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春晖;阮杏林;林寿;金魏笑凡;黄华品;陆剑平;林霖;林海龙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 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2例老年肺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贫血情况、体重、慢性疾病、肺基础病、吸烟史、术前气道准备时间、肺功能、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行单因素分析并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的92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出现PPCs,发生率为28.26%。经筛选后发现:年龄≥70岁、血清白蛋白<40 g/L、贫血、超重、患有糖尿病、原有肺部基础疾病、有吸烟史、FEV1%<70%、术前准备时间<5 d、开胸手术、切除范围≥1个肺叶、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100 ml是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PC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70岁、贫血、超重、吸烟史、FEV1%降低、开胸手术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对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分层干预可以减少PPCs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高宝;杨志广;刘韵鹏;张鹏;刘行;钱本鑫;邵国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对老年心源性脑卒中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心源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 BNP水平是否超过200 ng/L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统计其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再发脑栓塞及小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比例以及两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阻肺发生率,比较两组脑梗死面积及1年生存率。结果 BNP≥200 ng/L组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再发脑栓塞及小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高于BNP<200 ng/L组(P<0.05),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阻肺等疾病的比例均高于 BNP<200 ng/L组(P<0.05),脑梗死面积显著大于BNP<200 ng/L组(P<0.05),1年生存率低于BNP<200 ng/L组(P<0.05)。结论监测血清 BNP能有效预测心源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程度,指导脑损伤治疗,预测脑卒中患者预后。
作者:巩晓娜;任玉宝;李钦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130例泉州地区 NSCLC组织或胸腔积液,用ADx-ARMS技术检测NSCL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EGFR DNA突变19、20及21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30例NSCLC中共检出37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28.46%(37/130),女性 EGFR 基因突变率(26/54)48.15%,显著高于男性(12/78)15.4%(P<0.05);EGFR突变外显子19和21突变占总突变的100.0%;腺癌突变发生率为89.19%(33/37)。结果泉州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结论临床上对未进行EGFR检测的晚期NSCLC腺癌女性患者,可考虑先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诊断性治疗。
作者:陈伟文;郑锦阳;沈冰寒;徐萌;郭伟峰;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利多卡因对QT间期( QTc)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全麻诱导时,利多卡因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气管内喷雾和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使用依托咪酯0.3 mg/kg和芬太尼15μg/kg进行诱导。在麻醉诱导及插管前后不同时间点记录心电图( EC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在T4、T5时刻能有效抑制喉镜置入插管过程血压、心率的升高(P<0.05);在T3~T6时刻利多卡因能抑制 QTc的延长(P<0.05)。结论应用利多卡因能够减轻喉镜和气管插管所导致校正的QTc延长,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李国利;王暐滕;金亮;李福龙;刘军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7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 w。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评价疗效,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匹兹堡睡眠指数( PSQI)评定睡眠改善效果,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 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均<0.05)。治疗8 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77.8%)与对照组(74.3%)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PSQI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治疗4 w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并在治疗早期对患者的主观睡眠改善优于帕罗西汀。
作者:万俊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LZD)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LZD在确诊或高度怀疑由MRSA感染的老年HAP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8例不同程度肺炎的患者接受 LZD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缓解率是66.7%,细菌清除率是33.3%,在轻中度患者中的临床缓解率是88.9%,细菌清除率是44.4%。实验室检查提示,LZD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时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ZD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MRSA感染引起的HAP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文兵;方强;丁学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ADL)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某家医院125名年龄≥60岁的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健康状况及ADL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能完全独立( ADL评分为100分)的维持率,男为24.10%,女为40.40%,女性住院老年病人的完全独立能力要比男性好(χ2=16.54,P<0.001);男女老年住院病人中还有重度功能障碍,男36.20%,女16.70%;差异显著(χ2=20.74,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为ADL的危险因素。10个 ADL 评价项目中,上下楼梯困难者所占比例高。结论住院老年病人应配备专门的照理人员,大限度地减少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的困难,进一步提高住院老年病人的ADL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俊良;张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口服嘎日迪乌日勒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血清乌头碱含量。方法 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嘎日迪乌日勒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嘎日迪乌日勒0.18、0.36 g/kg,均按20 ml/kg体积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 d。给药7 d后禁食,不进水12 h,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MCAO),HPLC方法检测血浆乌头碱含量。结果大鼠口服嘎日迪乌日勒7 d,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浆乌头碱含量在低、高剂量组分别为(2.68±0.61),(2.50±0.82)μg/ml,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处方剂量服用嘎日迪乌日勒是安全的。
作者:韩志强;孙晓成;王茜;安达;巴图德力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光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3例136眼老年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术后随访1年,视力提高45眼(33.1%),不变75眼(55.1%),下降16眼(11.7%),总有效率88.2%。术后2 w~1个月内激光治疗,效果明显。结论白内障术后合理及时地进行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DR进展,改善视功能,稳定视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静;张剑虹;沈璐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社会活动参与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量表简表( CES-D10)测量农村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利用列联方法分析社会活动参与对其抑郁发生的作用。结果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率不高;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越有助于降低其抑郁发生概率;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会使得抑郁发生的可能性大大下降;比较其他不同类别的老年人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即参与社会活动后有助于降低抑郁发生的可能性。结论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抑郁发生有抑制作用。要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区社会活动;社区要经常组织各种精神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作者:张冲;张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侵袭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 IL)-8遗传多态性和广西壮族人群肝癌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肝癌患者260例与鼻咽癌患者251例,同时选取广西壮族健康人群270例为对照。