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杨婷婷;刘辰庚;王培昌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脑脊液miRNA, 血清miRNA, AD标志物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症状表现为短期记忆丧失、失语、方向感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行为异常,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1,2〕。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速度的加快,AD 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3〕。据统计,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患有AD 为5000多万,并且估算2020年将增加50%〔3,4〕。我国AD 人数达500万,数据显示,60岁人群中患病率为5%,80岁为20%〔5〕。目前AD 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其死亡率仅低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脑卒中,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6〕。由于AD 发病时间较晚,并且没有特异性指标,早期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至痴呆阶段。而患者一旦进入痴呆阶段,将面临无有效治疗方法可用的尴尬。故力求在痴呆前阶段对AD 进行诊断和预警并进行治疗干预已成为AD 学界的共识。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造影在非肝硬化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 CEUS)对非肝硬化背景肝局灶性病变( FLL)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以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同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33例非肝硬化背景的FLL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其增强模式进行分析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恶性病灶共计8例,超声造影确诊7例,未明确诊断1例;良性病灶25例,超声造影明确诊断20例,剩余病灶1例考虑为恶性,未明确定性诊断为4例。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非肝硬化背景的FLL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肯定,具有实用价值,应继续广泛应用并深入研究。

    作者:刘建;周方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后循环梗死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及临床病变特征。方法选择后循环梗死患者86例,分为糖代谢异常组56例,糖代谢正常组30例,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影响其合并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后循环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56例(患病率为65.1%),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指数(BMI)>30 kg/m2〔OR=1.352,95%CI(1.087~1.569),P=0.005〕、高血压〔OR=1.854,95%CI(1.362~2.258),P=0.004〕、高血脂〔OR=0.774,95%CI(0.612~0.956),P=0.000〕是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后循环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组和糖代谢正常组主要梗死部位位于远段组(37.5%和46.7%),其次是中段组、近段组和混合组。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高脂血症、BMI是影响后循环缺血患者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培;詹红艳;王素洁;陈丽丽;张艳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 CGA)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CHF患者290例,随机分为CGA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5例,干预组入院时行CGA评估,并据评估结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组织多学科诊疗,对症治疗等措施,对照组予对症治疗。随访CGA干预对老年CHF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及急诊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CGA干预组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及急诊就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9.569,4.378,9.410,P均<0.05)。结论 CGA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及急诊就诊率。

    作者:梁世秀;王少凡;胡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普罗布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均给予脑梗死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B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C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均显著降低,其中 C 组治疗后 TG、TC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降低,且C组治疗后LDL显著低于 A组和 B组(P<0.05);三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C组治疗后CRP、TNF-α、IL-6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治疗后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治疗可以显著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钱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泉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130例泉州地区 NSCLC组织或胸腔积液,用ADx-ARMS技术检测NSCL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EGFR DNA突变19、20及21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30例NSCLC中共检出37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28.46%(37/130),女性 EGFR 基因突变率(26/54)48.15%,显著高于男性(12/78)15.4%(P<0.05);EGFR突变外显子19和21突变占总突变的100.0%;腺癌突变发生率为89.19%(33/37)。结果泉州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结论临床上对未进行EGFR检测的晚期NSCLC腺癌女性患者,可考虑先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诊断性治疗。

    作者:陈伟文;郑锦阳;沈冰寒;徐萌;郭伟峰;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大鼠 A10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及CSE组,其中CSE组给予5%CSE处理24 h,应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两组VSMC的迁移能力;应用RT-PCR 和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两组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结果 CSE组VSMC迁移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同时CSE组OPN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CSE能够促进大鼠VSMC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OPN表达有关。

    作者:屈宝泽;游陆;刘奇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人心力衰竭和运动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 HF)的易感因素主要是老年人群体和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较高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老年2型糖尿病等〔1,2〕。据统计,全球人口HF发病率约为0.3%~2%,而老年人(>65岁)约高达10%;每年 HF 发病率大概是0.1%~0.5%,45岁后相关疾病发病率每年加倍出现〔3〕。在老年人群中很难把HF的症状和体征与人类自然衰老过程区分开来。为延迟老年人身体功能的消退,运动一直被推荐为增强运动能力和维护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探讨运动锻炼后身体的动态变化,尤其是HF老年患者,并分析HF的临床评估和老年人功能能力的关系。

    作者:谢恩礼;江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评估老年心源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对老年心源性脑卒中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心源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 BNP水平是否超过200 ng/L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统计其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再发脑栓塞及小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比例以及两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阻肺发生率,比较两组脑梗死面积及1年生存率。结果 BNP≥200 ng/L组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再发脑栓塞及小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高于BNP<200 ng/L组(P<0.05),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阻肺等疾病的比例均高于 BNP<200 ng/L组(P<0.05),脑梗死面积显著大于BNP<200 ng/L组(P<0.05),1年生存率低于BNP<200 ng/L组(P<0.05)。结论监测血清 BNP能有效预测心源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程度,指导脑损伤治疗,预测脑卒中患者预后。

