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王秋颖;郭晓慧;徐丹丹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型糖尿病,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降钙素原(PCT)、hs-CRP水平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单纯AECOPD组、AECOPD合并糖尿病组,检查各组血PCT、hs-CRP、HbA1c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PCT、hs-CRP较单纯AECOPD期及单纯2型糖尿病明显升高。结论 PCT、hs-CRP对COPD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为有效的治疗方案〔2〕,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缺血半暗带,大限度恢复局部脑组织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避免不可逆性损伤现象的发生〔3,4〕。本研究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魏秀娥;朱本亮;陶中海;杨森;龚爱平;王虎;刘海艳;肖利杰;张俊;吕尤;许静;胡玉婷;杨华;王兰琴;付家亮;荣良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泉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130例泉州地区 NSCLC组织或胸腔积液,用ADx-ARMS技术检测NSCL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EGFR DNA突变19、20及21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30例NSCLC中共检出37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28.46%(37/130),女性 EGFR 基因突变率(26/54)48.15%,显著高于男性(12/78)15.4%(P<0.05);EGFR突变外显子19和21突变占总突变的100.0%;腺癌突变发生率为89.19%(33/37)。结果泉州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结论临床上对未进行EGFR检测的晚期NSCLC腺癌女性患者,可考虑先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诊断性治疗。

    作者:陈伟文;郑锦阳;沈冰寒;徐萌;郭伟峰;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和微卫星不稳定与老年结肠癌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 hMLH)1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型情况。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异常;研究结肠癌样本中微卫星标志物杂合型丢失频率;确定结肠癌患者中的变异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结果18.0%的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出现h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51.2%出现微卫星标记 D22S280或 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25.6%出现D22S280和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并且杂合型缺失与基因h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相互独立。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独立的变量预测肿瘤的预后。结论根据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高甲基化状态结肠癌进行分类,基因 hMLH1可作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老年结肠癌潜在预后标志物之一。

    作者:郝东明;李丽;杨景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7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手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Frankel评分与 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84%(14/37),显著高于观察组(13.16%,5/38)(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志国;罗俊普;吴一凡;熊颖杰;白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肠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急诊手术中肠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68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手术中因肠缺血坏死需行肠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中证实腹股沟斜疝54例,直疝4例,股疝10例,共计9例患者手术中同期行肠切除术,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嵌顿持续时间(≥48 h)(OR=12.345,P=0.005)和股疝类型(OR=9.684,P=0.019)是手术中肠切除的独立危险因子,而患者年龄、既往腹股沟疝病程、腹痛症状以及影像学肠梗阻征象等相关因素与肠切除无明显相关。结论嵌顿性股疝和嵌顿时间≥48 h的腹股沟疝患者急诊手术中肠切除危险显著增加,临床医师应对此类患者提高警惕,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何智勇;苏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降钙素原(PCT)、hs-CRP水平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单纯AECOPD组、AECOPD合并糖尿病组,检查各组血PCT、hs-CRP、HbA1c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PCT、hs-CRP较单纯AECOPD期及单纯2型糖尿病明显升高。结论 PCT、hs-CRP对COPD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秋颖;郭晓慧;徐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调查民族高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西北某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统计各民族CAS患病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个民族511例样本中,汉族CAS患病率高(69.46%),其次为回族(67.86%)和藏族(60.00%)、蒙古族(50.00%)、裕固族(40.00%)、满族(37.50%)和东乡族(33.33%)。CAS组与非CAS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差异显著(P<0.05),而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北某高校汉族中老年教师CAS患病率较高,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可能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晓霞;刘丽江;万巧英;闵翠莲;高静;张银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脉通散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恶性肿瘤下肢血栓的疗效

