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闯;石建芹;刘继微;齐洁敏

关键词:胃腺癌, E-选择素
摘要: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联合检测90例胃腺癌组织及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织 E-选择素蛋白及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 P>0.05)。结论 E-选择素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为评估胃腺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探讨衰老综合征群与抗衰老医学的重要性

    本文探讨有关衰老综合征群〔1~7〕衰老相关疾病群及抗衰老医学〔8~14〕与老年病防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作者:俞卓伟;马永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嘎日迪乌日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血浆乌头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口服嘎日迪乌日勒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血清乌头碱含量。方法 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嘎日迪乌日勒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嘎日迪乌日勒0.18、0.36 g/kg,均按20 ml/kg体积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 d。给药7 d后禁食,不进水12 h,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MCAO),HPLC方法检测血浆乌头碱含量。结果大鼠口服嘎日迪乌日勒7 d,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浆乌头碱含量在低、高剂量组分别为(2.68±0.61),(2.50±0.82)μg/ml,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处方剂量服用嘎日迪乌日勒是安全的。

    作者:韩志强;孙晓成;王茜;安达;巴图德力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中青年组),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组(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降钙素原( PC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 IL-2、IL-6,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ALP、γ-GT和TBIL。结果老年组及中青年组IL-2、IL-6、TNF-α、FT3、FT4、ALT、AST、ALP、γ-GT、TBI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PCT水平较正常组比较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L-2、TNF-α、FT3、FT4水平和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老年组IL-6、ALT、AST、ALP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0.05);血清IL-6与TNF-α、ALT、AST、ALP呈正相关(r=0.45,0.32,0.39,0.28,P<0.05)。结论老年甲亢易伴发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亚敏;张明明;李天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研究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68例,将骨密度( BMD) T-Score≤-2.5作为双膦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膦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患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二者差异显著(χ2=9.27,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218 vs 131)d,二者差异显著(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经老年NSCLC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作者:杜宝昌;刘军;王帅兵;齐秀恒;邹庆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持续性无创正压通气和高频正压通气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持续性无创正压通气(NCPAP)和高频正压通气(HFPPV)在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行胸腔镜手术的127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及术后采用的通气方式分为NCPAP组(65例)和HFPPV组(62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心率( HR)、呼吸频率、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3天NCPAP组患者HR、呼吸频率及PaCO2均显著低于HFPPV组,而PaO2、FEV1、肺活量则显著高于HFPPV组(P<0.05)。 NCPAP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HFPPV组(P<0.05)。结论 NCPAP在老年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时应用对患者术后通气状况的改善显著优于HFPPV,且能提高患者术后临床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华;李蕾;李伟;宁晓辉;李志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 TI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治疗组)32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舌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6.66%,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3.33%,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作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短期疗效维持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并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二尖瓣峰大流速值( E)/A峰大流速( A)将研究组患者分组,比较各组血清H-FABP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FAB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 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 LVEDd的增加,患者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E/A≤1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E/A>1组( 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H-FABP水平与 LVEF和 E/A呈负相关( P<0.05),与 LVEDd 呈正相关(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水平明显增加,且早期显著升高;H-FAB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LVEDd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与E/A也有关。

    作者:涂芊茜;赵宁;徐淼;张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骨痹颗粒防治兔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观察骨痹颗粒对兔骨关节炎( OA)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及骨痹颗粒2.78,5.56,11.12 g生药/kg三个剂量组;采用兔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建立 OA 模型,连续给药8 w,检测家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β、前列腺素(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含量及关节液中诱导型一氧化碳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观察兔关节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骨痹颗粒5.56,11.12 g生药/kg可抑制炎症因子 IL-1β及 PGE2的生成,降低 MMP-1及 MMP-3水平,提高TIMP-1水平,抑制关节液中iNOS表达及NO释放,减轻关节软骨病变,降低关节Mankin评分。结论骨痹颗粒对兔OA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症介质和炎性因子生成、调节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有关。

    作者:周玲玲;刘慧;周聪;耿姗;周学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评估老年心源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对老年心源性脑卒中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心源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 BNP水平是否超过200 ng/L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统计其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再发脑栓塞及小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比例以及两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阻肺发生率,比较两组脑梗死面积及1年生存率。结果 BNP≥200 ng/L组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再发脑栓塞及小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高于BNP<200 ng/L组(P<0.05),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阻肺等疾病的比例均高于 BNP<200 ng/L组(P<0.05),脑梗死面积显著大于BNP<200 ng/L组(P<0.05),1年生存率低于BNP<200 ng/L组(P<0.05)。结论监测血清 BNP能有效预测心源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程度,指导脑损伤治疗,预测脑卒中患者预后。

