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岩;齐保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以持续性呼吸系统症状及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据统计, COPD 目前居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预计到2020年将升至第3位,在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同时对社会经济亦造成严重负担[1].
作者:邬祚虹;程德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的慢性疾病,引起各种肺外效应,这些肺外合并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COPD急性加重次数,严重影响预后,COPD的合并症一直是研究热点[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每年更新都会提到合并症问题,然而并没有关于合并贫血的指导意见.传统的观点认为COPD存在慢性缺氧,这会导致红细胞增多,贫血的情况较为少见[2]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贫血在COPD患者中并不少见,而且对患者有明显的影响,贫血对COPD患者的影响可能被低估,而近几年贫血被认为是COPD的重要合并症之一,受到学者广泛关注[2-6]. 贫血对COPD患者到底有何影响? 这是开展研究的基础,本文主要侧重这方面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石齐芳;盛鹰;王树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伴有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大叶性肺炎患儿140例,根据MP-DNA检测结果分为A组96例(MP-DNA检测阳性)、B组44例(MP-DNA检测阴性),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6月,对比两组BALF中相关细胞因子,并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组患儿的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显著的高于B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轻症、重症患儿的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分别高于B组的轻症、重症患儿(P<0.05);A组和B组的重症患儿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本组的轻症患儿(P<0.05).结论 伴有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较不伴有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
作者:李会娟;梁东阁;常会娟;靳秀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等情况,分三个阶段(Ⅰ阶段为2005-2008年,Ⅱ阶段为2009-2012年,Ⅲ阶段为2013-2016年)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382株,其中Ⅰ、Ⅱ、Ⅲ阶段分别为206、496、680株.鲍曼不动杆菌在标本中的分布以呼吸道分泌物为主,达98.22%,其次血液为1.37%,尿液为1.30%.在药敏结果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低为1.35%.在Ⅰ、Ⅱ、Ⅲ阶段,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6.00%、15.08%、25.7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18%、84.01%、83.04%,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1.52%、83.49%、77.62%.在Ⅲ阶段,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60.8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严重耐药,治疗困难.临床需通过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加强院感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作者:黄艳;朱光发;武元星;刘玉磊;吴春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近年由于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城市建筑物不断增加、绿地不断减少,霾污染事件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 在中国有多个城市已经被报道其每天细颗粒物( PM2. 5 )浓度的平均值已经超过WHO推荐的空气质量水平的5倍[1]. 随着空气污染的越来越严重,呼吸系统作为首当其冲的靶器官受其影响尤甚. 因此,近年来人们对PM2. 5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主要从PM2. 5 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丽萍;谢栓栓;王昌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手术切除肺癌单肺通气患者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90例手术切除肺癌单肺通气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C组与D组各45例,C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常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两组各45例.通过ELISA法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单肺通气前即刻(T2)、单肺通气1 h(T3)、膨肺后1 h(T4)及术后1 d(T5)时的血清XOD及MPO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两组PMN计数进行测定,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尿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3—T5时XOD、MPO表达水平及PMN计数均高于T1(均P<0.05),且D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D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切除肺癌单肺通气患者PMN计数,降低XOD与MPO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减轻患者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曾文强;张在斌;蔡强;杨进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tracheobronchopathia os-teoehondrop-lastic,TO)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气道疾病,指气管 、支气管黏膜下有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样增生并向管腔突出的气道病变,既往该病多在尸检中发现,随着胸部薄层螺旋CT和支气管镜检查增多,对该病认识和了解增多,报道逐年增加. 