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臻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对阿尔茨海默( 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15个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蛋白( 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第2天开始进行艾灸治疗,在大鼠“肾俞”、“足三里”、“百会”上方2~3 cm处温和灸。每日治疗1次,每穴艾灸5 min,6 d为1疗程,休息1 d后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HE 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结构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HE 染色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受损缺失,细胞核固缩。运用艾灸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核固缩现象明显改善,形态较规则,排列较整齐。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Aβ在大鼠脑内能引起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退行性改变,神经元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基质清淡、有空泡,数目减少,还可见到线粒体嵴呈畸形样改变,内质网扩张,脂褐素沉积增多。运用艾灸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水肿明显减轻,内质网扩张明显改善,线粒体肿胀明显减轻。结论艾灸治疗可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艾灸对 AD 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退行性改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王述菊;马骏;孙国杰;沈峰;李熙;万博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石榴籽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保留卵巢,其余组则将双侧卵巢去除,已烯雌酚组每天用100μg/kg己烯雌酚灌胃,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每天分别给予石榴籽油0.95 g/kg和1.27 g/kg剂量灌胃。对大鼠血清钙( Ca)、磷( P)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 ALP)、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下颌骨、股骨中段和远心端骨密度进行检测。结果与去卵巢组相比,己烯雌酚组、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大鼠血清Ca、P含量及 ALP活性均降低,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大鼠血清 SOD 水平升高,而 MDA 水平降低( P<0.05);与己烯雌酚组相比,低石榴籽油组大鼠血清Ca、P和SOD含量升高,而 MDA含量降低,高石榴籽油组大鼠血清 SOD含量升高,而 MDA降低( 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己烯雌酚组、低石榴籽油组和高石榴籽油组大鼠下颌骨、股骨中点和股骨远端骨密度均升高( P<0.05)。结论补充石榴籽油可有效降低去卵巢大鼠骨质转化活性,抑制骨密度降低,而这种作用可能与石榴籽油雌激素作用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许文胜;张涛;康文磊;陈永军;杨增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2011年的1.85亿上升到4.83亿,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预测值多出5200万〔1〕。老龄化所引起的医疗费用激增问题,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而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经济基础和医疗条件远不能满足老龄人口对医疗保障的需求。目前,医疗支出已成为继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居民消费〔2〕。因此,理清老年医疗费增长的内、外因素对于有效调控过度医疗支出,制定缓解方案,提高国民公共健康意识,降低国家财政支出,减少个人经济负担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梁思雨;杨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1〕。但该片区隶属于不同的省或直辖市,由于行政划区和各省市政策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导致武陵山片区农村空巢老人一直未能作为一个地区性的重点人群进行研究,对该地区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和养老问题一直缺乏了解。本研究旨在了解武陵山片区空巢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及养老现状。
作者:陈正英;李金秀;刘泽龙;陈诗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社会养老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而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了解唐山市养老机构的设施及服务现状。
作者:张小曼;李焕;王素冬;纪桂英;邢凤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BIA)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50例老年 MHD患者为MHD组,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I组(BMI<18.5 kg/m2)14例,Ⅱ组(BMI 18.5~23.9 kg/m2)27例、Ⅲ组(BMI≥24 kg/m2)9例,同期随机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BIA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的生物电阻抗指标,包括BMI、脂肪质量( FM)、非脂肪量( FFM)以及体脂肪率( Fat%)。结果MHD组男性和女性的BMI、FM、FFM以及Fat%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且两组男性的 FM和 Fat%水平均低于女性,FFM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Ⅱ组和Ⅲ组的BMI、FM、FFM以及Fat%水平高于Ⅰ组,并且Ⅲ组高于Ⅱ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FM、FFM、Fat%呈正相关(r=0.537、0.517、0.492;P<0.05);FM 与 FFM 呈负相关(r=-0.793;P<0.05),与 Fat%呈正相关(r=0.581;P<0.05),FFM 与 Fat%呈负相关(r=-0.722;P<0.05)。结论 BIA法评估老年MHD患者营养状态具有准确、快捷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明;穆立芹;孙利军;张晓伟;刘小英;李增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并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二尖瓣峰大流速值( E)/A峰大流速( A)将研究组患者分组,比较各组血清H-FABP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FAB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 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 LVEDd的增加,患者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E/A≤1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E/A>1组( 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H-FABP水平与 LVEF和 E/A呈负相关( P<0.05),与 LVEDd 呈正相关(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水平明显增加,且早期显著升高;H-FAB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增加、LVEF降低和LVEDd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与E/A也有关。
