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痹颗粒防治兔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

周玲玲;刘慧;周聪;耿姗;周学平

关键词:骨痹颗粒, 骨关节炎, 炎性因子, 金属蛋白酶
摘要:目的:观察骨痹颗粒对兔骨关节炎( OA)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及骨痹颗粒2.78,5.56,11.12 g生药/kg三个剂量组;采用兔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建立 OA 模型,连续给药8 w,检测家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β、前列腺素(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含量及关节液中诱导型一氧化碳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观察兔关节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骨痹颗粒5.56,11.12 g生药/kg可抑制炎症因子 IL-1β及 PGE2的生成,降低 MMP-1及 MMP-3水平,提高TIMP-1水平,抑制关节液中iNOS表达及NO释放,减轻关节软骨病变,降低关节Mankin评分。结论骨痹颗粒对兔OA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症介质和炎性因子生成、调节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循环梗死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及临床病变特征。方法选择后循环梗死患者86例,分为糖代谢异常组56例,糖代谢正常组30例,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影响其合并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后循环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56例(患病率为65.1%),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指数(BMI)>30 kg/m2〔OR=1.352,95%CI(1.087~1.569),P=0.005〕、高血压〔OR=1.854,95%CI(1.362~2.258),P=0.004〕、高血脂〔OR=0.774,95%CI(0.612~0.956),P=0.000〕是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后循环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组和糖代谢正常组主要梗死部位位于远段组(37.5%和46.7%),其次是中段组、近段组和混合组。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高脂血症、BMI是影响后循环缺血患者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培;詹红艳;王素洁;陈丽丽;张艳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胼胝体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的磁共振表现与认知障碍特征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不同梗死部位所致认知障碍及磁共振MRI、DWI检查的特征。方法对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进行 MRI及DWI扫描,按不同梗死部位分为膝部、体部、压部梗死三组,分析三组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比较三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检查结果。结果经 MRI、DWI检查发现,入组患者均为胼胝体单一部位的新发病变,左右侧均有发病,且左右侧差异不均。单纯的压部梗死较体部和膝部更常见。胼胝体膝部、压部、体部梗死患者的 NIHSS和 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部梗死患者的HAD测定结果明显高于膝部和压部梗死(P<0.05)。不同部位胼胝体梗死患者 MMSE评分均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 P>0.05),膝部梗死患者表达和记忆力评分下降更突出,体部梗死患者语言障碍较压部梗死患者更突出。结论不同部位胼胝体梗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且胼胝体体部梗死更容易合并脑卒中后焦虑抑郁,膝部梗死表现以表达和记忆力下降为主,体部梗死表现以语言能力下降为主。

    作者:杨丽丽;许鑫;崔志堂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ADL)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某家医院125名年龄≥60岁的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健康状况及ADL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能完全独立( ADL评分为100分)的维持率,男为24.10%,女为40.40%,女性住院老年病人的完全独立能力要比男性好(χ2=16.54,P<0.001);男女老年住院病人中还有重度功能障碍,男36.20%,女16.70%;差异显著(χ2=20.74,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为ADL的危险因素。10个 ADL 评价项目中,上下楼梯困难者所占比例高。结论住院老年病人应配备专门的照理人员,大限度地减少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的困难,进一步提高住院老年病人的ADL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俊良;张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在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因心肌梗死住院并行PCI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GEVivid19型超声心动仪进行六氟化硫心肌声学造影,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观察正常冠脉供血区、梗死冠脉供血区的心肌造影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负荷后心肌显影强度、曲线上升斜率、心肌血流量均高于负荷前,正常冠脉供血区负荷前后心肌显影强度、曲线上升斜率、心肌血流量均高于梗死冠脉供血区( P<0.05)。梗死冠脉供血区存活心肌负荷前后心肌显影强度、曲线上升斜率、心肌血流量均高于非存活心肌(P<0.05)。心肌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0.8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CSI≤0.8的患者(P<0.05)。结论六氟化硫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可有效评价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状况,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的负荷下,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能正确反映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