现就作者确诊的一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兴明;张永;李先华;林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良性疾病的效果,并对我院肺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完成的8例肺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20-63岁,中位年龄36岁;男性6例,女性2例;单肺3例,双肺5例.原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肺纤维化1例,肺淋巴管肌瘤病1例,α-糜蛋白酶缺乏症1例,矽肺1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呼吸道化学性烧伤1例.对所有受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没有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早期胸腔出血二次手术止血1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经保守治疗2月后好转.1例术后2月出现急性肾衰.5例出现移植后气道狭窄.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1例术后10月因心衰死亡.结论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恰当的病例选择、良好的供肺选择及保护、有效的术后管理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江贤亮;柯立;徐美青;徐世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用ELISA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MMP-2的表达;(2)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组织中MMP-2的表达;(3)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调查.结果 (1)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529.23±57.16)ng/mL显著高于肺癌组术后(260.45±24.21)ng/mL和对照组(242.16±30.43)ng/mL(P<0.05);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与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病理类型、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5);(2)肺癌组(实验组)癌组织中MMP-2阳性率为55.29%,其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3)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阳性者其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阴性者的血清MMP-2水平(P<0.05);(4)血清高表达MMP-2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33%)显著低于低表达MMP-2肺癌患者(7.14%)(P<0.01).结论 血清中MMP-2水平与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基本一致,MMP-2可能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作者:赵天源;常延河;王颖;任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电视纵隔镜(VAM)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拟诊纵隔肿物(肿物短径大于1.0cm),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126例住院患者分别行VAM、EBUS-TBNA.VAM组:75例;EBUS-TBNA组:51例.根据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及随访,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VAM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94.67%,灵敏度94.12%,特异度100%;EBUS-TBNA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88.24%,灵敏度87.50%,特异度100%.结论 在纵隔肿物诊断方面,VAM和EBUS-TBNA均是有效的方法.从创伤、并发症、伦理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首先EBUS-TBNA.对于纵隔良性病变及淋巴瘤VAM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合并有肺门或邻近气管、支气管肺内肿物的患者,EBUS-TBNA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先全;吕莉萍;徐建平;方雪晖;王起奎;陆海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对中重度COPD患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中重度COPD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舒利迭治疗,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PCT、IL-6、CRP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提升患者肺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卞庆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Fas/线粒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华蟾素(0、0.1、0.2、0.4、0.8μg/mL)、不同浓度多柔比星(0、0.25、0.5、1.0、2.0μg/mL)或联合用药(多柔比星0.5μg/mL分别与华蟾素0、0.1、0.2、0.4、0.8μg/mL联合使用)处理A549细胞.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549细胞Fas/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华蟾素和多柔比星对A549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0.5μg/mL多柔比星分别与0.1、0.2、0.4、0.8μg/mL华蟾素联合处理下,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②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用0.4μg/mL华蟾素或0.5μg/mL多柔比星处理后A549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与单独用药比较,两药联合处理后A549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用0.4μg/mL华蟾素或0.5μg/mL多柔比星处理后A549细胞Fas、FasL、TNF-R1、Bax及Cyt-c表达显著上调、Bcl-2表达显著下调、裂解型Caspase-3/8/9显著增多(P<0.05);与单独用药比较,两药联合处理后A549细胞Fas、FasL、TNF-R1、Bax及Cyt-c表达显著上调、Bcl-2表达显著下调、裂解型Caspase-3/8/9显著增多(P<0.05).结论 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可显著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s/线粒体凋亡通路强化有关.