作者:涂芊茜;赵宁;徐淼;张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生物吸收性内固定材料聚左旋丙交酯( PLLA)在老年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07例老年颌骨骨折患者自愿行生物吸收性接骨材料PLLA(55例,PLLA组)和钛板(52例,对照组)内固定手术治疗颌骨骨折,对两组的疗效、主要观察指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PLLA在老年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PLLA组疗效的优良率与患者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且PLLA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度和术后6个月颞颌关节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PLLA可很好地应用于老年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是目前老年人临床理想的固定材料。
作者:王陈飞;冯兴梅;冯桂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骨关节炎( 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以骨质增生、关节肿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及滑液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终致残。 OA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生物性因素与机械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的形成、稳定及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TGF-β信号分子刺激软骨的形成,维持软骨基质更新,抑制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阻断软骨基质钙化、血管入侵、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化。在这些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TGF-β信号通路及其在OA中的调节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张玉笛;钟玉;周凌云;李荣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血管紧张素( 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 Wistar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行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加入15%小牛血清DEME培养液)、AngⅡ组(15%小牛血清DEME培养液+1×10-6 mol/L AngⅡ),替米沙坦组(TE组,在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0μmol/L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 AM组,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μmol/L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 TE+AM 组),在 AngⅡ组基础上加入10μmol/L 替米沙坦+1μmol/L氨氯地平),每组3份。观察各组细胞不同时期增殖情况及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在S期时增殖率较高,而在G0/G1期、G2/M期时增殖率下降(P<0.05),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p2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相比,TE组、AM组及TE+AM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在 S 期时增殖率显著下降,而在 G0/G1期、G2/M 期时增殖率升高(P<0.05), 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p2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P<0.05),其中 TE+AM 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在 G0/G1期、G2/M 期增殖较 TE 组、AM 组显著,而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p27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TE组、AM组。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其可能机制与抑制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及p27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马香芹;刘芳;卢泽恺;赵汴霞;赵娜;马莉;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侵袭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 IL)-8遗传多态性和广西壮族人群肝癌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肝癌患者260例与鼻咽癌患者251例,同时选取广西壮族健康人群270例为对照。利用单碱基延伸 PCR技术和 DNA测序法,检测广西壮族肝癌患者、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IL-8基因-781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再用χ2检验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IL-8基因位点-781 C/T在肝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CT/CC:OR=1.14,95%CI=0.79~1.64,χ2=0.509,P=0.476;TT/CC:OR=0.61,95%CI=0.34~1.10,χ2=2.775,P=0.096;T/C:OR=0.89,95%CI=0.69~1.15,χ2=0.778,P=0.363)。同时,IL-8基因位点-781 C/T在鼻咽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无统计学差异( CT/CC:OR=1.29,95%CI=0.86~1.88,χ2=1.765,P=0.184;TT/CC:OR=1.34,95%CI=0.79~2.27,χ2=1.172,P=0.279;T/C:OR=1.18,95%CI=0.92~1.52,χ2=1.749,P=0.186)。结论在广西壮族人群中,IL-8基因-781 C/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可能和肝癌与鼻咽癌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王俊利;韦叶生;唐毓金;韦贵将;胡仁统;覃海媚;陈启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临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65岁)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IL)-2、IL-10、IL-25、IL-27和IL-35水平差异,同时收集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分析IL-2、IL-10、IL-25、IL-27和IL-35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IL-2水平显著降低〔(8.37±2.38) vs (32.48±4.71) ng/ml,P=0.000〕;IL-10显著升高〔(123.39±23.59) vs (23.40±5.39) ng/ml, P=0.000〕;IL-25显著降低〔(12.18±4.48) vs (28.39±6.97) ng/L,P=0.000〕;IL-27显著降低〔(18.39±6.57) vs (32.39±8.29) ng/L, P=0.000〕;IL-35显著升高〔(216.58±58.39) vs (178.03±56.59)ng/L,P=0.002〕。术后2年,共21例患者术后复发。与无复发患者比较,术后复发患者的 IL-2水平显著降低〔(6.18±1.49) vs (9.96±2.94) ng/ml,P=0.000〕;IL-10显著升高〔(143.96±34.58) vs (108.49±18.75) ng/ml,P=0.000〕;IL-25显著降低〔(9.72±3.83) vs (13.96±4.82) ng/L,P=0.015〕;IL-27显著降低〔(15.74±5.39) vs (20.31±7.12) ng/L, P=0.000〕;IL-35显著升高〔(239.58±68.58) vs (199.92±49.83)ng/L,P=0.035〕。结论高龄乳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可导致患者临床预后恶化。
