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晋柳;齐艳;郭燕;丁清清;刘春雷;王雪格;苏明阳;赵松;刘会范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 hMLH)1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型情况。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异常;研究结肠癌样本中微卫星标志物杂合型丢失频率;确定结肠癌患者中的变异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结果18.0%的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出现h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51.2%出现微卫星标记 D22S280或 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25.6%出现D22S280和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并且杂合型缺失与基因h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相互独立。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独立的变量预测肿瘤的预后。结论根据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高甲基化状态结肠癌进行分类,基因 hMLH1可作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老年结肠癌潜在预后标志物之一。
作者:郝东明;李丽;杨景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对老年心源性脑卒中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心源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 BNP水平是否超过200 ng/L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统计其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再发脑栓塞及小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比例以及两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阻肺发生率,比较两组脑梗死面积及1年生存率。结果 BNP≥200 ng/L组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再发脑栓塞及小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高于BNP<200 ng/L组(P<0.05),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阻肺等疾病的比例均高于 BNP<200 ng/L组(P<0.05),脑梗死面积显著大于BNP<200 ng/L组(P<0.05),1年生存率低于BNP<200 ng/L组(P<0.05)。结论监测血清 BNP能有效预测心源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程度,指导脑损伤治疗,预测脑卒中患者预后。
作者:巩晓娜;任玉宝;李钦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广场舞练习前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变化,探讨广场舞对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和原因。方法179名老年女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广场舞练习6个月,对照组进行日常活动和锻炼,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进行测量。结果实验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总分为(606.20±118.43)分,变化量为80.44分(15.30%),较实验前差异显著(P<0.05),8个维度得分均出现增加,增长率依次为15.78%、38.60%、9.86%、14.24%、8.15%、8.21%、34.12%、10.26%,其中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维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机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维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无差异。结论广场舞练习能够改善老年女性的躯体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交往能力,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红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心力衰竭( HF)的易感因素主要是老年人群体和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较高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老年2型糖尿病等〔1,2〕。据统计,全球人口HF发病率约为0.3%~2%,而老年人(>65岁)约高达10%;每年 HF 发病率大概是0.1%~0.5%,45岁后相关疾病发病率每年加倍出现〔3〕。在老年人群中很难把HF的症状和体征与人类自然衰老过程区分开来。为延迟老年人身体功能的消退,运动一直被推荐为增强运动能力和维护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探讨运动锻炼后身体的动态变化,尤其是HF老年患者,并分析HF的临床评估和老年人功能能力的关系。
作者:谢恩礼;江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手助腹腔镜及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应用手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41例(腹腔镜组),常规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39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肛手术,且无术中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同的疗效,相比传统开腹及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曹正涛;王西墨;张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46例发病7 d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及洛桑卒中预后评分( AS-TRAL),脑电监测DTABR,ASL测量梗死区即感兴趣区(ROI)的CBF-ROI及对侧镜像区(ROM)的CBF-ROM,计算CBF-ROI/CBF-ROM得到相对脑血流量( rCBF),随访发病28 d的Barthel指数( BI),分析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BI>60分35例,≤60分11例。预后不良组的女性比例较高,梗死体积、入院 NIHSS评分、ASTRLA评分、DTABR患/健侧增加,CBF、rCBF值减少。 Barthel指数与入院NIHSS评分、ASTRAL评分、梗死体积、DTABR患/健侧均呈负相关( r=-0.862,P=0.000;r=-0.772,P=0.000;r=-0.520,P=0.000;r=-0.414,P=0.004),与CBF-ROI、rCBF呈正相关(r=0.331,P=0.025;r=0.538,P=0.000)。 DTABR 患/健侧与 rCBF 呈负相关(r=-0.302,P=0.044)。入院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是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NIHSS 评分、DTABR 患/健侧越高预后越差。入院 NIHSS 评分8分,DTABR 患/健侧1.159是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好的界值。结论入院NIHSS评分联合定量脑电图DTABR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
