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密度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

姚羽;徐婷;林勇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临床资料, 病理资料
摘要:目的 总结并分析376例确诊为肺癌的不同密度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南京市胸科医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的37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结节密度分为纯磨玻璃结节组(pGGN组)98例,混合磨玻璃结节组(mGGN组)153例,实质性结节组(SN组)125例并进行分析.结果SN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mGGN组及pGGN组(P<0.01).SN组出现咳痰、体重下降症状多(P<0.05).SN组结节大径显著高于pGGN组及mGGN组,pGGN组结节小(P<0.01).SN组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多,其次为mGGN组及pGGN组(P<0.01).SN组原位腺癌少,分化程度以中-低分化、低分化、差分化多,出现送检淋巴结转移及脉管、胸膜、血管壁侵犯多(P<0.01).结论CT表现不同密度的孤立性结节肺癌、临床症状、影像表现及术后病理不同,恶性实质性结节较混合磨玻璃结节及纯磨玻璃结节,恶性程度高.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p38 MAPK抑制剂对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作用

    目的 探讨p38 MAPK抑制剂SB239063对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分为激素抵抗型哮喘组(简称SR组)与激素敏感性哮喘组(简称SS组).采用ELISA及RT-qPCR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的CCL11,IL-8及IL-13蛋白和mRNA水平.分析比较单独地塞米松刺激或联合SB239063及地塞米松刺激,对不同组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的CCL11、IL-8及IL-13水平的影响.结果 经脂多糖诱导后,与SS组相比,SR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CCL11、IL-8及IL-13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地塞米松处理后,SS组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的CCL11、IL-8及IL-13水平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R组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CCL11、IL-8及IL-13水平与处理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SB239063及地塞米松处理后,SR组CCL11、IL-8、IL-13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 MAPK抑制剂可降低SR哮喘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提高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为SR哮喘治疗提出新思路.

    作者:梁丽;马佳韵;申海霁;施宇衡;李尧;张杰;陈艳艳;陈振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消癌平注射液在Lewis肺癌中对肿瘤生长及VEGF、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消癌平注射液(Xiaoaiping injection,XAP)对Lewis肺癌小鼠体内移植瘤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癌平注射液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C57BL小鼠40只,在小鼠右腋下给予接种肺癌Lewis瘤细胞悬液以构建肺癌小鼠模型,并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XAP高剂量组(30mg/mL)、XAP中剂量组(20mg/mL)、XAP低剂量组(10mg/mL),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的移植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中VEGF、EGFR蛋白表达情况,脾、胸腺等免疫器官指数.结果 各组小鼠接种7d后均出现皮下肿瘤结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对照组小鼠移植瘤生长快,XAP高剂量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XAP高剂量组、XAP中剂量组、XAP低剂量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EGFR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XAP高剂量组、XAP中剂量组及XAP低剂量组的瘤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脾与胸腺免疫器官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消癌平注射液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功能的提高,抑制肺癌组织中的VEGF、EGFR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王媛;惠双;张成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对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并探究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门诊及住院的83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疗和院外管理情况,并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研究和制订更适合基层、更本土化的支气管哮喘病人的管理方案.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典型程度可将其分成59例典型组和24例非典型组,典型组和非典型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典型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喘息,而非典型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其中37例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10例支气管激发试验,2例支气管舒张试验,典型组59例患者均已确诊,而非典型组12例患者误诊为支气管炎,7例患者误诊上呼吸道感染,3例患者误诊咽炎,2例患者误诊肺部感染,非典型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50.0%)明显低于典型组(1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患者初次诊断后,52例给予抗生素治疗,46例患者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42例患者给予SASB治疗,15例患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21例患者为我院既往住院患者,患者出院后,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并有18例患者被告知定期复查,16例患者被告知避免与过敏源接触,但医生并未给患者制定长期的哮喘管理方案和告知患者缓解期抗炎治疗的重要性.结论 基层医院的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与其自身设备配备不足、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和医患双方对疾病的重视度不足等因素有关,为此,需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医患对疾病的重视度.另外,为更好的防治和控制该疾病,医务人员在患者离院时,还需为其进行完整的出院指导,制定哮喘控制的长期管理方案,其促进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疾病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