作者:郭文利;陆建菊;黄建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研究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68例,将骨密度( BMD) T-Score≤-2.5作为双膦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膦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患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二者差异显著(χ2=9.27,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218 vs 131)d,二者差异显著(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经老年NSCLC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作者:杜宝昌;刘军;王帅兵;齐秀恒;邹庆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1例,94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眼。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视力及前房情况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燕;常英霞;王国强;丁颖;宋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注二者与白细胞分化抗原(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56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手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25例无明显病变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SOX-2、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两组中SOX-2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及MVD值差异显著。观察组中SOX-2和VEGF的阳性率和MVD值与肿瘤的大径和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 VEGF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累犯密切相关。观察组中SOX-2和VEGF的阳性率和MVD值均与年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SOX-2和VEGF、SOX-2和MVD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OX-2低表达、VEGF和MVD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均有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中SOX-2对血管的形成无明显作用。
作者:秦风雪;卓玛;琪美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与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关系及其 ADL的丧失率。方法采ADL量表对唐山市社区15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唐山社区老年人躯体ADL丧失率19.5%,工具性ADL丧失率33.5%, ADL总丧失率达35.14%,患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的老年人ADL丧失率显著高(P<0.05)。且3种常见慢性病老年人ADL丧失率由高到低占据前5项的依次为乘公共汽车,处理自己的财物,梳头、刷牙等,做家务,做饭菜,主要为工具性ADL的丧失。结论患慢性病的老年人 ADL丧失率高,自理能力差,提示应加强老年慢病管理,尤其是改善其工具性ADL,提高慢病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丽娜;陈长香;李建民;成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IL)-3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 RA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观察或检测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 RF)和IL-37水平及IL-37 mRNA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分析血清IL-37水平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DAS2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CRP、ESR、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这3项实验室指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37水平、IL-37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血清IL-37水平与以上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37与 RA的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其在RA病程进展过程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作者:孙淑银;王颖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后才能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其健康水平〔1,2〕。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人慢性病发生及急救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现状。
作者:石雪;李淑杏;陈长香;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样本调查方法,自制高血压健康行为改变信息采集表,进行社区及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改变率为86.5%;有行为改变者认为精神紧张可能是影响血压的因素;有行为改变者主动控制情绪的比例、控制体重、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或家人的健康重视的比例均高于无行为改变者;有行为改变者在得知自己血压过高后仍吸烟的比例低于无行为改变者。结论加强对无健康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态度重视自己的健康。
作者:周罗晶;欧爱华;陶立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本文探讨有关衰老综合征群〔1~7〕衰老相关疾病群及抗衰老医学〔8~14〕与老年病防治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作者:俞卓伟;马永兴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