显著升高(P<0.05),L、H组较M组则显著降低(P<0.05)。术后4 w,与C组比较,M、L、H组心肌肥厚指数均增大(P均<0.01),而M组增大明显;与M组比较,L、H组则明显下降(P<0.05)。术后4 w,与C组比较,M、L、H组MC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M组升高显著(P<0.001),与M组比较,L、H组则显著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 MC含量与血清CPK活力(r=0.85,P<0.001)和MDA含量(r=0.76,P<0.001)呈正相关。光镜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M组心肌及线粒体结构破坏严重,且胶原纤维堆积明显,L、H组较M组改善。结论曲美他嗪对大鼠AMI后心室重构有抑制效果,缓解心肌纤维化。且这可能与其优化心肌代谢、减轻细胞缺血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线粒体超微结构从而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作用相关。
作者:李霞;张满和;纪征;刘长青;赵庆霞;安浩君;杨立明;孙淑娴;张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8激动剂咪唑喹啉类化合物 R848对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 IL-5及γ干扰素( 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45例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离心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给予R848刺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刺激前后IL-5及IFN-γ水平。结果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在 R848刺激后,IL-5水平均下降(P<0.01)。结论咪唑喹啉R848可能通过强化Th1方向的反应、抑制Th2方向的反应,限制变应性鼻炎的反应强度。
作者:朱学伟;陈明星;李松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注二者与白细胞分化抗原(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56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手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25例无明显病变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SOX-2、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两组中SOX-2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及MVD值差异显著。观察组中SOX-2和VEGF的阳性率和MVD值与肿瘤的大径和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 VEGF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累犯密切相关。观察组中SOX-2和VEGF的阳性率和MVD值均与年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SOX-2和VEGF、SOX-2和MVD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OX-2低表达、VEGF和MVD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均有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中SOX-2对血管的形成无明显作用。
作者:秦风雪;卓玛;琪美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硫辛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肌电图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和对照组(75.0%)无差异(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李斐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年龄在老年人低T3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性及机制。方法收集老年患者193例,其中低T3综合征患者(病例组)84例,平均年龄(81.5±0.738)岁,正常对照组109例,平均年龄(76.3±0.859)岁。采用Unicel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T3)。结果病例组 FT3低于对照组、r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 FT3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2、R2=0.186,b=-5.639)。结论年龄可作为低T3综合征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董燕;乔莉;龚晨;田昌荣;申潇竹;包勤文;聂毛晓;汪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中青年组),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组(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降钙素原( PC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 IL-2、IL-6,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ALP、γ-GT和TBIL。结果老年组及中青年组IL-2、IL-6、TNF-α、FT3、FT4、ALT、AST、ALP、γ-GT、TBI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PCT水平较正常组比较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L-2、TNF-α、FT3、FT4水平和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老年组IL-6、ALT、AST、ALP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0.05);血清IL-6与TNF-α、ALT、AST、ALP呈正相关(r=0.45,0.32,0.39,0.28,P<0.05)。结论老年甲亢易伴发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亚敏;张明明;李天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 TI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治疗组)32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舌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6.66%,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3.33%,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作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短期疗效维持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