    作者:王震;郑波;李宗清;张方霞;徐会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 TI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治疗组)32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舌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6.66%,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3.33%,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作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短期疗效维持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通过在细胞内与三磷酸腺苷竞争结合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化部分,抑制磷酸化反应,阻止向下游传达增殖信号,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基础研究及临床实验均显示 EGFR-TKI 可部分透过血脑屏障〔1〕,将其应用于脑转移癌的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EGFR基因突变曾被证实在多步致癌过程中就已形成且可能与转移到脑有关〔2〕,相关研究证实 EGFR 基因突变对于NSCLC脑转移有预测价值, Li 等〔3〕回顾性分析110例晚期NSCLC患者,发现原发肿瘤发生脑转移者较未发生转移者EG-FR突变率高。 Eichler等〔4〕发现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较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更易发生脑转移。 Berger等〔5〕研究发现经EGFR-TKI治疗的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更高,中位随访27个月后,脑转移发生率仍高达43%。推测原因可能是 TKI对颅外病灶的控制率更高,使脑转移的风险累积。然而,大多数研究则证明 EGFR-TKI 治疗上具有积极疗效,例如 Heon等〔6〕观察了100例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中接受EGFR-TKI治疗后发生脑转移风险要明显低于未选择该治疗的患者,另一项研究同样证明了接受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脑转移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接受标准化疗者〔7〕。总之,目前对于EGFR突变与脑转移之间的关系尚无明确的定论,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去证实。

    作者:孙文宇;马克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评价来源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对其各种生活需求的满足〔1,2〕。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对生活质量进行研究,能够衡量个人、家庭、社会现有的资源对生活状况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利用社区资源,转换生活方式。由于我国现在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导,家庭、社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邢晓营;赵娜;李淑杏;陈长香;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枢神经系统中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分布于身体内的多个器官组织中,调节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反馈作用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的人体生理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雌激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集于脑组织中的不同部位,作为中枢神经递质之一,发挥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和增强认知功能等〔1,2〕。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雌激素可以降低或延缓神经变性疾病,如延迟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脑缺血、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或改善其预后〔3~5〕,但其确切机制还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者发现,雌激素除了核受体以外,胞膜上也存在雌激素受体,核受体ER-α和 ER-β、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 GPR30和 GAq-ER等〔6,7〕,这些受体对雌激素反应途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作者:张文丽;唐慧;张瑞;朱莹;秦丽娟;王瑞敏;王智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非甾体抗炎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时大脑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与环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24 h和72 h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环氧化酶(COX)-1和COX-2的分布及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作右侧局部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或72 h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溶媒组、阿司匹林(50 mg/kg)组和罗非昔布2 mg/kg组。 TTC染色法观察脑损伤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 CaN 、COX-1和 COX-2表达,高倍视野(×400)计数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结果①与CI/RI 24 h相比,CI/RI 72 h脑损伤面积减小,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CaN表达:CI/RI 24 h和72 h,CaN表达减少;阿司匹林明显提高两个时间点的表达,而罗非昔布没有明显效果。③COX-1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1表达没有明显变化,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对其没有明显影响。④COX-2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2表达明显增强,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明显降低其表达,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CaN、COX-1和COX-2在脑组织的阳性表达无明显一致性;CaN可能是阿司匹林神经保护作用的新靶点。

    作者:孙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1〕,其中鳞状细胞癌占90%~95%,早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 )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60%,但对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患者而言,姑息性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对化疗耐受的进展期患者生存时间则降至3~6个月〔2〕。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与手术、放化疗和基因治疗并重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近年来多种靶向性药物已被批准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免疫治疗在HNSCC的研究中还是相对缓慢的〔3〕。西妥昔单抗是先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HNSCC的药物〔4〕,目前还有其他抗体治疗、肿瘤疫苗、细胞因子及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等也在HNSCC中逐步展开了Ⅰ~Ⅲ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方案在HNSCC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丹;齐欣萌;刘岩;金春顺;赵雪;连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和微卫星不稳定与老年结肠癌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 hMLH)1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型情况。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异常;研究结肠癌样本中微卫星标志物杂合型丢失频率;确定结肠癌患者中的变异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结果18.0%的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出现h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51.2%出现微卫星标记 D22S280或 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25.6%出现D22S280和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并且杂合型缺失与基因h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相互独立。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独立的变量预测肿瘤的预后。结论根据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高甲基化状态结肠癌进行分类,基因 hMLH1可作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老年结肠癌潜在预后标志物之一。

    作者:郝东明;李丽;杨景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医疗费用激增主因素的社会学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2011年的1.85亿上升到4.83亿,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预测值多出5200万〔1〕。老龄化所引起的医疗费用激增问题,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而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经济基础和医疗条件远不能满足老龄人口对医疗保障的需求。目前,医疗支出已成为继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居民消费〔2〕。因此,理清老年医疗费增长的内、外因素对于有效调控过度医疗支出,制定缓解方案,提高国民公共健康意识,降低国家财政支出,减少个人经济负担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梁思雨;杨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人心力衰竭和运动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 HF)的易感因素主要是老年人群体和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较高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老年2型糖尿病等〔1,2〕。据统计,全球人口HF发病率约为0.3%~2%,而老年人(>65岁)约高达10%;每年 HF 发病率大概是0.1%~0.5%,45岁后相关疾病发病率每年加倍出现〔3〕。在老年人群中很难把HF的症状和体征与人类自然衰老过程区分开来。为延迟老年人身体功能的消退,运动一直被推荐为增强运动能力和维护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探讨运动锻炼后身体的动态变化,尤其是HF老年患者,并分析HF的临床评估和老年人功能能力的关系。