作者:车春晖;阮杏林;林寿;金魏笑凡;黄华品;陆剑平;林霖;林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暗示疗法与认知疗法对老年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PSPD)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患者分别接受暗示心理治疗(暗示组),躯体意念引导式暗示心理治疗(认知组),分别在6个时间点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患者进行疼痛与焦虑评估。结果住院期间两组的时间交互效应无差异(P>0.05),出院后两组时间交互效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暗示组疼痛值趋于稳定低值,而认知组疼痛程度呈上升趋势,出院6个月时暗示组复发率低于认知组(P<0.05)。结论躯体意念引导式暗示疗法对老年 PSPD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更好的长期效应,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维持疗效、预防复发较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有一定优势。
作者:常国胜;倪居;张瑞星;苏连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骨关节炎( 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以骨质增生、关节肿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及滑液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终致残。 OA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生物性因素与机械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的形成、稳定及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TGF-β信号分子刺激软骨的形成,维持软骨基质更新,抑制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阻断软骨基质钙化、血管入侵、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化。在这些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TGF-β信号通路及其在OA中的调节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张玉笛;钟玉;周凌云;李荣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7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手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Frankel评分与 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84%(14/37),显著高于观察组(13.16%,5/38)(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志国;罗俊普;吴一凡;熊颖杰;白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中青年组),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组(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降钙素原( PC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 IL-2、IL-6,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ALP、γ-GT和TBIL。结果老年组及中青年组IL-2、IL-6、TNF-α、FT3、FT4、ALT、AST、ALP、γ-GT、TBI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PCT水平较正常组比较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L-2、TNF-α、FT3、FT4水平和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老年组IL-6、ALT、AST、ALP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0.05);血清IL-6与TNF-α、ALT、AST、ALP呈正相关(r=0.45,0.32,0.39,0.28,P<0.05)。结论老年甲亢易伴发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亚敏;张明明;李天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 TI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治疗组)32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舌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6.66%,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3.33%,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作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短期疗效维持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BIA)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50例老年 MHD患者为MHD组,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I组(BMI<18.5 kg/m2)14例,Ⅱ组(BMI 18.5~23.9 kg/m2)27例、Ⅲ组(BMI≥24 kg/m2)9例,同期随机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BIA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的生物电阻抗指标,包括BMI、脂肪质量( FM)、非脂肪量( FFM)以及体脂肪率( Fat%)。结果MHD组男性和女性的BMI、FM、FFM以及Fat%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且两组男性的 FM和 Fat%水平均低于女性,FFM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Ⅱ组和Ⅲ组的BMI、FM、FFM以及Fat%水平高于Ⅰ组,并且Ⅲ组高于Ⅱ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FM、FFM、Fat%呈正相关(r=0.537、0.517、0.492;P<0.05);FM 与 FFM 呈负相关(r=-0.793;P<0.05),与 Fat%呈正相关(r=0.581;P<0.05),FFM 与 Fat%呈负相关(r=-0.722;P<0.05)。结论 BIA法评估老年MHD患者营养状态具有准确、快捷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明;穆立芹;孙利军;张晓伟;刘小英;李增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调查民族高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西北某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统计各民族CAS患病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个民族511例样本中,汉族CAS患病率高(69.46%),其次为回族(67.86%)和藏族(60.00%)、蒙古族(50.00%)、裕固族(40.00%)、满族(37.50%)和东乡族(33.33%)。CAS组与非CAS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差异显著(P<0.05),而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北某高校汉族中老年教师CAS患病率较高,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可能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晓霞;刘丽江;万巧英;闵翠莲;高静;张银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路径管理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医学临床和医护康复照顾为主要行业发展领域,称为临床路径( CP )。 