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

张玉笛;钟玉;周凌云;李荣亨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骨关节炎
摘要:骨关节炎( 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以骨质增生、关节肿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及滑液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终致残。 OA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生物性因素与机械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的形成、稳定及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TGF-β信号分子刺激软骨的形成,维持软骨基质更新,抑制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阻断软骨基质钙化、血管入侵、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化。在这些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TGF-β信号通路及其在OA中的调节作用予以综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样本调查方法,自制高血压健康行为改变信息采集表,进行社区及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改变率为86.5%;有行为改变者认为精神紧张可能是影响血压的因素;有行为改变者主动控制情绪的比例、控制体重、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或家人的健康重视的比例均高于无行为改变者;有行为改变者在得知自己血压过高后仍吸烟的比例低于无行为改变者。结论加强对无健康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态度重视自己的健康。

    作者:周罗晶;欧爱华;陶立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评价来源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对其各种生活需求的满足〔1,2〕。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对生活质量进行研究,能够衡量个人、家庭、社会现有的资源对生活状况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利用社区资源,转换生活方式。由于我国现在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导,家庭、社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邢晓营;赵娜;李淑杏;陈长香;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中青年组),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组(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降钙素原( PC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 IL-2、IL-6,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ALP、γ-GT和TBIL。结果老年组及中青年组IL-2、IL-6、TNF-α、FT3、FT4、ALT、AST、ALP、γ-GT、TBI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PCT水平较正常组比较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L-2、TNF-α、FT3、FT4水平和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老年组IL-6、ALT、AST、ALP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0.05);血清IL-6与TNF-α、ALT、AST、ALP呈正相关(r=0.45,0.32,0.39,0.28,P<0.05)。结论老年甲亢易伴发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

    作者:卢亚敏;张明明;李天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白芍七物颗粒剂对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芍七物颗粒剂对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增高( 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TNF-α、IL-8水平、肠黏膜征象积分与中医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3例(7.69%),研究组未见肝功能异常,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白芍七物颗粒剂可能通过降低老年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FN-γ、TNF-α、IL-8水平,显著改善临床疗效与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杨周雨;何永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川芎嗪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细胞周期蛋白E、P2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 TMP)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E、P2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海马区注入β淀粉样蛋白( Aβ)1~42制作AD模型。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CyclinE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低、高剂量TMP组均能改善 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P<0.05),下调大鼠海马CyclinE蛋白表达(P<0.05),上调P21蛋白表达( P<0.05)。低、高剂量TM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TMP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调CyclinE 蛋白和上调 P21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尹淑杰;张涛;荣光影;宋庆娇;汪悦;柳朝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 TI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治疗组)32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舌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6.66%,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3.33%,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作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短期疗效维持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氯沙坦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心室重构的逆转作用及分子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心室重构( VR)模型,观察氯沙坦对VR影响;通过HE染色、Masson特染、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氯沙坦对心肌形态学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及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KCα)表达的影响。结果 Iso能显著升高心脏重量(HW)/体重(BW)、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右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期右室后壁厚度(LVPWs)、心肌纤维直径(MFD),氯沙坦通过降低上述各指标对抗Iso诱导的VR;Iso能升高尾动脉血压,降低心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速率(FS);氯沙坦能降低尾动脉血压,提高 EF和 FS 水平,从而减轻VR。结论 Iso通过提高p-PKCα和TGF-β1的表达诱导VR,氯沙坦通过抑制p-PKCα和TGF-β1的表达逆转VR。

    作者:于敏;于杜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临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65岁)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IL)-2、IL-10、IL-25、IL-27和IL-35水平差异,同时收集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分析IL-2、IL-10、IL-25、IL-27和IL-35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IL-2水平显著降低〔(8.37±2.38) vs (32.48±4.71) ng/ml,P=0.000〕;IL-10显著升高〔(123.39±23.59) vs (23.40±5.39) ng/ml, P=0.000〕;IL-25显著降低〔(12.18±4.48) vs (28.39±6.97) ng/L,P=0.000〕;IL-27显著降低〔(18.39±6.57) vs (32.39±8.29) ng/L, P=0.000〕;IL-35显著升高〔(216.58±58.39) vs (178.03±56.59)ng/L,P=0.002〕。术后2年,共21例患者术后复发。与无复发患者比较,术后复发患者的 IL-2水平显著降低〔(6.18±1.49) vs (9.96±2.94) ng/ml,P=0.000〕;IL-10显著升高〔(143.96±34.58) vs (108.49±18.75) ng/ml,P=0.000〕;IL-25显著降低〔(9.72±3.83) vs (13.96±4.82) ng/L,P=0.015〕;IL-27显著降低〔(15.74±5.39) vs (20.31±7.12) ng/L, P=0.000〕;IL-35显著升高〔(239.58±68.58) vs (199.92±49.83)ng/L,P=0.035〕。结论高龄乳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可导致患者临床预后恶化。