    目的:探讨脉通散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下肢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皮下注射,12 h/次,疗程10 d;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脉通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髌骨上、下缘15 cm处肢体的周径并计算髌骨周径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研究组治疗后髌骨上、下缘15 cm周径差分别为(2.84±1.75)cm和(3.34±2.12)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2.68)cm和(4.48±2.87)cm(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4.72±0.72)mPA? s、(11.24±1.48)mPA? s、(1.41±0.13)mPA? s和(2.45±0.43)g/L,与对照组的(5.13±0.76)mPa? s、(12.09±1.54)mPa? s、(1.72±0.09)mPa? s和(2.87±0.46)g/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通散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陈红;王维;肖彩芝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老年人生命意义问卷、宽恕特质量表( TFS)和孤独感量表(UCLA),通过方便取样与入户访问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福州和厦门地区2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7份。结果①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苦难认知、主动追寻、被动接纳)与宽恕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宽恕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7%。结论老年人生命意义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且部分是通过宽恕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对提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作者:蒋怀滨;张斌;王超;李子璇;陈艳;李丹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T1031C多态性位点及血清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120例,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两组 TNF-αT1031C多态的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结果病例组TNF-αT1031C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TNF-αT1031C的各基因型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 Logistic 回归校正性别、年龄、吸烟、血糖、血压等因素后, TNF-αT1031C的CC基因型脑梗死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3.671,95%CI:10.26~13.135,P=0.046)。病例组 TNF-α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TNF-αT1031C各基因型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NF-α基因 T1031C的CC基因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刘丹;张伟;孙洪英;董向力;王贵喜;贾璐;李新辉;张佳;杨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年龄与老年人低T3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年龄在老年人低T3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性及机制。方法收集老年患者193例,其中低T3综合征患者(病例组)84例,平均年龄(81.5±0.738)岁,正常对照组109例,平均年龄(76.3±0.859)岁。采用Unicel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T3)。结果病例组 FT3低于对照组、r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 FT3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2、R2=0.186,b=-5.639)。结论年龄可作为低T3综合征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董燕;乔莉;龚晨;田昌荣;申潇竹;包勤文;聂毛晓;汪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川芎嗪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细胞周期蛋白E、P2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 TMP)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E、P2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海马区注入β淀粉样蛋白( Aβ)1~42制作AD模型。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CyclinE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低、高剂量TMP组均能改善 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P<0.05),下调大鼠海马CyclinE蛋白表达(P<0.05),上调P21蛋白表达( P<0.05)。低、高剂量TM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TMP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调CyclinE 蛋白和上调 P21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尹淑杰;张涛;荣光影;宋庆娇;汪悦;柳朝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1〕,其中鳞状细胞癌占90%~95%,早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 )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60%,但对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患者而言,姑息性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对化疗耐受的进展期患者生存时间则降至3~6个月〔2〕。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与手术、放化疗和基因治疗并重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近年来多种靶向性药物已被批准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免疫治疗在HNSCC的研究中还是相对缓慢的〔3〕。西妥昔单抗是先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HNSCC的药物〔4〕,目前还有其他抗体治疗、肿瘤疫苗、细胞因子及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等也在HNSCC中逐步展开了Ⅰ~Ⅲ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方案在HNSCC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丹;齐欣萌;刘岩;金春顺;赵雪;连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 TI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治疗组)32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舌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6.66%,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3.33%,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作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短期疗效维持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研究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68例,将骨密度( BMD) T-Score≤-2.5作为双膦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膦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患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二者差异显著(χ2=9.27,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218 vs 131)d,二者差异显著(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经老年NSCLC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作者:杜宝昌;刘军;王帅兵;齐秀恒;邹庆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 L和B型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可溶性CD40L(sCD40L)和 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2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实验组(n=62)。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血脂、血清sCD40L及BN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期末直径(LVE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且实验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D40L、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D40L与TC水平、BNP水平呈正相关(r=0.481,r=0.537;均P<0.01),与 LVEF呈负相关(r=-0.591,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血清sCD40L、BNP水平、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疗效显著。推荐采用血清sCD40L水平早期诊断CHF。

    作者:陆治平;黄进;李益民;刘剑南;严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是左心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而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又是肺动脉高压中常见的类型〔1〕。绝大多数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和(或)左心瓣膜病所致。并发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其病死率是无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患者的2倍〔2〕。本文对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陈海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氯沙坦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心室重构的逆转作用及分子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心室重构( VR)模型,观察氯沙坦对VR影响;通过HE染色、Masson特染、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氯沙坦对心肌形态学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及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KCα)表达的影响。结果 Iso能显著升高心脏重量(HW)/体重(BW)、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右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期右室后壁厚度(LVPWs)、心肌纤维直径(MFD),氯沙坦通过降低上述各指标对抗Iso诱导的VR;Iso能升高尾动脉血压,降低心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速率(FS);氯沙坦能降低尾动脉血压,提高 EF和 FS 水平,从而减轻VR。结论 Iso通过提高p-PKCα和TGF-β1的表达诱导VR,氯沙坦通过抑制p-PKCα和TGF-β1的表达逆转VR。

    作者:于敏;于杜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近年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1〕,NAFLD与心脏功能的关系亦受到关注〔2~4〕。本研究拟探讨NAFLD对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凌赵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定量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46例发病7 d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及洛桑卒中预后评分( AS-TRAL),脑电监测DTABR,ASL测量梗死区即感兴趣区(ROI)的CBF-ROI及对侧镜像区(ROM)的CBF-ROM,计算CBF-ROI/CBF-ROM得到相对脑血流量( rCBF),随访发病28 d的Barthel指数( BI),分析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BI>60分35例,≤60分11例。预后不良组的女性比例较高,梗死体积、入院 NIHSS评分、ASTRLA评分、DTABR患/健侧增加,CBF、rCBF值减少。 Barthel指数与入院NIHSS评分、ASTRAL评分、梗死体积、DTABR患/健侧均呈负相关( r=-0.862,P=0.000;r=-0.772,P=0.000;r=-0.520,P=0.000;r=-0.414,P=0.004),与CBF-ROI、rCBF呈正相关(r=0.331,P=0.025;r=0.538,P=0.000)。 DTABR 患/健侧与 rCBF 呈负相关(r=-0.302,P=0.044)。入院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是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NIHSS 评分、DTABR 患/健侧越高预后越差。入院 NIHSS 评分8分,DTABR 患/健侧1.159是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好的界值。结论入院NIHSS评分联合定量脑电图DTABR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

    作者:车春晖;阮杏林;林寿;金魏笑凡;黄华品;陆剑平;林霖;林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