    作者:邱家兴;李芬;梁小娇;刘建东;陆常青;林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电视纵隔镜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诊断纵隔肿物价值

    目的 比较电视纵隔镜(VAM)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拟诊纵隔肿物(肿物短径大于1.0cm),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126例住院患者分别行VAM、EBUS-TBNA.VAM组:75例;EBUS-TBNA组:51例.根据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及随访,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VAM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94.67%,灵敏度94.12%,特异度100%;EBUS-TBNA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88.24%,灵敏度87.50%,特异度100%.结论 在纵隔肿物诊断方面,VAM和EBUS-TBNA均是有效的方法.从创伤、并发症、伦理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首先EBUS-TBNA.对于纵隔良性病变及淋巴瘤VAM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合并有肺门或邻近气管、支气管肺内肿物的患者,EBUS-TBNA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先全;吕莉萍;徐建平;方雪晖;王起奎;陆海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密度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 总结并分析376例确诊为肺癌的不同密度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南京市胸科医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的37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结节密度分为纯磨玻璃结节组(pGGN组)98例,混合磨玻璃结节组(mGGN组)153例,实质性结节组(SN组)125例并进行分析.结果SN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mGGN组及pGGN组(P<0.01).SN组出现咳痰、体重下降症状多(P<0.05).SN组结节大径显著高于pGGN组及mGGN组,pGGN组结节小(P<0.01).SN组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多,其次为mGGN组及pGGN组(P<0.01).SN组原位腺癌少,分化程度以中-低分化、低分化、差分化多,出现送检淋巴结转移及脉管、胸膜、血管壁侵犯多(P<0.01).结论CT表现不同密度的孤立性结节肺癌、临床症状、影像表现及术后病理不同,恶性实质性结节较混合磨玻璃结节及纯磨玻璃结节,恶性程度高.

    作者:姚羽;徐婷;林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曲美替尼治疗KRAS G12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例

    近年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治疗措施不断进展,治疗方案已从传统的放化疗发展为根据病理亚型和基因测序结果来选择相应的药物,制订治疗方案. 其中具代表性的治疗靶点包括EG-FR、HER2和BRAF等的基因突变以及ALK和ROS的基因重排等[1]. NSCLC 患者可依照相应的基因检测结果接受不同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或克唑替尼等治疗. 然而KRAS基因突变作为NSCLC中常见的致癌基因突变,目前在临床上尚无获批的靶向药物,并且携带这类突变的肺癌患者往往更容易对传统化疗产生抵抗[2]. 曲美替尼( trametinib )是一种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MEK)1/2的可逆性抑制剂,主要抑制MEK蛋白,起到对 RAS-RAF-MEK-ERK 通路的影响,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该药作为新型抗肿瘤药于2013年 5 月被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 BRAF V600 E或V600 K基因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然而截至目前,曲美替尼对肺癌的治疗效果还不明朗,临床试验结果存在争议. 本研究报告了目前为止国内第 1 例 KRAS G12 C 突变晚期NSCLC患者应用曲美替尼单药进行维持治疗的效果.