利用单碱基延伸 PCR技术和 DNA测序法,检测广西壮族肝癌患者、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IL-8基因-781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再用χ2检验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IL-8基因位点-781 C/T在肝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CT/CC:OR=1.14,95%CI=0.79~1.64,χ2=0.509,P=0.476;TT/CC:OR=0.61,95%CI=0.34~1.10,χ2=2.775,P=0.096;T/C:OR=0.89,95%CI=0.69~1.15,χ2=0.778,P=0.363)。同时,IL-8基因位点-781 C/T在鼻咽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无统计学差异( CT/CC:OR=1.29,95%CI=0.86~1.88,χ2=1.765,P=0.184;TT/CC:OR=1.34,95%CI=0.79~2.27,χ2=1.172,P=0.279;T/C:OR=1.18,95%CI=0.92~1.52,χ2=1.749,P=0.186)。结论在广西壮族人群中,IL-8基因-781 C/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可能和肝癌与鼻咽癌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王俊利;韦叶生;唐毓金;韦贵将;胡仁统;覃海媚;陈启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AD)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6例AD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两组对氧磷酶1的活性。 AD患者按临床痴呆分级量表( CDR)分为轻、中、重度三组。结果 AD患者的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轻中度AD患者相比,重度AD患者的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显著降低(P<0.05);中度AD患者的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也较轻度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低的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可以作为预测AD发病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血清学标志物。
作者:刘树杰;贺同页;陈长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在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在24 h内的78例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小、中、大梗死组,行头部核磁弥散加权成像( MR-DWI)检查及血清NSE、S100β蛋白检测。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人员40例。结果两组血清 NSE、S100β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P<0.001)。核磁弥散病灶大小与血清NSE、S100β水平均呈正相关(r=0.851,0.758;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的变化能反映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较影像学检查更方便、更经济、易于掌握。
作者:司景荣;王亮;贾晓静;刘欣;苑云凤;祁昭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24 h和72 h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环氧化酶(COX)-1和COX-2的分布及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作右侧局部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或72 h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溶媒组、阿司匹林(50 mg/kg)组和罗非昔布2 mg/kg组。 TTC染色法观察脑损伤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 CaN 、COX-1和 COX-2表达,高倍视野(×400)计数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结果①与CI/RI 24 h相比,CI/RI 72 h脑损伤面积减小,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CaN表达:CI/RI 24 h和72 h,CaN表达减少;阿司匹林明显提高两个时间点的表达,而罗非昔布没有明显效果。③COX-1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1表达没有明显变化,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对其没有明显影响。④COX-2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2表达明显增强,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明显降低其表达,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CaN、COX-1和COX-2在脑组织的阳性表达无明显一致性;CaN可能是阿司匹林神经保护作用的新靶点。
作者:孙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症状表现为短期记忆丧失、失语、方向感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行为异常,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1,2〕。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速度的加快,AD 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3〕。据统计,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患有AD 为5000多万,并且估算2020年将增加50%〔3,4〕。我国AD 人数达500万,数据显示,60岁人群中患病率为5%,80岁为20%〔5〕。目前AD 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其死亡率仅低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脑卒中,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6〕。由于AD 发病时间较晚,并且没有特异性指标,早期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至痴呆阶段。而患者一旦进入痴呆阶段,将面临无有效治疗方法可用的尴尬。故力求在痴呆前阶段对AD 进行诊断和预警并进行治疗干预已成为AD 学界的共识。
作者:杨婷婷;刘辰庚;王培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1,2〕。他汀类药物除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可减轻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保护内膜功能〔3,4〕,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辛伐他汀为选择性竞争性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HMG-CoA)抑制剂,是他汀类药物中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强的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中,选择何种剂量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更少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梁李恒;唐雪梅;谢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物骨钙素(OC)、Ⅰ型肽原C端肽(CTX-1)、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检测BMD值将其分为4组:BMD正常男性、女性组和BMD减低男性、女性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OC、CTX-1、BAP及BMD进行测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OC、CTX-1、BAP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BMD减低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MD正常组(P<0.05)。在血清各骨代谢指标中,OC、CTX-1、BAP均与骨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血清骨代谢物OC、CTX-1、BAP与老年骨代谢性疾病的BMD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为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永红;鲁力;夏凤琼;林明春;张宇杰;帅小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 TI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治疗组)32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舌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6.66%,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3.33%,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作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短期疗效维持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屈曲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 NexGen-LPS-Flex)及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 NexGen-LPS)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5膝),其中高屈曲假体组(LPS-Flex组)33例(42个膝关节),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组(LPS组)34例(43个膝关节)。术后1 w~5年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测定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WOMAC健康调查表及KSS膝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结果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除末次随访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假体位置正常,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见明显透亮带。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NexGen-LPS-Flex与NexGen-LPS相比,在改善患者疼痛、恢复行走功能以及手术并发症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 LPS-FLEX 组膝关节屈曲功能优于LPS组。
作者:王瀚仪;孙立;田晓滨;杨军阳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218例,按照透析方式的不同分成血液透析组(n=143)和腹膜透析组(n=75),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血液透析组情绪状态、社交能力、生理疼痛程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 P<0.05);两组是否患有原发性糖尿病及是否失业均会对 SF-36总分及各项指标得分有显著影响( P<0.05);经多元回归统计,透析方法、原发性糖尿病、失业、文化程度是透析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的综合疗效高于血液透析,糖尿病及失业可以影响其生存质量。
作者:何川鄂;杨林;贾中尉;朱平;黄倩;张祥文;夏敬彪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