    作者:巩晓娜;任玉宝;李钦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肝纤维化组织中抗衰老蛋白及抗增殖蛋白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抗衰老标志蛋白(RGN)及抗增殖蛋白(PHB)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造模组(36只)。使用猪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肝纤维化组(16只)、CGII干预组(16只)。CGII干预组给予60 mg/ml CGII肌肉注射,肝纤维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等渗盐水肌肉注射,1次/d,连续6 w。取大鼠肝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RT-PCR检测肝组织中RGN和PHB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HE和Masson染色显示,肝纤维化组大鼠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GII干预组大鼠肝组织胶原变细、减少,纤维化程度较肝纤维化组明显改善。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中 RGN和 PHB 蛋白表达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CGII干预组RGN和PH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纤维化组(P<0.01)。肝纤维化组RGN和PH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GII干预组RGN和PH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P<0.01)。结论 RGN和 PHB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表达降低,与肝纤维化存在相关性。

    作者:马波;陈忠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清洁级雄性健康 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即假手术组(C组),AMI模型组(M组),曲美他嗪低剂量组(L组),曲美他嗪高剂量组(H组)。 C组只穿线不结扎,M、L、H三组均行开胸结扎左冠脉前降支方案,构建大鼠 AMI模型,术后12 h 开始 L、H 组分别给予曲美他嗪相应剂量灌胃1次/d ( L 组10 mg? kg-1? d-1,H组20 mg? kg-1? d-1),喂养4 w。各组分别于术后24 h于眼动脉取血2 ml,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P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游离脂肪酸( FFA)。术后4 w观察各组心肌肥厚指数变化和各组心肌胶原( MC)含量变化,获取心肌细胞结构及心肌胶原纤维增生的有关图像数据。结果术后24 h各组血清CPK、血清MDA均较C组升高(P均<0.05),而血清T-SOD较C组则下降(P均<0.05),其中M组变化显著;L、H组血清CPK、血清MDA较M组减低,而血清T-SOD则升高(P均<0.05),且H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另外,M组血清FFA较 C组显著升高(P<0.05),L、H组较M组则显著降低(P<0.05)。术后4 w,与C组比较,M、L、H组心肌肥厚指数均增大(P均<0.01),而M组增大明显;与M组比较,L、H组则明显下降(P<0.05)。术后4 w,与C组比较,M、L、H组MC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M组升高显著(P<0.001),与M组比较,L、H组则显著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 MC含量与血清CPK活力(r=0.85,P<0.001)和MDA含量(r=0.76,P<0.001)呈正相关。光镜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M组心肌及线粒体结构破坏严重,且胶原纤维堆积明显,L、H组较M组改善。结论曲美他嗪对大鼠AMI后心室重构有抑制效果,缓解心肌纤维化。且这可能与其优化心肌代谢、减轻细胞缺血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线粒体超微结构从而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作用相关。

    作者:李霞;张满和;纪征;刘长青;赵庆霞;安浩君;杨立明;孙淑娴;张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嘎日迪乌日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血浆乌头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口服嘎日迪乌日勒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血清乌头碱含量。方法 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嘎日迪乌日勒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嘎日迪乌日勒0.18、0.36 g/kg,均按20 ml/kg体积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 d。给药7 d后禁食,不进水12 h,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MCAO),HPLC方法检测血浆乌头碱含量。结果大鼠口服嘎日迪乌日勒7 d,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浆乌头碱含量在低、高剂量组分别为(2.68±0.61),(2.50±0.82)μg/ml,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处方剂量服用嘎日迪乌日勒是安全的。

    作者:韩志强;孙晓成;王茜;安达;巴图德力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7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 w。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评价疗效,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匹兹堡睡眠指数( PSQI)评定睡眠改善效果,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 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均<0.05)。治疗8 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77.8%)与对照组(74.3%)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PSQI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治疗4 w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并在治疗早期对患者的主观睡眠改善优于帕罗西汀。

    作者:万俊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离退休高龄老人成功老龄化的质性研究

    成功老龄化( S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尽管他们年事已高但认知功能良好、身心健康的一种状态〔1〕。 Reichstadt等〔2〕质性研究发现,老年人群将SA视为自我接受、满意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Montross等〔3〕通过对SA主客观评定结果间的比较发现,尽管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和部分能力丧失的情况,他们依旧将自己视为SA人群。本研究建立在文化差异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手段,深入了解我国高龄老人对SA的看法。