    作者:吕东来;陆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用ELISA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MMP-2的表达;(2)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组织中MMP-2的表达;(3)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调查.结果 (1)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529.23±57.16)ng/mL显著高于肺癌组术后(260.45±24.21)ng/mL和对照组(242.16±30.43)ng/mL(P<0.05);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与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病理类型、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5);(2)肺癌组(实验组)癌组织中MMP-2阳性率为55.29%,其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3)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阳性者其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阴性者的血清MMP-2水平(P<0.05);(4)血清高表达MMP-2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33%)显著低于低表达MMP-2肺癌患者(7.14%)(P<0.01).结论 血清中MMP-2水平与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基本一致,MMP-2可能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作者:赵天源;常延河;王颖;任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海南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海南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流行病学情况,为海南省NRDS预防措施制定提供参考,降低NRDS率,提升人口出生质量.方法 收集整理海南省5家综合医院和2家妇产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新生儿资料,统计NRDS发生率、新生儿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Apgar评分等情况.孕妇情况:年龄、胎次、高危妊娠及类型、分娩方式、是否阴道难产及难产类型(巨大儿、糖尿病、扁平骨盆、肩难产等).按照是否为NRDS,将新生儿分为NRDS组和非NRDS组,采用病例对照组研究法,比较两组新生儿及孕妇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海南省新生儿NRDS的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了解NRDS患儿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探讨NRDS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 海南省2014年1月-2017年1月纳入调查医院共出生新生儿32183例,NRDS 392例,NRDS率1.22%.胎儿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出生Apgar评分、胎数、胎次、高龄产妇、胎次、阴道难产、高危妊娠是影响NRDS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多胎、低体质量出生、胎龄≤35周、高龄产妇、阴道难产是NRDS危险因素.结论 NRDS预后差,产前对产妇及胎儿发生NRDS的危险因素评估,对于有NRDS危险因素的产妇做好产时应激预案,提升NRDS抢救质量.

    作者:钟丽花;王亚洲;李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并行单孔胸腔镜大肺泡切除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胸膜固定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方法,共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选取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热情况、胸腔引流量、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及发热情况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有明显痛感在3天内均能明显缓解(P<0.05),在术后前2天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术后第3天两组痛感相当(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5.56%(P<0.05).结论 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胸膜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胸膜固定法有明显的优势,还可明显降低气胸复发率.

    作者:陈春雨;陶立伟;朱叶青;顾江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Th22细胞和IL-22在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h22细胞和IL-22在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到我院初次就诊的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空洞型肺结核组(n=34)、浸润性肺结核组(n=39)和结核性胸膜炎组(n=36),另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3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四组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四组IL-22表达水平,分析各组Th22细胞比例和IL-2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洞型肺结核组、浸润性肺结核组、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的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和IL-2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洞型肺结核组、浸润性肺结核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三组间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及IL-22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与IL-22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5),空洞型肺结核组、浸润性肺结核组及对照组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与IL-22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 结核病人外周血中Th22细胞及IL-22水平显著升高,提示Th22细胞及IL-22可能参与了结核病的发病过程.

    作者:莫金荣;黄思益;连晓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与18 F FDG-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行18 F FDG-PET/CT检查,并在其行肿瘤切除术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PD-L1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分化组、中分化组SUVmax值、SUVavg均高于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病灶内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高分化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Spearman分析显示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呈正相关(r=0.705,P<0.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UV max值和组织PD-L1表达呈正相关性,病灶SUV ma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组织PD-L1水平,可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付立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MRT放疗后血清TGF-β1的变化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41名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IMRT放疗后血清TGF-β1变化不显著(P>0.05);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T细胞/CD8+T细胞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较好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表达水平降低.IMRT放疗后血清TGF-β1与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T细胞/CD8+T细胞均成负相关,与CD8+T细胞成正相关.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治疗疗效的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分型、放疗剂量、放疗前血清TGF-β1水平及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与近期疗效有关.多因素结果表明,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剂量≥60 Gy、放疗前TGF-β1<2.81 ng/mL和放疗后TGF-β1水平降低均提示近期疗效较好.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MRT放疗后血清TGF-β1、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近期疗效较好,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 表达水平降低.