    作者:巩晓娜;任玉宝;李钦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老年人生命意义问卷、宽恕特质量表( TFS)和孤独感量表(UCLA),通过方便取样与入户访问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福州和厦门地区2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7份。结果①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苦难认知、主动追寻、被动接纳)与宽恕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宽恕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7%。结论老年人生命意义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且部分是通过宽恕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对提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作者:蒋怀滨;张斌;王超;李子璇;陈艳;李丹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非甾体抗炎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时大脑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与环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24 h和72 h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环氧化酶(COX)-1和COX-2的分布及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作右侧局部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或72 h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溶媒组、阿司匹林(50 mg/kg)组和罗非昔布2 mg/kg组。 TTC染色法观察脑损伤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 CaN 、COX-1和 COX-2表达,高倍视野(×400)计数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结果①与CI/RI 24 h相比,CI/RI 72 h脑损伤面积减小,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CaN表达:CI/RI 24 h和72 h,CaN表达减少;阿司匹林明显提高两个时间点的表达,而罗非昔布没有明显效果。③COX-1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1表达没有明显变化,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对其没有明显影响。④COX-2表达:CI/RI 24 h和72 h,COX-2表达明显增强,阿司匹林和罗非昔布明显降低其表达,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CaN、COX-1和COX-2在脑组织的阳性表达无明显一致性;CaN可能是阿司匹林神经保护作用的新靶点。

    作者:孙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利奈唑胺治疗高龄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LZD)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LZD在确诊或高度怀疑由MRSA感染的老年HAP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8例不同程度肺炎的患者接受 LZD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缓解率是66.7%,细菌清除率是33.3%,在轻中度患者中的临床缓解率是88.9%,细菌清除率是44.4%。实验室检查提示,LZD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时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ZD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MRSA感染引起的HAP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文兵;方强;丁学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川芎嗪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细胞周期蛋白E、P2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 TMP)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E、P2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海马区注入β淀粉样蛋白( Aβ)1~42制作AD模型。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CyclinE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低、高剂量TMP组均能改善 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P<0.05),下调大鼠海马CyclinE蛋白表达(P<0.05),上调P21蛋白表达( P<0.05)。低、高剂量TM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TMP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调CyclinE 蛋白和上调 P21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尹淑杰;张涛;荣光影;宋庆娇;汪悦;柳朝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离退休高龄老人成功老龄化的质性研究

    成功老龄化( S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尽管他们年事已高但认知功能良好、身心健康的一种状态〔1〕。 Reichstadt等〔2〕质性研究发现,老年人群将SA视为自我接受、满意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Montross等〔3〕通过对SA主客观评定结果间的比较发现,尽管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和部分能力丧失的情况,他们依旧将自己视为SA人群。本研究建立在文化差异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手段,深入了解我国高龄老人对SA的看法。

    作者:任立山;骆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大鼠 A10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及CSE组,其中CSE组给予5%CSE处理24 h,应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两组VSMC的迁移能力;应用RT-PCR 和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两组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结果 CSE组VSMC迁移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同时CSE组OPN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CSE能够促进大鼠VSMC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OPN表达有关。

    作者:屈宝泽;游陆;刘奇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认知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通过自制的社区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认知问卷以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F-36量表),对长春市435名社区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及生存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市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在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得分分别为(23.43±4.296)分、(22.22±4.648)分、(9.47±3.879)分;总体生存质量处于良、中、差者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9.4%、68.7%、1.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检频度,是否知道血压、是否患有慢性病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与生存质量存在正相关(r=0.247,P=0.000)。结论提高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祝燕;梁丽梅;黄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评价来源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对其各种生活需求的满足〔1,2〕。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对生活质量进行研究,能够衡量个人、家庭、社会现有的资源对生活状况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利用社区资源,转换生活方式。由于我国现在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导,家庭、社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邢晓营;赵娜;李淑杏;陈长香;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与临终老年患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 WBC)和C反应蛋白( CRP)两项指标与临终老年患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分析WBC、CRP这两项检测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和单独细菌感染组间WBC、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而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单独细菌感染、单独念珠菌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念珠菌细菌联合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单独细菌感染和微生物检测阴性组间比较WBC、CRP,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终老年患者的 WBC、CRP与念珠菌、细菌感染均有相关性;念珠菌感染后,WBC、CRP增高幅度与是否细菌联合感染无相关性。

    作者:施彦臻;张钧;谢鑫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5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进行基础治疗后,观察组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后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39/78)、93.59%(73/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7%(24/78)、82.05%(64/78)。两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和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对神经功能、抑郁症状以及生活状况均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刘艳明;陈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