    作者:郭文利;陆建菊;黄建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对阿尔茨海默( 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15个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蛋白( 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第2天开始进行艾灸治疗,在大鼠“肾俞”、“足三里”、“百会”上方2~3 cm处温和灸。每日治疗1次,每穴艾灸5 min,6 d为1疗程,休息1 d后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HE 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结构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HE 染色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受损缺失,细胞核固缩。运用艾灸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核固缩现象明显改善,形态较规则,排列较整齐。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Aβ在大鼠脑内能引起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退行性改变,神经元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基质清淡、有空泡,数目减少,还可见到线粒体嵴呈畸形样改变,内质网扩张,脂褐素沉积增多。运用艾灸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水肿明显减轻,内质网扩张明显改善,线粒体肿胀明显减轻。结论艾灸治疗可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艾灸对 AD 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退行性改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王述菊;马骏;孙国杰;沈峰;李熙;万博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 L和B型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可溶性CD40L(sCD40L)和 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2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实验组(n=62)。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血脂、血清sCD40L及BN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期末直径(LVE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且实验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D40L、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D40L与TC水平、BNP水平呈正相关(r=0.481,r=0.537;均P<0.01),与 LVEF呈负相关(r=-0.591,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血清sCD40L、BNP水平、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疗效显著。推荐采用血清sCD40L水平早期诊断CHF。

    作者:陆治平;黄进;李益民;刘剑南;严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 CGA)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CHF患者290例,随机分为CGA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5例,干预组入院时行CGA评估,并据评估结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组织多学科诊疗,对症治疗等措施,对照组予对症治疗。随访CGA干预对老年CHF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及急诊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CGA干预组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及急诊就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9.569,4.378,9.410,P均<0.05)。结论 CGA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及急诊就诊率。

    作者:梁世秀;王少凡;胡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ADL)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某家医院125名年龄≥60岁的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健康状况及ADL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能完全独立( ADL评分为100分)的维持率,男为24.10%,女为40.40%,女性住院老年病人的完全独立能力要比男性好(χ2=16.54,P<0.001);男女老年住院病人中还有重度功能障碍,男36.20%,女16.70%;差异显著(χ2=20.74,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为ADL的危险因素。10个 ADL 评价项目中,上下楼梯困难者所占比例高。结论住院老年病人应配备专门的照理人员,大限度地减少住院老年病人日常生活的困难,进一步提高住院老年病人的ADL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俊良;张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 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2例老年肺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贫血情况、体重、慢性疾病、肺基础病、吸烟史、术前气道准备时间、肺功能、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行单因素分析并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的92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出现PPCs,发生率为28.26%。经筛选后发现:年龄≥70岁、血清白蛋白<40 g/L、贫血、超重、患有糖尿病、原有肺部基础疾病、有吸烟史、FEV1%<70%、术前准备时间<5 d、开胸手术、切除范围≥1个肺叶、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100 ml是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PC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70岁、贫血、超重、吸烟史、FEV1%降低、开胸手术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对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分层干预可以减少PPCs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高宝;杨志广;刘韵鹏;张鹏;刘行;钱本鑫;邵国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老年人生命意义问卷、宽恕特质量表( TFS)和孤独感量表(UCLA),通过方便取样与入户访问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福州和厦门地区2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7份。结果①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苦难认知、主动追寻、被动接纳)与宽恕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及其各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宽恕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宽恕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7%。结论老年人生命意义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且部分是通过宽恕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对提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作者:蒋怀滨;张斌;王超;李子璇;陈艳;李丹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7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手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Frankel评分与 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84%(14/37),显著高于观察组(13.16%,5/38)(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志国;罗俊普;吴一凡;熊颖杰;白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是左心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而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又是肺动脉高压中常见的类型〔1〕。绝大多数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和(或)左心瓣膜病所致。并发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其病死率是无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患者的2倍〔2〕。本文对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陈海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氟马西尼改善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效果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改善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8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64):对照组(C组)和氟马西尼组(F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用静脉复合麻醉。 F组在手术结束后静注0.3 mg氟马西尼,C组不用氟马西尼,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6、24 h接受神经心理测试,记录测试结果。结果①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度唤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在恢复室滞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4 h后逐渐恢复,给予氟马西尼后1、6 h患者 MoCA评分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简单计算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 C 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给予氟马西尼可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早期认知功能,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李艳;刘玉伶;宋莺春;于铁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联合检测90例胃腺癌组织及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织 E-选择素蛋白及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 P>0.05)。结论 E-选择素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为评估胃腺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闯;石建芹;刘继微;齐洁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5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进行基础治疗后,观察组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后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39/78)、93.59%(73/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7%(24/78)、82.05%(64/78)。两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和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对神经功能、抑郁症状以及生活状况均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刘艳明;陈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调查民族高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西北某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统计各民族CAS患病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个民族511例样本中,汉族CAS患病率高(69.46%),其次为回族(67.86%)和藏族(60.00%)、蒙古族(50.00%)、裕固族(40.00%)、满族(37.50%)和东乡族(33.33%)。CAS组与非CAS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差异显著(P<0.05),而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北某高校汉族中老年教师CAS患病率较高,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可能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晓霞;刘丽江;万巧英;闵翠莲;高静;张银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