    作者:谢恩礼;江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含量与核磁弥散加权成像的对比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在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在24 h内的78例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小、中、大梗死组,行头部核磁弥散加权成像( MR-DWI)检查及血清NSE、S100β蛋白检测。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人员40例。结果两组血清 NSE、S100β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P<0.001)。核磁弥散病灶大小与血清NSE、S100β水平均呈正相关(r=0.851,0.758;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的变化能反映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较影像学检查更方便、更经济、易于掌握。

    作者:司景荣;王亮;贾晓静;刘欣;苑云凤;祁昭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个体化健康指导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TRUBP)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不适及各种并发症。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收集2015年1~11月住院TRUBP患者212例,其中86例为对照组,年龄(68±7)岁,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方式;126例作为干预组,年龄(67±6)岁,采用个体化健康指导。结果实施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的患者,肠道准备情况得分2.99±0.09,术前焦虑得分35.36±2.09,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焦虑量表得分以及术后发热、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路刺激征以及肉眼血尿、大便带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能提高TRUBP患者术前准备的依从性,减轻其焦虑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索晋柳;齐艳;郭燕;丁清清;刘春雷;王雪格;苏明阳;赵松;刘会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石榴籽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石榴籽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保留卵巢,其余组则将双侧卵巢去除,已烯雌酚组每天用100μg/kg己烯雌酚灌胃,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每天分别给予石榴籽油0.95 g/kg和1.27 g/kg剂量灌胃。对大鼠血清钙( Ca)、磷( P)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 ALP)、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下颌骨、股骨中段和远心端骨密度进行检测。结果与去卵巢组相比,己烯雌酚组、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大鼠血清Ca、P含量及 ALP活性均降低,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大鼠血清 SOD 水平升高,而 MDA 水平降低( P<0.05);与己烯雌酚组相比,低石榴籽油组大鼠血清Ca、P和SOD含量升高,而 MDA含量降低,高石榴籽油组大鼠血清 SOD含量升高,而 MDA降低( 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己烯雌酚组、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大鼠下颌骨、股骨中点和股骨远端骨密度均升高( P<0.05)。结论补充石榴籽油可有效降低去卵巢大鼠骨质转化活性,抑制骨密度降低,而这种作用可能与石榴籽油雌激素作用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许文胜;张涛;康文磊;陈永军;杨增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与临终老年患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 WBC)和C反应蛋白( CRP)两项指标与临终老年患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分析WBC、CRP这两项检测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和单独细菌感染组间WBC、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而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单独细菌感染、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单独细菌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组间比较WBC、CRP,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终老年患者的 WBC、CRP与念珠菌、细菌感染均有相关性;念珠菌感染后,WBC、CRP增高幅度与是否细菌联合感染无相关性。

    作者:施彦臻;张钧;谢鑫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比较

    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1,2〕。他汀类药物除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可减轻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保护内膜功能〔3,4〕,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辛伐他汀为选择性竞争性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HMG-CoA)抑制剂,是他汀类药物中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强的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中,选择何种剂量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更少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梁李恒;唐雪梅;谢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尿酸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尿酸( UA)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3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肝脏彩超结果分为肝纤维化组组195例和对照组190例。调查糖尿病病程,测量体重、身高;检测血小板计数( PLT)、白蛋白( ALB)、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移酶( ACT)、血肌酐( Scr)、SUA;测定24 h尿量,计算UA清除率和 UA排泄分数。肝纤维化组根据血 UA分为高UA组42例和正常 UA 组153例,分别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结果肝纤维化组高 UA 血症的患病率(21.5%)明显高于对照组(8.9%)(P<0.05);高UA组预测晚期肝纤维化进展率为35.7%,显著高于正常 UA组(20.9%,P=0.047)。排除晚期肝纤维化率正常 UA组与高U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vs 11.9%,P>0.05)。结论血UA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为高危人群的评估和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朱锋;魏佳平;黄斌;杨雪辉;金雅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超声造影在非肝硬化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 CEUS)对非肝硬化背景肝局灶性病变( FLL)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以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同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33例非肝硬化背景的FLL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其增强模式进行分析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恶性病灶共计8例,超声造影确诊7例,未明确诊断1例;良性病灶25例,超声造影明确诊断20例,剩余病灶1例考虑为恶性,未明确定性诊断为4例。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非肝硬化背景的FLL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肯定,具有实用价值,应继续广泛应用并深入研究。

    作者:刘建;周方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