作者:董伯升;徐克友;左彩莹;张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iR-148b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96例,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血清miR-148b 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miR-148b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miR-148b mR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8b mRNA的表达率与年龄、肿瘤大径、肿瘤数目,相关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学分级、TNM分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复发相关明显,且病理学分期越高、TNM分期越高、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患者的miR-148b mRNA阳性表达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8b表达阳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miR-148b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8b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低于健康人群,miR-148b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miR-148b阳性表达者可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吴洲清;毛明;陈家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消癌平注射液(Xiaoaiping injection,XAP)对Lewis肺癌小鼠体内移植瘤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癌平注射液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C57BL小鼠40只,在小鼠右腋下给予接种肺癌Lewis瘤细胞悬液以构建肺癌小鼠模型,并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XAP高剂量组(30mg/mL)、XAP中剂量组(20mg/mL)、XAP低剂量组(10mg/mL),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的移植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中VEGF、EGFR蛋白表达情况,脾、胸腺等免疫器官指数.结果 各组小鼠接种7d后均出现皮下肿瘤结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对照组小鼠移植瘤生长快,XAP高剂量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XAP高剂量组、XAP中剂量组、XAP低剂量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EGFR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XAP高剂量组、XAP中剂量组及XAP低剂量组的瘤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脾与胸腺免疫器官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消癌平注射液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功能的提高,抑制肺癌组织中的VEGF、EGFR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王媛;惠双;张成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肺部病变常用检查手段有经支气管肺活检( trana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刷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它们分别适用于支气管内病变及部分周围型肺部病变,对于管腔内黏膜未见明显侵犯的支气管周围病变,普通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困难.纵隔病变,或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肺部病变,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TBNA)由于穿刺过程没有实时图像的引导,存在出血、气胸、纵隔气肿以及损伤纵隔大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纵隔镜因其操作损伤大、需要气管插管等,其临床应用受限. 近年来超声支气管镜( 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EBUS)在肺部及纵隔病变的诊断中被广泛使用并显示出重要的价值,现就EBUS在肺部病变及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洪岩;齐保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慢性细菌性气道感染与病毒暴露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事件的发生率和季节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间,我院呼吸科招募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男/女分别为29/23例,平均年龄70.7±9.9年.患者每月以及在AECOPD发病时接受痰液标本取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病毒PCR分析,分析研究AECOPD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结果 总体上,AECO-PD患者痰液样本的细菌(61.7%vs 47.3%,χ2=7.647,P=0.0057)和病毒(32.5%vs 7.8%,χ2=48.8,P<0.0001)的检出率要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常见的病原菌为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而常见的病毒为鼻病毒.痰液样本中细菌与病毒同时检出的比率从COPD稳定期的4.6%升高到AECOPD的22.5%(χ2=37.38,P<0.0001).AECOPD病例的痰液标本的病原菌的分布呈季节性变化.AECOPD的就诊率从低季节的35.0%上升到高季节的65.0%,细菌性或病毒性导致的AECOPD的就诊率从低季节的64.3%到高季节的75.6%;对于病因阴性的AECOPD,由低季节的35.7%下降到高季节的24.4%(χ2=1.734,P=0.1880).结论 AECOPD病因随季节变化.冬季发病率上升可能是由于病原体存在增加以及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气道感染与病毒感染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作者:谢媛媛;欧阳玥;翟福利;蔡晓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 )是一种以细胞外基质( ECM)的过度产生和沉积,及由肺泡上皮细胞慢性损伤后的异常修复所导致的肺组织的异常重构为特征的致命性的间质性肺疾病. 目前, IPF 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IPF 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1].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肺纤维化的发生部分是由于控制氧化应激、自噬分子机制之间的不平衡引起. 氧化应激是指高度反应性氧化分子的累积效应,这些分子会造成细胞损伤.
作者:刘洪艳;伍义兰;谢婷婷;闵香玉;赵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行18 F FDG-PET/CT检查,并在其行肿瘤切除术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PD-L1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分化组、中分化组SUVmax值、SUVavg均高于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病灶内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高分化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Spearman分析显示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呈正相关(r=0.705,P<0.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UV max值和组织PD-L1表达呈正相关性,病灶SUV ma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组织PD-L1水平,可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付立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阻肺) ,是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中常见但预后较差的类型. 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COPD患病总人数高达9990 万,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 [1]. 慢阻肺急性加重(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已有研究表明,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多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炎症调控网络.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就IL-33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Good' s综合征是一种成人免疫缺陷病,与胸腺瘤并存,临床上罕见.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表现为各种慢性感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之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或未及时发现胸腺瘤,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贻误治疗,影响预后. 现就本人收治1例历经1年余方诊断Good' s综合征的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林炳棋;殷建团 刊期: 2019年第01期