Coffey 等〔1〕认为CP是由医生、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对于一个特定的诊断或程序,在适当的时间所采取的经过佳排序的措施。 CP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佳照护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2,3〕,现已从医院扩展到社区、疗养院〔4〕及学校教学〔5〕。本研究旨在探讨路径管理模式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杜小静;宋红霞;吕亚静;张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24 h和72 h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环氧化酶(COX)-1和COX-2的分布及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作右侧局部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或72 h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溶媒组、阿司匹林(50 mg/kg)组和罗非昔布2 mg/kg组。 TTC染色法观察脑损伤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 CaN 、COX-1和 COX-2表达,高倍视野(×400)计数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结果①与CI/RI 24 h相比,CI/RI 72 h脑损伤面积减小,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CaN表达:CI/RI 24 h和72 h,CaN表达减少;阿司匹林明显提高两个时间点的表达,而罗非昔布没有明显效果。③COX-1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1表达没有明显变化,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对其没有明显影响。④COX-2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2表达明显增强,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明显降低其表达,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CaN、COX-1和COX-2在脑组织的阳性表达无明显一致性;CaN可能是阿司匹林神经保护作用的新靶点。
作者:孙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联合检测90例胃腺癌组织及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织 E-选择素蛋白及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 P>0.05)。结论 E-选择素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为评估胃腺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闯;石建芹;刘继微;齐洁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计划生育国策实施三十多年来,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然而由于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等原因,有些独生子女不幸离世,造就了“失独”家庭。据人口学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失独”家庭已超百万并且每年新增7.6万个〔1〕。许多“失独”家庭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被称作“失独老人”。失独老人不仅承受着独生子女离世的巨大心理痛苦,而且在日常生活照料、社会融入等方面都存在困难。虽然政府对于失独老人的帮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该群体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志愿组织是指以志愿精神为动力,无偿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2〕,因此志愿组织将起到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本文就目前失独老人出现的常见心理行为着眼点,分析志愿服务对失独老人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促进作用,对目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
作者:姚抒予;张雯;罗媛慧;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清洁级雄性健康 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即假手术组(C组),AMI模型组(M组),曲美他嗪低剂量组(L组),曲美他嗪高剂量组(H组)。 C组只穿线不结扎,M、L、H三组均行开胸结扎左冠脉前降支方案,构建大鼠 AMI模型,术后12 h 开始 L、H 组分别给予曲美他嗪相应剂量灌胃1次/d ( L 组10 mg? kg-1? d-1,H组20 mg? kg-1? d-1),喂养4 w。各组分别于术后24 h于眼动脉取血2 ml,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P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游离脂肪酸( FFA)。术后4 w观察各组心肌肥厚指数变化和各组心肌胶原( MC)含量变化,获取心肌细胞结构及心肌胶原纤维增生的有关图像数据。结果术后24 h各组血清CPK、血清MDA均较C组升高(P均<0.05),而血清T-SOD较C组则下降(P均<0.05),其中M组变化显著;L、H组血清CPK、血清MDA较M组减低,而血清T-SOD则升高(P均<0.05),且H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另外,M组血清FFA较 C组显著升高(P<0.05),L、H组较M组则显著降低(P<0.05)。术后4 w,与C组比较,M、L、H组心肌肥厚指数均增大(P均<0.01),而M组增大明显;与M组比较,L、H组则明显下降(P<0.05)。术后4 w,与C组比较,M、L、H组MC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M组升高显著(P<0.001),与M组比较,L、H组则显著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 MC含量与血清CPK活力(r=0.85,P<0.001)和MDA含量(r=0.76,P<0.001)呈正相关。光镜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M组心肌及线粒体结构破坏严重,且胶原纤维堆积明显,L、H组较M组改善。结论曲美他嗪对大鼠AMI后心室重构有抑制效果,缓解心肌纤维化。且这可能与其优化心肌代谢、减轻细胞缺血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线粒体超微结构从而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作用相关。
作者:李霞;张满和;纪征;刘长青;赵庆霞;安浩君;杨立明;孙淑娴;张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肺动脉高压是左心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而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又是肺动脉高压中常见的类型〔1〕。绝大多数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和(或)左心瓣膜病所致。并发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其病死率是无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患者的2倍〔2〕。本文对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陈海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出现皮疹3例,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体力状况(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金曼;夏瑞祥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