    作者:牟安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等情况,分三个阶段(Ⅰ阶段为2005-2008年,Ⅱ阶段为2009-2012年,Ⅲ阶段为2013-2016年)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382株,其中Ⅰ、Ⅱ、Ⅲ阶段分别为206、496、680株.鲍曼不动杆菌在标本中的分布以呼吸道分泌物为主,达98.22%,其次血液为1.37%,尿液为1.30%.在药敏结果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低为1.35%.在Ⅰ、Ⅱ、Ⅲ阶段,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6.00%、15.08%、25.7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18%、84.01%、83.04%,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1.52%、83.49%、77.62%.在Ⅲ阶段,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60.8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严重耐药,治疗困难.临床需通过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加强院感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作者:黄艳;朱光发;武元星;刘玉磊;吴春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IL-33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阻肺) ,是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中常见但预后较差的类型. 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COPD患病总人数高达9990 万,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 [1]. 慢阻肺急性加重(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已有研究表明,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多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炎症调控网络.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就IL-33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空气污染对气流阻塞性疾病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空气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空气污染已经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因空气污染而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去医院就诊的人数明显增多,其中因空气污染而引发的气流阻塞性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在逐年升高,并且空气污染可以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和对全球公共健康的影响. 如今,全球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是造成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气流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简称为慢阻肺和哮喘). 慢阻肺和哮喘是两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的气道疾病[2] ,在本质上慢阻肺和哮喘这两种疾病是有重叠的部分,两种疾病都为气道炎性疾病,且气道中的气流受限,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甚至可以诊断为慢阻肺哮喘重叠[3-4]. 慢阻肺和哮喘这两种肺部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已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城市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和气流阻塞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密切的关联,吸入污染空气中有害的气体和颗粒可以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5].

    作者:秦佳玉;霍建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观察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营养风险及治疗前后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住院的154例结核病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检验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2项营养指标以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3项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总评分在3分以上者所占的比例为77.11%(64/83),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合并患者Hb、Hct、Alb显著低于正常,而Plt、Tp水平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后血清Plt显著性下降,而Hb、Hct、Alb显著性升高.结论 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实验室检查与NRS2002评分相结合,有助于判断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吴志嵩;茅惠娟;马南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反复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反复性肺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反复肺炎患儿及仅患1次或0次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筛选可能导致儿童反复肺炎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是否为早产儿、其他病因住院史、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性别、是否为剖宫产出生、是否为完全母乳喂养、出生是否低体重、是否接种肺炎疫苗、家中有无猫狗类宠物、学校教育等共13项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风险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患儿的基础疾患以先天性气管畸形与呼吸道吸入为常见,分别占20.0%(14/70)、35.7%(11/70),其余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1.4%(8/70),不明原因11.4%(8/70),支气管哮喘5.7%(4/70),支气管扩张5.7%(4/70),支气管异物5.7%(4/70),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3%(3/70),营养不良4.3%(3/70),21三体综合征4.3%(3/7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8%(2/70),中叶综合征2.8%(2/70),免疫缺陷病2.8%(2/70),胸廓畸形1.4%(1/70),Kartagener综合征1.4%(1/70).各种基础疾患,病变部位以非单一部位稍多,共40例(57.1%),单一发病部位30例(42.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是儿童反复肺炎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如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是影响儿童反复肺炎发病独立性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

    作者:庞晓飞;吴大号;于海燕;李玉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与OSAHS关系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是指夜间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白天嗜睡等临床症状. OS-AHS是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异常和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23 ( interleukin-23 , IL-23 )和白介素-17 ( in-terleukin-17 , IL-17 )在OSAHS患者中表达升高,造成OSAHS患者腭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引起软腭肌功能异常和上气道结构异常,导致 OSAHS 发生发展[3-4].

    作者:邹海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ood's综合征1例

    Good' s综合征是一种成人免疫缺陷病,与胸腺瘤并存,临床上罕见.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表现为各种慢性感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之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或未及时发现胸腺瘤,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贻误治疗,影响预后. 现就本人收治1例历经1年余方诊断Good' s综合征的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林炳棋;殷建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对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情变化有无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ICU接受机械通气的VAP患者,根据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有无鼻饲和基础疾病等.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MV持续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及4周内的全因死亡率.结果 糖尿病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组GCS评分降低,APACHEⅡ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对照组4周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0.9%和14.0%,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9).结论 2型糖尿病对ICU接受机械通气VAP患者的生存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是增加VAP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海龙;赵丽英;孟波;李辉明;谢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