    作者:任立山;骆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联合检测90例胃腺癌组织及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织 E-选择素蛋白及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 P>0.05)。结论 E-选择素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为评估胃腺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闯;石建芹;刘继微;齐洁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认知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通过自制的社区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认知问卷以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F-36量表),对长春市435名社区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及生存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市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在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得分分别为(23.43±4.296)分、(22.22±4.648)分、(9.47±3.879)分;总体生存质量处于良、中、差者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9.4%、68.7%、1.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检频度,是否知道血压、是否患有慢性病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与生存质量存在正相关(r=0.247,P=0.000)。结论提高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祝燕;梁丽梅;黄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通过在细胞内与三磷酸腺苷竞争结合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化部分,抑制磷酸化反应,阻止向下游传达增殖信号,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基础研究及临床实验均显示 EGFR-TKI 可部分透过血脑屏障〔1〕,将其应用于脑转移癌的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EGFR基因突变曾被证实在多步致癌过程中就已形成且可能与转移到脑有关〔2〕,相关研究证实 EGFR 基因突变对于NSCLC脑转移有预测价值, Li 等〔3〕回顾性分析110例晚期NSCLC患者,发现原发肿瘤发生脑转移者较未发生转移者EG-FR突变率高。 Eichler等〔4〕发现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较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更易发生脑转移。 Berger等〔5〕研究发现经EGFR-TKI治疗的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更高,中位随访27个月后,脑转移发生率仍高达43%。推测原因可能是 TKI对颅外病灶的控制率更高,使脑转移的风险累积。然而,大多数研究则证明 EGFR-TKI 治疗上具有积极疗效,例如 Heon等〔6〕观察了100例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中接受EGFR-TKI治疗后发生脑转移风险要明显低于未选择该治疗的患者,另一项研究同样证明了接受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脑转移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接受标准化疗者〔7〕。总之,目前对于EGFR突变与脑转移之间的关系尚无明确的定论,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去证实。

    作者:孙文宇;马克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海马体积及磁共振波谱变化在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海马体积及磁共振波谱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60例及正常对照组65例,选择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筛选受试对象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且根据研究对象海马体积的变化以及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分析生化指标,进一步确定其对早期诊断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除MoCA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MMSE、ADL、VFT、SDS、SDT、TMT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 组双侧海马体积明显缩小(P<0.05)。 T2DM 组双侧 NAA/Cr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侧MI/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双侧 Cho/C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海马体积结合1H-MRS的变化对早期诊断T2DM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蕾;李清楚;康志强;唐建东;刘红梅;张新明;慎源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尿酸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尿酸( UA)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3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肝脏彩超结果分为肝纤维化组组195例和对照组190例。调查糖尿病病程,测量体重、身高;检测血小板计数( PLT)、白蛋白( ALB)、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移酶( ACT)、血肌酐( Scr)、SUA;测定24 h尿量,计算UA清除率和 UA排泄分数。肝纤维化组根据血 UA分为高UA组42例和正常 UA 组153例,分别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结果肝纤维化组高 UA 血症的患病率(21.5%)明显高于对照组(8.9%)(P<0.05);高UA组预测晚期肝纤维化进展率为35.7%,显著高于正常 UA组(20.9%,P=0.047)。排除晚期肝纤维化率正常 UA组与高U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vs 11.9%,P>0.05)。结论血UA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为高危人群的评估和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朱锋;魏佳平;黄斌;杨雪辉;金雅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白细胞介素-8基因-781 C/T多态性与肝癌及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侵袭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 IL)-8遗传多态性和广西壮族人群肝癌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肝癌患者260例与鼻咽癌患者251例,同时选取广西壮族健康人群270例为对照。利用单碱基延伸 PCR技术和 DNA测序法,检测广西壮族肝癌患者、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IL-8基因-781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再用χ2检验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IL-8基因位点-781 C/T在肝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CT/CC:OR=1.14,95%CI=0.79~1.64,χ2=0.509,P=0.476;TT/CC:OR=0.61,95%CI=0.34~1.10,χ2=2.775,P=0.096;T/C:OR=0.89,95%CI=0.69~1.15,χ2=0.778,P=0.363)。同时,IL-8基因位点-781 C/T在鼻咽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无统计学差异( CT/CC:OR=1.29,95%CI=0.86~1.88,χ2=1.765,P=0.184;TT/CC:OR=1.34,95%CI=0.79~2.27,χ2=1.172,P=0.279;T/C:OR=1.18,95%CI=0.92~1.52,χ2=1.749,P=0.186)。结论在广西壮族人群中,IL-8基因-781 C/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可能和肝癌与鼻咽癌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王俊利;韦叶生;唐毓金;韦贵将;胡仁统;覃海媚;陈启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老年人生命意义问卷、宽恕特质量表( TFS)和孤独感量表(UCLA),通过方便取样与入户访问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福州和厦门地区2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7份。结果①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苦难认知、主动追寻、被动接纳)与宽恕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宽恕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7%。结论老年人生命意义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且部分是通过宽恕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对提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作者:蒋怀滨;张斌;王超;李子璇;陈艳;李丹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